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
    • 练习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docx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第1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第2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第3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第1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第2页
    5.2 生活中的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52生活中的透镜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52生活中的透镜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生活中的透镜】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
    \l "_Tc31833" 【题型3 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15
    \l "_Tc31833" 【题型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19
    \l "_Tc5338" 【题型5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22
    \l "_Tc16452" 【题型1 生活中的透镜】
    1.(2022秋•长春月考)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B.幻灯机C.照相机D.放大镜
    【答案】A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穿衣镜是平面镜,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
    知道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构造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穿衣镜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故A符合题意。
    B、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凸透镜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春•东方校级期中)张明的爷爷为了能看清楚花瓶的裂缝,用以下哪个镜( )
    A.放大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奇异镜
    【答案】A
    【分析】(1)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工作的。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3)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路和成像的。
    (4)奇异镜是不规则的球面镜,利用光的反射。
    【解答】解:张明的爷爷为了能看清楚花瓶的裂缝,希望利用放大镜来把它放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秋•南关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B.太阳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
    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
    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
    【答案】C
    【分析】(1)漫反射的光线射向不同方向,而镜面反射的光线比较集中;
    (2)太阳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3)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4)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日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A正确;
    B、太阳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
    C、牙科医生检查牙齿的时候用的是平面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4.(2022春•锦州期末)(多选)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越近像越大
    B.用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到镜头的距离越远像越小
    C.投影仪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D.老花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来矫正老花眼的
    【答案】BD
    【分析】(1)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
    (3)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解答】解:A、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越近看到的像越小,故A错误。
    B、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成像原理可知,用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到镜头的距离越远像越小,故B正确;
    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做的,对光起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老花眼,故D正确。
    故选:BD。
    5.(2021秋•易县期末)(多选)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C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3)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4)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A.因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A符合实际;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B不符合实际;
    C.照相机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符合实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C。
    6.(2022•天津模拟)幻灯机工作时,用强光把幻灯片照亮,并使幻灯片上的图像在屏幕上成像,那么,镜头到 幻灯片 (选填“幻灯片”或“屏幕”)的距离为物距。设镜头的焦距为f,物距用u表示,则物距应满足的条件是 f<u<2f (用符号表示)。
    【答案】幻灯片;f<u<2f。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答】解:依题意得,幻灯片为成像的凸透镜,屏幕为像的位置,所以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为物距。
    幻灯机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应用,物距满足 f<u<2f。
    故答案为:幻灯片;f<u<2f。
    7.(2021秋•合阳县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不能向盆栽的荷叶上洒水,这是因为洒水会使水凝结成圆形的水珠,如图所示,圆形的水珠相当于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直射的阳光有 会聚 作用,会“烧糊”叶片;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工具是 显微镜 (选填“放大镜”“显微镜”或“望远镜”);我们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是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造成的。
    【答案】凸透镜;会聚;显微镜;折射。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结合水珠的形状可做出判断;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河水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解答】解:炎热的夏天向盆栽的荷叶洒水,水会形成圆形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直射的阳光有会聚作用,会“烧糊”叶片;
    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可知,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河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显微镜;折射。
    8.(2023秋•丰城市校级月考)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2)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
    (3)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答案】见解答。
    【分析】(1)平面镜能反射光线;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3)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答】答:(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能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投影仪的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3)若已在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使屏幕上的清晰的像变大些,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即向后移动投影仪,再向下调节透镜的位置。
    \l "_Tc5338" 【题型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2023秋•蓬江区月考)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将蜡烛向右移动,如果要保证光屏上还是成清晰的像,我们应该( )
    A.向水透镜中注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
    B.向水透镜中注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
    C.从水透镜中排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
    D.从水透镜中排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
    【答案】B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成在光屏的右侧,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应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小凸透镜的焦距,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答】解:将蜡烛向右移动,如果要保证光屏上还是成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变小了,像距不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应减小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应该向水透镜中注水,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2022秋•城区期末)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成像不清晰类似远视眼
