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9454/0-1724595141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9454/0-1724595141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字词,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拓展延伸课文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2、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怎样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结构。启发思维能力,锻炼评议表达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验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资料:1中央电视台对对抗“非典”战士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困为这是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
2.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亲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来负责,同时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积累字词,初读课文,了解作者。
1.积累下列字词。
失意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2.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记下读不准确的字:
3.作者简介。
查看课文下的注释(91页)。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结构。
2、小组讨论,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步: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探究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原文,完成下例题目。
课文中,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 )( )( )这些事,又说到它们并不是最苦,它们可用( )( )( )来排解。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什么事最苦: (用原文回答)。
2.一篇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3.1和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探究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 )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三)探究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2.最后的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3.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意思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四、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一)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
论证方法:
好处:
第二步:找找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帮助?
修辞手法:
好处:
(二)积累
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等等。
学后测评
找一句关于人生责任的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后反馈
本节课我感兴趣的地方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参与课堂学习
情况自我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12页。
这是一份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