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5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春天是一幅 ① 丽多姿的画卷。一场春雨过后,俯瞰大地,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蓬勃着;眺望原野,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雾霭往上升腾,醉了白云,也醉了一颗颗痴望的心。经过秋冬的贮蓄和酝酿,春天终于要呈现出美不胜收的美丽景象。这时候,郊外的大道上,前去踏春的人 ② 。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mái 眩B. mǎi 眩C. ǎi 绚D. aǐ 绚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B. 前呼后拥C. 纷至沓来D. 络绎不绝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绚丽多姿:各种各样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
雾霭(wù ǎi):雾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前呼后拥:指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拥护。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或纷纷到来。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或车辆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非常热闹。
这里是说春天来了,前去踏春的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非常热闹。所以用“络绎不绝”合适。
故选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事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用手做事,第二层是用脑做事,______。“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处理,再困难也有可能解决( )倘若敷衍了事,再简单也可能做不好。用心做好一件事看似简单,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与沉淀。当今社会,有些人做事总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能专注用心做事,难有大的作为。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心做好一件事看似简单,所以需要多方面的积累
B. 一件事用心做好看似很简单,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与沉淀
C. 用心做好一件事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与沉淀
D. 一件事用心做好看似简单,我们却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与沉淀
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5.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高境界则是用心做事B. 用心做事是最高境界
C. 用心做事,方为最高境界D. 最高境界,方为用心做事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文句子“用心做好一件事看似简单,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与沉淀”存在两处问题:
搭配不当:“看似简单”与“因此需要”搭配不当,因为“看似简单”并没有直接指向“因此需要”的结论,所以需要在“因此需要”前加上“实际却”来形成转折,表示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语序不当:“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个完整的动作,不应该被拆开,所以应保持原状。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处理,再困难也有可能解决”与“倘若敷衍了事,再简单也可能做不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它们之间需要用一个分号来分隔,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因此,正确的标点符号应该是分号“;”。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根据已知描述,文章结构是层层递进的,从“用手做事”到“用脑做事”,再到最高的境界。因此,横线上填入的句子应该与前文保持一致的逻辑顺序,并且强调出“用心做事”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则是用心做事”与前文的逻辑顺序相符,形成了完整的递进关系,并且直接、明确地指出了用心做事是最高境界;
故选A。
6. 假如你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你的同桌好友金波多次让你推荐他加入校篮球队,而他的球技确实不佳,不符合入队标准。当他再次向你提出推荐入队要求时,下列你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金波,实在抱歉,我觉得你现在的球技与校篮球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不过不要气馁,课余时间咱们一起再练练,等达到球队标准了,我肯定推荐你加入。
B. 金波,你申请加入校篮球队的想法是好的,但说实在话,以你现在的球技根本达不到球队的要求,你让我多为难啊。
C. 金波,你的想法值得鼓励,但你的球技进校篮球队会拖我们后腿的,到时候你自信心受挫就不好了。
D. 金波,实在抱歉,我觉得还是我们一起好好训练,等哪天你的球技能拿得出手时,我一定会推荐你加入校篮球队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
A.“实在抱歉,我觉得你现在的球技与校篮球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委婉拒绝,再鼓励“不要气馁,课余时间咱们一起再练练,等达到球队标准了,我肯定推荐你加入”,得体;
B.“但说实在话,以你现在的球技根本达不到球队的要求,你让我多为难啊”直接指出对方缺点,语言生硬,伤人自尊;
C.“但你的球技进校篮球队会拖我们后腿的,到时候你自信心受挫就不好了”把别人说成集体的累赘,生硬不得体;
D.“等哪天你的球技能拿得出手时”意指现在球技太差,批评太为直接,不够委婉、含蓄;
故选A。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 颈联写字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 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 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8. 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