    D.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需要靠近透镜才可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D
    【分析】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图片求出焦距的取值范围;
    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B、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0.0cm<2f、v=30cm>2f,解得:10.0cm<f<15.0cm,故AB错误;
    C、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类似近视眼,故C错误;
    D、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需要靠近透镜才可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沂南县二模)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D
    【分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位置,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从图上应该准确的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一倍焦距)。
    【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故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
    故选:D。
    12.(2023•霍邱县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刷脸支付”利用了这条规律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答案】B
    【分析】(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回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u=v=2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故A错误;
    B、当物距u=30cm时,此时u>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当物距u=15cm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3.(2023•柘城县校级二模)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相同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分析】(1)(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4)反射面是粗糙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人的眼睛,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物体。
    【解答】解:AB、由图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正确;
    C、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14.(2023•宿州模拟)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把蜡烛、透镜、光屏置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还可以再成一次像,设此时的物距为u,相距为v,则( )
    A.凸透镜向右移动距离v,成倒立缩小实像
    B.凸透镜向左移动距离v,成倒立放大实像
    C.凸透镜向右移动距离u﹣v,成倒立缩小实像
    D.凸透镜向左移动距离u﹣v,成倒立放大实像
    【答案】D
    【分析】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当把蜡烛、透镜、光屏置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还可以再成一次像,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且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凸透镜向左移动距离为u﹣v,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2023•云南)(多选)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答案】BC
    【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
    AB、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的大小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正确;
    C、乙图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故D错误。
    故选:BC。
    16.(2023•新华区校级一模)(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挑选透镜时,小明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的光斑,丙图为某次实验时的情况,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应选透镜甲进行实验,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6.5cm<f<11.5cm
    B.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利用丙图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C.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如果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D.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上调节适当高度
    【答案】ABD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此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此原理;可以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去判断物和像的变化规律。
    (3)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A.根据甲乙图可知,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故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故A错误;
    B.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利用丙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故B错误;
    C.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如果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故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根据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故D错误。
    故选:ABD。
    17.(2023秋•静安区校级期中)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20.0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B 点(选填字母)。
    【答案】20.0;B。
    【分析】(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此时u=v=40.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40.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20.0cm;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B点。
    故答案为:20.0;B。
    18.(2023•中山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缩小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此实验现象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必须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答案】缩小;照相机;左。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回答。
    【解答】解: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必须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左。
    19.(2023秋•南岗区校级期中)亮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 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放大像的是图 乙 (选填“甲”或“乙”);
    (3)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9cm<f<11.5cm ;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丙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这个镜片是 凹 透镜(选填“凸”或“凹”)。
    【答案】(1)需要;(2)乙;(3)9cm<f<11.5cm;(4)丙;凹。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当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不等式可得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4)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是晶状体变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1)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所以需要点燃蜡烛后再调节实验器材高度;
    (2)图乙中,此时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根据图像可知,v=23cm>2f,f<u=18cm<2f,解得:9cm<f<11.5cm。
    (4)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矫正远视眼的凹透镜,故选丙图。
    故答案为:(1)需要;(2)乙;(3)9cm<f<11.5cm;(4)丙;凹。
    20.(2023秋•市中区期中)小亮的爷爷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放大镜是用凸透镜制成。
    (1)如图甲所示,小亮透过放大镜观察周围,发现钟表竟然呈现了 倒立、放大 的样子;随着他远离钟表,如图乙所示,又观察到钟表倒立、缩小的样子。由此,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分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有何关系?
