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
    • 练习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docx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第1页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第2页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第3页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第1页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第2页
    6.2 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精品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精品练习,文件包含62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62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密度及其特性】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密度的大小比较】6
    \l "_Tc31833" 【题型3 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10
    \l "_Tc31833" 【题型4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2
    \l "_Tc16452" 【题型1 密度及其特性】
    1.(2023秋•罗定市校级月考)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 )
    A.345mmB.180mmC.165mmD.13.5mm
    【答案】D
    【分析】根据降雪量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踏实后冰的实际高度,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雪化成水后的高度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
    因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后,雪坑的深度为165mm,
    所以,踏实后冰的实际高度为:h冰=180mm﹣165mm=15mm,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ρ水V水=ρ冰V冰,即ρ水h水S=ρ冰h冰S,
    因为冰的密度为水密度0.9倍,所以,化成水后水的深度:h水=15mm×0.9=13.5mm,故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13.5mm。
    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3春•姑苏区校级期末)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剩余水的密度会变成原来的一半
    B.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会改变
    C.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答案】B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状态下,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2)由于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气体体积不变,再根据密度的公式分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变化。
    【解答】解:A、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剩余水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
    B、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质量变小,由于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氧气体积不变,由ρ=可知,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变小,故B正确;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变化,质量不变,由ρ=可知,密度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春•常熟市期中)密度定义式由于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由其质量与体积共同决定
    C.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答案】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
    【解答】解: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AB错误;
    C、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越大体积越大,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
    D、同种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春•响水县期中)发泡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实验表明,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p与混凝土的容重y有关,所谓容重是指体积为1m3混凝土的重,如图是某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p与密度ρ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泡混凝土的容重就是密度
    B.发泡混凝土容重与密度成反比
    C.发泡混凝土容重与抗压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图示相同
    D.抗压强度越大的发泡混凝土,容重越小
    【答案】C
    【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发泡混泥土的抗压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由题意可知,混泥土的容重越大,混泥土的密度越大。
    【解答】解:A、容重是指体积为1m3混凝土的重,即容重表示体积为1m3混凝土的质量,故A错误;
    B、容重是指体积为1m3混凝土的重,则发泡混泥土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容重,所以发泡混泥土的容重与密度成正比,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发泡混泥土的抗压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发泡混泥土的抗压程度随容重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2023秋•昌平区期中)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铁块,密度为一质量为m,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则每一份的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
    A.;ρB.;C.m;D.m;ρ
    【答案】A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质量为m的实心铁块,均匀分成两份,则每一份的质量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分割成两份,密度是不变的,等于原来的密度。
    故选:A。
    6.(2022秋•东营区校级期末)下列变化中,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均没有变化的是( )
    A.把一块橡皮泥捏扁前后
    B.篮球中的气体在打气前后
    C.1kg的水结冰前后
    D.煤油温度计中的煤油在温度升高前后
    【答案】A
    【分析】(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A、把一块橡皮泥捏扁后,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大小不变;物质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
