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练习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文件包含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月表岩石和土壤样品之旅。6月25日下午2点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精准着陆。完成下面小题。1.嫦娥六号的探测对象( )A.是人造天体 B.属于小行星 C.属于地月系 D.能自身发光2.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可能( )A.缺少有机质和水 B.质地更加黏重 C.剖面构造更复杂 D.淋溶作用更强【答案】1.C 2.A【解析】1.嫦娥六号的探测对象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属于地月系,C正确;月球不是人造天体,A 错误;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不属于小行星,B错误;月球反射太阳光而发亮,D错误。故选C。2.土壞中有机质主要来 源于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月球自然环境恶劣, 月球地表非常干燥,月球上没有生物,因此土壤中缺少有机质和水,A正确; 由于缺水和缺有机质,月壤质地疏松,B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土壤剖面构造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等,土壤剖面构造是在气候、 生物、地形、母质、时间等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 土壤发育越成熟,土壤剖面构造越复杂,由于月球自然环境恶劣,月壤发育程度低,月壤剖面构造简单,C错误;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在渗漏水的作用下由土壤上部向下部迁移,或发生侧向迁移,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由于月球地表缺 水,因此淋溶作用弱,D错误。故选A。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等3名宇航员顺利进驻天宫空间站,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天宫空间站与其绕转的天体系统,类似于下列哪个级别的天体系统(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4.干扰空间站与地面指挥站通信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流星雨 D.太阳活动【答案】3.A 4.D【解析】3.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中心天体为行星,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为地球这颗行星,因此A符合题意;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的中心天体均不是行星,与天宫空间站与其绕转的天体系统明显不同,排除BCD。故选A。4.空间站与地面指挥站通信是无线电短波,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当扰动足够强烈时,会对空间通信产生灾害性影响,D正确;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不大,AB错误;流星雨是进入大气层的物质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现象,跟空间站与地面指挥站通信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大年”,现正处于太阳活动第25个周期。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数据,北京时间5月3日到5月8日,太阳连续出现强爆发活动,爆发形式主要以耀斑为主,其中强度达到X级的大耀斑共发生6次,这也是近20年来太阳连续发生X级耀斑最频繁的一次。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地理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等同于太阳辐射 B.太阳黑子与耀斑周期完全相同C.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D.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6.太阳活动的“大年”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降水量普遍增多 B.极光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C.强耀斑会引发地磁暴 D.不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答案】5.D 6.C【解析】5.由已学可知,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D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二者不同,A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二者的周期不完全相同,B错误;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发生在太阳的外部圈层,C错误。故选D。6.由已学可知,太阳活动峰年,地球的上降水有的地区增多、有的地区减少,A错误;太阳活动比较平静,则一般只有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如果是太阳活动极大年,则甚至一些中纬度地区也可以看到极光,B错误;强耀班爆发可以干扰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暴,C正确;耀斑爆发时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甚至使其中断,D错误。故选C。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昼夜温差大,气候寒冷C.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D.大气透明度高8.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产与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以下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哪些( )①潮汐能 ②风能 ③水能 ④地热能 ⑤生物能 ⑥石油 ⑦核能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⑦【答案】7.B 8.C【解析】7.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由于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释放长波辐射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寒冷,但这不是太阳能丰富的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排除ACD;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释放长波辐射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寒冷,但这不是太阳能丰富的原因,B符合题意。故选B。8.潮汐能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风能是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产生的,故②正确;水能是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产生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而产生的,故③正确;地热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故④错误;生物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故⑤正确;石油是古代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其能量来源于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故⑥正确;核能是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故⑦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10.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强烈地震,这时附近海域中的小船会( )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明显 D.前后左右摇晃明显【答案】9.A 10.C【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增加。图示中地震波在5千米以下的地方速度明显增加,该处应为莫霍界面,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所以,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强烈地震,这时附近海域中的小船只能受纵波影响,感受不到横波,小船会上下颠簸明显,而不会左右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5月6日,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山区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12.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答案】11.A 12.C【解析】11.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一般在39一41千米之间,且地震发生在山区,山区地壳厚度更厚,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15千米)最可能位于地壳,即图中的圈层①,A正确,②层为地幔,③层④层为地核的外核和内核,BCD错误,故选A。12.