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6 图文转换——精准读图,转准信息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7 掌握语句扩展和语言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要求——关注情境,满足要求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9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课时79 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9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课时80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学案 0 次下载
-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9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课时81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学案 0 次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8 逻辑思维规律与推理——运用规律,提炼形式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8 逻辑思维规律与推理——运用规律,提炼形式,共7页。
复习任务 1.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规律发现语言活动中的谬误。2.学会提炼逻辑推理的形式模型,分析语言中的推理过程。
考情微观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逻辑规律,发现语言谬误
(一)思维过程要遵从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一律(概念的含义前后要一致)、矛盾律(立场不要自相矛盾)、排中律(态度不要模棱两可)、充足理由律(理由不能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表达中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谬误。
请选出以下小题各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某报纸曾登载短文《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文中说:“尼泊尔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
A.违反矛盾律 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 D.违反充足理由律
答案 B
解析 从论述“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转成了“世界上抽烟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
(2)某人说:“这件事儿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
A.违反矛盾律 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 D.违反充足理由律
答案 A
解析 “这件事儿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这个人的话既承认“没有过问”“侧面了解”,又“提点意见”,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在某小学的讨论会上,讨论某教师的行为是不是体罚学生。校长说:“说这个教师的行为是体罚学生,恐怕是不行的;说他的行为不是体罚学生,恐怕也不行。”( )
A.违反矛盾律 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 D.违反充足理由律
答案 C
解析 “说这个教师的行为是体罚学生,恐怕是不行的;说他的行为不是体罚学生,恐怕也不行”,这个校长的话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二)发现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1.偷换概念
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叫偷换概念。例如: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①正义指的是“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它作为人的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必须维护和坚守。②富有爱心的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中,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③张桂梅用自己的行为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因此,获得多数人认可的就是正义。
①“道德底线”不能等同“正义”。前者带有主观性,后者更具客观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富有爱心”不能等同“正义”。前者属于品质,后者属于标准。
③“获得多数人认可”不能等同“正义”。前者定义范围,后者强调实质。
解析 该文段有概念观点句、例证句和总结句。该文段论证层次清晰可观,但是,文段的最大问题是偷换概念。文段首先引述“正义”的概念,然后引出观点“它作为人的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必须维护和坚守”,但是在得出观点时,就出现将“正义”的概念偷换成“道德底线”。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更带有主观性。事例句中,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这一行为是具有爱心的行为,这不符合“正义”的概念,属于偷换概念。“富有爱心”应该更倾向于“品质”或“道德修养”,而“正义”则属于标准,差异巨大。最后对事例的分析总结中,又将“获得多数人认可”归结为“正义”,“获得多数人认可”的行为不一定是正义的行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从范围上来说的,而后者更强调实质。
整段文字表述,由于多处论证中出现概念的偷换、漂移,导致整个论证看似言之凿凿,实在缺乏论证需要的内在逻辑,致使论证无理无力。
2.偷换论题
所谓偷换论题,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偷换论题谬误。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面的论题是“方法”,后面的论题换成了“兴趣”;偷换论题,违背了同一律,自然逻辑错误。
(三)发现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1.两可(也可称之为“自相矛盾”)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对立的判断不能同时肯定,必有一假,否则就犯了“两可”或“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鉴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源头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煤炭燃烧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臭氧以气态为主,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远离公路、化工厂等产生臭氧的地方;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同时,政府采取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使空气变得清洁。
例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与“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自相矛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与“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自相矛盾。
