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哪个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 )
    A. 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的绵羊
    B. 利用嫁接方法种植的柑橘
    C. 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孕育出生的小孩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小麦幼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详解】A、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故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的绵羊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所以利用嫁接方法种植的柑橘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试管婴儿是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所以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孕育出生的小孩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所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小麦幼苗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还是无性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 下列关于家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 蚕丝产生于蛹期
    C. 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D. 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蝗虫等。
    【详解】家蚕属于昆虫,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正确;蚕丝产生于幼虫期,B错误;家蚕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家蚕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C错误;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家蚕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3. 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B. 青蛙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蝌蚪D.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蛙有抱对行为,但是体外受精,A错误;
    青蛙的生殖发育没有摆脱了水的限制,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B错误;
    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错误;
    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D正确。
    点睛: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注意抱对不是交配,是为了提高卵的受精率。
    4. 鸡卵为胚胎发育提供的营养主要来自( )
    A. 胚盘B. 壳膜C. 卵黄D. 气室
    【答案】C
    【解析】
    【分析】鸡卵的结构包括卵壳、卵壳膜、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等。
    【详解】A、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A错误;
    B、卵壳膜--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正确;
    D、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鸟卵各结构的主要功能。
    5. 关于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卵细胞内包含X染色体
    B.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都相似
    C. 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D. 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成对的基因随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而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A、人体卵细胞中除有一条X染色体外,还含有22条常染色体,A正确;
    B、人的体细胞内常染色体中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而性染色体不一定相同,如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大小结构不同,而女性的性染色体相同是XX,B错误;
    C、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分别在成对的染色体上,C正确;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D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6. 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A. 12对B. 12条C. 24对D. 6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那么精子的染色体也是12条,那么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12对。
    7. 鹦鹉羽色的黄色(A)与蓝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如下表。则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
    A. Aa×AaB. AA×AaC. AA×aaD. aa×aa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由于亲代鹦鹉的羽色都是黄色,而后代鹦鹉的羽色出现了蓝色,这说明亲代与后代之间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一对黄色的鹦鹉,产生的后代有蓝色的,这说明蓝色是隐性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生物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只有控制隐性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性状才能表现出来。这个蓝色鹦鹉的这一对隐性基因aa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一个控制蓝色的隐性基因a,而亲代都是黄色的,说明亲代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中还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即亲代鹦鹉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
    。A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8. 二孩政策引起许多家庭的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B. 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XY
    C. 女性只产生一种决定性别的卵细胞
    D. 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22对+XY。故选B。
    【考点定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9. 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泰安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前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可以看出
    A. 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 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异不可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闻名,有人将其引进到南方种植后,果实的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可以看出哈密瓜的甜度发生变异,但环境改变引起的甜度变异不遗传。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10. 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B. 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C. 海洋中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D. 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
    【详解】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过程。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是理解化学起源学说,识记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的区别,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诞生于原始的海洋。
    11. 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该事例不可以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错误。
    BC.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可以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该事例不能说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错误、C正确。
    D.人类是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 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C. 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 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里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详解】A、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因此,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B正确;
    C、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C错误.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3.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 遗传变异B. 生殖C. 环境变化D. 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解答:
    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
    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故选A
    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 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
    B. 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
    C. 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
    D. 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感染是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自身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A、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B凝集原,A型血血浆中有抗B凝集素,因此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属于免疫中的防御感染功能,A正确;
    B、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是免疫中的自身稳定功能,B正确;
    C、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属于免疫中的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
    D、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变为尿素属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不属于免疫,D错误。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免疫功能,难度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15. 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 )
    A. 胃液B. 溶菌酶C. 吞噬细胞D. 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重建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移植到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成活.因此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抗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故选B.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7. 某地区存在着两种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如表中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比。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工业煤烟使灰尺蛾慢慢熏成黑尺蛾的结果
    B. 灰尺蛾渐渐迁离,黑尺蛾渐渐迁入的结果
    C. 灰尺蛾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发生变异的结果
    D. 环境条件对两种尺蛾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灰桦尺蛾和黑桦尺蛾。资料中:森林时期的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5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灰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两种尺蛾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18.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A. 心情愉快B. 强健的体魄
    C. 良好的人际关系D. 积极向上的心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详解】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学会与他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都是对健康的正确认识。
    A、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A正确;
    B、强健的体魄是指身体健康,B错误;
    C、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状态,C错误;
    D、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指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状态,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
    19. 下列各项属于人工选择的是( )
    ①枯叶蝶的拟态 ②杂交水稻 ③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 ④产奶量很高的奶牛
    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详解】②杂交水稻、④产奶量很高的奶牛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①枯叶蝶的拟态、③抗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属于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工选择的特点。
    20. 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详解】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A不符合题意;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B不符合题意;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即浪费了资源,有破坏了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C符合题意;
    正确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D不符合题意。
    【点睛】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不利于环保。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______,②表示_____。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_________存在的。
    (2)观察如图2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__________,据图示判断,此人性别为__(填“男”或“女”)性。
    (3)具有如图2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某医院在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倍.