    B、篮球中的气体在打气后,质量增加、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密度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1kg的水结冰前后,结冰后体积膨胀,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油温度计中的煤油在温度升高后,体积膨胀,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多选)根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
    B.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C.固体密度一定比液体密度大
    D.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答案】AD
    【分析】(1)由表1可知,锡的熔点与金的熔点关系,由此可知能否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
    (2)由表可知,密度可能相同,物质可能不同;
    (3)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表1可知,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关系,由此可知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使用的温度计。
    【解答】解:A、由表1知,锡的熔点比金的熔点要低,当加热时,锡会比金先熔化,所以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故A正确;
    B、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酒精和煤油,故B错误;
    C、固体密度一般比液体密度大,水银是液体,水银的密度比铁、铜、铝的密度都大,故C错误;
    D、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表1可知,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酒精是液态,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故D正确。
    故选:AD。
    8.(2022秋•甘谷县期末)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密度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
    (2)水结冰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由公式ρ=可得密度变化。
    【解答】解:
    (1)因为铁和木头的质量以及体积都不确定,但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2)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ρ=知,密度变小,所以会出现冬天室外的水缸破裂的现象。
    故答案为:密度;不变;变小。
    9.(2023•宽甸县模拟)小明帮妈妈买了一些新鲜萝卜,放了几天后,妈妈说萝卜“糠心”了,但小明觉得看上去和刚拔出来时没什么两样,只是变轻了。“看上去和刚拔出来时没什么两样”说的是萝卜的 体积 没有改变,“变轻了”说的是萝卜的 质量 变小了,“糠心”了的萝卜密度 变小 。
    【答案】体积;质量;变小。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利用密度公式ρ=解题。
    【解答】解:“看上去和刚拔出来时没什么两样”说明萝卜的体积没有改变;“变轻了”说明萝卜的质量变小了,
    “糠”了的萝卜体积没有改变,质量变小,根据ρ=可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体积;质量;变小。
    10.(2022秋•秦都区期末)河南冬天,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大 (以上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房间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是依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小 (填“大”或“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公式V=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轻者向上,重者向下。打开暖气后,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房间的气温基本平衡。
    【解答】解: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
    根据公式V=可知,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则冰的体积变大。
    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使冷热空气形成对流,房间变暖和起来。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小。
    \l "_Tc5338" 【题型2 密度的大小比较】
    11.(2021秋•永年区期末)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的关系是( )
    A.ρ乙>ρ甲>ρ丙B.ρ丙>ρ甲>ρ乙
    C.ρ甲>ρ乙>ρ丙D.ρ丙>ρ乙>ρ甲
    【答案】B
    【分析】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时,根据液面高低得出体积大小关系;根据公式ρ=可知,当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解答】解:
    由公式ρ=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由图可知,深度最大、体积最大的是乙,所以乙的密度最小;丙的体积最小,所以丙的密度最大;
    因此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丙>ρ甲>ρ乙。
    故选:B。
    12.(2023•宁南县开学)甲物质的密度为3.6t/m3,乙物质的密度为3.6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360kg/m3,丁物质的密度为3.6g/c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分析】题中的四个单位都是密度单位,但由于密度的单位都不相同,所以要比较这四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需要先将它们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统一之后才能比较。
    【解答】解:1t=103kg,1g=10﹣3kg,1dm3=10﹣3m3,1cm3=10﹣6m3,
    甲物质的密度:ρ甲=3.6t/m3=3.6×103kg/m3,
    乙物质的密度:ρ乙=3.6kg/dm3==3.6×103kg/m3,
    丙物质的密度:ρ丙=360kg/m3=3.6×102kg/m3,
    丁物质的密度:ρ丁=3.6g/cm3==3.6×103kg/m3,
    由此可知,ρ甲=ρ乙=ρ丁>ρ丙,所以丙物质的密度是最小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2021秋•海淀区期末)影视剧中,为了防止演员受伤,砸向演员的道具石头一般是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将小石块和道具石头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横梁静止后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大
    B.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大
    C.质量相同时,道具石头的体积比小石块的体积小
    D.体积相同时,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
    【答案】D
    【分析】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横梁静止后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哪一侧,则说明这一侧的物体质量大,据此结合道具石头和小石块的体积大小,利用密度公式比较其密度大小,进而利用密度公式可判断质量相同时二者的体积关系、体积相同时二者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A、小石块和道具石头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说明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故A错误;
    B、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而图中道具石头的体积比小石块的体积大,根据ρ=可知,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小,故B错误;
