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1 表达技巧(2)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1 表达技巧(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送王简卿归天台①
刘过
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
班行②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载酒③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④为谁挥?
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
[注]①王简卿:南宋诗人刘过的少年之交,此诗为王简卿罢官东归时,诗人为其送别而作。②班行:班列,朝廷内文武官员上朝时的行列。③载酒:化用毕卓“酒船”的典故,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④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称麈尾,古代名士清谈时常执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指,指屈指点数,首联一针见血地抨击当朝者,也从侧面赞扬了王简卿是难得的人才。
B.颔联写朝廷不能任用人才,人们只能道路相见,以目示意,显得深刻而沉痛,尖锐而愤懑。
C.颈联陡转笔锋,化用典故,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反映出友人清高雅洁的品格。
D.本诗名为送别,实则借送友人抒写自己对国势江河日下的愤懑,思想性、时代性强烈。
2.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
唐·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自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旧是”一词暗示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后又失而复得,透露出诗人庆幸失地得以收复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对昔日国难的感慨和忧思。
B.诗中写到了夜宿五原的见闻,既有皎皎明月,又有声声笳鸣,还回顾了一路走来由冬到春的变化,喻指边关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
C.这首七言律诗,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明快,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
D.诗人寄情于景,景中融悟,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渐次展开,脉络清晰,构成了一幅有意味的边塞风景画。
2.沈德潜曾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本诗颔联“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蓄”,请简要分析下颔联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①。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①汉殿,指刘邦;秦官,指秦始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怀古,实际上是感叹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字里行间流露出报国之志不得实现的苦闷。
B.“雨打风吹何处是”与其名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异曲同工,表达了对英雄流逝的痛惜。
C.下片“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其中的“歌舞”指代南宋朝廷不思复国反而醉生梦死的腐败。
D.本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但充盈着家国身世之感;看似消极逃避,实则爱国之情强烈。
2.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何高明之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夷门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意思相同。
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的卑微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又浓郁的抒情风味。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困惑,侯生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2.请简要概括出本诗的写作思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①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②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③。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释】①三山:指福州。②楚狂:指春秋时楚国狂人接舆。接舆曾在孔子面前唱歌,嘲笑他政治上到处碰壁。③“门外”二句:语出《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子年辛弃疾以福建提点刑狱被召,由福州赴临安,在新知好友为他饯行的宴会上作此词。
B.词的开头,将《长恨歌》和《短歌行》化入诗句,向友人倾吐爱情的失落和渴求知己之情。
C.词的上阕,委婉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以及洁身自好、勤修美德、不随世俗俯仰的决心。
D.词的下阕,前三句表露出用世与遁世的矛盾,接着谴责了是非不分,轻重颠倒的病态社会。
2.辛弃疾的词善于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请结合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①对友人归乡的劝慰之情。尾联上句写诗人让朋友趁早远离京城,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这是对友人罢官东归的劝慰。②对友人继续保持节操的勉励之情。尾联下句写诗人劝朋友不要放过欣赏早春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从而以梅花的高洁勉励友人罢归后要继续保持高尚的爱国节操。
解析:1.C.“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错误,这两句化用典故,想象友人东归故里后的生活及品格,故不是实写而是虚写。故选C。
2.“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是其时正值早春,诗人劝说友人不要放过欣赏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这是对友人归乡的劝慰之情,劝慰友人趁早远离尘京,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从诗句选择的意象“梅花”来看,颇有深意。梅花向来被我国文人看作是品行高洁、气节坚贞的象征,常以梅花与高士相提并论。诗人在此处亦自有勉励友人罢归后继续保持爱国节操的深意。
2.答案:1.C
2.①月夜笳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月下思乡的情感。②诗人于“几处”“何人”中又透露出对边备空虚,边防尚未巩固的担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错误。李益这首诗忧伤重于欢欣,失望多于希望,与那些激壮昂扬的盛唐边塞诗大相径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矛盾的,既含有失地复收后的喜悦的赞叹,又有对边防安危和国家形势的担忧,还有对个人命运前途的感伤。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自云天”,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月夜笳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月下思乡的情感。
“何人”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
3.答案:1.C
2.(1)这首词运用了虚构、象征的手法抒发感情。上片由作者的身世联想到古往今来的英雄,被“雨打风吹”,表达自己英雄迟暮的悲伤。下片借“梦人”进一步写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虚写手法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得感情的抒发大起大落。
(2)词中“风吹雨打”“卷地西风”则运用象征手法,前者象征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象征严酷的现实,表达了对自己悲凉身世的感叹,和对国家命运深沉的关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分析能力。
C.“其中的‘歌舞’指代南宋朝廷不思复国反而醉生梦死的腐败”错误。结合全词分析,“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是感叹自己的身世,意思是少年梦想破灭,壮志未酬,但宏大梦想还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特色的分析能力。
上片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有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沉郁。“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下一句“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由作者的身世联想到古往今来的英雄,被“雨打风吹”,表达自己英雄迟暮的悲伤。
下片“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虚写手法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得感情的抒发大起大落。
“卷地西风”更是运用象征手法突出当时严酷的现实。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诗人联想到秦汉时期的英雄为时间流逝而淹没,透露出自己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因此作答时,抓住虚构、象征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4.答案:1.D
2.①前四句写出了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赵国的燃眉之急,魏王的态度;②中间四句写信陵君礼贤下士;③最后四句赞扬侯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明了作者的困惑”错,“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意思是,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作者对侯生这么做,只有赞美,没有困惑。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诗共十二句,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退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5.答案:1.B
2.①“富贵非吾事”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委婉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无意富贵绝不妥协的态度。
②“归与白鸥盟”化用了黄庭坚《登快阁》中的“此心吾与白鸥盟”。表现了词人清高自首的态度,以及厌弃官场,向往归隐的意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词的开头,将《长恨歌》和《短歌行》化入诗句,向友人倾吐爱情的失落和渴求知己之情”错误。上片一开头,是以悲歌长吟的语调,说明自己有宣泄不完的重重怨恨;只能长话短说,把它剪裁成这首小歌词。并非化用《长恨歌》与《短歌行》。也并非抒发爱情的失落与渴求知己的心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效果,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最后两句“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意思是: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引用两个典故。
“富贵非吾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归与白鸥盟”,化用了黄庭坚《登快阁》中的“此心吾与白鸥盟”的诗句,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1 表达技巧(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1 表达技巧(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0 语言(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