由图中可知,地震波进入③(为外核),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态物质,可判断③可能为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千米。读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14.此次地震引发的现象中,主要反映岩石圈对大气圈影响的是( )A.火山灰大量喷出 B.海洋生物死亡 C.建筑倒塌并起火 D.小规模的海啸【答案】13.B 14.A 【解析】13.读题干“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千米”可知,①为地壳,平均深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A错误。读图可知,②位于33-60千米处的上地幔顶部,B正确。③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④为地核,深度都远远大于59千米,CD错误。故选B。14.此次地震引发的现象中,主要反映岩石圈对大气圈影响的是火山灰大量喷出,导致大气圈浓烟弥漫,并随风扩散,A正确。海洋生物死亡是对生物圈的影响,B错误。建筑倒塌并起火跟大气圈无关,C错误。小规模的海啸是对水圈的影响,D错误。故选A。下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3 B.4个 C.5个 D.6个1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水圈 B.生物 C.岩石圈 D.大气圈1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地球各圈层是独立发展演化的 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 D.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答案】15. B 16.A 17.B【解析】15.图中大气体现的是大气圈,瀑布体现的是水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岩石体现的是岩石圈,一共体现了四个地球圈层。因此选B,排除A、C、D。16.该景观是“黄果树瀑布”,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因此选A,排除B、C、D。17.图示中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非独立发展,A错误,B正确。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C错误。地球外部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非地球内部,D错。故选B。人们通常称地层和化石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读懂地球的历史,探求生命发展的规律。下图为“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两地各地层形成时间描述正确的是( )A.F、Y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 B.G地层形成时期联合古陆形成C.F地层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 D.B、W不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19.F地层形成的地质时代( )A.蕨类植物繁盛 B.联合古陆解体C.高大山脉形成 D.是主要成煤期【答案】18.A 19.D【解析】18.据图示可知F地层和Y地层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类型完全一致,这说明F、Y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A正确;G岩层中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应是在新生代,而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B错误;F地层内含有恐龙足迹化石,这说明该地质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应为中生代,C错误;B、W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类型完全一致,这说明B、W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D错误。故选A。19.据图示可知F地层内含有恐龙足迹化石,这说明该地质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应为中生代,中生代对应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于中生代,完全解体于新生代,B错误;高大山脉形成是在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茂,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D正确。故选D。现恐龙脚印化石(如下图),经专家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早期体型较小的跷脚龙留下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推断化石发现地点的古地理环境可能为( )A.湿润河湖畔泥地 B.干旱的沙地 C.温暖的海洋 D.寒冷的高原21.关于跷脚龙生活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要成铁时期 B.欧亚大陆雏形形成C.裸子植物繁盛 D.现代地貌格局形成【答案】20.A 21.C【解析】20.恐龙是爬行动物,且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推断化石发现地点的古地理环境可能为湿润河湖畔泥地,A正确;干旱的沙地、温暖的海洋、寒冷的高原等古地理环境不适合恐龙的生存,BCD错误。故选A。21.跷脚龙生活时期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正确;重要的成铁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欧亚大陆雏形形成是古生代,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C。造煤时期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煤矿床的地质时期。地球上植物的出现为造煤创造了条件,但具有主要工业价值的煤于古生代后期开始形成。由于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不同,各时期的造煤作用发育程度也不同,其中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地质时期造煤作用最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中生代地质时期( )A.气候变冷,海面明显下降 B.海生动物已经基本灭绝C.欧亚、北美大陆雏形形成 D.陆地上爬行动物大繁盛23.与古生代后期造煤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① 陆地蕨类植物繁盛 ② 陆地裸子植物繁盛 ③ 地壳运动活跃 ④ 人类活动频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2.D 23.A【解析】22.中生代是继古生代后期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成煤期,得益于气候温暖,裸子植物繁盛,A错误;中生代发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于中生代末期,从而导致中生代的结束,但海生动物并未基本灭绝,B错误;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但还远未达到欧亚、北美大陆雏形形成,C错误;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D正确。故选D。 23.晚古生代是地球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成煤期之一(另一次为中生代),大规模、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成煤依赖于成煤植被的繁盛,与古生代成煤相关的是陆地蕨类植物,①正确;陆地裸子植物繁盛是中生代成煤的条件,②错误;成煤还需要地质条件,即地壳运动活跃,将巨厚的植被埋藏于地层之下,③正确;人类在新生代第四纪才出现,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四川省自贡市恐龙博物馆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该地质公园成为了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科研基地。下图为博物馆内的一个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化石所在岩层形成于( )A.中生代 B.新生代 C.前寒武纪 D.古生代25.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 B.蕨类植物开始出现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D.小型哺乳动物出现【答案】24.A 25.D【解析】24.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约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其化石是了解这一时期地球生态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依据。根据题目描述,自贡市恐龙博物馆内的恐龙化石,显然形成于恐龙生存的时代,即中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除了恐龙外,小型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D正确。联合古陆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古生代晚期,A错误。蕨类植物的出现要早于中生代,大约在前寒武纪晚期到古生代早期,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特别是晚新生代,C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 。(2分)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①~④属 行星,天体⑤属 行星。