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第8章第4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
展开一、知识梳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3.空间角
(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P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
②线面角θ的范围:θ∈eq \b\lc\[\rc\](\a\vs4\al\c1(0,\f(π,2))).
(2)二面角
①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图的二面角,可记作:二面角αlβ或二面角PABQ.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过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一点O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BO⊥l,AO⊥l,则∠AOB就叫做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③二面角的范围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θ∈[0,π].
④当θ=eq \f(π,2)时,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常用结论
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两个常用结论:
(1)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eq \(,\s\up7(判定定理),\s\d5(性质定理))线面垂直eq \(,\s\up7(判定定理),\s\d5(性质定理))面面垂直
二、教材衍化
1.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解析:选C.由题意知,α∩β=l,所以l⊂β,因为n⊥β,所以n⊥l.
2.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解析: (1)如图,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 和Rt△POC中,PA=PB=PC,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因为PC⊥PA,PB⊥PC,PA∩PB=P,
所以PC⊥平面PAB,又AB⊂平面PAB,所以PC⊥AB,因为AB⊥PO,PO∩PC=P,所以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所以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
答案:(1)外 (2)垂
一、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c.( )
(2)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3)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若m∥n,m⊥α,则n⊥α.( )
(4)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5)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答案:(1)× (2)× (3)√ (4)× (5)×
二、易错纠偏
eq \a\vs4\al(常见误区)eq \b\lc\|(\a\vs4\al\c1( ))(1)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平面内两条直线为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2)面面垂直的判定中找不到哪个面和哪条线垂直.
1.(2020·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
A.α⊥β且m⊂α B.m⊥n且n∥β
C.m∥n且n⊥β D.m⊥n且α∥β
解析:选C.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
2.(2020·辽宁大连第一次(3月)双基测试)已知直线l和平面α,β,且l⊂α,则“l⊥β”是“α⊥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若l⊂α,l⊥β,则α⊥β,充分性成立;
若l⊥β,α⊥β,则l⊂α或l∥α,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若l⊂α,则“l⊥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考点一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基础型)
eq \a\vs4\al(复习指导)eq \b\lc\|(\a\vs4\al\c1( ))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证明一些结论.
核心素养:逻辑推理、直观想象
(1)(2018·高考全国卷Ⅱ节选)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eq \r(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证明:PO⊥平面ABC.
(2)(2020·重庆市七校联合考试)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是2,D,E分别是AC,CC1的中点.求证:AE⊥平面A1BD.
【证明】 (1)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
所以OP⊥AC,且OP=2eq \r(3).
连接OB.因为AB=BC=eq \f(\r(2),2)AC,
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OB⊥AC,OB=eq \f(1,2)AC=2.
由OP2+OB2=PB2知,PO⊥OB.
由OP⊥OB,OP⊥AC知PO⊥平面ABC.
(2)因为AB=BC=CA,D是AC的中点,
所以BD⊥AC,
因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
所以平面AA1C1C⊥平面ABC,
所以BD⊥平面AA1C1C,
所以BD⊥AE.
又在正方形AA1C1C中,D,E分别是AC,CC1的中点,
所以A1D⊥AE.又A1D∩BD=D,
所以AE⊥平面A1BD.
eq \a\vs4\al()
判定线面垂直的四种方法
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是正三角形,M,N分别是AB,AA1的中点,且A1M⊥B1N.
求证:B1N⊥A1C.
证明:连接CM,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CM⊂平面ABC,所以AA1⊥CM.
在△ABC中,AC=BC,AM=BM,所以CM⊥AB.
又AA1∩AB=A,所以CM⊥平面ABB1A1.
因为B1N⊂平面ABB1A1,所以CM⊥B1N.
又A1M⊥B1N,A1M∩CM=M,所以B1N⊥平面A1CM.
因为A1C⊂平面A1CM,所以B1N⊥A1C.
2.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证明:(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BC⊂平面BCD,BC⊥BD,
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
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考点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基础型)
eq \a\vs4\al(复习指导)eq \b\lc\|(\a\vs4\al\c1( ))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证明一些结论.