【答案】7. B 8. 风调雨顺,春耕得时;桑麻茂盛,织机繁忙;社会安定,丰收可待;暮年岁月,欣逢太平。(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说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是因为“庆秋成”,即秋天粮食收获丰厚;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首联“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可知,春天的雨天与晴天恰到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农人们才得以及时农耕;可见诗人因风调雨顺,春耕得时而喜;
根据颔联“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可知,田间的桑麻生长繁盛,人们忙于织布,机杼声不绝于耳;可见诗人因桑麻茂盛,织机繁忙而喜;
根据颈联“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可知,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说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是因为“庆秋成”;可见诗人因社会安定,丰收可待而喜;
根据尾联“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联系注释“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可知,暮年时正好遇到太平盛世;可见诗人因暮年岁月,欣逢太平而喜。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①下“江山船②”,过富春山,登子陵③钓台。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岂汉时之水竟与峰齐耶?月夜泊界口④,有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宛然。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近城有石镜山,由山弯中曲折一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①武林:杭州旧称武林。②江山船:旧时的花船。③子陵:东汉隐士严光的字。④界口:指浙江与徽州交界处。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之( ) (2)许( ) (3)复(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
(2)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
11. 用自己的话说说沈复徽州绩溪之行的行踪。
【答案】9. ①. 的 ②. 表示约数,大概、左右 ③. 再
10. (1)钓台建在半山腰,一座山峰耸起,距离水面十多丈。
(2)(我)继续向高处走,直至山腰,有一座方形石亭,(石亭)四面都是陡峭的石壁。
11. 沈复从武林乘船,经过富春山时,登上了子陵钓台;其后月夜之时到达浙江与徽州的交界地带(界口);最后到绩溪城附近的石镜山。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应徽州绩溪县克县令的聘任。之:的。
(2)句意:沿着山洼一条曲折的山道向前走一里左右。许:表示约数,大概、左右。
(3)句意:因而石屏再也无法照出人前世的模样了。复:再。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突起:耸起;离:距离;水:水面;
(2)高:向高处走;皆:全、都;陡壁:陡峭的石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这篇游记移步换景,分别描写了子陵钓台、界口和石镜山的景观。
文章用“由武林下‘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月夜泊界口”“绩溪城”“近城有石镜山”表明了游踪,即:从武林乘船,经过富春山时,登上了子陵钓台;其后月夜之时到达界口(浙江与徽州的交界地带);最后到绩溪城附近的石镜山。
【点睛】参考译文:
我二十五岁那年,应徽州绩溪县克县令的聘任,从杭州(杭州旧称武林)乘坐“江山船”(旧时的花船),经过富春山的时候,我登上了子陵钓台。钓台建在半山腰,一峰突起,距离水面约十余丈。难道在汉代,江水竟与山峰是平齐的吗?在一个月夜,我们的船停泊在了浙江与徽州的交界地带,界口设了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真仿佛是吟咏当时的意境。只从黄山脚下经过,可惜没能一睹全貌。
绩溪县城坐落在群山之中,弹丸小城,民风淳朴。县城附近有一座石镜山,沿着山洼一条曲折的山道向前走一里左右,就是悬崖峭壁和湍急的流水,山中林木湿润,草叶青翠欲滴。继续向高处走直至山腰,有一座方形石亭,石亭四面皆是悬崖峭壁,亭子左边的石壁平整光滑就像一扇屏风,发也的青光润滑细腻,可以照见人影,传说可以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当年黄巢来到此地,照出来一只猿猴模样,放火烧了石屏,因而石屏再也无法照出人前世的模样了。
(三)古诗文积累(6分)
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特点。
(2)《关雎》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于形容千山万水也隔不断的朋友情谊。
【答案】 ①. 斗折蛇行 ②. 明灭可见 ③. 悠哉悠哉 ④. 辗转反侧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折、悠、哉、辗、侧、己、涯、邻”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茉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茉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枝繁叶茂,花瓣如雪。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则提篮采摘茉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过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婆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都珍爱自己的容颜,愿与繁花,相守一生。
④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⑤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金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⑥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闲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她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
⑦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⑧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⑨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⑩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地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头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⑪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⑫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她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徙,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但她最爱茉莉。
