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鉴赏修辞手法——比拟、设问,鉴赏修辞手法——通感,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鉴赏表现手法——用典,鉴赏表达方式——描写,鉴赏表达方式——抒情,鉴赏表达方式——记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热点。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
    在高考的框架下,常常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篇章构思。
    诗歌的修辞手法
    1.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双关、对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2023改编,4分)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答案:①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江山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意蕴丰富,情感深沉。②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处于江河日下、由盛转衰的时期。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烟尘”和“鼓角”、“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注意,在点明手法后,还需简要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2.鉴赏修辞手法——比拟、设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
    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属广东)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指黄几复善治国。
    (2)(2023改编,4分)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面的诗句相比,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答案:①《寄黄几复》中“寄雁传书谢不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当作人来写,因为双方距离太远,连大雁也谢绝替诗人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友人互通音信的无奈和绝望之情。(2分)②《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鸿雁”代指书信;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询问寄给友人的书信什么时候能收到,引出下句,表达诗人对书信不能及时到达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深沉思念。(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两首诗中包含“鸿雁传书”内容的句子,然后具体分析两句中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黄几复》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寄雁传书谢不能”。句中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想要让鸿雁将书信带到友人身边,却被鸿雁婉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距离遥远,诗人因书信难通而产生的苦闷与绝望之情。《天末怀李白》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鸿雁几时到”。句中运用借代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担忧,并且恰到好处地扣题,表明了诗人心中对友人李白的思念之情。
    3.鉴赏修辞手法——通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2023新编,4分)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形容夜色如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色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夜色”是人的视觉体验,而“凉”则属于触觉,因此是以触觉写视觉。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诗歌的表现手法
    4.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4)(2019江苏,6分)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2分)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2分)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要从诗句中找到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点对塑造形象的作用。第二句,“终年”写精卫衔石填海的时间之长;“寸诚”是指精卫的诚心,将漫长的时间和微小生命的赤诚之心进行对比,凸显精卫填海的决心之坚。三、四句中的“山石细”指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小石子,“海波平”指希望填平瀚海的广大志向,石子的微小与海的广阔进行对比,表现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意志。五、六句中“渺渺”形容水面的辽阔悠远,“区区”形容精卫的力量微不足道;“功难见”指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命已轻”指精卫的生命已经消耗殆尽。任务之重与生命之轻的强烈对比,暗示了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剧命运。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题。
    杂 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永不同时出现于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期卫国的著名乐师。
    (5)(2020北京丰台校级模拟,4分)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答案:①反衬。(1分)“昔往鸧鹒鸣”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都以明媚的春光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1分)②对比。(1分)都将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进行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之快、变化之大,写出了战士离家之久。(1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的相同之处。“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基本化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因而它们在句式上结构相似,都以“昔”“今”分别领起一句,明显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场景描写中,王诗的“昔往鸧鹒鸣”以乐景反衬哀情,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相似。因此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是都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5.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题。