核心素养:逻辑推理、直观想象
(2019·高考北京卷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证明】 (1)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BD.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所以BD⊥AC.
又PA∩AC=A,所以BD⊥平面PAC.
(2)因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
所以PA⊥AE.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ABC=60°,
且E为CD的中点,所以AE⊥CD.所以AB⊥AE.
又AB∩PA=A,所以AE⊥平面PAB.
因为AE⊂平面PAE,
所以平面PAB⊥平面PAE.
eq \a\vs4\al()
(1)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
②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进而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为AD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证明:(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AD.所以AB⊥PD.又因为PA⊥PD,所以PD⊥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2.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C是等边三角形,∠BAD=∠BCD=90°,点P是AC的中点,连接BP,DP.证明:平面ACD⊥平面BDP.
证明: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BAD=∠BCD=90°,
所以Rt△ABD≌Rt△CBD,可得AD=CD.
因为点P是AC的中点,所以PD⊥AC,PB⊥AC,
因为PD∩PB=P,PD⊂平面PBD,PB⊂平面PBD,
所以AC⊥平面PBD.
因为AC⊂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平面BDP.
考点三 空间中的翻折问题(综合型)
eq \a\vs4\al(复习指导)eq \b\lc\|(\a\vs4\al\c1( ))折叠问题的关键有二:①画好两个图——折叠前的平面图和折叠后的立体图;②分析好两个关系——折叠前后哪些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改变.
(2019·高考全国卷Ⅲ)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
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
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故AB⊥平面BCGE.
又因为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如图,取CG的中点M,连接EM,DM.
因为AB∥DE,AB⊥平面BCGE,
所以DE⊥平面BCGE,故DE⊥CG.
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
且∠EBC=60°得EM⊥CG,
故CG⊥平面DEM.
因此DM⊥CG.
在Rt△DEM中,DE=1,EM=eq \r(3),故DM=2.
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4.
eq \a\vs4\al()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关系”:
(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
(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其步骤为:
eq \x(第一步)—eq \x(确定折叠前后的各量之间的关系,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
↓
eq \x(第二步)—eq \x(在折叠后的图形中确定线和面的位置关系,明确需要用到的线面)
↓
eq \x(第三步)—eq \x(利用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2020·济南市模拟考试)如图1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BAD=45°,AB=2CD=4,点E为AB的中点.将△ADE沿DE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EBCD,点M为棱PB的中点.
(1)求证:PD∥平面MCE;
(2)若平面PDE⊥平面EBCD,求三棱锥MBCE的体积.
解: (1)证明:在题图1中,
因为BE=eq \f(1,2)AB=CD且BE∥CD,
所以四边形EBCD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连接BD,交CE于点O,连接OM,
所以点O是BD的中点,
又点M为棱PB的中点,
所以OM∥PD,
因为PD⊄平面MCE,OM⊂平面MCE,
所以PD∥平面MCE.
(2)在题图1中,
因为四边形E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E=BC,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所以AD=BC,所以AD=DE,
因为∠BAD=45°,
所以AD⊥DE.
所以PD⊥DE,
又平面PDE⊥平面EBCD,且平面PDE∩平面EBCD=DE,
所以PD⊥平面EBCD.
由(1)知OM∥PD,所以OM⊥平面EBCD,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因为AE=2,所以AD=DE=eq \r(2),
所以OM=eq \f(1,2)PD=eq \f(1,2)AD=eq \f(\r(2),2),S△BCE=S△ADE=1,
所以V三棱锥MBCE=eq \f(1,3)S△BCE·OM=eq \f(\r(2),6).
[基础题组练]
1.设α为平面,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α,b∥α,则a∥b B.若a⊥α,a∥b,则b⊥α
C.若a⊥α,a⊥b,则b∥α D.若a∥α,a⊥b,则b⊥α
解析:选B.若a∥α,b∥α,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易知B正确;若a⊥α,a⊥b,则b∥α或b⊂α,故C错误;若a∥α,a⊥b,则b∥α或b⊂α,或b与α相交,故D错误.故选B.
