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古代技术的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古法炼铁B. 化丹(Pb3O4)为铅
C. 煅烧贝壳D. 火药爆炸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矿石冶炼金属铁,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
B.化丹(Pb3O4)为铅,Pb元素化合价降低为0,为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
C.煅烧贝壳,碳酸钙分解位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元素化合价不变,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火药爆炸,是木炭、硫磺、硝酸钾剧烈反应生成K2S、CO2、N2,N、C、S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选C。
2. 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B. 电解质溶于水后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C. 电解质都易溶于水D. 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自身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A错误;
B.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B正确;
C.电解质也有难溶于水的,如氯化银、硫酸钡等,C错误;
D.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D错误;
故选B。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如图装置提纯含杂质的胶体
B. 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灭火
C. 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D.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的粒径大于离子但小于一般的沉淀,在1-100nm左右,溶于水,无法实验如图装置提纯含杂质的胶体,故A错误;
B.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不能用水灭火,故B错误;
C.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可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故C错误;
D.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37氯原子: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次氯酸钙的化学式:D. 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表示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A正确;
B. 表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错误;
C.根据化合价法则可知,次氯酸钙的化学式:,C错误;
D.属于二元弱酸,应分步电离,,,D错误;
故选A。
5. (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 与互为同位素
C. 与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 与的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的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正确;
B.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
C.与的中子数均为8,C正确;
D.与的物理性质有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故答案选D。
6.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 分子大小不同B. 分子间距离不同C. 性质不同D. 分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的直径,同温同压下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由知,气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的不同,故答案为D。
7. 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 过氧化钠可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
C. 灼烧氯化钠时,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紫色D.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气体氢气等,金属钠着火时,若用水灭火,则燃烧更旺,甚至可能发生爆炸,A不正确;
B.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同时生成氧气,所以可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B正确;
C.做焰色试验时,灼烧氯化钠,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黄色,C不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即便加热到1000℃也难分解,所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D不正确;
故选B。
8. 选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操作(必要时可以加热)即可鉴别Na2CO3、NH4Cl、(NH4)2SO4、KNO3 四种溶液,该试剂是
A. AgNO3 溶液B. NaOH溶液C. Ba(OH)2溶液D. 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AgNO3 溶液与Na2CO3、NH4Cl、(NH4)2SO4都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KNO3溶液无现象,与NH4Cl溶液、(NH4)2SO4溶液都有刺激性气味,不能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生成沉淀,与NH4Cl溶液有刺激性气味,与(NH4)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和沉淀生辰,与KNO3 溶液无现象,能鉴别,故C符合题意;
D.盐酸与Na2CO3溶液由气泡生成,与NH4Cl溶液、(NH4)2SO4溶液、KNO3溶液无现象,不能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
C.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 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利用了氯气有毒且密度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观察到白烟,没有雾,故A错误;
B. 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生成CuCl2,故B错误;
C.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会出现白雾,故C错误;
D. 氯气有毒并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原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内质子数相同
B. 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 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D.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元素相同,质子数相同,A正确;
B.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错误;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例如与,C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最小的粒子,但实际上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D错误;
故选A。
11. 分离下列固体混合物时,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的是
A. 氯化钠和硝酸钾B. 铁粉和锌粉
C.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D. 碳酸铵和氯化铵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易溶于水,采用结晶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
B. 铁粉和锌粉都难溶于水,均溶于盐酸,B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获得氯化钾和二氧化锰,C符合题意;
D. 碳酸铵和氯化铵,二者都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分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③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 只有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Cl2是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为:,固体和气体的反应,过量铁粉不会与产物FeCl3反应,故①中有+3价铁生成;
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SO4和H2,故②中无+3价铁生成;
③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Fe2O3溶于盐酸生成FeCl3,若铁粉很多,则过量的铁粉与生成的FeCl3发生反应生成FeCl2,反应方程式为:,从而使溶液中无Fe3+,故③中不一定有+3价铁生成。
故选A选项。
13.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是
A 稀硫酸B. 氢氧化钠溶液C. 水D. 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温下,稀硫酸、稀盐酸与镁、铝都能发生反应,水与镁、铝都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故选B。
1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目远大于
B. 常温常压下,的中子数目为
C. 常温常压下,镁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 常温常压下,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小于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中含有的分子数目远大于,故A正确;
B.3.2g18O2物质的量是ml,中子数为×20×NA,故B错误;
C.24g镁物质的量为1ml,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Vm大于22.4L ·ml-1,CO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1ml,碳原子数目小于,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或核外电子排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玻尔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B.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C. 1~18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只有2种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在处理核外电子量子化特性及波粒二象性提供主要论据和重要结论,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故A错误;
