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西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6.7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西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6.7班)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Ⅰ卷两部分,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若有机读卡请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下图为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字表达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地面反射 B.②—大气反射
C.③—大气散射 D.④—地面吸收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 )
A.①增加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1),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图2)。完成5~6题。
5.影响该时段数据变化(图2)的因素是( )
①纬度 ②太阳高度 ③下垫面状况 ④天气状况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7.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8~10题。
8.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海拔相当
C.距海远近相同 D.大气透明度相近
9.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⑤有关
10.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四川盆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白昼长 D.太阳高度角大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低和气温最高的分别是( )
A.丙和甲 B.丙和乙
C.丁和乙 D.丁和甲
12.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白天,则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B.若为白天,风从丁吹向丙
C.若为夜晚,甲地气流上升
D.若为夜晚,丁处等压面向上凸起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5题。
13.上图中不符合热力环流实际情况的是( )
A.A B.B
C.C D.D
14.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 )
A.天空是蔚蓝的B.中国夏季的夏季风
C.人造烟雾防霜冻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
15.上图中郊区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因为( )
A.郊区的绿地可以保持水土,减小风速
B.郊区绿地可以消除市区噪声
C.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
D.郊区绿地可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某科研所对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下图中两曲线表示距离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温度)。在低温季节,当地常利用风扇以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据此完成16~17题。
16.由图可知,该日茶园( )
A.风力强劲 B.阴雨绵绵
C.可能出现霜冻 D.白天逆温明显
17.该茶园安装风扇提高温度,主要是通过( )
A.多云的白天开启,使上层暖空气下沉
B.晴朗的白天开启,使下层暖空气上升
C.多云的夜晚开启,增强空气的保温作用
D.晴朗的夜晚开启,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
左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④是稳定风向;右图是④处各种受力的示意图,F4是风向。完成18~19题。
18.图中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9.关于右图中各箭头说法正确的是( )
①F1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F3是摩擦力,它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 ③F2是地转偏向力,它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④该地风向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东亚局部地区某时刻等压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乙处空气质点受力及运动方向,以下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摩擦力B.②表示近地面风向
C.③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D.④表示地转偏向力
21.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速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山谷风是在基本气流微弱时因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局地日变化的风系。祁连山中段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祁连山中段谷风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谷风多发生在( )
A.中午 B.午夜
C.傍晚 D.清晨
25.祁连山山谷风反向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山谷地形走向 B.山体坡度较大
C.植被覆盖率低 D.地表冷热差异
如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据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位于甲的高空,乙位于丙的高空
B.水平气流由甲流向丙,由丁流向乙
C.气温甲处高于丙处,丁处高于乙处
D.垂直气流由甲流向乙,由丁流向丙
27.该热力环流中,近地面至高空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变化为(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小明在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相关知识后,绘制了一幅等压线(hPa)分布图。据此完成28~29题。
28.若甲地在高空,则对其风速影响最大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
29.若图中甲地风向为正北风,甲地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空 B.北半球近地面
C.南半球高空 D.南半球近地面
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30~31题。
30.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
31.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下图示意1961~2018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据此完成32~34题。
32.图示年份气温整体的变化特点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
33.该季节平均气温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量少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水汽和CO2含量少 D.大气保温作用弱
34.造成图示温度变化的原因( )
A.太阳活动剧烈 B.太阳辐射增强
C.温室气体增多 D.行星撞击地球
读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35~36题。
3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大气环流方向正确的是( )
A.E→F→H→G→E B.E→G→F→H→E
C.G→E-H→F→G D.G→H→F→E→G
36.关于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合理的是( )
A.EF代表城市中心气压垂直变化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读下图,完成37~38题。
37.若图中曲线是北半球等压线,则(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B.甲地风向为西南风
C.乙地风向为东南风D.图中示意高空等压线分布
38.若图中曲线代表冷热不均时的等压面,则( )
A.甲地受热多B.乙地气压较甲地低
C.甲地气流上升D.乙地高空同一高度大气密度较甲地小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39.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40.“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40分)
41.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④、②③分别代表两种作用和两种辐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字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④表示 。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2)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 增强(填数字), 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 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 (填数字)最相关。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4)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 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 ,原因是 ;口感较好的是 ,原因是 。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
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下图示意某时段山谷等压面分布。
(1)该时段反映的是 (白天或夜晚)的 (山风或谷风)。
(2)简述该时段山谷风的形成过程。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科研人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在下图中用“ → ”绘制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说出图中A点此时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判断该热力环流强度最弱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45.读海陆风示意图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在左图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此时,B地的气温比A地 ,C处气压比D处 。
(3)若右图为此时该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判断,①和②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从图中可判断,此时①地风向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I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蓝月亮”应属于,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