2.(2020·广州一模)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
B.若m⊥α,m∥n,n∥β,则α⊥β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α∥β,m⊂α,n⊂β,则m∥n
解析:选B.若α⊥β,m∥α,n∥β,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
因为m⊥α,m∥n,所以n⊥α,
又因为n∥β,所以α⊥β,故B正确;
若m⊥n,m⊂α,n⊂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C错误;
若α∥β,m⊂α,n⊂β,则m∥n或m,n异面,
故D错误.
3.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
A.直线AB上
B.直线BC上
C.直线AC上
D.△ABC内部
解析:选A.由AC⊥AB,AC⊥BC1,得AC⊥平面ABC1.
因为AC⊂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1⊥平面ABC.
所以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的交线AB上.
4.(2020·黑龙江鹤岗模拟)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O⊥平面ABC,O∈CD,VA=VB,AD=BD,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C=BC B.AB⊥VC
C.VC⊥VD D.S△VCD·AB=S△ABC·VO
解析:选C.因为VO⊥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VO⊥AB.因为VA=VB,AD=BD,所以VD⊥AB.又因为VO∩VD=V,所以AB⊥平面VCD.又因为CD⊂平面VCD,所以AB⊥CD.又因为AD=BD,所以AC=BC,故A正确.
又因为VC⊂平面VCD,所以AB⊥VC,故B正确;
因为S△VCD=eq \f(1,2)VO·CD,S△ABC=eq \f(1,2)AB·CD,所以S△VCD·AB=S△ABC·VO,故D正确.由题中条件无法判断VC⊥VD.故选C.
5. (多选)如图,AC=2R为圆O的直径,∠PCA=45°,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B为圆周上不与点A,C重合的点,AS⊥PC于点S,AN⊥PB于点N,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平面ANS⊥平面PBC
B.平面ANS⊥平面PAB
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ABC⊥平面PAC
解析:选ACD.因为PA⊥平面ABC,PA⊂平面PAC,所以平面ABC⊥平面PAC,故D正确;因为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AC为直径,所以BC⊥AB,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BC⊥PA,又AB∩PA=A,所以BC⊥平面PAB,又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B⊥平面PBC,故C正确;因为AB⊥BC,BC⊥PA,又PA∩AB=A,所以BC⊥平面PAB,所以BC⊥AN,又因为AN⊥PB,PB∩BC=B,所以AN⊥平面PBC,又AN⊂平面ANS,所以平面ANS⊥平面PBC,故A正确.故选ACD.
6.如图,在△ABC中,∠ACB=90°,AB=8,∠ABC=60°,PC⊥平面ABC,PC=4,M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作CH⊥AB于H,连接PH.因为PC⊥平面ABC,所以PH⊥AB,PH为PM的最小值,等于2eq \r(7).
答案:2eq \r(7)
7.(2019·高考北京卷)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m;②m∥α;③l⊥α.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
解析: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可组成3个命题.
命题(1):若l⊥m,m∥α,则l⊥α,此命题不成立,可以举一个反例,例如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平面ABCD为平面α,A1D1和A1B1分别为l和m,满足条件,但结论不成立.
命题(2):若l⊥m,l⊥α,则m∥α,此命题正确.证明:作直线m1∥m,且与l相交,故l与m1确定一个平面β,且l⊥m1,因为l⊥α,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设α∩β=n,则l⊥n,又m1,n⊂β,所以m1∥n,又m1∥m,所以m∥n,又m在平面α外,n⊂α,故m∥α.
命题(3):若m∥α,l⊥α,则l⊥m,此命题正确.证明:过直线m作一平面,且与平面α相交,交线为a,因为m∥α,所以m∥a.因为l⊥α,a⊂α,所以l⊥a,又m∥a,所以l⊥m.
答案:②③⇒①或①③⇒②(答案不唯一)
8.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解析:因为PC⊥平面ABC,
所以PC垂直于直线AB,BC,AC.
