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3分一道,16道,共48分)
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它区分季节。图1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图2为北半球某地同一天甲、乙两个不同时刻观测到的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 图1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
A. 逆时针公转B. 逆时针自转C. 顺时针公转D. 顺时针自转
2. 图2中,若甲是17:00,则乙约为( )
A. 11:00B. 14:00C. 20:00D. 23:00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形成季节的变化。从北天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天极附近的天体绕北极星呈同心圆逆时针转动,其角速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即15°/小时(除南北两极点外)。甲、乙两个时刻北斗星位置相差约90°,说明地球自转了90°,即6小时,乙在甲之后6小时,约为23: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斗七星,是夜空中的七颗亮星,它们组成的图形像是古代舀酒的斗,故命名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从斗身最前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大熊座η,古时汉族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瑶光)。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 D5→D6连线方向B. D6和D9之间
C. D5→D9连线方向D. D8和D9之间
4. 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 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B. 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 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D. 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与D5→D6连线方向有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连线方向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出方向位于东北,应位于D6和D9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长、夜更短,B错误,D正确;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该地日出日落时间不会变化,A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一天位置和方向: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自由曲流转变为深切曲流后,随着深切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道间的山丘即成为离堆山。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离堆山形成前位于河流( )
A. 凹岸B. 凸岸C. 冲积扇D. 三角洲
6. 深切曲流的成因是( )
A. 地壳抬升——河流下蚀B. 地壳抬升——河流侧蚀
C. 地壳下降——河流下蚀D. 地壳下降——河流侧蚀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离堆山是河流侵蚀作用后裁弯取直造成的,与沉积作用无关,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沉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离堆山位于曲流废弃河道中,因此可推测图中离堆山南部、北部及东部大片等高线稀疏区域为原河道,该时期离堆山地处河流凸岸,B正确,A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随着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基准面上升,向下侵蚀,河流向下切入河曲地段基岩,自由河曲转变为深切河曲,A正确。河流侧蚀可以加宽河道,不会深切河谷,B、D错误。地壳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难以形成深切河谷,C错误。故选A。
【点睛】离堆山是在弯曲的河流地貌条件下产生的。深切曲流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 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B. 悬崖Ⅱ、悬崖Ⅰ、悬崖Ⅲ
C. 悬崖Ⅰ、悬崖Ⅲ、悬崖ⅡD. 悬崖Ⅱ、悬崖Ⅲ、悬崖Ⅰ
8. 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 )
A. 高原面积变大B. 地势西高东低
C. 山脉高度变高D. 地势起伏变大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II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I,所以形成的先后次序是悬崖I、悬崖III、悬崖II,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受流水侵蚀,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与原来平坦高原相比,地势起伏增大,D正确,A错误。受流水侵蚀,山脉高度会下降,C错误;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B错误。故选D。
【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西高止山西侧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地表径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溯源侵蚀形成陡崖,使河流不断延长。
以下为某河流入海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示意图(下左图)和深水航道整治后示意图(下右图),右图中南北导堤和丁坝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措施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在航道整治中,南北导堤和丁坝的主要作用是( )
A. 加强河床流水沉积作用B. 加强河床流水侵蚀作用
C. 降低沉积物平均半径D. 降低水流速度
10. 在施工测量中,海拔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 )
A. GPSB. GISC. RSD. 数字地球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在航道整治中设丁坝,当水流流向丁坝时遇阻,促使水流流向河心,在丁坝上下游形成回流区,丁坝可用于抬高滩上水位,减缓流速,在丁坝影响的流速增大区域,河槽浅滩被冲刷变深;南北导堤主要作用是束水归槽、增加槽内流速以增深航道;通过导堤和丁坝的共同作用形成良好的河道,增深航槽自然水深,以改善航槽疏浚维护条件。所以在航道整治中,南北导堤和丁坝的主要作用加强河床侵蚀速度,增加河道水深,便于航运,B正确;南北导堤和丁坝会增加水流速度,沉积作用减弱,增加沉积物平均半径,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地理事物的三维地理坐标,即经度、纬度和海拔,A正确;遥感RS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即将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这三种技术均不能提供海拔信息,BCD错误。故选A。
【点睛】遥感RS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可以对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适时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土地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材料,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水源B. 土壤C. 植被D. 地形
12.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度变化是( )