    C、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小,二者质量相同时,根据公式V=可知,道具石头的体积比小石块的体积大,故C错误;
    D、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小,二者体积相同时,根据公式m=ρV可知,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4.(2021秋•海淀区期末)①、②、③号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已知三只杯子中水面高度分别为h1、h2和h3,且h1>h2>h3。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金属球分别放入①、②、③号杯子中后,水面恰好相平。已知三个金属球都浸没在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对于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大小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最大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D.三个球的密度一样大
    【答案】A
    【分析】物体完全浸没,则其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题意得出三个球的体积关系,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比较得出其密度关系。
    【解答】解:①、②、③号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已知三只杯子中水面高度分别为h1、h2和h3,且h1>h2>h3,
    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金属球分别放入①、②、③号杯子中后,三个金属球都浸没在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水面恰好相平,
    所以,甲、乙、丙三个实心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甲排<V乙排<V丙排,
    物体完全浸没,则其体积V=V排,
    所以,V甲<V乙<V丙,
    又因为甲、乙、丙三个实心球质量相等,
    根据ρ=可知,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即甲球的密度最大。
    故选:A。
    15.(2022秋•同江市期末)(多选)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
    C.ρA>ρB>ρC,且ρC>ρ水D.ρA<ρB<ρC,且ρA<ρ水
    【答案】AB
    【分析】根据ρ=可知,质量相等时,体积大的物质密度小,得出A、B、C物质的密度关系,然后再根据图像中物质体积和质量,利用ρ=计算出ABC三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即可得出结A和C与水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图像中的水平线可知,当A、B、C三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时,VA<VB<VC,
    根据ρ=可知,且ρA>ρB>ρC;
    当VB=20cm3时,mB=20g,
    即ρB==1g/cm3=ρ水,
    由以上计算可知,ρA>ρB=ρ水>ρC,只有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16.(2022春•越秀区校级期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三分之一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变小。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上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1)充满氧气的氧气瓶用去瓶内氧气的三分之一后,则瓶内所含的氧气变少,即氧气的质量变小;
    (2)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小三分之一,但氧气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剩下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ρ=可知,当质量减少、体积不变时,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变小。
    \l "_Tc31833" 【题型3 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
    17.(2022秋•廊坊期末)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9:2B.2:1C.2:9D.1:2
    【答案】A
    【分析】知道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m甲:m乙=3:2,V甲:V乙=1:3,
    由ρ=可得,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
    ==×=×=。
    故选:A。
    18.(2023秋•兰州期中)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答案】B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8×103kg/m3,故B正确;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其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9.(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ρ甲=0.5g/cm3
    B.甲、乙密度之比ρ甲:ρ乙=2:1
    C.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V甲:V乙=1:2
    D.乙的质量为5g时,乙的体积是1.25cm3
    【答案】D
    【分析】(1)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为4g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甲的密度;当乙物质的质量为4g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乙的密度,由ρ=可知甲、乙的密度大小关系;据此得出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
    (2)由ρ=公式变形计算乙的质量为5g时的体积。
    【解答】解:ABC.由图像可知,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1cm3,ρ乙===4g/cm3。
    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4g时,V甲=2cm3,ρ乙===2g/cm3。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2,
    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V甲:V乙=2cm3:1cm3=2:1;故ABC错误;
    D.乙的质量为5g时,由ρ=知,乙的体积V'乙===1.25cm3,故D正确。
    故选:D。
    20.(2022秋•益阳期末)如图所示,A、B两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则( )
    A.倒入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
    B.倒入的m甲可能等于m乙
    C.倒入的质量m甲可能大于m乙
    D.倒入的体积V甲一定等于V乙
    【答案】A
    【分析】(1)两容器内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图示,通过比较在两容器中分别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时两种液体的总质量,判断倒入的质量m甲与m乙的关系;
    (2)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容器内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再利用密度公式判断倒入的体积V甲与V乙的关系。
    【解答】解:(1)由题知,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
    两容器高度相等,甲液体的液面高于乙液体的液面,
    所以,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此时乙液体的总质量一定大于甲液体的总质量,