因为AB⊥AC,AB⊥PC,AC∩PC=C,
所以AB⊥平面PAC,
又因为AP⊂平面PAC,
所以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
答案:AB,BC,AC AB
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证明:(1)因为PC⊥平面ABCD,DC⊂平面ABCD,
所以PC⊥DC.
又因为AC⊥DC,且PC∩AC=C,
所以DC⊥平面PAC.
(2)因为AB∥CD,DC⊥AC,
所以AB⊥AC.
因为PC⊥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PC⊥AB.
又因为PC∩AC=C,
所以AB⊥平面PAC.
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C.
10.(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一次质量普查)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AB=BC=CD=2,BD=2eq \r(2),沿BD折起,使AC=2eq \r(2).
(1)证明:△ACD为直角三角形;
(2)设B在平面ACD内的射影为P,求四面体PBCD的体积.
解:(1)证明:在Rt△ABD中,AB⊥BD,AB=2,BD=2eq \r(2),
所以AD=eq \r(AB2+BD2)=eq \r(4+8)=2eq \r(3),
因为AC=2eq \r(2),CD=2,所以AC2+CD2=AD2,
所以AC⊥CD,
所以△ACD是直角三角形.
(2)由(1)知CD⊥AC,易知CD⊥BC,
因为AC∩BC=C,所以CD⊥平面ABC,又CD⊂平面ACD,
所以平面ABC⊥平面ACD,其交线为AC,
故过B点作AC的垂线,垂足为P,点P即为B在平面ACD内的射影,
易知P为AC的中点,
所以四面体PBCD的体积VPBCD=eq \f(1,3)×eq \f(1,2)×2×2×1=eq \f(2,3).
[综合题组练]
1.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
A.BC∥平面PDF
B.DF⊥平面PAE
C.平面PDF⊥平面PAE
D.平面PDE⊥平面ABC
解析:选D.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
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DF∥BC,
所以BC⊥平面PAE,则DF⊥平面PAE,从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
2. (多选)如图,一张A4纸的长、宽分别为2eq \r(2)a,2a,A,B,C,D分别是其四条边的中点.现将其沿图中虚线折起,使得P1,P2,P3,P4四点重合为一点P,从而得到一个多面体.下列关于该多面体的命题,正确的是( )
A.该多面体是三棱锥
B.平面BAD⊥平面BCD
C.平面BAC⊥平面ACD
D.该多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5πa2
解析:选ABCD.由题意得该多面体是一个三棱锥,故A正确;因为AP⊥BP,AP⊥CP,BP∩CP=P,所以AP⊥平面BCD,又因为AP⊂平面BAD,所以平面BAD⊥平面BCD,故B正确;同理可证平面BAC⊥平面ACD,故C正确;通过构造长方体可得该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eq \f(\r(5),2)a,所以该多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5πa2,故D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为ABCD.
3.在矩形ABCD中,AB<BC,现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给出下列结论:
①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
②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③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解析:①假设AC与BD垂直,过点A作AE⊥BD于点E,连接CE.则eq \b\lc\ \rc\}(\a\vs4\al\c1(AE⊥BD,BD⊥AC))⇒BD⊥平面AEC⇒BD⊥CE,而在平面BCD中,EC与BD不垂直,故假设不成立,①错.
②假设AB⊥CD,因为AB⊥AD,所以AB⊥平面ACD,所以AB⊥AC,由AB<BC可知,存在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AB⊥CD,故假设成立,②正确.
③假设AD⊥BC,
因为DC⊥BC,所以BC⊥平面ADC,
所以BC⊥AC,即△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B为斜边,而AB<BC,故矛盾,假设不成立,③错.综上,填②.
答案:②
4.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是BB1上的动点,AB1,DF交于点E.要使AB1⊥平面C1DF,则线段B1F的长为________.
解析:设B1F=x,因为AB1⊥平面C1DF,DF⊂平面C1DF,所以AB1⊥DF.
由已知可以得A1B1=eq \r(2),
设Rt△AA1B1斜边AB1上的高为h,则DE=eq \f(1,2)h,
又2×eq \r(2)=h×eq \r(22+(\r(2))2),
所以h=eq \f(2\r(3),3),DE=eq \f(\r(3),3).