    (2)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光屏中央 。
    (3)表一和表二是两个小组的实验记录表,由表一中的实验信息可初步得出: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使该结论更严谨,要尽可能多的采集表二中的 4、5、6 (选填序号)分析。
    表一:
    表二:
    (4)小亮不断减小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当蜡烛在某一位置时,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如图丙所示。别的小组的同学提醒他,根据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按照 B (选填“A”或“B”)的做法继续观察。

    【答案】(1)倒立、放大;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光屏中央;(3)大于二倍焦距;4、5、6;(4)B。
    【分析】(1)由题可知,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不同;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尽可能多的采集数据;
    (4)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由题可知,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何关系?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表一中的实验信息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要尽可能多的采集表二中的4、5、6;
    (4)由图丙可知,此时物距u=17cm﹣10cm=7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因此可以按照B的做法继续观察。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光屏中央;(3)大于二倍焦距;4、5、6;(4)B。
    21.(2023•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仍能;可逆;(4)近视眼。
    【分析】(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光路具有可逆性;
    (4)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实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近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仍能;可逆;(4)近视眼。
    \l "_Tc31833" 【题型3 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
    22.(2023•泰安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12厘米B.20厘米C.24厘米D.35厘米
    【答案】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v大于35cm,而二倍焦距2f=2×10cm,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2f>u>f,即20cm>u>10cm,所以u=12cm符合题意。
    故选:A。
    23.(2022秋•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分析】(1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据此求出焦距的范围;
    (2)当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3)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解答】解:如图,u=50cm﹣20cm=30cm,v=80cm﹣50cm=30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u=v=2f=30cm,所以f==15cm,
    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故选:C。
    24.(2022秋•平舆县期末)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答案】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因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所以,20cm>2f,
    2f>16cm>f,
    所以10cm>f>8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故选:A。
    25.(2022秋•三台县校级期末)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3=10厘米时,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f是( )
    A.20cm<fB.15cm<f<20cm
    C.f<10cmD.10cm<f<15cm
    【答案】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成放大的实像、不成像、成虚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求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题可知,说明像的特征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u1>2f,即30厘米>2f﹣﹣﹣﹣①;
    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f<u2<2f,即f<20厘米<2f﹣﹣﹣﹣﹣②;
    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时,u3<f,10厘米<f﹣﹣﹣﹣﹣﹣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10厘米<f<15厘米。
    故选:D。
    26.(2022秋•南昌期末)(多选)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下列关于物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18cmB.L=14cmC.4cm<f<5cmD.5cm<f<8cm
    【答案】A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2f>u>f,解不等式得出焦距的取值范围;再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得u=10cm>2f,即f<5cm,二者结合即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光路具有可逆性,物距和像距交换仍成清晰的像。
    【解答】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2f>8cm>f,即8cm>f>4cm﹣﹣﹣﹣﹣①;
    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②,
    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是8cm,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光路具有可逆性,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是8cm+2cm=10cm,物体与光屏的距离L=8cm+10cm=18cm。
    故选:AC。
    27.(2023•烈山区一模)小聪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邮票,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邮票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u为 小于10cm 。
    【答案】小于1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用凸透镜观察较小的邮票图案,要使邮票放大,把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10cm,即u<10cm。
    故答案为:小于10cm。
    28.(2023•东莞市模拟)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此时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
    【答案】放大;投影仪;远视。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解答】解: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因此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远视。
    \l "_Tc31833" 【题型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
    29.(2023•石峰区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答案】B
    【分析】要使物体成的像变大,成实像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逐渐远离凸透镜。根据这个思路去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物体所成的像在逐渐的变大,并且像距离也在增大。由此可知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就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
    故选:B。
    30.(2023•昆都仑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坐落于成华区的锦绣天府塔,塔高339米,是中国西部最高的地标性建筑,蜿蜒的府南河从塔下流过。十一期间,小亮和家人乘坐游船观赏了锦绣天府塔夜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塔在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实像
    B.小亮想把图片中的塔拍大一点,可以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相机的焦距调大
    C.小亮在水面上无法看到塔尖,是由于塔太高,在水面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D.夜晚,小亮从不同角度都看到了发光的塔,是由于漫反射形成的
    【答案】B
    【分析】(1)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
    A、塔在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小亮想把图片中的塔拍大一点,可以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相机的焦距调大,相当于物距减小,像会变大,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塔较高时,在水面上也能成完整的像;小亮乘坐游船观赏天府塔夜景时,他在水面上无法看到塔尖,可能是由于水面较小,塔尖的像与眼睛的连线没有与水面相交造成的,故C错误;
    D、夜晚,小亮从不同角度都看到了发光的塔(此时塔是光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1.(2022秋•兴化市期末)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做法中哪些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答案】D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两句话是:①物距(u)减小,像距(v)增大,像变大(应用于实像),
    ②物距(u)减小,像距(v)减小,像变小(应用于虚像)。
    (2)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解答】解:
    A、图示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当烛焰与光屏对调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而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成的像是放大缩小的实像,可以得到像,故A错误;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使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变化为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以得到像,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屏离透镜近些,可以得到像,故C错误;