    所以,倒入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
    故A正确,BC错误;
    (2)由图知,A容器的底面积大于B容器的底面积,所以,乙液体的体积小于甲液体的体积,
    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
    根据ρ=可知,ρ甲<ρ乙,
    由(1)知,m甲<m乙,
    故根据ρ=可知,倒入的体积V甲不一定等于V乙,
    故D错误。
    故选:A。
    21.(2023•历下区模拟)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很软,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充气。则篮球内气体的(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C.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D.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答案】C
    【分析】容器的容积决定气体的体积;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体积的比值。
    【解答】解:因为篮球变圆后,容积不会增大,所以当篮球变圆后,继续给它打气气体的体积不变,但是所含的物质多了,所以气体的质量变大;又因为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增大,故气体的密度增大。
    故选:C。
    22.(2023春•江阴市期中)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王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B.量杯的质量为15g
    C.6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40g
    D.该液体密度是1g/cm3
    【答案】C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20g;当液体体积为V2=40cm3时,m总2=m2+m杯=40g,又因m=ρV,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3)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出液体质量。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
    BD、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20g,
    则有:ρ×10cm3+m杯=2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4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40g,
    则有:ρ×40cm3+m杯=40g﹣﹣﹣﹣﹣﹣②
    由①②可得:
    ρ=g/cm3≈0.67g/cm3,m杯=13.33g,故BD错误;
    C、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的质量为:m3=ρV3=g/cm3×60cm3=40g,故C正确。
    故选:C。
    23.(2022秋•南岸区期末)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牌的密度为( )
    A.ρ=ρ水B.ρ=ρ水
    C.ρ=ρ水D.ρ=ρ水
    【答案】D
    【分析】金牌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牌的体积等于金牌溢出水的体积,由于知道空烧杯的质量,再知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求出烧杯中水的质量,求出烧杯中水的体积,即金牌的体积,知道金牌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牌的密度。
    【解答】解:金牌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牌的体积等于金牌溢出水的体积,由于知道空烧杯的质量m2,再知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则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3﹣m2,
    烧杯中水的体积:V水=。
    由于金牌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金牌的体积:V=V水==,
    金牌的密度:ρ====•ρ水。
    故选:D。
    24.(2022秋•江岸区期末)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该空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此时金属块浸没,总质量为m2;若在该空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块A和另一质量为2m的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此时金属块均浸没,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 )
    A.(m2+2m﹣m3):2(m1+m﹣m2)
    B.(m2+m﹣m1):(m3+2m﹣m1)
    C.(m2+2m﹣m1):(m3+2m﹣m2)
    D.(2m2+m﹣2m3):(2m1+2m﹣2m2)
    【答案】A
    【分析】先设出AB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A、B和水的质量;当放进A的情况,容器的总质量等于容器的质量、水的质量和金属块的质量之和,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其大小,同理得出容器放入B后容器的总质量,联立等式即可得出AB物体的体积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得出AB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假设A密度ρA,体积VA;B的密度ρB,体积VB,杯子体积V杯,杯子的质量为m容,
    由ρ=可得:ρAVA=m,ρBVB=2m;
    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则m容+ρ水V杯=m1,
    对于放进A的情况:
    m容+m+ρ水(V杯﹣VA)=m2,
    即m容+m+ρ水V杯﹣ρ水VA=m2,
    即ρ水VA=m+m1﹣m2﹣﹣﹣﹣①
    若在该空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块A和另一质量为2m的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
    则m容+3m+ρ水(V杯﹣VA﹣VB)=m3,
    即m容+3m+ρ水V杯﹣ρ水VA﹣ρ水VB=m3,
    3m+m1﹣ρ水VA﹣ρ水VB=m3,
    3m+m1﹣(m+m1﹣m2)﹣ρ水VB=m3,
    2m+m2﹣ρ水VB=m3,
    即ρ水VB=2m+m2﹣m3﹣﹣﹣﹣﹣﹣②
    由①②可得:=,
    根据ρ=可得:==×=×=(m2+2m﹣m3):2(m1+m﹣m2)。
    故选:A。
    25.(2023•青龙县一模)(多选)小明利用天平和烧杯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的质量20gB.烧杯的质量60g
    C.液体的密度1.0g/cm3D.液体的密度0.8g/cm3
    【答案】AC
    【分析】设烧杯质量为m0,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烧杯的质量为40g;当液体体积为40cm3时液体与烧杯的质量为60g,据此再借助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ρV列方程组(m0+m1=m总1,m0+m2=m总2)求液体的密度和烧杯的质量。
    【解答】解:设烧杯质量为m0,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20cm3时,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总1=40g,
    即m0+m1=m总1,
    m0+ρ液V1=40g﹣﹣﹣﹣﹣①
    当液体体积V2=40cm3时,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总2=60g,
    即m0+m2=m总2,
    m0+ρ液V2=60g﹣﹣﹣﹣﹣②
    ②﹣①得:ρ液V2﹣ρ液V1=20g,
    则液体的密度:
    ρ液===1.0g/cm3,
    将ρ液=1.0g/cm3代入①得:m0=20g,故BD错误、AC正确。
    故选:AC。