在Rt△DB1E中,B1E=eq \r((\f(\r(2),2))2-(\f(\r(3),3))2)=eq \f(\r(6),6).
由面积相等得eq \f(\r(6),6)× eq \r(x2+(\f(\r(2),2))2)=eq \f(\r(2),2)x,得x=eq \f(1,2).即线段B1F的长为eq \f(1,2).
答案:eq \f(1,2)
5.(2020·广东七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A=AB=2,E是AB的中点,G是PD的中点.
(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求证:AG∥平面PEC;
(3)求证:平面PCD⊥平面PEC.
解:(1)易知V四棱锥PABCD=eq \f(1,3)S正方形ABCD·PA=eq \f(1,3)×2×2×2=eq \f(8,3).
(2)证明:如图,取PC的中点F,连接EF和FG,
则易得AE∥FG,且AE=eq \f(1,2)CD=FG,
所以四边形AE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AG.
因为EF⊂平面PEC,AG⊄平面PEC,
所以AG∥平面PEC.
(3)证明:易知CD⊥AD,CD⊥PA,
因为PA∩AD=A,PA⊂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又AG⊂平面PAD,所以CD⊥AG.
易知PD⊥AG,因为PD∩CD=D,PD⊂平面PCD,CD⊂平面PCD,
所以A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又EF⊂平面PEC,
所以平面PEC⊥平面PCD.
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M为棱AC的中点.AB=BC,AC=2,AA1=eq \r(2).
(1)求证:B1C∥平面A1BM;
(2)求证:AC1⊥平面A1BM;
(3)在棱BB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AC1N⊥平面AA1C1C?如果存在,求此时eq \f(BN,BB1)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连接AB1与A1B,两线交于点O,连接OM.
在△B1AC中,因为M,O分别为AC,AB1的中点,
所以OM∥B1C,
又因为OM⊂平面A1BM,B1C⊄平面A1BM,
所以B1C∥平面A1BM.
(2)证明:因为侧棱AA1⊥底面ABC ,BM⊂平面ABC,
所以AA1⊥BM,
又因为M为棱AC的中点,AB=BC,所以BM⊥AC.
因为AA1∩AC=A,AA1,AC⊂平面ACC1A1,
所以BM⊥平面ACC1A1,
所以BM⊥AC1.
因为AC=2,所以AM=1.
又因为AA1=eq \r(2),
所以在Rt△ACC1和Rt△A1AM中,
tan∠AC1C=tan∠A1MA=eq \r(2),
所以∠AC1C=∠A1MA,
即∠AC1C+∠C1AC=∠A1MA+∠C1AC=90°,
所以A1M⊥AC1.
因为BM∩A1M=M,BM,A1M⊂平面A1BM,
所以AC1⊥平面A1BM.
(3)当点N为BB1的中点,即eq \f(BN,BB1)=eq \f(1,2)时,平面AC1N⊥平面AA1C1C.
证明如下:
设AC1的中点为D,连接DM,DN.因为D,M分别为AC1,AC的中点,
所以DM∥CC1,且DM=eq \f(1,2)CC1.
又因为N为BB1的中点,
所以DM∥BN,且DM=BN,
所以四边形BND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M∥DN,
因为BM⊥平面ACC1A1,所以DN⊥平面AA1C1C.
又因为DN⊂平面AC1N,
所以平面AC1N⊥平面AA1C1C.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a,b⊂α,a∩b=O,l⊥a,l⊥b))⇒l⊥α
性质
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eq \b\lc\ \rc\}(\a\vs4\al\c1(a⊥α,b⊥α))⇒a∥b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l⊂β,l⊥α))⇒α⊥β
性质
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eq \b\lc\ \rc\}(\a\vs4\al\c1(α⊥β,l⊂β,α∩β=a,l⊥a))⇒l⊥α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第8章第3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第8章第3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教材衍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7章 §7.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7章 §7.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共19页。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4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4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