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港第五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港第五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豌豆具有许多相对性状,这些性状既能稳定遗传又能明显区分,如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未成熟豆荚颜色有绿色和黄色等。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果蝇的长翅和灰身B.人的直发与黑发
C.番茄的红果和黄果D.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2.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F1总表现显性性状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含义相同B.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C.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
6.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
C.格里菲思实验运用了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
D.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7.红绿色盲男患者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存在( )
A.1条X染色体和2个致病基因B.1条X染色体和1个致病基因
C.2条X染色体和2个致病基因D.2条Y染色体和0个致病基因
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
9.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 )
A.胞嘧啶B.胸腺嘧啶C.腺嘌呤D.鸟嘌呤
10.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了3个遗传物质相同的极体
B.1个含AaBb基因型的精原细胞可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
D.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细胞质均匀与不均匀分配的情况
12.家蚕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皮肤性状不同的家蚕杂交,其子代雌雄都有油性蚕和正常蚕,则亲本的基因型(母本×父本)是( )
A.ZAZa×ZaWB.ZaW×ZAZaC.ZaZa×ZAwD.ZAW×ZaZa
13.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用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做亲本,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1/4和3/16B.1/4和3/8C.1/4和5/8D.9/16和1/8
14.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其后代为五花鱼(Tt).现五花鱼之间进行杂交,问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是( )
A.2种,3:1 B.2种,1:1 C.3种,1:2:1 D.3种,1:1:1
15.有同学用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中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6.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B.真核细胞DNA以一端为起点复制至另一端
C.这种复制方式不利于提高复制效率D.复制起始时间越早,复制泡越大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独立进行的
B.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翻译的
C.DNA转录形成的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
D.胰岛细胞内的核糖体蛋白基因不会表达
18.下列不是DNA结构特征的是( )
A.DNA双链反向平行
B.碱基按嘌呤与嘧啶,嘧啶与嘌呤互补配对
C.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排列千变万化
D.DNA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长度大致相等
19.下列有关细胞内的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
B.D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
C.DNA每条链的5'端是羟基末端
D.DNA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
20.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图中有同源染色体时期为A~B段和I~M段
21.“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
B.a链上任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C.b链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
22.下列关于图中① ② 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
B.② 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D.① 和② 共有的碱基是A、C、G、T
23.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D.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24.下图表示三种遗传调控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均可能导致该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
B.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会干扰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C.组蛋白与DNA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应大致相同
D.RNA干扰可能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翻译使其无法表达
25.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下列能体现表观遗传的是( )
A.都不患色盲的两人所生的后代却可能患色盲,因为母亲的遗传信息中携带了色盲基因
B.同卵双生的两人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却会有较大的差异
C.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同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多个子女在长相上各不相同
D.父母均正常,后代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改变而患上镰状细胞贫血
二、填空题
26.已知果蝇的眼色(红眼、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红眼(A、a)控制,身体颜色(灰色、黑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下表类型和数量的子代(F1)。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眼色遗传方式为____,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F1中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让F1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
(3)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说明理由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7.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
(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定律。
(2)据图可知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___。
(3)F2绿色鹦鹉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是___。
(4)绿色鹦鹉的基因型有___种;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__与其杂交:
①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
②如后代___,其基因型为AABb;
③如后代绿色:黄色为1:1,则其基因型为___;
④如后代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其基因型为AaBb。
28.如图表示某高等雄性生物(2n)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属于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乙的染色体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___。
(2)细胞甲的染色体上共含有___个DNA分子,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条染色体。细胞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含有四分体的细胞是___。
(3)若甲、乙、丙是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前后三个时期的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细胞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
2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下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
