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
-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三峡》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记承天寺夜游》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之《野望》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渡荆门送别》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同步课件pptx、与朱元思书音频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佳作。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2.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分层次的写景方法;3.感受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评价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被称为“吴均体”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是“给”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书”,即书信,点明了本文的体裁。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强。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称“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富春江是指钱塘江中游河段,流经桐庐、富阳两县,河段长达110公里。自古以来,富春江江水碧透,两岸峰岭锦秀,沿江名胜古迹棋布。它上通千岛湖和安徽黄山风景区,下接美丽的杭州西湖。江两岸青山夹峙,峭壁峥嵘,中嵌碧流,风光幽深秀丽,这就是著名的七里峡谷,素有“小三峡”之称 。
嘤( ) 急湍 ( ) 轩邈 ( ) 泠泠( )
piǎ碧 ( ) 横kē( ) yuān飞lì天( )(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①净②,天山共色③。从④流飘荡,任⑤意东西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⑦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⑧。
[译文](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市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 。急湍甚箭③ ,猛浪若奔④ 。 夹岸高山,皆生寒⑤树,负⑥势竞上⑦ ,互相轩邈⑧,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江水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让人看了有寒意的树,(这些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上,(仿佛)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这样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④奔:动→名,飞奔的马
⑤寒:形→动,使人感到寒意
⑧轩邈:形→动,向高处远处伸展
泉水激①石,泠泠作响;好鸟②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③不穷④ ,猿则百叫无绝⑤ 。鸢飞戾⑥天者,望峰息⑦心;经纶世务⑧者,窥⑨谷忘反⑩ 。横柯上⑪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和啼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久地不停地啼叫。那些像鸢(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住阳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见到阳光。
③转zhuàn:同“啭”,鸟叫声。
⑦息:名→动,使……平息
⑧经纶世务:名→动,治理国家大事
(1)一词多义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百: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直: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
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无: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2)古今异义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②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③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整理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3)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2.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和对桐庐一带山水总体的印象。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脉络分明。
第二段写水,突出“异”。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话突出水之清。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水之急。
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描绘在一场形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水异:“异”在水之清,水之静;“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勾勒出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写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和壮美。
山奇:首先,写山势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山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其次,写山中景物之奇,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最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日光阴暗之奇,从动到静,写出了峰上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
4.本文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文,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水的江水之美;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晰而又深幽的“独绝”的意境,人若置身其间,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
5、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一种音韵美、和谐美,骈散相间,有参差错落之美。
品味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静静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青白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写出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三段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这里将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进行了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作者的感慨说明大自然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前面的景物描写为这里的虚写做了铺垫,这里的虚写又进一步衬托了前面的山水之美。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的观感,体现的志趣与“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
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和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更具常人心态,更使人感到亲切。
3.文章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描写富春江“奇山”的轩邈、“异水”的清澈湍急,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水景物,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秀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的情感。然而,古代文人往往在不得志的时候才会想要避世归隐,寄情山水,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一般都希望能在世间有所作为,施展才华,因此留下许多抒写抱负的诗文。
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句话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别有一番风韵。文中多用四字句,间以六字句,并时而加上一些虚词,词句既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语言简约清新,多用骈句。
课文采用“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第二部分(2-3):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2)异水:水清、水深、水急
(3)奇山:山势、山景、山色
比喻、夸张、对偶手法,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视觉、听觉角度,写高山、泉水、鸣蝉、山猿,给人美的享受。
本文与三峡有什么不同?
不同:(1)写作的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慨。
(2)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与朱元思书》侧重动静结合的描写。
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1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2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背诵课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12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课件pptx、12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课件pptx、12与朱元思书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使至塞上》同步课件pptx、《使至塞上》音频朗读男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语文八上12《与朱元思书》课件ppt、部编语文八上12《与朱元思书》作业课件ppt、部编语文八上12《与朱元思书》教案docx、课文朗读语文八上12《与朱元思书》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