    月 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6)(2023改编,4分)杜甫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杜甫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1分)诗的前三联写孤月当空、月映寒江,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挂空山、万籁俱静的场景,是实写。(1分)尾联遥想故园松树正茂、桂花开放,是虚写。(1分)诗人由眼前的月亮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团圆的美好愿望。(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注意审清题干:题干实际包含两问,表现手法是一问,表达的情感是一问。诗中前六句描绘了“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是眼前的实景。而“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出的故乡松树正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因此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渴望团圆之情。
    6.鉴赏表现手法——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7)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7)(2018北京,3分)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诗歌中的用典和理解诗歌内容、情感。A项,这首词作于南宋部分国土被侵占之时,作者通过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来劝勉友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选项分析正确。B项,“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理解有误。联系前文,作者鼓励友人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并无感慨人生短暂之意。作者借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是想告知友人虽远迁西南,但面对人生困境,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B项错误。C项,上片作者写到“东北看惊诸葛表”,希望友人能够在那里建功立业,而非“望其早归”。C项错误。D项,“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理解有误。“儿女泪,君休滴”,是劝勉友人不要因分别而伤心,不如去欣赏荆楚这一路的风光,没有凄苦之情,却添豁达之感。D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
    诗歌的表达方式
    7.鉴赏表达方式——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8)(2019浙江,6分)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李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李将军的文人情趣。(2分)通过侧面描写,用“侍儿知礼数”侧面反映李将军的文化修养。(2分)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解答此类题,要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内容说明手法是如何运用的。首联是对书斋外部环境的描写,“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体现了书斋环境的幽静安闲。颔联写书斋内部的陈设和装饰,“墨画”“竹”“香薰”“一架书”体现了书斋的素净雅致,反映出主人的文气雅趣。颈联“语笑”“知礼数”是对李将军身边的“侍儿”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李将军的修养。“吟哦野客任狂疏”中,“吟哦”是对李将军吟诵时动作的描写,“任狂疏”是对李将军吟诵时神态的描写;“就中爱读英雄传”写李将军读英雄传的爱好。后两联正面表现出了李将军洒脱豪放的性情和雅致的志趣。
    8.鉴赏表达方式——抒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9)题。
    崇义里①滞雨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②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③。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④。
    【注】①崇义里:长安街坊名。宋敏求《长安志》中有“朱雀街第二街,有九坊,崇义里其一”这样的记载。②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③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标示时刻的竹签。④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后汉书·班超传》中有“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9)(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仿真卷,6分)这首诗感情基调低沉忧郁,抒情方式多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开篇直抒胸臆。(1分)诗歌以“谁家子”发问,诗人直接以落寞的形象出场,对秋感伤;壮年白头,黯然落泪,这些画面奠定了全诗忧郁低沉的感情基调,直接点明诗人内心的感伤和忧愤。(1分)中间借景抒情。(1分)诗人滞居崇义里,眼前的瘦马以败草为食,雨沫在寒沟里漂浮,“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远望,南宫在烟雨迷蒙中昏暗模糊,“暗”字渲染了悲凉氛围。(1分)最后用典抒情。(1分)最后两句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得以封侯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想立功封侯的愿望,同时反用其意,“封侯”只能在梦中实现,更表达了这一理想在现实难以实现的痛苦与无奈。(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咏史抒情等几种。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出诗中运用的抒情方式。本诗首先运用直接抒情,开头“落莫”二字直抒胸臆,直接传达出在外漂泊的落寞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写自己正值青壮年却白头,梦中悲泣,直接抒发内心的感伤、忧愤之情。中间借助景物抒情。写自己像是一匹瘦马,处境凄凉,诗人写到“南宫古帘暗”,看似写吏部相隔遥远,看不清楚,实则暗示自己仕途的不如意。最后借用典故抒情。结合注解可知,诗人化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但是“客帐梦封侯”,梦到封侯,暗示理想难以实现,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与无奈。
    9.鉴赏表达方式——记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10)题。
    采地黄①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0)(2023改编,3分)这首诗在叙述上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1分)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1分)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着自己的爱憎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等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方面来看,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采地黄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亲切真实,易于抒情。全诗无一字怨语,读来却倍感辛酸。从叙述顺序方面来看,本诗采用时间顺序来记叙,因此脉络分明,叙事清晰。从叙述视角方面来看,诗人以第三者的身份,站在局外进行全知全能的叙述,客观真实,隐含了自己对贵族的鄙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视角不同于叙述人称,诗人是以代言者的身份来写,代采地黄者言事,因此采用第一人称,但是却站在局外客观叙述,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诗歌的结构技巧