(1)甲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以_____________为原料,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C占27.4%,G占22.7%,则DNA片段中T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DNA片段的两条链中,与mRNA序列相似的链称为____________。
(2)乙过程为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_上。
(3)图2中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_____。(AGC:丝氨酸;UCG:丝氨酸;GCU:丙氨酸;CGA:精氨酸。)
(4)由图1可知,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从而使BDNF基因表达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丙过程______________(填“减弱”或“不变”或“增强”),若甲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减少”或“不变”或“增加”)。
四、实验探究题
30.科学家对于基因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肺炎链球菌含有的细胞器有___。艾弗里实验中自变量控制运用了___原理。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DNA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DNA分子中含有4种碱基,其中两种嘌呤族碱基分子(C5H4N4)是双环结构,而两种嘧啶族碱基(C4H4N2)是单环结构。
①因为___原则,所以在DNA分子中,嘌呤族碱基数量一定___(填“多于”或“少于”或“等于”)嘧啶族碱基的数量。
②科学家发现SP8噬菌体的DNA分子某片段的碱基组成如图1,他们将该片段解旋后进行离心,两条带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解旋过程破坏了碱基之间的___而使两条链分开,离心后2链形成的条带位于下方的原因是___。
(3)某小组参照“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进行以下操作: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H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再将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处理。他们的实验结果___(“能”或“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理由是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据题意设紫茎基因为A,绿茎基因为a,则一株紫茎番茄基因型为AA或Aa。该紫茎植株自交,若子代全为紫茎,则亲本基因型为AA,若子代出现绿茎,则亲本基因型为Aa,A正确。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aa)杂交,若子代全为紫茎,则亲本基因型为AA;若子代出现绿茎,则亲本基因型为Aa,B正确。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AA)杂交,子代一定具有A基因,均为紫茎,C错误。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Aa)杂交,若子代全为紫茎,则该紫茎番茄基因型为AA,若子代出现绿茎,则该紫茎番茄基因型为Aa,D正确。
3.答案:D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细胞中大部分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还有少部分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在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也可以是相同的基因,D错误。
5.答案:D
解析:A、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两者的含义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C、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形成四分体,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B正确;
C、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并没有采用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C错误;
D、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经过复制,在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个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得到1条X染色体(存在染色单体,含2个色盲基因)和1条Y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若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一分为二,则有2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或2条Y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而1条X染色体和1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不可能出现,ACD错误,B正确。
8.答案:D
解析: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Ⅱ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B正确;Ⅲ片段上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其控制的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C正确;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D错误。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DNA和RNA的组成区别。细胞周期的S期是DNA复制期,由于胞嘧啶(C)、腺嘌呤(A)和鸟嘌呤(G)均既能参与构成DNA也能参与构成RNA,只有胸腺嘧啶(T)只能参与构成DNA,因此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时,放射性同位素应标记在胸腺嘧啶,B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需用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与细菌分离,B错误;离心的目的是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11.答案:A
解析:A、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1个极体的遗传物质与卵细胞相同,与另外2个极体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 B、正常情况下,1个含AaBb基因型的精原细胞可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B正确;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都经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行为,C正确; D、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细胞质均匀与不均匀分配的情况,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形成三个较小的极体和一个较大的卵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A。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F1为YyRr,F2为Y_R_:Y_rr:yyRr:yyr9:3:3:1,其中纯合子占1/2×1/2=1/4,重组型个体(Y_R、yyrr)所占的比9/16+1/16=5/8,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A
解析: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和B、A和b分离不符;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故选A。
16.答案:D
解析:A、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错误;B、分析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说明真核细胞DNA是多起点复制,B错误;C、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C错误;D、复制起始时间越早,复制时间越长,复制泡越大,D正确。
17.答案:B
解析:A、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内的DNA位于染色体上,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时同时进行的,A错误; 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翻译的,B正确; C、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是互补的,A与U配对、T与A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C错误; D、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故核糖体蛋白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是管家基因,D错误。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A、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这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A错误; B、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嘧啶总是与嘌呤配对,这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B错误;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不变的,C正确; D、DNA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长度大致相等,这是DNA的结构特点,D错误。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子链延伸时5'→3'合成,故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子链的合成过程需要引物参与;DNA每条链的5'端是磷酸基团末端,3'端是羟基末端;解旋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故选A。