    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_________。
    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条常染色体和1条________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
    ③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你给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DNA ②. 蛋白质 ③. 成对 ④. 47 ⑤. 21号染色体有三条 ⑥. 女 ⑦. 越高 ⑧. 23 ⑨. X ⑩. 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解析】
    【分析】图1染色体的组成,其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图2是女性染色体图。
    【详解】(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和图1对照可知,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DNA,②表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
    (2)观察如图2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7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所以此人性别为女性。
    (3)
    ①调查的数据可以知道,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
    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受精卵中会有47条染色体,会发育成唐氏患儿。
    ③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因此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给出的建议是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的组成、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识图。
    22. 牛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A、a表示相关基因),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组成及性状表现如表,请回答:
    (1)让无角公牛与一头无角母牛交配,子代中出现了有角牛,则该有角牛的性别是____,基因组成为____。
    (2)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农场主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予以完善。
    ①让该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交配,产生大量子代。
    ②统计子代中母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结果预测:
    a.若后代母牛全有角,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
    b.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
    【答案】(1) ①. 公牛 ②. Aa
    (2) ①. AA ②. A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小问1详解】
    据表可知:无角公牛的基因是aa,它向后代传递的一定是a,子代有角牛的基因是Aa,则无角母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让无角公牛与一头无角母牛交配,子代中出现了有角牛,则该有角牛的性别是公牛,基因组成为Aa。
    【小问2详解】
    据表可知: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或Aa。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让该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产生大量子代。统计子代中母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
    a.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若后代母牛全有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b.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23.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说明生物的______一般是不定向的。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__。
    【答案】 ①. B ②. 变异 ③. 遗传 ④. 选择 ⑤. 适应性
    【解析】
    【分析】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详解】(1)分析图①到图④,最开始不抗药性的个体和抗药性的个体都存在,而且抗药个体相对很少,所以从图②开始,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②→④→③→①,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可见B正确。
    (2)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③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最终害虫适应药物环境。
    【点睛】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个别患者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多在夏季流行。
    材料二: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3)手足口病患者康复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原因是当患者体内的抗原被清除后,身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______的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免疫。
    (4)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______。
    【答案】 ①. 病原体 ②. 控制传染源 ③. 抗体 ④. 特异性 ⑤. 细菌
    【解析】
    【分析】(1)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
    (3)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属于病原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得过此病的人康复后,体内产生了抵抗此类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此抗体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而对其他病毒不起抵抗作用,因而属于特异性免疫。
    (4)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因为手口足病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用来杀死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效果不明显。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免疫、抗生素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5.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注,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原液检测其葡萄糖的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该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_。
    (3)实验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改正:________。
    (6)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______。
    【答案】 ①.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②. 甲鼠 ③. 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④.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⑤. 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⑥. 多
    【解析】
    【分析】(1)胰岛素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3)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根据提出的问题: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3)实验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5)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6)饱食状态时,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因此“与饥饿状态下相比较”,饱食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多。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胰岛素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亲代
    后代
    黄色×黄色
    黄色、蓝色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AA
    Aa
    aa
    公牛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牛
    有角
    无角
    无角

    相关试卷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