    10.鉴赏结构技巧——句间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题。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11)(2023改编,3分)本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1分)将“桃之夭夭”“之子于归”两句反复咏唱,回环反复,增加了诗句的音乐美。(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本诗中“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反复咏唱,是典型的重章叠句手法。重章叠句也是《诗经》惯用的章法结构,其作用在于营造回环反复的音乐美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木兰花·乙卯①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②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②拾翠:本指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指采摘绿叶或妇女春日嬉游。
    (12)(2023改编,4分)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过渡(承上启下)。(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了铺垫。(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所考句子处在词的中间,优先考虑的结构性作用是过渡,然后对上下文意进行总结,验证该句是否承上启下。“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写白天的游人散去,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夜晚的庭院显得异常幽静。“行云去后”承接上文热闹的游春景象,“已放笙歌池院静”引起下文幽雅、恬静的庭院景色。
    11.鉴赏结构技巧——行文布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①,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13)(2023改编,4分)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在全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开门见山。(2分)一个“愁”字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一上高城万里愁”是全诗的首句,开篇就直接写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属于开门见山的结构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4)题。
    赠弹筝者①
    萨都剌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注】①本诗写于元泰定四年(1327),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
    (14)(2023改编,6分)请简要分析尾句在结构上的妙处。
    答案:尾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结构技巧。(1分)“扬子江头月满船”描写了一曲终了后,四周一片安宁,奏者、听者都沉浸在筝曲之中,各怀心事,只见月光照进船头的场景,(1分)既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叹,又表达了理想和抱负难成的失落。(2分)诗人以月光暗喻心事,意境悠远含蓄,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这首诗以写景句作结,景中含情,在结构技巧上称作“以景结情”。作答时,先要用自己的话描绘句中画面;然后联系上文,阐明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具体情感;最后还要说明这种结构技巧有何艺术效果。第三句中的“故人”,既指弹筝者,又指诗人自己,两人都有知音难觅的感叹;“情怨”不仅指私人感情,还包括理想和抱负,而后者正是诗人一再感慨、难以排遣的伤心事。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情感直接抒发出来,而是暗含在尾句“扬子江头月满船”的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结情,故而令人遐想不已,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典例Ⅰ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题。
    法曲献仙音①·秋晚红白莲
    吴文英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②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③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④,笑何郎⑤、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⑥。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注】①法曲献仙音:词牌名,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②澹:恬静、安然的样子。③清麝:清冽的麝香气息。④寸藕折长丝:折断寸藕可见长丝。⑤何郎: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面何郎”。⑥菱唱:采菱人所唱之歌。
    1.(2020河北衡水中学压轴卷,6分)本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对偶。“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相对,“艳拂潮妆”与“澹凝冰靥”相对,读来朗朗上口,有音韵之美。②拟人。将水波、晚秋当作人来写,富于情味;将红白莲当作冷艳沉静、相对玉立的美人来写,表现出对荷花的怜爱。③借代。以“绿”“红”分别借代叶、花,用语简洁,凸显了叶、花的特点。④比喻。“伴鸳鸯”两句,写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表现出与爱人远离不能相见的怅惘。⑤双关。“寸藕折长丝”中的“丝”字一语双关,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分隔两地的爱人的思念。(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先准确地答出词中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相关词句分析表达效果和作者情感。该词使用的修辞手法较多。起首两句“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对仗工整,后面“艳拂潮妆”与“澹凝冰靥”也是如此,读来极具节奏感,富有音韵美。运用拟人手法,将红白莲比作美人,写它们“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仿佛在对着彼此说话,惹人怜爱。以“绿”代指叶,以“红”代指花,用语精练,这是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的修辞手法,“伴鸳鸯秋梦”写红白莲花像鸳鸯双栖在水上,而自己形单影只,反衬与爱人不能相见的寂寞孤单。另外还有双关,“寸藕折长丝”既是说藕断丝连,也是指相恋的两人虽然远隔两地,但仍然长相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诗人受到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一水:一作“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在中途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2.(2023改编,5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答案:尾联以“浮云”喻奸臣小人,以“日”喻君王。(1分)“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借指朝廷。(1分)运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奸臣当道,蒙蔽君王”的社会现实,(2分)流露出诗人忧时伤怀、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浮云”和“日”运用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浮云可联想课内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译为“不害怕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其中“浮云”便是暗喻奸佞小人。“日”是太阳,此处喻指君王。“长安”则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朝廷。回答完手法,还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奸臣当道的无奈现实的感伤,二则反映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典例Ⅱ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苦 笋