20.答案:B
解析:A、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
B、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粒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
C、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有丝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
D、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有同源染色体,I~M段表示有丝分裂,也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21.答案:C
解析:A、图示为逆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A错误; B、a(RNA)链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错误;C、b为单链DNA,是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C正确; D、该过程为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向DNA传递,D错误。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① 为DNA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复制可以形成两个相同的DNA分子,故A正确;② 为tRNA,一种tRNA可以转运一种氨基酸,故B错误;遗传信息位于DNA分子中,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而不再tRNA上,故C错误;① 和② 共有的碱基是A、G、C,T为DNA特有的碱基,故D错误。
23.答案:B
解析: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 B、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往往有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B错误;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C正确; D、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B。
24.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三种途径都会使基因的表达受阻,不能产生相应的蛋白质,A错误;
B、由图可知,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会使基因不表达,而干扰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影响的是转录过程,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所需的酶,B错误;
C、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所以组蛋白与DNA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是不相同的,C错误;
D、由图可知,RNA干扰时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某RNA结合,形成双链结构后,mRNA被切割成片段,从而影响特定基因的翻译使其无法表达,D正确。
故选D。
25.答案:B
解析:母亲携带了色盲基因,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使后代患色盲,这属于遗传信息的正常传递过程,没有体现表观遗传,A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同卵双生的两人的遗传信息是完全一样的,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却会有较大的差异,即遗传信息一样,表型不一样,符合表观遗传的定义,B符合题意;同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多个子女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由此导致他们在长相上各不相同,不符合表观遗传的定义,C不符合题意;患上镰状细胞贫血的后代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由此导致的性状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D不符合题意。
26.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bXAXa; BbXAY;
(2) 5/16;1/3;
(3)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7.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1/9
(4)4;多只白色雌性鹦鹉;绿色∶蓝色=1∶1; AaBB
28.答案:(1)动物;同源染色体联会
(2)6; 12;乙和丙;乙
(3)丙→乙→甲;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1)图示细胞无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的行为最明显的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细胞甲的染色体上共含有6个DNA分子;细胞甲含有3条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12条染色体;细胞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乙和丙;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因此含有四分体的细胞是乙。
(3)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若甲、乙、丙是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前后三个时期的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29、
(1)答案:RNA聚合;四种核糖核苷酸;24.95%;编码链
解析:甲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因此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C占27.4%,G占22.7%, 显然mRNA中C+G的含量为50.1%,该比例在mRNA中和与之互补的DNA的两条链中是恒等的,即DNA中C+G的含量也为50.1%,显然DNA分子中A+T=1-50.1%=49.9%,又因为在DNA分子中A和T的数量是相等,因此,该DNA片段中T所占的比例为49.9%+2-24.95%。DNA片段的两条链中,与.mRNA序列相似的链称为编码链。
(2)答案:翻译;核糖体
解析:乙过程为翻译,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以mRNA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过程。
(3)答案:精氨酸
解析:图2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由右向左,即为GC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为CGA,根据密码子表可知,该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精氨酸,因此其所携带的氨基酸为精氨酸。
(4)答案:miRNA-195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增强;减少
解析:由图1可知,miRNA-195基因转录出的miRNA 95BDNF基因转录出的mRNA能够发生部分的碱基互补配对,因而阻止了相应的mRNA的翻译过程,即miRNA- 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F基因表达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导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丙过程增强,若甲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由于翻译过程受阻,BDNF的含量将减少。
30.答案:(1)核糖体;减法
(2)碱基互补配对;等于;氢键; 2链含有的嘌呤数目多于1链,相对分子质量比1链大
(3)不能;处理成单链后,不管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一半,出现的条带位置相同
解析:(1)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艾弗里实验中自变量控制运用了减法原理(如加蛋白酶去除S菌的蛋白质)。
(2)①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在DNA分子中,嘌呤族碱基数量一定等于嘧啶族碱基的数量。
②DNA碱基之间的是氢键,解旋过程破坏了碱基之间的氢键而使两条链分开;将该片段解旋后进行离心,嘌呤族碱基分子为C5H4N4,而两种嘧啶族碱基为C4H4N2,2链含有的嘌呤数目多于1链,相对分子质量比1链大,离心后2链形成的条带位于下方。
(3)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H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处理成单链后,不管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一半,出现的条带位置相同,所以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
F1果蝇表现型及数量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