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发展实践表明,精良的器具和恰当的手段是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许多重大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是以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为先导的。
显微镜(micrscpe)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也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器具,它能把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物镜和目镜,它们可以把被观察的物体进行放大,将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
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器具
光学显微镜以自然光或灯光为照明光源,借助透过标本的光线观察物像。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光学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
数码显微镜能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转换到屏幕上。
目的要求: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材料器具:字母装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或数码显微镜,擦镜纸,纱布等。
方法步骤1.取拿与安放双手取拿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干净平整的实验台上。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或聚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3)注视目镜,用反光镜或光源调节旋钮调节光线,直至出现一个明亮而均匀的视野。安全提示: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3.安放装片(1)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固定。(2)移动装片,使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1)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逐渐缩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直至物镜接近装片。(2)注视目镜(使用单目显微镜时,双眼睁开,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逐渐拉大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物像的某一部分,应缓缓移动装片,将要放大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整理和存放实验结束,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恢复原状,放回原处。 提示: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问题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应如何调节显微镜使物像清晰?2.移动装片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有何不同?
光学显微镜配备多个物镜和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4倍、10倍、40倍、100倍等,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5倍、10倍、16倍等。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其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
研究生物学还需要其他的器具
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除了显微镜,还经常用到其他的研究器具。
培养皿承载培养液或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或细胞等
解剖盘放置材料,用于观察、解剖
数字传感器感知被测对象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
使用研究器具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注意安全。实验结束,要及时做好整理工作,将器具放回原处。
研究器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借助于这些器具,人们能够更便捷、更精确地获得相应的数据,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命发展的趋势。
◎构建概念: 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 像,其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提升素养: 能够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实验操作技能,采用工程技术手段,经过设计、制作和改进,形成物化成果,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
1.判断下列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否 正确。(1)视野较暗时,可转动遮光器(聚光器)改换较大光圈。(2)在转换物镜时,可用手直接推动物镜。(3)在显微镜视野中找不到物像时,应该转换高倍物镜,然后移动装片继 续寻找。(4)显微镜的准焦螺旋阻力不大,可以用单手转动。
2.实验室中有下图所示的光学显微镜镜头:(1)如果要将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2)哪一组物镜与目镜搭配使用时,显微镜的视野最亮?
3.在右图所示的显微镜视野中,要将箭头 指示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并放大观察, 需要怎样操作?
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显微观察,用文字、绘图、照片等方式记录水样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特征,区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果不能判断某一物体是否为生物,可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提示:有些浮游动物运动较快,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限制其运动范围,以便于观察。)观察结束,整理所用的设备,梳理所记录的资料,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完成展示交流。
最早的显微镜出现在16世纪末。1590年,荷兰的詹森(H.Janssen)和他的儿子将两个透镜组合在一个铜管中,发现这样可以观察细微的东西,于是,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问世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利用显微镜进行有科学意义的观察。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Galilei)也制造出了显微镜,并对小动物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发现了昆虫的复眼。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Hke)设计制造出能放大30~140倍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并描述了植物细胞。至今,英国伦敦博物馆还保存着这架显微镜。同年,他出版了《显微图谱》一书。在书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所见,并介绍了显微镜的有关技术。
自1673年开始,列文虎克使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进行了一系列微观研究,首次发现并描述了池塘水、雨水中的微小生物,还进行了绘图。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他绘制的显微图像相当于将微小生物放大了50~200倍。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到了1000倍。
1933年底,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E.Ruska)制成了能放大10000倍以上的电子显微镜,通过它能观察到病毒的结构。1981年,德国人宾宁(G.Binnig)和瑞士人罗雷尔(H.R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其分辨率达原子级,可用来观察大分子物质。1986年,鲁斯卡与宾宁、罗雷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
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sw/tb_c40510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教学ppt课件</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3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3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3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40510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ppt课件</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显微镜的构造,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压片夹,数码显微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精品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制定计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