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B. 调查法
C. 实验法D. 文献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1.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
3.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
【详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所以,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
2. 下列所描述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合的是
A. 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A正确;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蜻蜓点水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C错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
3. 下图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为④→③→②→①B. ②③④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
C. 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D.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最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2)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3)图中,①藻类植物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详解】A.食物链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因此图中表示的食物链为:①→②→③→④,A错误。
B.②③④是动物,属于消费者,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
C.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④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④的营养级别最高,能量最少,D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雨谷得雨而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瑞雪兆丰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瑞雪兆丰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C正确。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地衣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 )
A. 物像越小、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
B. 物像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C. 物像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D. 物像越大、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故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 ②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 ⑤里面含有遗传物质D. ⑦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③是叶绿体,叶绿体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正确。
C.④细胞核里面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错误。
D.⑦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 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即能正确答题.
7.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都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和小鱼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C. 大树和大鱼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 大树和大鱼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保护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2)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种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属于器官层次;小鱼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B正确。
C.大鱼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大树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C错误。
D.大鱼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大树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D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人体和植物体基本组织的类型,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8.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
B. 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表示水分的散失, “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表示散失水分。
【详解】A.a是根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故A正确。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蒸腾拉力,故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故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茎叶内的导管→叶片的气孔→水蒸气→降雨回到地面,再次被根吸收,故D错误。
故选D。
9.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它们的种子中都有胚
B. 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都有输导组织
C. 与蕨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
D. 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也长的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详解】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即都有种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故A正确。
B.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都有输导组织,这也使裸子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故B正确。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陆生植物,但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和发达的输导组织,而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输导组织也不发达。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故C错误。
D.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只是一个细胞,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寿命也长的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故D正确。
故选C。
10. 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安全、长期、有效地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对大豆种子的超干燥保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一年后,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探究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 实验中选取的种子应大小均匀、饱满无虫害
C. 在25℃条件下,大豆种子保存的适宜含水量为6.0%
D. 保存种子时,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一定越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详解】A.由实验内容可知,本实验探究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A正确。
B.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选取的种子应大小均匀、饱满无虫害,B正确。
C.在25℃条件下,大豆种子含水量为6.0%时发芽率最高,因此最适宜保存,C正确。
D.保存种子时,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不一定越低,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中的措施及其所蕴含生物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栽种植物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雨后及时给农作物排涝——为农作物的根提供二氧化碳
C. 给果树进行人工授粉——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
D. 给移栽后的树苗遮荫——减弱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间作套种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农作物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农作物的整体光合作用效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故A正确。
B.雨后及时给农作物排涝的目的是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故B错误。
C. 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辅以人工辅助授粉,故C正确。
D.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给移栽后的树苗遮荫,就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树苗成活,故D正确。
故选B 。
12. 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 )
A. 光照强度B. 遗传物质C. 土壤肥力D. 地心引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
【详解】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可见,基因通常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而不是“光照强度”、“土壤肥力”、“地心引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下图是某同学根据“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含量,则b表示煮熟的种子
B. 若y表示瓶内温度变化,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C. 若y表示瓶内氧气含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D. 若y表示种子的干重,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需要大量能量,呼吸作用旺盛。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煮熟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瓶内的温度和氧气的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详解】A.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含量,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的种子,故A正确。
