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课时2 乐音
知识点一 音调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呐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声音的( )不同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3.“隔墙有耳”说明 可以传声;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次,产生的是人耳听不见的 (超声波/次声波),这种声波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震前动物有预兆,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群测群防降损失。请利用表格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判断以下可以提前感觉地震的动物是( )
A.猫B.狗
C.鱼D.蝙蝠
5.某学校在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是扬声器振动发声,通过 传入耳朵;某震源每分钟震动300次,频率是 Hz,属于 (超/次)声波,人们无法听到。
知识点二 响度
6.现在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图是手机声音传感器的图片,该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三要素)。
7.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8.如图“双单音叉”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球会被弹起,这表明声波能传递 。该实验拿到月球上,乒乓球 (会/不会)被弹起。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越大,响度越大。
9.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轻敲鼓面,观察纸屑“跳动”幅度,听其声音,再用力敲鼓面,这时纸屑“跳动”的幅度 ,声音的响度 ;(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10.在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如图所示,小华轻轻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接着用力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大,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响度与 (“振幅”或“频率”)有关,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这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知识点三 音色
11.下面诗句中,蕰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
1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 和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14.观察图所示的声音波形图可知,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1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 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猫
60~65000
狗
15~50000
鱼
40~2000
蝙蝠
1000~120000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所以物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大于20000Hz,物体发出的声音,人类听不到,故A错误;
B.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呐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故B错误;
C.“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响亮,音量大,所以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将污物排出,所以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蝴蝶和蚊子煽动翅膀的频率不同,音调与频率有关,我们能听到蚊子声,听不到蝴蝶声是由于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固体 次声波 不能
【详解】[1]“隔墙有耳”,声音是通过墙壁传播的,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振动的频率低于,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
[3]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B
【详解】地震时伴随着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下,能量强大,传播远,人耳听不到,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物理量。 表格中狗的听觉频率为15Hz~50000Hz,其他动物的最低频率都比20Hz大,因此可以提前感觉地震的动物是狗。
故选B。
5. 空气 5 次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是扬声器振动发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2]频率是指每分钟震动的次数,震源每分钟震动300次,频率是
[3]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波人耳听不到,是次声波。
6.响度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数值的单位是dB,说明手机声音传感器显示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7. 振动 空气 大
【详解】[1][2]当演奏者用古琴弹奏名曲时,琴弦由于拨动而振动,发出声音,在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3]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8. 能量 不会 振幅
【详解】[1]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球会被弹起,表明左边音叉接收到右边音叉传递过来的能量而引起振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该实验拿到月球上,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则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3]加大力度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变大,听到的声音变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9. 变大 变大
【详解】[1][2]由于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轻敲鼓面,鼓面的振动幅度小,故响度小,观察纸屑“跳动”幅度小;再用力敲鼓面,这时鼓面振动幅度变大,故纸屑“跳动”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10. 变大 振幅 控制变量法
【详解】[1][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大,所以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3]实验过程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只改变刚尺的振幅,从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1.D
【详解】A.“响鼓也要重锤”,重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幅度大,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大,响度大,故B错误;
C.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确定障碍物的远近的,故A错误;
B.超声波属于声音,传播速度应等于340m/s,故B错误;
C.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C正确;
D.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3. 音调 音色 响度 音色 音调
【详解】[1][2]乐音的三种特性是响度、音调和音色,物理学中,把人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特色品质称为音色。
[3]“震耳欲聋”是说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很大。
[4]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我们能够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5]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由于女生的声带比男生的要窄要细,所以,说话时振动的较快,频率较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较男生高。
14. A、C A、B
【详解】[1]A、C两图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A、C的音调相同。
[2] A、B两图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15. 甲、乙 甲、丙 0.05
【详解】[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因为二者频率相同;响度相同的是甲、丙,因为二者振幅相同。
[3]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生磁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9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电生磁优秀当堂检测题</a>,共11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声音的特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3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声音的特性课时训练</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音调,响度,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