B. 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
C. 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制作茉莉花酒、茉莉花茶的秘方,被外婆回绝,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
D. 本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14. 外婆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
①泡茉莉香茗→②( )→③( )→④( )→⑤( )
1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以“茉莉”为题的好处。
16.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3. C 14. ①. 串茉莉手链 ②. 簪戴茉莉 ③. 烹炒茉莉 ④. 酿茉莉花酒、花茶
15. ①充当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串联起对外婆与茉莉之间往事的回忆;③表达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16. ①从外婆将多余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殷勤留客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②从外婆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事情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风雅之人;③从外婆裁衣缝衫,酿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人;④从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说几句珍重的话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从第⑧段“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可知,外婆之所以回绝,是因为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没有什么秘方;再结合第②段“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第⑨段“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可知,外婆是一个很大方的人;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解答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题干信息,首先确定答案定位,再通过关键词语进行提炼作答。
第一空,题干“泡茉莉香茗”是对第②段“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则提篮采摘茉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的概括,接下来的记叙的事件根据本段“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可概括为“串茉莉手链”;
第二空,根据第②段“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第③段“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淡香”可概括为“簪戴茉莉”;
第三空,根据第⑦段“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可概括为:“烹炒茉莉”的;
第四空,根据第⑧段“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可概括为“酿茉莉花酒、花茶”。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理解文章的标题,需要通读全文,在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之后,再作答。
文章①-③段首先点明“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接着回忆外婆钟爱茉莉的种种往事;第④段揭示外婆喜欢茉莉的原因;⑤-⑨段回忆外婆与外公结婚后,虽然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依然保留着对茉莉的喜爱和善良美好的天性;⑩-⑫写外婆年事渐高,每年的茉莉花开,让我明白我与外婆的相聚之日越来越少,但我无论到何处,都会种植茉莉,以慰相思。文章所有的情节都围绕“茉莉”展开,“茉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回忆的都是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故“茉莉”串联起对外婆与茉莉之间往事的回忆。
外婆在经历了时代浪潮后,由一个富家小姐变成一个平凡农妇。但她并没有自怨自艾,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种茉莉花,泡茉莉花茶,做茉莉手链,用茉莉花做美食……她依然保持善良平和的天性,就像茉莉一般,“悠然绽放”,散发着“耐人寻味的淡香”。文章将“茉莉”与外婆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之情。
同时,结合第⑫段“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可知,种植茉莉,与茉莉相守,则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第②段写外婆做茉莉手链,“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第⑧段“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可知她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
第③段中,外婆这个平凡普通的乡间老妪,但却一直保持簪戴茉莉的习惯,“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她“珍爱自己的容颜,愿与繁花,相守一生”,可见她对生活充满热爱。
第⑧段写外婆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制作的方法是将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相容,“便生了风雅”,可知酿花酒、花茶是风雅之事,外婆将花酒、花茶酿得远近闻名,是一个追求风雅之人。
第⑥段写外婆能在夜阑人静之时,静坐于外公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突出外婆的勤劳;第⑦段写外婆用茉莉烹炒别致清香、回味无穷的菜肴,第⑧段写外婆做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远近闻名,甚至引得镇上的商铺老板来询问秘方,突出外婆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第⑪段描写外婆每次与我分别的情景。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希望我在外能平平安安,善自珍重;“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依依惜别的情景写出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