    26.(2023秋•肃州区期中)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选种子的方法。选稻种时需要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为了检验所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取500mL盐水样品,称得它的质量为600g,发现该盐水不符合要求。想要将该盐水配制成符合选种要求的盐水,应加 水 (选填“盐”或“水”)。
    【答案】水。
    【分析】知道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与需要的盐水的密度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盐水的密度大于1.1×103kg/m3,需要加水;如果盐水的密度小于1.1×103kg/m3,需要加盐。
    【解答】解:盐水的密度:
    ρ1===1.2g/cm3=1.2×103kg/m3>1.1×103kg/m3,
    所以,不符合要求,需要加水。
    故答案为:水。
    27.(2023春•仪征市校级月考)高速火箭要承受气动摩擦产生的高温,同时又要把较重的物体运送到太空,因此火箭等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密度 小 (大/小)、熔点 高 (高/低)的特性。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填单位),某品牌学生饮用奶每盒装有牛奶的质量约为275 g (填单位),体积为0.25 L (填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 1.1×103 kg/m3。
    【答案】小;高;kg/m3;g;L;1.1×103。
    【分析】(1)根据题中“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的特点进行解答;
    (2)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3)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相应的物理单位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对于牛奶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说明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密度小、熔点高;
    (2)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3)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g;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体积约为0.25L=0.25dm3=250cm3;
    牛奶的密度为:ρ==1.1g/cm3=1.1×103kg/m3;
    故答案为:小;高;kg/m3;g;L;1.1×103。
    28.(2023春•江阴市期中)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溢出水的体积 ,则金牌的密度为 。
    【答案】;。
    【分析】金牌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牌的体积等于金牌溢出水的体积,由于知道空烧杯的质量,再知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求出烧杯中水的质量,求出烧杯中水的体积,即金牌的体积,知道金牌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牌的密度。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m3﹣m2,
    由密度公式可知,溢出水的体积为V水==;
    根据排水法可知,金牌的体积等于溢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金牌的密度为ρ==。
    故答案为:;。
    29.(2023秋•昌平区期中)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记录。其内部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仅为1.6×10﹣4g,同时它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起自身质量的900倍的有机溶剂,它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求:
    (1)此种“全碳气凝胶”的密度。
    (2)体积为100cm3的此种“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附起的有机溶剂的质量。
    【答案】(1)此种“全碳气凝胶”的密度是0.16kg/m3。
    (2)体积为100cm3的此种“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附起的有机溶剂的质量14.4g。
    【分析】(1)根据密度计算公式计算“全碳气凝胶”的密度;
    (2)已知“全碳气凝胶”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公式m=ρV得到其质量。然后求出它所吸收有机溶剂的质量。
    【解答】解:(1)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仅为1.6×10﹣4g,密度ρ==0.16×10﹣3g/cm3=0.16kg/m3。
    (2)由ρ=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m=ρV=0.16×10﹣3g/cm3×100cm3=0.016g。
    由题意可知,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
    所以它所吸收有机溶剂的质量为:0.016g×900=14.4g。
    答:(1)此种“全碳气凝胶”的密度是0.16kg/m3。
    (2)体积为100cm3的此种“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附起的有机溶剂的质量14.4g。
    30.(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小明妈妈买回一个质量为212g的土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的小明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但是由于土豆太大,不能放入量筒中,于是他将土豆切下来一小块进行测量,测得这一小块土豆的质量是42.4g,体积是40cm3。(忽略土豆皮的质量和体积,土豆密度均匀)求:
    (1)该土豆的密度ρ;
    (2)整个土豆的体积V总。
    【答案】(1)该土豆的密度ρ为1.06g/cm3;
    (2)整个土豆的体积V总为200cm3。
    【分析】(1)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其密度;
    (2)知道物体的密度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可求出其体积。
    【解答】解:(1)土豆的密度为:ρ===1.06g/cm3;
    (2)根据密度公式得整个土豆的体积为:V总===200cm3。
    故答案为:(1)该土豆的密度ρ为1.06g/cm3;
    (2)整个土豆的体积V总为200cm3。
    31.(2023秋•恩施市校级期中)细心的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冻裂”。现有一个容积为0.18m3的水缸,将水缸中装满水。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则:
    (1)一满缸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一满缸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答案】(1)一满缸水的质量是180kg;
    (2)一满缸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0.2m3。
    【分析】(1)水缸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水缸的容积,知道水的密度,利用m=ρV求水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状态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又知冰的密度,利用V=求冰的体积。
    【解答】解:(1)一满缸水的体积V水=V容=0.18m3,
    由ρ=可得,一满缸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0.18m3=180kg;
    (2)水全部结成冰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m冰=m水=180kg,
    则冰的体积为:
    V冰===0.2m3。
    答:(1)一满缸水的质量是180kg;
    (2)一满缸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0.2m3。