B.若y表示瓶内温度变化,萌发的种子由于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热量,瓶内的温度会升高,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故B正确。
C.若y表示瓶内氧气含量,萌发的种子由于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的种子,故C错误。
D.若y表示种子的干重,萌发的种子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质量会下降,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故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
A. 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 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 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
D. 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水中看不到任何动物),自然就会出现蝌蚪和青蛙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A逻辑关系不严密。
B.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而常温下的种子萌发形成对照,说明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B逻辑关系不严密。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形成对比,比较严密,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C逻辑关系比较严密。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能够使燃烧的小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不止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等,D逻辑关系不严密。
故选C。
15. 下列有关生物生殖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嫁接、扦插、压条属于无性生殖
B. 鸟卵的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
C. 青蛙的受精过程在体内完成,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D.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发育为不完全变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鸟卵的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是鸟类胚胎发育的场所。(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4)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A.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A正确。
B.胚盘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但有细胞核并不一定能发育成雏鸟,因鸟卵能发育雏鸟必须具备鸟卵是受精卵,B错误。
C.青蛙抱对后,分别把精子、卵细胞排在水中,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C错误。
D.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A。
16. 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
A. 染色体,基因,DNAB. DNA,染色体,基因
C. 染色体,DNA,基因D. 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细胞核中含有①染色体;染色体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③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基因、DNA、染色体、概念及与细胞核的关系。
17. 题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B. 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C. 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4
D. 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基因型)有3种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
【详解】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据图可见:夫妻双方的基因是Aa,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显性性状,B正确;
父母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假设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遗传图解如下图: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状的概率为3/4,C错误;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AA、Aa、aa三种,D正确。
。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8.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下列争论错误的是( )
A. 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所以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C. 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某种抗生素使用之前,细菌中的某些个体就已经具有了对该抗生素的耐药性。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详解】A.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细菌的抗药性本来就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不是“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细菌才产生了抗药性”,A错误。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B正确。
C.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正确。
D.生命起源是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19. 将微量蝮蛇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 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 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 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产生免疫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蝮蛇的蛇毒是病原体,相当于抗原,注射到马的体内后,会刺激马的免疫细胞在血清中产生一种专门抵抗改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蝮蛇蛇毒抗体,改抗体只针对蝮蛇蛇毒起作用,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称为特异性抗体。
【详解】A、先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原,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体,A不符合题意。
B、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B符合题意。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C不符合题意。
D、此血清含有的抗体只是由于蝮蛇的蛇毒刺激马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所以只能解蝮蛇的蛇毒,其他的蛇毒成分与蝮蛇的蛇毒不一样,所以此血清不能抵抗所有蛇的蛇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要准确把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20. 下面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B. 最新的心肺复苏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C. 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 对于动脉血管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在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手指按住远心端止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故A错误。
B.2010年,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故B正确。
C.“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
D.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对于动脉血管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在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手指按住近心端止血,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 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其中A、B、C、D、E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①表示过程。请回答问题:
(1)A 表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若图中D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则D是______组织。
(2)a表示细胞壁的______功能。
(3)B 中含有植物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西瓜甜甜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是______。
(4)细胞由①过程形成组织,它是______的结果。
(5)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膜 ②. 输导
(2)支持和保护 (3) ①. 叶绿体 ②. 液泡
(4)细胞分化 (5)系统
【解析】
【分析】题图中: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输导组织,E器官;a保护和支持;①代表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
A是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若图中D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则D是输导组织。
【小问2详解】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a保护和支持作用。
小问3详解】
B为细胞质,内含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两种,即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把化学能转变为动能。植物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西瓜甜甜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液泡中的细胞液。
【小问4详解】
①过程代表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的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