(二)(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的随想(节选)
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而且,中国古典建筑的窗户本身,也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窗棂样式,构成自身的装饰趣味,从室外望过去,也构成美丽的图像。
②窗的基本功能是进光、透气。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进光量和透气性。西方古典窗则非常重视进光、透气的功能,比如其很早就有落地窗,这在中国古典居室建筑中是几乎没有的。西方从古典窗始,就追求窗扇闭合时要十分严密,尽量做到隔音、隔气息以及一切窗外的信息。中国古典窗不但不追求严密隔绝,相反,还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其中“开轩卧闲敞”,说的是把建筑物的窗户全都打开,躺到凉榻上,于是,他的眼、耳、鼻、舌、身、心,全方位地享受窗户给予他的生命快乐:窗框如画框,窗外是图画,视觉享受自不消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有嗅觉、听觉享受,在那样一个暑日的傍晚,闻着荷花香,听到竹丛那些竹叶叶尖上凝聚的露滴不断地落到地面或荷池中的声音,肯定满口生津,舌享受也有了,而卧在榻上的肢体肯定也就更加惬意,进一步,他就想弹琴,想跟朋友分享这美好的一切,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③中国窗的私密性差。中国古典窗,以前木质窗棂上糊的是高丽纸,有俗语“捅破那层窗户纸”(意味着让真相大白),更有“听窗根”“隔窗有耳”之说。其实,用高丽纸糊的窗户,既难隔音,也难隔影。西方的窗,则很早就重视保护隐私的功能。在玻璃大量使用以前,西方人会以厚实的木材,甚至辅以铁皮来制作窗扇,一旦窗扇关闭,室内就成为一个与窗外完全隔绝的私密空间。
④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人们到处生活,各处的人们纷纷创造出既有人类共通性又具民族特殊性的窗。如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中,既有中国古典窗的元素,也有西方古典窗的元素,更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新型窗。
⑤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ws(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
17.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按照分总结构对“中国古典窗”进行说明,突出其“注意审美效果”的特点。
B. 第②段引用古诗,充分说明了中国古典窗既有实用性,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C. 第③段主要运用作比较、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窗私密性差的特点。
D. 第⑤段由具体的窗引入无形的窗,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至美至善的境界。
18. 全文将中国窗与西方的窗进行比较,下列不是两者区别的一项是( )
A. 中国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忽视进光量和透气性,而西方的窗非常重视进光、透气的功能。
B. 中国窗重传统,会在窗棂上糊高丽纸,而西方的窗重创新,会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营养。
C. 中国古典窗私密性差,西方的窗重视保护隐私的功能。
D. 中国古典窗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西方的窗追求严密隔绝。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全文并非按照分总结构对“中国古典窗”进行说明,根据第②段“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进光量和透气性。西方古典窗则非常重视进光、透气的功能”,第③段“中国窗的私密性差”“西方的窗,则很早就重视保护隐私的功能”可知,文章先分别介绍了中国古典窗和西方古典窗的特点。根据第④段“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可知,作者紧接着指出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无对错之分。根据第⑤段“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可知,作者在最后强调窗享受的意义,结构应是并列递进式,该项表述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B.根据文章第④段“如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中,既有中国古典窗的元素,也有西方古典窗的元素,更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新型窗”可知,是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中融合了中西方窗的元素,并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营养,但并未提及西方窗会这么做。事实上,文章更多的是在强调东西方窗在功能、审美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不是说西方的窗会创新地从中国窗中汲取营养。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B。
(三)(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清楚地记得夏天看社戏的情景。主人家早早地搭戏台——在倒扣的木桶上铺上几块门板。踩在这样的戏台上咚咚作响,如擂大鼓。布景也十分简单,正面是白色幕布,三面用屏风围着。夜幕降临时人们如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连树上也坐上了人。
屏风内终于亮起了灯,一阵紧锣密鼓之后,场子安静下来,戏就开演了。艺人报了戏名,戏中的人物逐个登台亮相。通常一个艺人要操纵五六个人物,在一些线、棒的牵引下,那些木偶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作揖都演得惟妙惟肖。戏的内容大多是人们熟悉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里的片断。演到精彩处,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山谷里响起了回音。月儿不知不觉就悬挂中天了,又渐渐向西边滑去。孩子们瞌睡了,被母亲牵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里走。
(选自谢建军《湘中的社戏》,有删改)
材料二:
家乡的社戏叫“出灯”。社戏的内容一般是舞龙、耍狮子、划采莲船、踩高跷、跑竹马。白天舞的是“彩龙”,晚上舞的是“火龙”。