    32.(2023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小强想观察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于是在一个如图所示的圆柱形杯子中装一定量的水,已知杯子的底面积S=20cm2,容积为200mL。把装有水的杯子竖直放进冰箱,当水全部结冰时,发现冰的上表面刚好与杯口平行。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g/cm3,ρ水=lg/cm3。求:
    (1)结冰前杯中水的质量;
    (2)结冰前后,冰面比水面上涨的高度。
    【答案】(1)结冰前杯中水的质量为180g;
    (2)结冰前后,冰面比水面上涨的高度为1cm。
    【分析】(1)知道冰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冰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知道水的密度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其体积;根据体积公式可求出水的体积,进而求出水的高度,即可求出结冰前后,冰面比水面上涨的高度。
    【解答】解:(1)当水全部结冰时,发现冰的上表面刚好与杯口平行,则冰的体积:V冰=200mL=200cm3,
    根据密度公式得,冰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0.9g/cm3×200cm3=180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结冰前杯中水的质量:m水=180g;
    (2)结冰前,水的体积:V水===180cm3,水面的高度:h水==9cm,
    结冰后,冰面的高度:h冰==10cm,
    冰面比水面上涨的高度为:Δh=h冰﹣h水=10cm﹣9cm=1cm。
    答:(1)结冰前杯中水的质量为180g;
    (2)结冰前后,冰面比水面上涨的高度为1cm。
    33.(2023春•京口区校级期中)据有关研究,燃油汽车自身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6L。某型号燃油汽车原来使用的是质量为960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质,质量可减少720kg,已知ρ钢=8×103kg/m3,请计算:
    (1)改装成镁合金材质后的汽车行驶500km,可以减少油耗 21.6 L。
    (2)汽车外壳所用钢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m3?
    (3)镁合金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21.6;
    (2)汽车外壳所用钢质材料的体积是0.12m3;
    (3)镁合金材料的密度是2×103kg/m3。
    【分析】(1)根据燃油汽车自身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6L,计算每百公里减少的燃油体积,再计算500km可以减少多少体积的油耗;
    (2)根据V=计算汽车外壳所用钢质材料的体积;
    (3)先根据题意计算镁合金材质质量,再根据ρ=计算镁合金材料的密度。
    【解答】解:(1)改装成镁合金材质后,每百公里耗油可减少ΔV=×0.6L=4.32L,
    汽车行驶500km,可以减少油耗的体积ΔV′=×4.32L=21.6L。
    (2)汽车外壳所用钢质材料的体积V钢===0.12m3;
    (3)替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质质量为m金=960kg﹣720kg=240kg,
    镁合金材料的体积V金=V钢=0.12m3,
    镁合金材料的密度ρ金===2×103kg/m3;
    答:(1)21.6;
    (2)汽车外壳所用钢质材料的体积是0.12m3;
    (3)镁合金材料的密度是2×103kg/m3。
    \l "_Tc31833" 【题型4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4.(2022秋•广水市期末)小华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小华在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对此他应该进行的做法是( )
    A.利用测得的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B.将怀疑数据删除,利用其它的两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作图分析
    C.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D.将怀疑数据删除,再测一组数据,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答案】C
    【分析】(1)在探究性实验中,我们一般要求至少要进行三次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2)在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与其余数据明显不同时,我们应先确定这组数据是否有误,若无误则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若有误,则需要找出原因,填写正确的数据。
    【解答】解:ACD、在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与其余数据明显不同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删除怀疑数据,重新进行实验再测出一组数据,而是应根据实验步骤判断这组数据是否有误,若无误则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若有误,则需要找出原因,填写正确的数据。故选项A、D错误,选项C正确。
    B、在探究性实验中,我们一般要求至少要进行三次实验,得出三组数据,这样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只有两组数据,在作图时无法准确得出其线性关系。故B错误。
    故选:C。
    35.(2023春•南通期末)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时,不需要的项目栏是( )
    A.密度B.质量C.体积D.物质种类
    【答案】A
    【分析】“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记录物质种类、质量、体积,密度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量出来。
    【解答】解:A、物质的密度是根据测得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计算出来的,并不是通过实验直接测量的,故实验数据没有密度,故A错误;
    B、“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必须记录物质的质量,故B正确;
    C、“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必须记录物质的体积,故C正确;
    D、“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应改变物质的种类,多次测量,故D正确。
    故选:A。
    36.(2022秋•西山区期末)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选用不同体积的铁块完成探究时,需使用 配有砝码的天平 (填“弹簧测力计”或“配有砝码的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还需要选用体积相同的 不同物质 继续进行实验(填“相同物质”或“不同物质”),从而找到普遍规律,得出相应结论。
    【答案】配有砝码的天平;不同物质。
    【分析】(1)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实验中,需要有测量质量与体积的工具;
    (2)为得出普遍规律,应选择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等进行实验。
    【解答】解: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为测量出铁块的质量,应选择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实验中,选择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进行实验后,为得出普遍规律,还应选择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配有砝码的天平;不同物质。
    37.(2023春•句容市月考)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的 质量 ,用量筒测量物体的 体积 ,实验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 得到普遍规律 (选填“得到普遍规律”或“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答案】质量:体积:得到普遍规律。