A. 持续变强B. 持续变弱C. 先变强后变弱D. 先变弱后变强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减少,表层土壤逐渐变得疏松,因水分减少,植被减少,固沙固土作用减弱,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水源,水源除降水外还包括冰雪融水等地表水、地下水,A正确;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肥力降低,即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错误;水源可以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植被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地形不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随着根系浅的草甸退化,灌丛入侵,根系逐渐变深,后逐渐退化,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所以在该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变强后变弱,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点睛】灌丛周围的土壤养分向灌丛中心聚集,导致灌丛中心的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灌丛周围高。肥岛效应对干旱灌木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但其物种效应往往被忽视。肥岛效应的发育受到物种特性的影响,例如柽柳和梭梭这两种灌木。柽柳的半球型树冠有助于保护和捕获凋落物,这与其养分聚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广度和深度有关。
短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这类植物通常在秋季开花。菊花和黄麻都是短日照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广州市郊,有一个著名菊花种植基地,每年进入11月后,每当夜幕降临,菊花田中数以万计的灯泡便全部亮起,形成一道独特的时达一个多月的“灯海照菊”奇观。“灯海照菊”的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游客夜间赏菊B. 提前菊花开花时间
C. 加快菊花生长速度D. 延迟菊花开花时间
14. 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时需要较短的日照。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编织麻袋等。如果将黄麻北移在山东地区种植,它将( )
A. 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高B.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 提早开花结果,产量低D. 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分析】
【详解】1.夜幕降临后,用灯光照射菊花,相当于延长了白昼时间,可以延迟菊花开花时间,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2.黄麻属于短日照植物,其开花结实会降低纤维产量和质量,生产上采用延长光照或南麻北引的方法来延迟开花,由于植物要求的短日照在偏北地区来得较晚,就能延迟开花,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株高,提高产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短日照植物的定义是关键。
下图示意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城市就业次中心对地价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城市就业多中心可以( )
A. 提高主中心的高地价B. 降低城市的整体平均地价
C. 降低次中心的高地价D. 提高城市边缘区的地价
16. 城市地价次中心最可能发展为( )
A. 住宅区B. 商业区C. 工业区D. 旅游区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表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城市就业多中心的出现,城市会在外围地区产生新的次中心,可以提供企业和个人更多区位选择,打破主中心的垄断,并分散对主中心的用地需求,进而降低城市主中心地价,A选项错误;据图示城市就业多中心的出现,城市产生新的次中心,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次中心的地价提升,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平均地价,B、C选项错误;随着城市次中心出现,边缘区与次中心距离相较原城市中心距离大为缩短,城市边缘区地价提高,D选项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据图示次中心地租次高,最可能发展为商业区,B选项正确;而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付租能力依次减弱,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距市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综合题(4道,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摄氏度,甚至达10摄氏度。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下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用箭头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答案】(1) (2)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3)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夏季,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上升运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冰川积雪融化量少,通过径流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内容,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摄氏度,甚至达10摄氏度”可知,青藏高原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四周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且距离地面越近,受地面辐射影响越强,气温越高。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较强;注意问的是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受地面辐射的影响更强,吸收地面辐射多,所以气温高,相比而言,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低。
【小问3详解】
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高原地形对水汽的阻挡使得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变少;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或降雪,而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且结合图示环流模式可知,盆地上空气流下沉而增温,使得盆地降水稀少;另外,注意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关系,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以北为塔里木盆地,而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弱,高海拔地区的冰川积雪融化量较少,从而使得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形式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而青藏高原虽为亚洲水塔,其冰雪融化后的水分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很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综上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左),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右),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
(2)说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的益处。
(3)阐述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的有利条件。
【答案】(1)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2)利于各环节专业化发展;利于降低成本;利于技术交流与创新。
(3)本地制造产业具有多样、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地相关制造产业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扶持。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莞区域图和机器换人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产业升级,工业集聚和工业区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需要结合生产成本和产业链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扩大该地的机器人市场,从而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小问2详解】
