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1 方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1 方程教学设计,共18页。
典案二 导学设计
一、阅读课本: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
三、探索新知
1.问题:如图,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h=20t-5t2.
考虑以下问题:
(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
(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2.观察图象:
(1)二次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有____个交点,则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
(2)二次函数y=x2-6x+9的图象与x轴有___________个交点,则一元二次方程
x2-6x+9=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
(3)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与x轴________公共点,则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
四、理一理知识
1.已知二次函数y=-x2+4x的函数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反之,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
一般地: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m,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反之,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为m,求自变量x的值.
2.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位置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b2-4ac.
(1)当△=b2-4ac>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当△=b2-4ac=0时 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3)当△=b2-4ac<0时 抛物线y=ax2+bx+c与x轴没有公共点.
五、基本知识练习
1.二次函数y=x2-3x+2,当x=1时,y=________;当y=0时,x=_______.
2.二次函数y=x2-4x+6,当x=________时,y=3.
3.如图,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3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填空:
(1)a________0
(2)b________0
(3)c________0
(4)b2-4ac________0
六、课堂训练
1.特殊代数式求值:
①如图看图填空:
(1)a+b+c_______0
(2)a-b+c_______0
(3)2a-b _______0
②如图2a+b _______0
4a+2b+c_______0
2.利用抛物线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
(1)方程ax2+bx+c=0的根为___________;
(2)方程ax2+bx+c=-3的根为__________;
(3)方程ax2+bx+c=-4的根为__________;
(4)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
(5)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
(6)不等式-4<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
七、目标检测
根据图象填空:
(1)a_____0;(2)b_____0;(3)c______0;
(4)△=b2-4ac_____0;(5)a+b+c_____0;
(6)a-b+c_____0;(7)2a+b_____0;
(8)方程ax2+bx+c=0的根为__________;
(9)当y>0时,x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0)当y<0时,x的范围为___________;
八、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若y=(2-m)是二次函数,且图象开口向上,则m的值为( )
A. B. - C. D. 0
2、直线y=2x-1与抛物线y=x2的交点坐标是( )
A. (0,0),(1,1) B. (1,1)
C. (0,1),(1,0)D. (0,-1),(-1,0);
3、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 交y 轴于点C, 则△ABC的面积为( )
A. 6 B. 4 C. 3 D. 1
4、若ab>0,函数y=ax2与y=ax+b的图象大致是( )
5、二次函数y=x2+4x+a的最小值是2,则a的值是( )
A. 4 B. 5 C. 6 D. 7
6、已知抛物线y=ax2+bx+c(a≠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
A. a>0,b>0 B. a>0,c>0 C. b>0,c>0 D. a、b、c都小于0
7、关于函数y=2x2-8x,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B. 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是(2,-8)
C. 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0,0),(4,0)
D.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
8、若抛物线y=ax2-6x经过点(2,0),则抛物线顶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已知抛物线y=4x2-11x-3,求它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是
15题
三、解答题
10.已知二次函数y=-x2+4x-3,其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A, C 两点. 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1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若点A的坐标为(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P、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课后训练参考答案】
一、1、B2、B3、C4、D5、C6、C7、D8、B
二、9、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25,0),(3,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
三、10、令x=0,得y=-3,故B点坐标为(0,-3).
解方程-x2+4x-3=0,得x1=1,x2=3.
故A、C两点的坐标为(1,0),(3,0).
所以AC=3-1=2,AB=,BC=, OB=│-3│=3.
C△ABC=AB+BC+AC=.
S△ABC=AC·OB=×2×3=3.
11、(1)C(0,-3);
(2)将(1,0)代入中,得m=2,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3)存在这样的点P,它的坐标分别为(0,1),(0,-1),(0,9),(0,-9).
课题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数学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
能够从函数解析式的角度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从函数图象的角度分析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2+bx+c=0(a≠0) ,其根的判别式是 b2-4ac ,求根公式是 x=eq \f(-b±\r(b2-4ac),2a) .
2.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是 y=ax2+bx+c(a,b,c是常数,a≠0) ,顶点坐标是 eq \b\lc\(\rc\)(\a\vs4\al\c1(-\f(b,2a),\f(4ac-b2,4a))) .
3.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是 直线x=-1 ,开口方向是 向上 ,顶点坐标是 (-1,-5) .
4.抛物线y=2(x-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2,0),(3,0) .
5.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0),(1,0),并且经过点(0,1),则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y=-x2+1 .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解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回顾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为学好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问题:如图22-2-7所示,以40 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20t-5t2.考虑以下问题:
(1)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如果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
(2)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如果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
(3)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为什么?
(4)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长时间?
图22-2-7
师生活动:教师进行引导,小球飞行高度h与飞行时间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h=20t-5t2,所以将h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让学生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从小球飞行问题中寻找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1.探究新知
活动一: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总结解题过程:
(1)解方程15=20t-5t2,即t2-4t+3=0,解得t1=1,t2=3.
答:小球的飞行高度能达到15 m,需要飞行1 s或3 s.
(2)解方程20=20t-5t2,即t2-4t+4=0,解得t1=t2=2.
答:小球的飞行高度能达到20 m,需要飞行2 s.
(3)不能.理由:解方程20.5=20t-5t2,即t2-4t+4.1=0.
因为b2-4ac=16-4×4.1=-0.4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Δ0,b2-4ac0,b2-4ac>0 D.a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获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思考,探究新知,重难点精讲,巩固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自学反馈,质疑精讲,总结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探索问题,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