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 (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形象(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形象(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形象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形象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
【答题技巧】
从三个角度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角度一,看背景 关注诗人生活的时代,关注诗人创作的人生时期,关注诗歌后面对背景的注释。
角度二,看描写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直接描写;烘托、陪衬人物的侧面描写。
角度三,看意图 关注诗中双关、象征等手法,挖掘明言此而实言彼的语句,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
【答题步骤】
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三个角度”,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诗句,抓关键词,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
第三步:概括形象意义 点明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此步骤有时不涉及)
题型二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概括物象的特点。
2.分析物象在体现诗歌中人物的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一 理解物象含义(内涵)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意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答题技巧】
理解物象含义(内涵)“3方法”
1.积累古诗中常见物象的寓意 物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长期的创作中约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如“梅”既有传统文人的高洁清雅,还承载了诗人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这需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体会。
2.要准确把握物象在诗歌中的特征性用语 这需要考生积累记忆,也要求考生针对诗歌内容加以选择。如诗人在描述核心物象“梅”时,常拟人化地表现梅花遇雪、不与群芳争春、无人欣赏的寂寞、引发诗人乡愁等重要特点,使之极为生动形象,感人至深。
3.要明确命题的要求 要明确命题是要求回答物象的寓意,还是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是表现物象的方法,还是分析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等。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从梅花角度陈述,如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悼惜年华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就要从诗人的角度陈述,如表达诗人不畏权贵、傲岸不屈、清高孤傲、不与凡俗争宠、感慨年华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要求分析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除了阐述梅花的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外,还要阐述表达效果,如表达情感含蓄蕴藉、真挚感人等。
【答题步骤】
理解物象含义(内涵)“3步骤”
第一步:概括物象表层特点(自然属性) 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等)的词语,概括其外在特点。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 找出“物” 与“人”品格的连接点,结合诗句分析。
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社会属性) 依据物象内涵,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情感或表现的寓意。
二 分析物象作用
【答题技巧】
准确分析物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
1.营造意境 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
2.表情达意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3.衬托人物 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4.结构作用 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
题型三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或意境赏析题,二是写景作用题。
一 意境赏析(画面描述)
教材中古代诗歌中常考查的意境特点
意境赏析“4步骤”
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筛选标准:(1)体现诗歌风貌;(2)构成和谐统一画面。
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1)具体环境;(2)主体形象(作者重点描摹的景物)。
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意境特征)。概括意境特征需运用术语。
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2)注意意象的修饰语。
说明:有时个别步骤需要整合,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 分析写景作用
写景的作用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密不可分,这一点是分析写景作用的根本。但面对具体的诗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独特性,若面面俱到,或牵强附会,皆不可取。
结合实例,掌握解题方法
1.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 (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
(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
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蕴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
2.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一定要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
[答题规范]
(1)首先,明确指出其作用。
(2)然后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
(3)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亮明观点并作具体分析。
(2024·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淇 奥①
《国风·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②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③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④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⑤琇莹,会弁⑥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⑦兮,猗⑧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①淇:淇水。奥(yù):河岸弯曲的地方。②匪:通“斐”,有文采貌。③僩(xiàn):神态威严。④谖(xuān):忘记。⑤充耳: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⑥弁(biàn):皮帽。⑦绰:柔和貌。⑧猗(yǐ):通“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共三章,一咏三叹,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性。
B.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物喻人,这一手法在《诗经》中很常见,如《关雎》。
C.首章的“如琢如磨”和第三章的“如圭如璧”都意在突出君子之美如美玉一般与生俱来。
D.本诗热烈赞美君子,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美的追求和向往。
2.这是一首赞美君子之作,诗中的君子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上海·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以下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4.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渔翁”这一形象。
5.(2024·天津和平·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杂兴二首(其二)
曹 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雨过偶书①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①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后因反对派阻挠被罢免,出知江宁府,本诗是他到江宁任上后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诗开篇两句运用比喻,将浮云比作车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浮云的形态。
B.曹诗前八句借“浮云”间接抒情,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联想丰富,构思巧妙。
C.王诗首联写雨,“需然”写其来势,“洗尘寰”写其作用,极言雨之酣畅。
D.王诗托物言志,借“雨”“云”“风雷”等自然景物表达自己被罢免后的忧愁与痛苦。
(2)“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请概括两首诗中作者分别借“浮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2024·天津滨海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狂 夫①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曾靠朋友接济,分赠禄米。②篠(xiǎ):细小的竹子。③裛(yì):同“浥”,沾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及“即沧浪”三字,“即”字写出景外之韵,有知足的意味,可令人联想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B.颈联中“书断绝”是家人“恒饥”的原因之一,与下文“填沟壑”的生存状态也有关。幼子尚且“色凄凉”,家人更不必说。