    D、透镜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屏离透镜近些,可以得到像,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就不能再得到像,故D正确。
    故选:D。
    32.(2023•瑶海区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图中为模拟画面),此时若将手机靠近屏幕放大器,则看到的像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分析】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当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焦距时,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手机离透镜越近,物距越小,则像距越小,像越小。
    故答案为:变小。
    33.(2022秋•洛阳期末)如图,圆柱形玻璃瓶内装满水,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先看到铅笔尖逐渐变 长 (选填“长”或“短”);经过某一位置后,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实 (选填“实”或“虚”)像,再向远处移动时,铅笔尖的像将变 短 (选填“长”或“短”)。
    【答案】长;实;短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靠近瓶子的位置较近时,瓶子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远离时,即逐渐靠近焦点,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此时的铅笔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的实像;再向远处移动时,物距变大,相距变小,像变小,所以铅笔尖的像将变短。
    故答案为:长;实;短。
    \l "_Tc5338" 【题型5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
    34.(2023秋•静安区校级期中)一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发光物体放在离透镜中心16厘米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如把物体移动7厘米,则成像情况( )
    A.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可能倒立缩小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可能倒立放大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答案】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原来放在离凸透镜16厘米的主光轴上;
    若将物体沿主光轴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7厘米,此时的物距为9cm,物距小于焦距,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若将物体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7厘米,此时的物距为23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35.(2023秋•天等县期中)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分析。
    【解答】解: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错误;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36.(2022秋•江都区期末)王亚平曾说:“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时隔八年,王亚平再次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授课。这一次,王亚平用一个简单圆环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大水球,然后她往大水球中央添加了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中形成了王亚平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加入气泡后的水球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水球中所形成的倒立的像是虚像
    B.水球中所形成的正立的像是虚像
    C.图丙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凸透镜
    D.投影仪成像与我们看到的水球中的倒立的像相同
    【答案】B
    【分析】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凹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解答】解: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完整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7.(2022秋•晋州市期末)如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中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中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中树荫是光反射形成的
    【答案】B
    【分析】(1)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3)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
    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故A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故C错误。
    D、树荫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8.(2022秋•东港区校级期末)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B.C.D.
    【答案】A
    【分析】首先要明确幻灯机的制成原理,然后根据其原理确定幻灯片的放置方法。
    【解答】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F字样,因此要按照A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
    故选:A。
    39.(2022秋•平罗县期末)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 凸透镜 ,二维码成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手机镜头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在手机中所成的像会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凸透镜;倒立;实像;变小
    【分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手机镜头远离二维码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实像;变小。
    40.(2023•蒙城县模拟)如图所示,考古家用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虚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
    41.(2023•威海)如图所示,深秋的清晨观察到草叶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透过露珠能够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当于 凸透镜 (填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该成像原理的仪器有: 照相机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凸透镜;照相机。
    【分析】露珠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深秋的清晨观察到草叶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透过露珠能够看到大于2倍焦距景物倒立的像;
    应用此原理的仪器有照相机等。
    故答案为:凸透镜;照相机。
    42.(2023•陕西)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实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凸;实;变大
    【分析】(1)凸根据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分析;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实;变大。
    43.(2023春•通城县期中)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 ;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感光层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镜头焦距是34mm,感光层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所以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故答案为:感光层距离镜头34mm~68mm;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8mm。
    44.(2023•天河区校级三模)如图为凸透镜右侧一物体M′N′成像部分光路图,M′N′为物体,F为凸透镜镜焦点。
    ①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找出像H。
    ②与物比较,物体H′N′经凸透镜成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 倒立 (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答案】(1)如图所示;(2)放大;倒立
    【分析】(1)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H;如图所示:
    (2)由图知,像H到主轴的距离大于M'到主轴的距离,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放大;倒立。
    实验序号
    凸透镜焦距
    像的性质
    物距u/cm
    像距v/cm
    1
    f=10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40
    13
    2
    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15
    3
    倒立、等大的实像
    20
    20
    实验序号
    凸透镜焦距
    像的性质
    物距u/cm
    像距v/cm
    4
    f=10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2
    18
    5
    倒立、等大的实像
    20
    20
    6
    倒立、放大的实像
    16
    26
    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型号
    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
    CCD解析度
    S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

    相关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45光的色散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45光的色散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44光的折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44光的折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31温度专题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31温度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