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八 考点一3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3)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八 考点一3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
A.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编年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B.我国古代的纪年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乾隆三十九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指乾隆即位第三十九年。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根据“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可知汶水在泰山的南面。
D.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里“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就是城。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5.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C.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的每月第一天。朔,指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唐朝,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B.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C.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
D.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8.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代曰庠,周代曰序。
B.“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等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C.“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9.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与“黎民不饥不寒”中的“黎民”不同。
B.庠,指古代地方学校。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庠”,周称“序”。
C.合纵,战国时以苏秦为代表的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即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古籍中对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泛称为“四夷”,《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B. 古代对百姓的称呼常带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黎”“黔”,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庶”“褐”等。
C. 中国古代各朝皆有较为严密的基层组织,如乡、亭、里、伍、拾、坊、村等,负责人称“长”或“正”,刘邦曾担任亭长。
D. 明清的科举制度,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而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中的“阳”是指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北面。这是古代地理的习惯表达,如“淮阴”大致指淮河以北地区。
B.“壬戌之秋”中“壬戌”是使用干支纪年,古人用天干与地支相配合记录时间,“戊申晦”“是月丁未”分别使用干支纪月纪日。
C.左迁,是古代知识分子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古人用来表达贬官的词语还有:谪、左、除、黜、出、放、窜等。
D.古体诗又称“古风”,格律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歌、行、吟、引也是古体诗诗体。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表示官职变动的时候,“擢”“拔”“迁”表示升官,“谪”“贬”“左除”“左迁”表示降官。
B.下车,表示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中的“下车”即是此意。
C.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D.改元,指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
1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指幼年。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此处的“朕”是“我”的意思。古代不论贵贱都可以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原指古代宫门内的屏风或照壁,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
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2.答案:B
解析:B.“第一部纪传体编年史”错误,应该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答案:B
解析:“乾隆三十九年”是年号纪年法,“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素养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统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些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对应了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答案:A
解析:A.“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每月最后一天叫朔”错误,应该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7.答案:C
解析:乡试又称“秋闱”,会试又称“春闱”
8.答案:A
解析:A.商(殷)代曰序,周代曰庠。故选:A。
9.答案:A
解析:黎民与黔首都指“平民”。
10.答案:B
解析:B.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社会阶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
11.答案:D
解析:A“山南水北”为阳,“淮阴”指的是淮水以南地区;B“戊申”也是纪日;C“除”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并不是贬官。
12.答案:D
解析:D.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直到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故选:D。
13.答案:D
解析:“六艺”指前者。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故选B。
15.答案:D
解析:错误选项D。“归宁”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闽南语用法),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五 考点07 扩展语句(3)(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四 考点06 修改病句(3)(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四 考点05 辨析病句(3)(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万人次,同比增长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