跑竹马就是邻村之间相互挑逗,激发出灯。在正月十二这天,李家庄的竹马跑到张家村,只见一伙身着戏装的小伙子,抬着一个花花绿绿的八仙桌,桌子中央站立一男童,屁股夹一束稻草,敲锣打鼓在张家村转一圈,张家村人看出了戏——这叫引蛇出洞。于是,张家村的竹马也出来了,一台彩轿,上面立一只狗,四个戏子抬着,后面跟着一群敲锣打鼓的,在李家庄转悠一圈,算是“回礼”,李家庄人也看出戏——这叫狗子坐轿,不识抬举。两村开始出灯了。
出灯是要入戏的,张家村出的高跷戏是《三打白骨精》,耍着金箍棒的孙悟空走在高跷前面,跟在后面的就是花枝招展的白骨精、弯腰驼背的老头、染红两个脸蛋的老巫婆、唐僧、沙和尚、猪八戒,还有一串小妖。李家村就出《猪八戒背媳妇》,两个村,一唱一和,一挑一逗,比的是一种社戏的艺术。于是,李家庄的高跷,在张家村踩,张家村的采莲船在李家庄划,人山人海,撵着看踩高跷和划采莲船,这一踩、一划,踩出了浓浓的年味,划出来两村和谐的气氛。
(选自张朝林《家乡的社戏》,有删改)
材料三:
故乡的社戏,不是坐在那狭长、古朴、典雅的乌篷船上,而是自带板凳,或是站立观看。
来到戏台前,我的目光瞬间被正在台上翻筋斗的演员吸引了:他全身金光闪闪,身穿威武霸气的戏服,头顶的两条“金鞭”不断上下摆动着,蓄势待发;转眼间,他腾空而起,双脚离地,腹部朝上,使身体形成“拱形”,形成全身360度大翻转,整个动作干净利落。在刹那的沉默后,台下的观众们无不为其感到惊叹,纷纷拍手叫好,尖叫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久久不散。
接下来,台上出来几个小旦,花枝招展,脸颊上涂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更加红润了。姑娘们穿的是白色加绿色的长袍,令人感到十分新奇。她们一甩那长长的袖子,表演开始了!她们的表情和声调随着戏的内容而变动着,忽而兴奋,忽而悲伤,忽而激动,忽而忧愁,忽而犹豫,忽而愤怒……台上的演员专注地演着唱着,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尤其是老人们,因为是从小看大的,自然有着很深的感情。
(选自宋羽畑《故乡·社戏》,有删改)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民俗文化“社戏”所带来的美好记忆与感受。
B. 材料一主要写作者夏天观看社戏的情景以及社戏演出的主要内容。
C. 材料二作者重点写到了家乡“社戏”中的两项内容:跑竹马和出灯。
D. 材料三中“自带板凳,或是站立”看戏与课文《社戏》(鲁迅)中描写的在“船上”上看戏有所不同。
20. 材料一和材料三描写社戏演出场面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9. C 20. 示例:正面描写主要描写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情况,诸如服装、动作、表情等;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台下观众的反应来表现演出的精彩以及观众的情绪。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C.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家乡的社戏叫‘出灯’”、第二段“跑竹马就是邻村之间相互挑逗,激发出灯”,可知“出灯”是家乡社戏的名称;“跑竹马”是社戏演出前的节目,不是社戏的内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描写方法。
要求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描写社戏演出场面时运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材料一第二段中“通常一个艺人要操纵五六个人物,在一些线、棒的牵引下,那些木偶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作揖都演得惟妙惟肖”是下面描写,直接描写艺人演出的精彩;“演到精彩处,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山谷里响起了回音”是侧面描写中,通过观众的反应来烘托演出的精彩。
材料三第二段中“他全身金光闪闪,身穿威武霸气的戏服,头顶的两条‘金鞭’不断上下摆动着,蓄势待发;转眼间,他腾空而起,双脚离地,腹部朝上,使身体形成‘拱形’,形成全身360度大翻转,整个动作干净利落”、第三段中“台上出来几个小旦,花枝招展,脸颊上涂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更加红润了。姑娘们穿的是白色加绿色的长袍,令人感到十分新奇。她们一甩那长长的袖子,表演开始了!她们的表情和声调随着戏的内容而变动着,忽而兴奋,忽而悲伤,忽而激动,忽而忧愁,忽而犹豫,忽而愤怒”写演员们的动作、服装、表情等,是正面描写;第二段中“在刹那的沉默后,台下的观众们无不为其感到惊叹,纷纷拍手叫好,尖叫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久久不散”、第三段中“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尤其是老人们,因为是从小看大的,自然有着很深的感情”通过观众们的反应和神态情绪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演员演出的精彩,是侧面描写。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下列是《经典常谈》对典籍的介绍,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是第一部系统解释造字和用字理论“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书籍。
B. 《周易》在诞生当时是一部用于卜筮的书籍,后来在墨家种种解释之下,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
C.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汉书》沿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是古时候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原文中,《周易》在诞生时确为卜筮之书,但并非在“墨家种种解释之下”产生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而是在“儒家”的解释下增添了这些内涵。因此,此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B。
22. 《经典常谈》是一本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班级计划举办“《经典常谈》读书分享会”,请你选择书中最喜欢的篇目进行分享,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想分享《说文解字》这篇。《说文解字》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对古代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探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解答本题需要了解《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经典常谈》各个章节的了解,说出自己喜欢的篇目,并结合篇章特点和自己的理解说出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想分享《说文解字》这篇。《经典常谈》作为朱自清先生的力作,引领我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说文解字》篇让我尤为着迷。它不仅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更揭示了汉字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历史变迁。通过这部著作,我领略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