【小问5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2. 草莓因其高颜值、酸甜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草莓的保存时间都不长,延后期间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流失。请回答问题:
1.采摘后的草莓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选取100个大小均匀、九成熟的草莓平均分成两组,其中A组:常氧(21%氧气)条件,B组:低氧(2%氧气)条件,贮藏温度均为0℃,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2.在第0、3、6、9天取样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1)草莓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这是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草莓细胞可以进行______(填生理作用),会消耗细胞中的______,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2)本实验探究了______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低氧条件更适宜贮藏草莓。
(3)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第九天,A 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______,可能的原因是草莓在9天进行的生理活动释放了______,导致环境中温度升高,从而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了草莓的该生理活动,由此可知,保存草莓需要注意哪些事项?______。
(4)结合该实验结果,在保存方法得当的情况下,你认为草莓最多能保存______天。
【答案】(1) ①. 呼吸作用 ②. 有机物
(2)氧浓度 (3) ①. 增强 ②. 能量 ③. 提高 ④. 控制贮藏环境的氧气浓度;或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或控制贮藏的天数(贮藏时间的长短)
(4)8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本题探究氧气浓度对草莓呼吸作用的影响。
【小问1详解】
在贮藏过程中草莓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会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贮藏不当会影响草莓的营养价值。
【小问2详解】
由题意“A组:常氧(21%氧气)条件,B组:低氧(2%氧气)条件”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氧气含量,本实验探究了氧气含量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第9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升高了,可能是因为草莓在9天的贮藏过程中进行的生理活动释放了热量,导致环境中温度升高,从而提高了草莓的呼吸强度。由此可知,保存草莓需要注意控制贮藏环境的氧气浓度;或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或控制贮藏的天数。
【小问4详解】
结合实验结果“第9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升高了”。可见,在保存方法得当的情况下,草莓最多能保存8天。
23. 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资料1:栽培大豆原产于中国,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只有约30%的基因得以保留, 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大豆疫露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
资料2: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解析了大豆物种的进化历程。目前,该团队已经找到 183个基因,这些基因影响着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1)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根据研究结果,其中的______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H表示,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用h表示,则第Ⅱ组子代抗病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我国科学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优良基因,丰富了______多样性。
(4)人们利用化学药品或物理射线处理萌发的大豆种子,能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利用航天技术将大豆种子带到太空,也能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都会导致生物产生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利用这些手段一定能得到优良品种吗?______,原因是______。
(5)除了文中提到的研究,请列举一项我国科学家在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______。
【答案】(1) ①. 相对性状 ②. 感病
(2)HH或Hh (3)基因(遗传)
(4) ①. 可遗传 ②. 不一定 ③. 变异是随机的,而且有利变异很少(或变异是不定向的)
(5)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或屠呦呦研发的抗疟疾的青蒿素;或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一定是两个隐性基因,其中一个隐性基因来自父本,另一个隐性基因来自母本。
(4)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
【小问1详解】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与感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则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根据Ⅱ组可知,都是抗病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感病,则可以判断出感病是隐性性状,抗病是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抗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或Hh),感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第Ⅱ组中,感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hh,一个h基因来自父方,一个h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抗病亲代的基因组成为Hh和Hh,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子代中抗病的基因型是HH或Hh。
【小问3详解】
遗传(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我国科学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优良基因,从根本上丰富了大豆的基因多样性。
【小问4详解】
人们利用化学药品或物理射线处理萌发的大豆种子,能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利用航天技术将大豆种子带到太空,也能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都会导致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产生可遗传变异。利用这些手段也不一定能得到优良品种,原因是变异是随机的,而且有利变异很少。
【小问5详解】
我国科学家在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或屠呦呦研发的抗疟疾的青蒿素;或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24. 阅读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肺结核病俗称”肺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杆菌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会被感染(如图)。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17年全球的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约为17亿。
资料二: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病毒)引起,它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贺建奎通过对受精卵内与艾滋病相关的基因进行修改,2018年11月,诞生两个出生即能抵抗艾滋病的婴儿。
(1)艾滋病病毒与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艾滋病病毒没有______。
(2)从传播途径分析,肺结核属于______传染病。新生儿一出生,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病的发生,其原理是让人在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这属于______免疫。
(3)肺结核在患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对这部分患者需要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方面分析,这属于______。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合理饮食与作息,经常体育锻炼属于______。
(4)结核杆菌一般通过______的方式繁殖后代;根据噬菌体的生活和增殖特点,在实验室内必须用含______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答案】(1)细胞结构
(2) ① 呼吸道 ②. 特异性
(3) ①. 控制传染源 ②. 保护易感人群
(4) ①. 分裂 ②. 活细菌
【解析】
【分析】(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结核杆菌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小问1详解】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艾滋病病毒与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小问2详解】
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从传播途径分析,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生儿一出生,接种卡介苗是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主动免疫。其原理是让人在不发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结核杆菌有作用,具有针对性,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传染病主要包括四个时期:潜伏期、初期、中期、后期,肺结核发病初期是细菌大量繁殖最为活跃的时候,能够大量的散播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其它方式排出体外,此时传染性最强。对这部分患者需要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方面分析,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所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等。因此,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合理饮食与作息,经常体育锻炼属于对易感者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4详解】
结核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在实验室内必须用活细菌来培养遏制超级细菌的噬菌体。噬菌体侵入超级细菌后,以细菌体内的物质未为原料,在自己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的噬菌体,最终导致超级细菌失去致病能力。种子含水里(%)
种子发芽率(%)
25℃
5℃
4.2
88.00
95.00
6.0
93.33
97.00
8.8
86.00
95.67
组合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Ⅰ
抗病×感病
28
0
Ⅱ
抗病×抗病
118
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