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俗语说“夏雨少,秋霜早”。霜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影”的形成,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柳树“倒影”
B. 地上“人影”
C. 海市蜃楼“幻影”
D. 墙上“手影”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柳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地上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幻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手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以下是小吉对身边事物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学生正常体温约为27℃B. 长白山上的大气压约为1010Pa
C. 学生手表的质量约为50kgD. 手掌宽度约为10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学生正常的体温约为37℃,变化不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平面标准大气压约为1.01×105Pa,长白山上的大气压低于这个值,故B不符合题意;
C.学生手表的质量约为150g,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手掌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0cm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B. 锅炉水位计C. 体温计D. 密度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弹簧测力计利用了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不是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锅筒的蒸汽空间、水空间直接连接,因此水位计中水位与锅炉水位是一致的,水位计中的水位变化即为锅筒中水位的变化,应用了连通器原理,故B符合题意;
C.体温计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不是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工作的,不是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在班级篮球赛中,小吉同学站在三分线外果断出手,篮球划出优美的曲线进入篮筐,全场欢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篮球在空中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篮球空中下落时,重力不做功
D. 小吉投出篮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和球之间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篮球在空中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增加,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
C.篮球在空中下落时,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即重力对篮球做了功,故C错误;
D.篮球在手上时,处于静止状态,手给篮球施加了力,篮球就飞向篮筐,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6. 小吉用盐水清洗水果时,把苹果和李子浸入水中,静止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苹果处于漂浮状态,李子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水果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 两水果的密度不等,苹果的密度大
C. 李子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强比苹果底部的大D. 苹果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不知道苹果和李子排开水的体积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无法判断苹果和李子受到的浮力关系,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和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则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李子悬浮时,则李子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苹果的密度小于李子的密度,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李子底部的深度大于苹果底部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李子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强比苹果底部的大,故C正确;
D.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 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答案】 ①. 振动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1][2]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8. 电梯门上的传感器通过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感知乘客是否关门。乘客乘坐电梯上升时,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的。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自动门的传感器就是通过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
[2]乘客乘坐电梯上升时,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9. 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晾干,这是通过提高______的方法来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
【答案】 ①. 水的温度 ②. 加快
【解析】
【详解】[1][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晾干,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来加快水的蒸发。
10. 王老师只能看清远处的同学,看不清近处的同学,他需要配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王老师呼吸时,利用了______。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大气压
【解析】
【详解】[1]王老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以王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2]王老师在呼吸时,利用大气压来帮助空气进出肺部。当王老师吸气时,他的肺会扩张,使得肺内的体积增大,气压会减小,小于外部的大气压。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外部的空气会被压入肺中;当王老师呼气时,他的肺会收缩,肺内的体积减小,导致肺内的气压增大,肺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大气压,因此空气会从肺中流出,完成呼气的过程。
11. 城市夜景光影秀赋予城市新活力。如图所示,通过投影仪把诗词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诗词放大的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行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诗词”,这是由于光在地面上发生了_________反射的缘故。
【答案】 ①. 实 ②. 漫
【解析】
【详解】[1]投影仪是利用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工作的,故把诗词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诗词放大的实像。
[2]地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地面发生漫反射,所以行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诗词”。
12. 如图有一种神奇的金属“镓”,放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因为的熔点约为30℃,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0℃。
【答案】 ①. 晶体 ②. 低于
【解析】
【详解】[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故镓是晶体。
[2]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时为固态,高于熔点时为液态或气态,故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态,即固态,则温度应该低于熔点,即30℃。
13. 如图所示,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的定滑轮相当于______杠杆。当国旗在国歌声中匀速升起时,国旗的机械能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等臂 ②. 变大
【解析】
【详解】[1]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在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因此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当国旗匀速上升时,国旗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国旗的动能不变;国旗的高度变大,所以重力势能变大;而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国旗的机械能变大。
14. 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以36km/h的速度在海上匀速航行时的牵引力为,则其功率为______W。前进时,邮轮激起的“泡沫”会自动靠近船身,这是因为水中流速大的地方______。
【答案】 ①. ②. 压强小
【解析】
【详解】[1]根据
可得,其功率为
[2]邮轮在水中前进时,邮轮附近的水流速度大,该地方的压强小,而外面的压强大,所以激起的“泡沫”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靠近船身。所以原因为: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15. 如图,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一部分露出桌面,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竖直切除左边的白色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700 ②. 变大
【解析】
【详解】[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
F=G=7N
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2]设长方体的原来底面积为S1,长方体与桌面总的接触面积为S,其切除的面积为ΔS,切除的重力为ΔG,则切除前,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因为S1>S,所以
则有
当竖直切除左侧白色部分,则剩余部分重力变小,即剩余部分对桌面压力变小了;且剩余部分对桌面压强为
则
所以p′>p,说明竖直切除左侧白色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压强变大。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7km的深海中,敲开了这一神秘“龙宫”的大门。求此时:(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
(1)“蛟龙号”所受海水的压强是多大?