工业集聚的好处需要结合生产成本和信息交流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有利于各个环节生产的专业化,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生产技术革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小问3详解】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结合所学可知,东莞所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制造业类型众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较旺盛;结合材料可知,“东莞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产业发展时间较早,制造业基础雄厚,相关制造产业可以为机器人生产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说明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为工业机器人生产提供扶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枣树为温性、长日照树种,耐旱又耐涝,喜砂壤土。生长时平均温度在15℃左右,当平均温度达20℃时开始开花,且需要保持较好的空气湿度。大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维C含量极高)和药用价值(具有补气血补铁的良好功效)。朝阳的鲜食大枣味美甘甜、色泽鲜艳,栽培历史悠久。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大枣之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畅销东北三省及全国。图1为朝阳枣树的主要分布地区图,图2为朝阳市气候统计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朝阳盛产鲜食大枣的原因。
(2)枣树的大规模种植会带动朝阳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请举例说明。
(3)为保证鲜枣上市的新鲜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纬度较高、丘陵地形,气候温凉,适合枣树生长;生长期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枣树开花结果;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大枣的糖分积累;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2)大枣营养丰富,可促进食品(保健品)加工业发展;大枣是中药材,可进行药品研发和生物制药;市场销往全国,可促进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发展;利用大枣特色农业发展,带动鲜枣采摘、观光等旅游业发展;大规模的种植利于枣树品种的研发,带动农业技术产业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繁育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大枣保鲜能力;加强冷藏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大枣新鲜度;加大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枣外运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朝阳枣树的主要分布地区图与气候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气候角度从气温、降水、光照的角度考虑;由材料可知,枣树为温性、长日照树种,耐旱又耐涝,喜砂壤土。生长时平均温度在15℃左右,当平均温度达20℃时开始开花,且需要保持较好的空气湿度。朝阳纬度较高、丘陵地形,气候温凉,适合枣树生长;朝阳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生长期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枣树开花结果;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大枣的糖分积累;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小问2详解】
枣树的大规模种植会带动朝阳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大枣营养丰富,以其为原料,可促进食品(保健品)加工业发展;大枣是中药材,具有补气血补铁的良好功效,可进行药品研发和生物制药;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大枣之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市场销往全国,可促进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发展;利用大枣特色农业发展,带动鲜枣采摘、观光等旅游业发展;大规模的种植利于枣树品种的研发,带动农业技术产业发展。
【小问3详解】
为保证鲜枣上市的新鲜度,主要从科技、交通、市场等角度考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繁育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大枣保鲜能力;加强冷藏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大枣新鲜度;加大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保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枣外运能力,及时到达市场,保障新鲜度。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学生在北京某山地开展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特征与形成,考察前提出假设,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提出假设: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
选点采样:同学们选取四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并记录土壤特征。
(1)依据表格材料,概括并阐释地形对土壤厚度影响的结论。
实验探究:
(2)同学们将采样点1和采样点3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结合表格说明原因。
(3)为了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以如何进行研究,提出你的建议。(至少2点建议)
【答案】(1)结论: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结论不具化,不给分,比如地形不同,土壤特征不同)。
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
(2)采样点3位于山坡,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有机质易流失等。
(3)可采样草地、林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自然地理野外实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表可知,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地势较为低平,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地势有起伏,土层厚度分别为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受沉积作用影响,土层厚度更大。
小问2详解】
读表可知,采样点3位于山坡,海拔较高,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严重,有机质易流失,导致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小问3详解】
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选点采样研究了不同地形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研究不同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可采样草地、林地、灌木地和裸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分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编号
位置
颗粒大小
土层厚度/cm
土壤表层颜色
采样点1
山麓
小
50
棕色
采样点2
山前古河道
小
35
棕色
采样点3
山坡
大
17
浅棕色
采样点4
山顶
大
25
浅棕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