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与“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自相矛盾。
2.不当预设
如果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就不能使用矛盾律在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中选择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为选择否定,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逻辑错误叫作“不当预设”。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不当预设谬误。
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个说话人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你在毁谤我。而这个预设可能是虚假的。
(四)发现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1.两不可
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有一真,否则就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两不可谬误。
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纳意见”与“抛弃意见”,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必选其一。如果同时否定,就犯了两不可谬误。
2.假二择一
把两个相互对立的判断当成相互矛盾的判断,错误使用排中律,把明明存在的多种可能,当成只有两种可能,从而作出选择,这叫作“假二择一”,也可以称作“虚假两难”。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假二择一谬误。
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薄”与“厚”、“白”与“黑”,只是相互对立,并不是相互矛盾。在“薄”与“厚”、“白”与“黑”外还存在很多种可能,如除“白”外,还有黄、红等可能性,不能只当成两种可能,从而作出二选一,犯了假二择一谬误,违反了排中律。
(五)发现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谬误
1.轻率归纳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真,尤其是在考察的数量比较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极容易犯轻率归纳的错误。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轻率归纳谬误。
甲生疮,乙生疮,甲乙都是某地人,某地人生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乙作为某地人生疮,只是某地的个别事实,并不能推出某地人生疮的结论,故犯了轻率归纳谬误。
2.不当类比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推理。其基本形式是:A具有c属性和d属性,B具有c属性,由此推出B也具有d属性。
若将两类没有可比性、“假相似”的对象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就称为“不当类比”。
请分析下面文字中存在的不当类比谬误。
太阳是被创造出来照亮地球的;人们总是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而不是移动房子去被火把照亮。因此,只能是太阳绕地球转,而不是地球绕太阳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则类比的前提是“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与“火把和房子”的关系是相似的。然而,这种相似是说话人强加的,火把确实可用于照亮房子,却不能说太阳是用于照亮地球的。因此,这一推理给出的理由不能推出结论,这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犯了“不当类比”的逻辑错误。
活动二 有效运用形式,分析推理过程
1.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答案 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 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
2.请参考所提供的逻辑推理形式,写出王子的推理过程,并写出左右两个姑娘的正确身份。
王子为自己找新娘,公爵家有两个一样漂亮的双胞胎女儿,一个是只说真话的老大,一个是专讲假话的老二。王子觉得真实很重要,所以想娶老大。公爵让两个姑娘一左一右站立,叫王子自己来分辨。于是,王子问左边的姑娘:“你们两个中有一个是老大?”左边的姑娘答:“没有。”王子略一思索,就知道了这两个姑娘的身份。
逻辑推理形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所以,如果非r,那么非p。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左边的姑娘是老大,那么她是说真话的;如果她是说真话的,那么她应该回答“有”;所以,如果她没有回答“有”,那么左边的姑娘不是老大。左边的是老二,右边的是老大。
解析 参考“如果p,那么q”,可以推出“如果左边的姑娘是老大,那么她是说真话的”;参考“如果q,那么r”,可以推出“如果她是说真话的,那么她应该回答‘有’”;参考“所以,如果非r,那么非p”,可以推出“所以,如果她没有回答‘有’,那么左边的姑娘不是老大。左边的是老二,右边的是老大”。
3.(2017·全国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 首先,明确所给文段的主旨: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再次,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推断不合逻辑,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在必然联系。最后,参照例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4.下面这段对话中,同学的类比推理存在破绽。请你补写一段反驳的话。要求:符合逻辑,论证合理。
老师:每一次周末回来,我看到有少数同学把手机带到教室玩耍。从下周开始,周末返校不得带手机进入教室。
同学:课外阅读可以让我放松消遣,手机也同样可以消遣时间、放松心情。既然不禁止所有课外书进入教室,那么禁止学生带手机也是荒谬的。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拓视野、涵养知识、有益身心发展的事物,可以带入教室,课外书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可以带入。但手机不能做这样的类比推理,因为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讯和娱乐。
解析 本题要求对“同学”的推理进行反驳,首先要抓住手机和课外书的主要功用的不同,课外书的主要功用是开拓视野,涵养知识,对学生的身心是有益的;手机的主要功用是通讯和娱乐。二者之间无类比性,所以课外书可以带入教室,而手机不能带入教室。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17年全国Ⅰ、Ⅱ、Ⅲ卷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逻辑推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推理)
“逻辑”考点在2017年可谓初次尝试考查,虽说涉及三段论推理,但考查的很简单,尚在考生自发的逻辑知识与能力之内。随着新教材逻辑单元的出现,今后恐怕要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可能涉及概念、判断与推理中的某一点,题型肯定是主观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3 精准变换句式——不改原意,变“式”到位,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2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1 修辞手法构成和表达效果——修辞立诚,行“文”致远,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九种常用修辞手法,其他常用修辞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