    陆游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2023改编,4分)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用典。“我见魏征殊媚妩”引用了唐太宗评价魏征的典故。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却深受唐太宗器重。这就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在诗人看来却应该得到认可。(2分)②象征。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笋历经风雨方能长大成竹,也象征了人才养成必须经受磨难。(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注释可知,诗中颔联援引了唐代名臣魏征的典故。诗人在此用典是为了表示自己并不因苦笋味苦而厌弃它,因为苦笋的“苦节”与生俱来,这就像耿介的品性是由人高尚的内在素质决定的。诗人由“苦节”联想到魏征,正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尾联承接上文,点明了诗人不让孩童拔去太多苦笋的原因,是因为笋长成竹子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象征着人才的成长也要经过无数挫折和苦难。因此,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用典、象征的表现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①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2.(2020百师联考,6分)“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句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天地的广阔来反衬自己离开对方后的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3分)②“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都用了虚写的手法,展现了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的心理,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句“后夜相思眇空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找到《雨霖铃》中“表达惜别深情”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找手法共同点,归纳总结答案。“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写分别后夜阑人静之时,诗人因心中涌起思念而辗转难眠,只能独对空阔寂寥的夜空。根据颈联可知这是想象中离别后的情景,“后夜相思”是虚写;“眇空阔”用天地的浩大空阔衬托人的渺小孤寂,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雨霖铃》中,写惜别之情的句子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该句用“楚天阔”来反衬友人的渺小孤独;“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等都是送别时想象的别后情景,是虚写,描写还未分别就开始思念的心理,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3题。
    长安正月十五日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
    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
    万人行乐一人愁。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3.(2020山西太原五中模拟,6分)这两首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作者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分)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作者推己及“故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相思的深厚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作者此时无心游玩、独处旅社的境况对比,突出作者的孤苦郁闷。第二首诗中,“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实写中秋之夜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作者想象友人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友人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二人友谊的深厚。
    典例Ⅲ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③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治所在今四川三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创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日渐开化。③翻:翻然改变。翻,同“反”。
    1.(2020四川成都外国语模拟,6分)结合全诗,谈谈诗歌在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上有何特点。
    答案:①借景抒情。首联、颔联通过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梓州风土的赞美。(2分)②叙事抒情。颈联叙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2分)③用典抒情。尾联用典,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革新吏治,大展宏图。(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答题时要结合相应诗句,分析出其中的抒情方式,也就是题干中要求答出的抒情特点。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说明作者主要以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比如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以及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颈联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秀美,民风有待开化,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恪尽职守,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骆谷晚望
    韩琮①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时所作。
    2.(2023新编,6分)这首诗在抒发感情上独具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登上骆谷时所看到的景色,用以反衬自己“去国还家”的屈辱之情。(2分)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眼前出现一幅锦山秀水的美丽图画,这是乐景。(1分)但诗中“去国还家”使诗人“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便是哀情。(1分)全诗以乐景写哀情,使得诗味更显浓郁,诗意更显婉曲,令人回味无穷。(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首先要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一句“秦川如画渭如丝”,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描绘的是锦山秀水的图画,这属于乐景。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由“去国还家”“断肠”以及注释可知,此诗是诗人被驱逐,失官还乡时所作。因此抒发的是还乡时内心的愁苦之情,这是哀情。所以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手法使诗中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深切,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3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其二)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