示例二:我想分享《周易》篇。《周易》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吸引了我。它不仅是占卜之书,更是蕴含宇宙万物变化规律与人生智慧的宝典。通过研读《周易》,我学会了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生成论,这对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三:我想分享《尚书》篇。《尚书》作为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它记录了古代帝王的言行与治国理念,展现了中华民族早期的政治智慧与道德观念。阅读《尚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与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这对我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示例四:我想分享《诗经》。《诗经》以优美的诗篇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与人民的生活状态。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诗经》,我不仅领略了古代文学的魅力,更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23. 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答案】示例: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②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③可以充实精神内涵,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④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任答出两点,符合名著即可。)
【解析】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可以了解造字的方法和字形的演变,追究字的本义,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学习《战国策》,可以了解战国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古人的岁月。通过阅读诗歌,可以感受到古人高尚的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五、写作(5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
我喜欢独处,我独爱于春暖花开的时候,寻得一个好去处,静静的倾听,倾听花开的声音。在纷繁多变的红尘中,在世俗的枷锁中,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寻瞬间的永恒,甩掉所有的思绪,让大自然的美丽,来化解自己心灵的疲惫,从中得到那瞬间的快乐。
昙花是生命短暂的代表,她的辉煌只是匆匆一瞬,但是她却在关键的时候开花。她告诉我生命的辉煌,虽然只是一瞬,但是却很真实。毕竟所有的生命最终都将化做尘埃随风而去,短暂的真实如同流星匆匆而过,却又在旅途中刻下一道道轻轻的痕迹,随即掩埋在时间的洪流中。每一个生命,都渴盼哪怕只是瞬间的注目。于是我知道了,生命不在乎有多长,而在乎有意义,碌碌无为的百年,还不如辉煌的一瞬,因为这瞬间的快乐,可以影响一个人整整的一生。
在烈日下,太阳花独自一个在炽热的盛开,她似火一般地燃烧,燃烧着她心中的激情,从不因为这恶毒的环境而抱怨、气馁,而是越照越烈,她用花瓣的水滴,给这个难熬的午后带来几许清凉。她不在乎有多少人为她驻足,她只是在独自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开放而快乐。
荷花,她“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她用她那粉嫩的纯洁的花瓣,告诉人们她有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她有一副高洁傲岸的情操。她告诉人们君子就该这样,在距离中保持着美丽,在美丽中传递着快乐。
花开有情,花落亦有情,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正如倾听生命的永恒。人生是美丽的花朵,荡漾视线上的美丽亦是倾听的美丽,绽放美丽有时无须太多言语的修饰。花开,无语;花落,无语。那份炫目的美丽,从未有谁忽略过,那份悲壮的快乐,从未被人遗忘过。
花开无语,不变的逻辑,而内中真正的美丽却鲜为人知。当我们注视街头的橱窗,我们看到的是麻木、苍白与残酷的脸,在金钱与权力的角逐中,我们失去了伫立倾听的美丽,也在迷乱中放弃了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实际上是放弃了追求快乐的幸福。
学会倾听,在花开花落之声中得到快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通过阅读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乐”有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兴趣对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范仲淹认为人生的快乐在于为国排忧,为民谋福,天下太平是最大的快乐。居里夫人则认为工作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能够带来快乐的事物有很多,过程和感受各不相同,这篇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写出对“乐”的思考和感情。以勇担责任,完成使命是一种快乐;战胜困难是一种快乐,学习并有所收获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会倾听是一种快乐……这些都是我们的立意点,写出你对“乐”的认识与思考,回顾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下你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
2.构思选材。材料后面的导语“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提示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文章,表达自己对“乐”的见解和主张。如可以从材料中居里夫人的名言“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引出“工作带给我们快乐”的观点,然后引用名言警句,再列举成功人士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经历来进行论述,最后加以总结。导语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提示我们以叙事为主,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你印象最深刻的关于“乐”的事情,并辅以议论,在叙事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观点。无论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可堆砌材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