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第1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第2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及反思,共6页。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难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给人以沧桑壮烈的感觉。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品味三国吧。
    新课探究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形势
    【史料链接】
    材料一 地图资料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问题探究一】东汉末年形势如何?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势力最强?
    答案提示: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最强。
    【问题探究二】军阀混战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当时北方人民的这个愿望是由谁来完成的? 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 哪场战争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答案提示:曹操。武力(战争)。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史料链接】
    材料一 “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毛玠传》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探究一】材料一中的“太祖”是谁? 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祖”为什么能建立霸王之业。
    答案提示:曹操。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军事上:曹操采取进攻敌人薄弱之处,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大败袁军,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问题探究二】材料三中的战役结果如何? 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结果: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意义: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概况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曹操亲率20多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南北。
    材料二 刘备从樊城败走夏口,接受诸葛亮联孙抗曹建议,并派诸葛亮东下柴桑说服孙权共抗曹操。
    材料三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问题探究】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二中刘备采取了什么措施大败曹操? 结合材料三,说出其中蕴含的典故。
    答案提示:208年。联孙抗曹。火烧赤壁。
    2.影响: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比较
    【表格归纳】
    【问题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答案提示: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疾疫困扰;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曹操统一南北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三、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1.地图展示
    [地图解读]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2.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图片资料】
    (2)【具体解读】
    图一:魏国在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所以特别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图二:吴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图三: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群雄逐鹿中原。在北方,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此后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一心统一全国,带军南下,遭到了南方孙权与刘备两家的联合抵抗,双方在赤壁展开激战,曹操失败,退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曹丕于220年建立魏政权;刘备于221年建立蜀政权;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
    【板书设计】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用
    启示
    官渡
    之战
    200年
    袁绍
    10万
    曹操以
    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曹操
    3万-4万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
    军以少
    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孙权
    刘备
    约5万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整体感知,规律探究,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袁绍情况介绍,曹操情况介绍,问题探究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演练,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