(2)海水对“蛟龙号”外表面0.01m2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少?
【答案】(1)7×107Pa;(2)7×105N
【解析】
【详解】解:(1)“蛟龙号”下潜到7k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2)海水对“蛟龙号”外表面0.01m2面积上产生的压力
F=pS=7×107Pa×0.01m2=7×105N
答:(1)蛟龙号所受海水的压强是7×107Pa;
(2)海水对蛟龙号外表面0.01m2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是7×105N。
17.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给楼上的居民运送物资,重为600N的物资在15s内匀速上升了3m,小明对绳子末端的拉力F的大小为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资移动的速度;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
(2)7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n=2,物体上升的高度为3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物资移动的速度为
【小问2详解】
运送过程中,有用功为
拉力做的总功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18. 北方的冬天,为什么要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答案】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窖内温度太低
【解析】
【详解】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当气温下降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水降温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凝固结冰时也会放热,所以,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
19. 我们的门牙较薄,易将食物咬断,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门牙较薄,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了门牙对食物的压强,所以很容易将食物切断。
20. 如图所示,静止小车上竖直放置一长木块,现用力向右迅速拉动静止的小车,小车上的木块将向左倾倒,请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见详解
【解析】
【详解】木块和小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向右迅速拉动静止的小车,木块的底部由于受摩擦力而随小车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木块向左倾倒。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24题每题3分、第25题4分、第26题5分,共24分)
21.
(1)如图甲是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的电灯,在O点画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中已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戥(děng)子是凝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一种小型杆秤,如图丙为药房里使用戥子称量中药时的情景,图中已标注阻力F2,请作出阻力臂l2和动力F1的示意图。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悬挂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作用,是一对平衡力。电灯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上,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先过反射点O垂直玻璃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玻璃中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阻力臂是支点O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过支点O作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阻力臂l2;动力F1是由于秤盘和绳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向下拉着杠杆的力,绳子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动力作用点,由于阻力F2向下,为使杠杆平衡,动力F1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
22. 如图所示是小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择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多次移动蜡烛A进行实验后得出结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M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 ①. 薄 ②. 虚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反射成像,厚玻璃板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导致实验不能完成,故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2]移动蜡烛B,观察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上,在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可以得到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中,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变。
23. 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温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答案】(1)减少实验时间
(2) ①. 95 ②. 保持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热水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
【小问2详解】
[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95℃,即为水的沸点。
[2]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4.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一个砝码叠加在木块上,重复上面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______,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大 ③. 压力大小
【解析】
【详解】[1]由于摩擦力是水平方向上的,故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与拉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2][3]将一个砝码叠加在木块上重复上面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大,摩擦力的大小变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将变大,可得出结论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25. 小梦学习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0.5N)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位置静止,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在A点处挂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上的B点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应为______N。若保持弹簧测力计悬挂点B不变,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变大,理由是阻力和阻力臂______,动力臂______,动力变大。
【答案】(1)左 (2) ①. 2 ②. 一定 ③. 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甲得,杠杆的左端上翘,右端下倾,则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问2详解】
[1]每个钩码重0.5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测力计的示数为
[2][3]斜向下拉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2N。
26.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A、B、C、D的操作,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中金属块放入前溢水杯B、D均装满液体。图A是测空小烧杯的重力,图C是测物体浸没后溢出的水和小烧杯的总重力。(g=10N/kg)
(1)比较______两步实验可知(填序号),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实验中金属块的体积______m3,未知液体的密度______kg/m3;
(3)某同学在进行如图B中实验时,物体浸没后从细绳上脱落沉于杯底,则溢水杯底部受的压力将增大______N。
【答案】 ①. B、D ②. 10﹣4 ③. 0.8×103 ④. 1.7
【解析】
【详解】(1)[1]比较步骤B和D,根据称重法知,,物体的重力不变,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原理得,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2][3]由步骤A和C知,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所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所以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7N,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则,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则,物体浸没在水和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又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则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3)[4]当物体浸没后从细绳上脱落沉于杯底,溢水杯底部受到的增加的压力等于未脱落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水杯底部受的压力增大1.7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