B.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故B错误;
C.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H、Be、Al,共3种,故C错误;
D.H、H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它们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 是有毒气体,遇到少量泄漏时,下列措施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用浸有浓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因为能吸收
B. 人群向逆风方向疏散,利用风吹动气体移动,使人群脱离气流
C. 人群向高处疏散,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低处浓度高,高处浓度小
D. 向泄露地点洒石灰,因为能与反应,可降低危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溶于水,且也能与碱或碱性溶液反应,氯气泄漏时,用浸有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但NaOH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浓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A不合理;
B.氯气朝顺风扩散较快,为避免中毒,人群朝逆风向疏散,B合理;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有少量氯气泄露时,氯气向下沉,人群应向高处疏散,C合理;
D.氯气与石灰(CaO)反应而被吸收,故D合理;
故答案选A。
17.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与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中各元素在反应中价态没有变化,即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水是反应物。据此分析该题。
【详解】A.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是反应物,水的作用相同,A不符合题意;
B.是氧化还原反应,铝元素化合价升高;铝做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做氧化剂,作用与中水的作用不同, B符合题意;
C.,N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的作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是氧化还原反应,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氢氧化亚铁做还原剂,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水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是反应物,水的作用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8. 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撒盐可以起到凝血作用,其化学原理是( )
A. 丁达尔效应B. 胶体聚沉
C. 发生复分解反应D.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血液属于胶体,但没有用一束光照射,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
B.食盐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B正确;
C.食盐是轻金属的盐,只能使胶体发生凝聚,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
D.胶体的凝聚是物理过程,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B。
19. 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 ①②③⑥B. ①④⑤⑥C. ②③⑤⑥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应可生成氯化钠,①符合题意;②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酸都可能生成盐,如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②符合题意;③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③符合题意;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都可能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盐,④符合题意;⑤酸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都可能生成盐,如盐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盐,⑤符合题意;⑥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⑥符合题意;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⑥都可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盐,故选D。
20. 下列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若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反应,则下列变化的物质中得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自身是作为还原剂的。
【详解】A.KClO3→O2,不需另加氧化剂,因为KClO3分解就可生成O2,A不合题意;
B.,没有元素价态的改变,不需加入氧化剂,B不合题意;
C.,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需加入氧化剂,C符合题意;
D.,Ni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到+2价,加入还原剂可实现,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共20分)
21. 核心知识的准确记忆、巩固是学好化学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按要求回答:
(1)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___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__________;(摩尔质量用M表示,密度的单位为)
(3)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处于__________;
(4)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5)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物质,钾元素的焰色是__________;
(6)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
(7)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不考虑物质挥发,新制氯水久置后导电能力变__________(填“强或弱”)。
(8)下列溶液中与溶液中的相等的是__________。
A. 的溶液B. 的溶液
C. 的溶液D. 的溶液
【答案】(1)
(2)1000ρωM
(3)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或蒸馏头支管口处)
(4)检漏(或查漏等合理表述)
(5)紫色 (6)
(7) ①. ②. 强 (8)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答案:;
【小问2详解】
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答案:1000ρωM;
【小问3详解】
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或蒸馏头支管口处),答案: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或蒸馏头支管口处);
【小问4详解】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漏,答案:检漏(或查漏等合理表述);
【小问5详解】
利用焰色反应检验物质,钾元素的焰色是紫色,答案:紫色;
【小问6详解】
是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答案:;
【小问7详解】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新制氯水久置后,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HCl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变大,答案:;强;
【小问8详解】
的溶液中Cl-物质的量为;的溶液Cl-物质的量为;的溶液中无Cl-; 的溶液Cl-物质的量为; 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为,故答案选D。
22. 已知1到18号元素中的、、、、五种元素,元素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多2,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序数为17.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是一种化学用语,用来表示核素。元素的某核素与不含中子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则这种核素可表示为___________(任写一种,用元素符号表示)。
(3)化合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如图为教材中模拟工业制备的装置,通电后,形管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相应元素符号表示),在两电极区分别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现象的是___________极区(填“”或“”)。
【答案】(1) ①. C ②.
(2)或
(3)CO2+Na2O=Na2CO3
(4) ①. ②. a
【解析】
【分析】1到18号元素中的、、、、五种元素,元素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X是H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Y是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多2,Z是O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是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R是Cl元素。
【小问1详解】
Y是C元素;Z是O元素,O2-核外电子数为10,O2-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是一种化学用语,用来表示核素。X是H元素,H的某核素与不含中子的核素互称同位素,这种核素可表示为 、 。
【小问3详解】
化合物CO2与Na2O反应生成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Na2O=Na2CO3。
【小问4详解】
工业上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阳极发生反应、阴极发生反应,阴极有碱生成,在两电极区分别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现象的是a极区。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