    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
    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3.(2018浙江温州二模,6分)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尤诗侧重视觉描写,选取“晓山”“横雾”“远水”“平沙”等意象,渲染了素淡苍茫(迷蒙悠远)的氛围;张诗则将视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用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②尤诗侧重静态描写;张诗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宁静幽雅、秀丽灵动的画面。③尤诗侧重远景、大景(广镜头);张诗则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④尤诗实写眼前所见;张诗则虚实相生,“只恐春衣坐来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简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描写景物”“方法”,明确答题方向。然后调动知识储备——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可从顺序、感观、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感观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艺术手法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点面结合、对比衬托等。最后结合诗歌中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尤诗的景物描写集中在第一、二句,主要描写的景物有:淡山、雾气、远水、平沙。第一、二句写静态的山水,均为实景,其中“淡”“远”二字点出山雾缥缈、迷蒙的状态,为远观之景。张诗中的景物描写集中在前三联,主要描写了山水、云气、江风、雨、花等景物,从视觉上写惨淡的山水、飞舞的百花,其中山水为静景,百花飞舞为动景,动静结合;“冥冥云气”为远景,细处着笔的飞花为小景、近景。第二联又用“湿”字写“云气”之深,“春衣湿”为触觉,“云气深”为视觉,视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看到山间朦胧的云气,诗人“只恐春衣湿”,此处为诗人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虚实结合。回答该题时,要从写景的层次、具体的手法等角度对比回答,注意对比的角度要多样。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4题。
    意难忘·山家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4.(2021浙江,6分)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1分)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1分)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一句,将静景化为苔径追逐篱笆的动态景象。(1分)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1分)②铺陈写实。从“高话桑麻”开始,词人一一叙写山家生活。(1分)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写景艺术”“叙事艺术”,明确答题方向;需注意题干已限定答题区间,“写景艺术”范围在上片,“叙事艺术”在下片。然后点出具体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词句举例分析。诗歌上片从远望“云遮”的“村坞”,到近处所看到的苍藤、老干、翠竹、明沙等,到堂前的苔径、篱笆,再到室内的陈设,词人视角不断变化,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老树上缠绕着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屋舍依水傍石,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所写之意象连缀在一起,仿佛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而“苔径逐篱斜”一句,“逐”字化静为动,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写出了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的画面;“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词人自谓是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胃口极佳,“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从“高话桑麻”开始,词人一一罗列山家生活及农事,这是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浅近直白,以农家话语写种树浇瓜的悠游轻松,“这风味清佳”也是典型的口语化赞语,家常语言使得主人怡然自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典例Ⅳ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晓发公安①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②亦不迟。
    邻鸡野哭③如昨日,物色生态④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⑤已陈迹,药饵扶⑥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768),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野哭:恸哭,号啕大哭。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生态:“物色”指物,“生态”指人。⑤转眄(miǎn):转眼。⑥扶:扶持。
    1.(2023改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说明此前饱闻击柝声。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D.第七句照应颈联,第八句照应颔联,形成尾联分别呼应颈联和颔联的结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A项,“北城击柝”与“东方明星”都交代了时间。“击柝”是报更之声;“启明”是报晓之象。“复欲罢”,言朝朝闻柝,今日之柝声又将停止,这就点明夜之已去,晓之将来。选项正确。B项,“亦不迟”,言启明星现于拂晓之东方,于柝声隐没时出现,一点也不迟疑。对于要早起远行的诗人来说,这一报晓之星仿佛是告诉自己要出发了。选项正确。C项,全诗围绕“晓发”而作,写出了诗人晓发公安的所见所闻,如击柝、启明星、邻鸡、野哭等,诗人由此发出人生几何的感叹,抒发了浪迹天涯、漂泊江湖的无奈和时光易逝、老病缠身的苦情,情由景生,景中融情。语言老到精练,展示出诗人晚年的困苦处境。选项正确。D项,第七句是说出门离开之后,转眼之间,这里已成为过去了,照应颔联“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的感慨,抒发了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之感;第八句是说只要有“药饵”可以疗疾,就让小舟漂荡到哪儿算哪儿吧,照应颈联“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的迷惘,抒发了漂泊不定之感。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2020广西南宁二中模拟,6分)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这首诗与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枝词》的尾句紧承前文,而《越中览古》的尾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2分)《柳枝词》首句表现等待的场景,次句回答等的对象,第三、四句直写离别。全诗一气而下,表现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2分)《越中览古》首句点题,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第二、三两句承上启下,写战士还家、越王还宫的盛况。结句笔锋一转,说过去繁华热闹的宫殿如今只剩几只鹧鸪盘旋不去,以景结情,表达了盛衰无常的主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需要在理解诗歌各句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题干中已经给出他人对《柳枝词》的评价,是答题时的重要参考信息。