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6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6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7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7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75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78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80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部编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10036/0-172485701583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多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习题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习题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悦”愉快,生气恼怒,迷惑疑惑,越过法度,能忍受,好的方面优点,三省吾身,而知新,以.为师矣,旧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论.( lún )语不亦说.( yuè )乎
不愠.( yùn )三省.( xǐng )
罔.( wǎng )殆.( dài )
一箪.( dān )食曲肱.( ɡōnɡ )
不逾.矩.( yú )( jǔ )笃.( dǔ )志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传.不习乎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四十而不惑.
(8)不逾.矩.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11)人不堪.其忧
(12)择其善.者.而从之
(13)三军可夺.帅也
(14)切.问而近思
(15)仁.在其中矣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 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一日。
古义: 。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古义: 。今义:可能,许可。
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古义: 。今义:朋友。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学而时习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 人不知而.不愠相委而.去C.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D. 学而不思则.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点拨:A项,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助词,的;B项,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顺承,可不译;C项, 介词,替/动词,担任,充当;D项,连词,就/连词,就。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D )
点拨:句意为:仁德就在其中了。“仁”是主语,“在其 中矣”是谓语部分,应断句为:仁/在其中矣。故选D。
6. 填空。(1)《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一部书,共 篇,宋代把它与《 》 《 》《 》合称为“四书”。孔子, 名 ,字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 (朝代) 家、 家、 家。
(2)2023年9月,四海宾朋齐聚杭州,共襄亚运盛会,正如 《〈论语〉十二章》所说:“ , ?”(3)[2024·扬州中考改编]《〈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告诉我们要 “学”“思”结合。
(4)《〈论语〉十二章》里面,体现孔夫子“安贫乐道”的 思想,告诉人们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句子是:“ , 。”(5)[2024·湖南中考]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气节,不 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 , 。”(《〈论语〉十二章》)(6)[2024·福建中考]《〈论语〉十二章》中“ , ”大意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 逝,日夜不停”。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 子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 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答案: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否复习了呢?
(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 (爱好学习)的乐趣。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 可改变。
[2024年1月杭州上城区期末]【真实任务情境】阅读 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注释】①非:错误。②久:同“旧”,原先,过去。③ 谒:拜访。古时读书人出席重要场合往往要带仆从。④长 社:县名。⑤别:违背。⑥异:同“翼”,帮助,庇护。
【任务一:完善资料】8. 补全“名言”中的画线处。
9. 用“/”给资料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不 忘 久 德/不 思 久 怨/仁 矣 夫
【任务二:理解演绎】10. 请借助表格,帮同学们理解资料中的词义。
传授,这里指老师
11. 同学们对两个故事展开想象,拟进行演绎,请你参与。(1)根据故事【甲】,为对话选择正确的敬辞与谦辞。韩亿(沉思状):① (A. 贤弟 B. 舍弟),你我仅有 一毡一席,二人怎用?兄长无须毡席,都与你即可!李若谷(面带微笑):多谢兄长② (A. 赐教 B. 垂 爱),何不割而分之?你我共用毡席!
(2)根据故事【乙】,为人物补充神态或动作,并说明 理由。王(甩衣袖,满脸怒色):汝别君而异友也。儒( 一脸平静 ):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顺友以违君。(3)有同学提出,演绎时用现代汉语更好。“汝别君而异 友也”,可表述为 。
你(这是)违背君王的命令,来帮助
【任务三:探究思考】12. 故事【甲】【乙】中的两组人物关系分别属于“搭子” 还是朋友?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甲】中人物关系属于“搭子”。理由: 韩亿、李若谷家境相似、目标相同,互相帮助,在参加 考试后就分别。他们之间没有过深的交往,也没有深厚 的感情。
【乙】中人物关系属于朋友。理由:左儒为了杜伯敢 于违背君王,并陪杜伯一起赴死,二人之间有深厚的 情谊。
13. 经过以上活动,好朋友的影子是否已浮现在你的脑海 中?请运用细节描写将他(她)刻画出来。要求:以“我的好朋友最大的特征是……”为开头进行 续写,120字左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2 《论语》十二章教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介词对对于,代词这指河水,可以凭借,表示可能或能够,学过的知识,事情事故,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动词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2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通假字,同“悦”愉快,古今异义,志同道合的人,指有才德的人,泛指人格高尚的人,表示可能许可,强取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预习与检查,作品简介,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质疑问难,体验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