    【分析】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实验中需要测量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解: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用电子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得到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质量:体积:得到普遍规律。
    38.(2023春•宝应县校级月考)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1)将如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 1、2或3、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
    【答案】0.5;1、2或3、4;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分析】(1)已知松木1的质量和体积可求出质量和体积比值;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物质都是铝,由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找到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首先看体积都是20cm3,但一个是铝块,一个是松木,说明是不同物质,再看它们的质量一个是54g,一个是10g,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松木1质量和体积比值:=0.5g/cm3;
    (2)比较1、2或3、4两次实验数据,物质都是铝,体积是20cm3,质量是54g;当体积增大一倍即40cm3,质量也增大一倍即108g,所以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3)从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其体积都是20cm3,但不是同种物质,其质量不相等;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相等的,即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故答案为:0.5;1、2或3、4;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9.(2023•菏泽模拟)在“探究固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将天平调节好以后,在左盘中放入铁块,向右盘中添加了几个砝码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添加一个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先取下质量最小的砝码,接着 移动游码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小明用3个铁块、小丽用3个木块、小强用3个铝块分别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用这些实验数据做出了如图丙所示的m﹣V关系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不同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 密度 。
    (3)小明通过这次实验真正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含义。下列说法能体现这句话正确含义的是 ②③ 。
    ①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②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③铁比木头的密度大
    ④相同质量的铁比木头的体积小
    【答案】(1)移动游码;(2)相同;不同;密度;(3)②③。
    【分析】(1)当加上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右偏,应该取下砝码,拨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2)通过图像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3)由m=ρV可知,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密度大小是不变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1)最小的砝码取下后,要拨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通过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3)由公式m=ρV可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物体质量大。如果不清楚两个物体的体积关系,我们就无法确定哪个物体的质量大。通常人们说“铁比木头重”的意思是说单位体积的铁的质量比单位体积木头的质量大,即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所以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1)移动游码;(2)相同;不同;密度;(3)②③。
    40.(2023春•赣榆区校级月考)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1)在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把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表格中横线处的数据应为 18 g;
    (3)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相同/不同);对比蜡块和干松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能得到什么结论: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理学中将物质的这种属性称为 密度 。
    【答案】(1)见解析;(2)18;(3)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密度。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干松木的坐标点进行连线即可;
    (2)(3)分析表中数据,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解答】解:(1)图像横轴为体积,纵轴为质量,在图上作出干松木的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如下图
    (3)分析图表知道,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2)由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所以,。
    所以,表格中横线处的数据应为m′=18g。
    故答案为:(1)见解析;(2)18;(3)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密度。
    表1: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232

    1064
    表2:几种物质的密度/(kg•m﹣3)(常温常压下)
    酒精
    0.8×103

    2.7×103
    煤油
    0.8×103

    7.9×103

    0.9×103

    8.9×103

    1.0×103
    水银
    13.6×103
    液体与量杯质量/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cm3
    20
    40
    60
    80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m/V)
    (g/cm3)
    铜块1
    89
    10
    铜块2
    178
    20
    铜块3
    356
    70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20
    10
    3
    30
    27
    30
    15

    相关试卷

    物理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64密度与社会生活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64密度与社会生活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41光的直线传播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41光的直线传播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