首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表现的是一个“等”字。次句以“直到”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第三、四句直写离别,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全诗就船和送别场面展开描写,气韵贯通,正合陈衍所说的“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而《越中览古》在首句点题之后,第二、三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体现出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结句突然一转,通过昔时的繁盛与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3.(经典题,6分)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3分)“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本题题干中已给出所使用的结构技巧——铺垫。根据提示分析诗歌发现,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做的铺垫。第一、二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第一、二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铺垫。再看第三、四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指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铺垫。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2019全国Ⅱ,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2019全国Ⅱ,6分)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词人作此词时恰在吴松,已离家杭州不远。②亚:接近。
    3.(2023新编,5分)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4.(2023改编,6分)下片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题。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5.(2023新编,6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高大的土山称陵。据《左传》载,崤山有南北二陵,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6.(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颔联表面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7.(2023新编,6分)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哀郢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8.(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操在《短歌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
    B.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逐江湖,诗人对此深感痛惜。
    C.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的痛惜,又显出自我的旷达。
    D.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2023新编,6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
    一、(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
    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考点过关答案
    一、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对应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写诗人自己出身低微但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孔门”,孔子门下,借指儒家,表明作者信奉的是儒家思想。A项正确。B项,“朱门”本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漆成红色的大门,后指富贵人家,本诗代指世俗权贵。“孔门”借指儒家,这里代表对理想的追求、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项正确。C项对应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说大丈夫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之士),自己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C项正确。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表达对别人施加恩惠于己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2.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3分)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提示了两个答题角度——“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结合所描写场景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分析描写代替直接抒情的好处;结构安排方面,要联系颈联对上下文的作用来分析。情感表达上,“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描写了“渔乡垂纶”“夜空雁鸣”两个场景。结合“姜尚溪边垂钓等待明主”的典故,垂钓客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的隐者;大雁代表鸿鹄之志。“垂纶”和“雁鸣”都是孤高耿介、遗世独立的形象的象征,作者将自己的情怀形象化,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在结构安排上,综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颈联一般为“转”句,本诗中颈联既承接了前两联的抒情笔调,又领起后文转入写景,舒缓了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委婉别致。
    二、
    3.答案:在结构技巧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2分)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所写之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词人眼中的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要从句间关系、行文布局两方面思考,包括铺垫、抑扬、开门见山等。本词上片的“雁怯”“重云”“愁”“浪恶”展现出压抑、恶劣的环境景象,渲染了紧张沉重的气氛。但下片却笔锋突转,从“春”“绿”“人归”这些词可以看出描写的是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场景。这种变化在结构上属于先抑后扬,作用是渲染气氛,词人历经重重阻碍终于归家,突显出词人的喜悦心情。
    4.(2023改编,6分)下片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的手法。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小梅应长亚门枝”中的“应”字,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想象自家的梅已经长高,与门齐平,属于虚写。有虚写就要联想到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下片第一句正是实写,这句写词人即将到家,看到了春水和绿草,因而才有下句想象自家小梅长高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家之心切。结句提到“灯火”,是词人想象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的热闹场景,表现词人不畏险阻、定要归家的心情。
    三、
    5.