C.诗歌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而后四句表现的诗人现实生活处境却与之不那么协调。诗人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D.尾联中诗人“自笑”颇耐人寻味,与苏轼“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笑”都有相同的意味。
(2)请从任意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3)本诗题目为“狂夫”,结合全诗分析“狂”在哪里。
(2024·海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永倅周敦颐虞部①
赵 扑
君去濂溪湖外行,伴藩仍喜便乡程。
九疑②南向参空碧,二水③秋临彻底清。
诗笔不闲真吏隐,讼庭无事洽民情。
霜鸿已到衡阳转,远绪凭谁数寄声。
【注】①“永倅”即永州通判,周敦颐以虞部员外郎的身份调任永州通判,永州与周敦颐的故乡道州紧邻。②九疑:指九嶷山,在道州。③二水:指潇水与湘水,二水会合于永州。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因周敦颐即将到永州任职而替他感到高兴,可见二人关系亲厚。
B.诗人认为道州九嶷山虽风景秀美,却远不敌永州潇水、湘水那般美丽。
C.诗人与友人分别,表现出浓浓的不舍,他希望周敦颐到任后能频寄书信。
D.尾联以“霜鸿已到”巧妙点明时节已为深秋,与上文“二水秋临”相呼应。
8.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笔下周敦颐的形象特点。
(2024·辽宁·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鹤
欧阳修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松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诗中的“尽是人间第一流”,与欧诗中的“日斜闲啄岸边苔”的意趣基本一致。
B.欧诗描写了樊笼中的野鹤,笼中的它羽毛日摧,对野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向往。
C.钱诗中的鹤,与黄庭坚《登快阁》中“此心吾与白鸥盟”的“鸥”文化含意相近。
D.欧诗和钱诗都写到了鹤,前者虚写它在野外的悠闲,后者实写它夜下的亭亭之姿。
10.鹤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重庆涪陵·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菊潭【1】
元好问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直【3】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4】令人悲。
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3】白直:泛指官府吏役。【4】夭阏: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1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
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
C.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
1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
(2024·江西赣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题吴克明广文菊隐①
辛弃疾
路旁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②,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我无可无不可③,意先生出处有如丘④。闻道问津人⑤过,杀鸡为黍相留。
[注]①吴克明,字广文;菊隐,爱菊之隐者。②巢由:指巢父和许由,尧时隐士,传说尧让位于他们,皆不受。③此句说作者的处世态度与吴克明不尽相同。④出处,出仕和归隐;丘,指孔子。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天下有道时就该出仕,无道时就隐居。⑤问津人,指子路,《论语·微子》记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后又遇荷藤丈人,丈人杀鸡为黍款待他。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黄菊”三句写吴克明爱菊之甚,“如云”言菊之多,“朝吟”句写他朝夕不离菊。
B.“纵无酒”两句写吴克明纵然无酒,但只要能在东篱之下搔首赏菊,就也会觉得风流。
C.“待说”三句写作者对他的规劝:你只管过滋兰树蕙的生活,不必埋怨君王不理解你。
D.词上片开头,写克明与陶潜一样爱菊,肯定了菊隐者的乐趣,下片寄寓了作者隐逸之志。
14.词中隐者吴克明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
(2024·陕西安康·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和甫:王安石弟弟王安礼,字和甫。本诗写于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坐在家中,眼见北风呼啸、阴云密布,四周的山开始出现点点积雪。
B.颔联写雪具有治理险恶、润泽干枯的品德和能力,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崇敬之情。
C.尾联发表议论,贫寒之地只顾眼下,希望天气晴朗,而不去期待大雪后的丰年。
D.王安石托物言志,借雪表达出锐意改革的雄心壮志及对变法成功的乐观自信。
16.白雪这一意象内涵丰富,不同经历境况的人会有迥异的看法。在王安石眼中,白雪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辛酉二月望日雨中作
丘 崈
整整一冬晴,雨后不论朝夕。麦陇救得一半,莫妨他寒食。
试看天气定乘除①,宽更待三日。桃李且须宁耐②,有无边春色。
【注】①乘除:指世事的消长盛衰,词中指耕作时机。②宁耐:亦作“宁奈”,忍耐。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标题,交代了此词的写作时间、自然环境,同时暗含了词人的心情。
B.首句先叠用“整”字,强调整个冬天晴朗无雨,再用“不论朝夕”凸显人们感受。
C.“试看”二句呼吁人们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安排耕作,体现了词人对农事的牵挂与担忧。
D.本词用语清新自然,在简洁明快的描写与叙述中表情达意。
18.本词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都运用了“桃李”这一意象,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20.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月有感①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①此诗完整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第三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词的上阕所写的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4.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文与可墨竹
苏 轼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①,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②。
【注】①苏轼曾赞文与可有诗、词、草书、画四绝。②龚隗:比喻阴阳两隔者之间的默契、知己交情。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即赞美文与可,以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创作风格。
B.“三昧”“象外”表明文与可画竹时不为物累,注重神似,深得画竹真谛。
C.人们视文与可的画作为珍宝,但诗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欣赏理解。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一反平常认知,认为生死相隔,也能演绎出知音的故事。
26.“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文与可画中墨竹有什么特点?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羁旅他乡,思念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名称
简析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
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酒
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名称
简析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鸿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莼羹鲈脍
典出《世说新语》。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
捣衣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名称
简析
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斜阳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名称
简析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名称
简析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名称
简析
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高度赞扬了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黍离”常被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冰雪
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草木
诗人往往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语言(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语言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语言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赏析小说形象(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赏析小说形象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赏析小说形象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