(4分)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2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什么?(2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条件?(2分)【答案】(1) ③ (2分) (2) 类地 巨 (4分) (3) 可观测宇宙(总星系)(2分)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分)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分)【详解】(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到外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③。(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①~④属类地行星,天体⑤属巨行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总星系)。(4)读图可知,图中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形成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宇宙环境(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此图反映出来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得温度适宜。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为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明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请帮助他完成探究任务。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文献检索中小明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明朝《天元玉历祥异赋》中记载“日中黑气者,祭天不顺之异也,气者,亦为日薄皆阴也。”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 。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辐射对生活的影响。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之一。下图为小明搜集的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分析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 。活动三:总结提升,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 产生影响。【答案】(1) 太阳黑子(2分)(2)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3) 太阳辐射 无线电短波通信(4分)【详解】(1)太阳大气层自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而日冕层和色球层是看不到的,所以明朝《天元玉历祥异赋》中记载“日中黑气者,祭天不顺之异也,气者,亦为日薄皆阴也。”,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光球层上的黑子。(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主要与太阳高度及大气削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多。(3)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表温度靠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维持,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电离层的干扰,会造成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甚至中断。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 ) 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____。(4分)( 2 ) 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那么曲线③④之间为____,曲线②代表的界面对应左图中的____(填字母)。上地幔的顶部与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6分)( 3 ) 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曲线____(填序号)为某巨行星的公转轨道。(4分)( 4 ) 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那么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任填一个),曲线③④之间为____层。(4分)【答案】 ( 1 )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4分)( 2 ) 地壳 B 地壳 (6分)( 3 )火星 ④ (4分)( 4 )耀斑或日珥 日冤 (4分)【解析】( I ) 地壳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由外向内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在地表之下约17m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表之下约200km深度处,因此从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 2 ) 地球内部图房自外响内做次为地壳、地慢,地核。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求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核,那么曲线③④之间为地壳, 曲线②代表的界面为地慢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左图中的B。上地慢的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 )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②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③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木星的公转轨道,木星属于巨行星。( 4 )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冤层。若阴影部分表示光球层,那么曲线②③之间为色球层,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曲线③④之间为日冤层。29.1965年地质学家在巢湖城西龟山发现了一种小型鱼龙(巢湖鱼龙)化石(如图所示),巢湖鱼龙生活在恐龙大面积出现的初期阶段,是当时的“海洋霸主”。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依据主要是 和 ;地质年代表是科学家按照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地球历史按照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该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有 、代、 、世等。(4分)巢湖鱼龙生活在 代,并指出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进化情况 。(4分)该时代后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指出这次物种大灭绝后地球上海陆格局和地壳运动的情况。(2分)【答案】(1) 地层 化石 宙 纪(4分)(2) 中生 生物进化情况: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中后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占主要地位。(4分)(3)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分)【详解】(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地层的排列顺序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因为早期形成的地层,一般都分布在下面,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由于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及地层中的化石推断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地质年代表是科学家按照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地球历史按照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该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有宙、代、纪、世等。(2)据材料可知,巢湖鱼龙生活在恐龙大面积出现的初期阶段,故巢湖鱼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爬行动物盛行,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出现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开始出现小型的哺乳动物;植物方面,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极度兴盛。(3)结合所学知识,中生代后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该事件之后,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现代海陆分布基本格局形成。由于地壳运动剧烈,使得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