    答案:《送人游蜀》一诗中,作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3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人忧愁的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诗人借蜀地优美风光,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程险远而忧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诗人直抒胸臆,劝慰友人。
    四、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题目中的“九日”交代了登临的时间是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登望仙台”交代事件和登临的地点。“呈刘明府容”交代写作目的,作者要把这首诗呈献给县令刘容。A项正确。B项,首联写景的语句是“曙色开”,属于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里写曙色,只用一个动词“开”,就把朝阳初升的情态描写出来了。而“详细描写”即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此处没有对曙色进行详细描写。B项错误。C项,颔联中“云山皆北向”是写云山的景色,“风雨自东来”是写天气的变化,所以选项中“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表述正确。根据注释可知,春秋末期的三晋,几经分合,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里;汉代的皇帝、周朝的文王,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也已不见踪影。所以诗句实际上是作者感叹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D项,第五句“关门令尹谁能识”指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写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晋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化为尘土。两位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
    7.答案:①借景抒情。(1分)登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自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1分)②借古伤今。(1分)“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分)③用典抒情。(1分)引用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伤今等)。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写景,“此日登临曙色开”写作者登上望仙台见到朝阳初升,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朝阳一样灿烂。颔联写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云山、风雨不仅指眼前的自然景物,更象征历史的风云,时间的变化如同此时所见景致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指经过多次改朝换代,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也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年向汉文帝传授《老子章句》的河上公已经仙去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此处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尾联借用了陶渊明嗜酒爱菊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陶然共醉菊花杯”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友人陶然共醉的愿望。
    五、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A项,第二句是说时间过得很快,就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诗人要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之迅速的感叹。曹操《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是抒发时光易逝的感慨的。A项正确。B项,颔联的大意是:“天地呀,你到底抱着怎样的心思,为何总是让仁人志士处于途穷困厄之中呢?江湖上自古以来留下的可都是那些去国离乡、被放逐的臣子的身影。”诗人直接议论、抒情,表达对包括屈原在内的仁人志士的穷途厄运的痛惜之情。只要抓住重点词语“何心”“穷”“从古”“著”就可以领悟。B项正确。C项,“自我的旷达”分析错误。“淋漓痛饮”“慷慨悲歌”直接抒写诗人与古仁人一样心怀追求却报国无门,只能借“痛饮”“悲歌”消解苦痛。而在长亭下、暮色中,面对已生白发的自己,诗人更深感壮志难酬和孤独怅惘,因而表达的并非旷达之情。C项错误。D项,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中间两联都是抒情,诗歌首句“荆州十月早梅春”和结尾句“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写景。陆游在这个和暖的十月过荆州,面对着已废弃的楚国故都,触景生情,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由楚国郢都的荒废,怀古伤今,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代谢、盛衰无常的感慨和对当今朝廷的不满。D项正确。故答案为C。
    9.
    答案:首联第一句写景,描写了荆州(郢都)十月早梅初开,好似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突出这里天气晴暖,景色优美的特点。(2分)第二句抒情,直接感叹岁月就像下坡的车轮,飞快地流逝。(2分)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情绪,寄寓了胸怀大志、迫切希望报国效命的志士的感慨。(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技巧。本题重在分析首联,首先要分析诗句内容,概括所写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首联开篇先写眼前景,写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荆州”是地点,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十月”交代了时间。“早梅”“春”犹如特写镜头,诗人抓住初春的典型意象“早梅”,只用一个“春”字,就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无穷遐想,可谓一字千金。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此句说时间过得很快,就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这是直接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是对人生岁月流逝之迅疾的感叹。首联上下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真题答案
    一、【答案】14.D
    15.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错误,颔联问句“相知何用早”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尾联问句“去去如何道” 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这两问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感情深厚,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增添了含蓄抒情的感觉,而非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
    二、【答案】15.B
    16.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三、【答案】19. 勤政楼 千秋节
    20.情感不同:
    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
    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
    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先看情感:
    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
    再看写法:
    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
    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

    相关试卷

    考点2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专项讲解练习:

    这是一份考点2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专项讲解练习,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鉴赏修辞手法——比拟、设问,鉴赏修辞手法——通感,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鉴赏表现手法——用典,鉴赏表达方式——描写,鉴赏表达方式——抒情,鉴赏表达方式——记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鉴赏修辞手法——比拟、设问,鉴赏修辞手法——通感,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鉴赏表现手法——用典,鉴赏表达方式——描写,鉴赏表达方式——抒情,鉴赏表达方式——记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古诗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古诗的表达技巧,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