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118/0-17248582707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118/0-1724858270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118/0-17248582708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1.(2分)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17年5月,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与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进行围棋人机大战.截取首局对战棋谱中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的是( )
A.B.
C.D.
2.(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5,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
A.(5,﹣2)B.(5,2)C.(2,﹣5)D.(﹣5,﹣2)
3.(2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ABC=70°,则∠BAC=( )
A.50°B.40°C.30°D.20°
4.(2分)一元二次方程x2﹣x=0的解是( )
A.x1=0,x2=1B.x1=x2=1
C.x1=0,x2=﹣1D.x2=﹣1,x2=1
5.(2分)如图,△ABC内接于⊙O,若∠AOB=100°,则∠ACB的度数是( )
A.40°B.50°C.60°D.80°
6.(2分)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配方结果正确的是( )
A.(x+1)2=1B.(x﹣1)2=1C.(x+1)2=2D.(x﹣1)2=2
7.(2分)某市2004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06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0(1+x)=363B.300(1+x)2=363
C.300(1+2x)=363D.363(1﹣x)2=300
8.(2分)如图,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h)2﹣1=0的两个根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区域①和区域②,区域均含端点,则h的值可能是( )
A.﹣1B.0C.1D.2
二、填空题(共16分,每题2分)
9.(2分)抛物线y=3(x﹣1)2+2的顶点坐标是 .
10.(2分)方程4x2=1的根是 .
11.(2分)写出一个二次函数,使其满足:①图象开口向上;②图象过原点,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
12.(2分)将抛物线y=3x2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13.(2分)如图,⊙O的直径为10,AB为弦,OC⊥AB,垂足为C.若OC=3,则弦AB的长为 .
14.(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DE可以看作是△AOB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OB得到△CDE的过程: .
15.(2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使得函数值y大于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6.(2分)小云计划户外徒步锻炼,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息”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云5天户外徒步锻炼的最远距离为 km.
三、解答题(共68分,第17-22题,每题5分;第23-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5分)解方程:x2﹣2x﹣3=0.
18.(5分)已知a是方程2x2﹣7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2a﹣7)+5的值.
19.(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3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当m取负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
20.(5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AB边上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CE,连接AE.求证:△ACE≌△BCD.
21.(5分)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0,2)和点(1,5),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22.(5分)已知二次函数y=x2﹣4x+3.
(1)补全表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回答:当0≤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
23.(6分)如图,邻边不等的矩形花圃ABCD,它的一边AD利用已有的围墙,另外三边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6m.若矩形的面积为4m2,请你计算AB的长度(可利用的围墙长度超过6m).
24.(6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AD⊥BC于点E.
(1)求证:∠BAD=∠CAD;
(2)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G,连接GC.若⊙O的半径为5,OE=3,求GC和BC的长.
25.(6分)某广场有一个小型喷泉,水流从垂直于地面的水管OA喷出,OA长为1.5米.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到地面上,某方向上抛物线路径的形状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流喷出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近似满足函数关系y=ax2+x+c(a≠0).
下面是水流高度y和水平距离x之间的几组数据:
(1)根据上述数据,直接写出水流喷出的最大高度,并求出满足的函数关系式y=ax2+x+c(a≠0);
(2)由于调整了水压,水流喷出高度y与水平距离x之间近似满足函数关系,调整后水流落点为B′,则OB OB′.(填“>”,“=”或“<”)
26.(6分)已知抛物线y=ax2+bx+b2﹣b(a≠0).
(1)若b=2a,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a=1,且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点A(﹣3,y1),B(﹣1,y2),C(3,y3)在抛物线上.若y1>y3>y2,求b的取值范围.
27.(7分)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上一点,且点M不与B、C重合,点P在射线AM上,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连接BP,DQ.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AM上时,依题意补全图1;
(2)在图1的条件下,延长BP,QD交于点H,求证:∠H=90°.
(3)在图2中,当点P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连接DP,若点P,Q,D恰好在同一条直线时,猜想DP,DQ,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8.(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
(1)已知点A(6,8),在点Q1(0,8),Q2(﹣4,2),Q3(8,4)中, 是点A的“直角点”;
(2)已知点B(﹣3,4),C(4,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t,0),E(t+1,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2分)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17年5月,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与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进行围棋人机大战.截取首局对战棋谱中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的是( )
A.B.
C.D.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2.(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5,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
A.(5,﹣2)B.(5,2)C.(2,﹣5)D.(﹣5,﹣2)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解答】解:由题意,得
P(﹣5,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5,﹣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3.(2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ABC=70°,则∠BAC=( )
A.50°B.40°C.30°D.20°
【分析】根据圆的性质,AB为⊙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则∠ACB=90°,在△ACB中,运用内角和定理,结合∠ABC=70°,可得∠BAC=180°﹣(∠ACB+∠ABC)=20°.
【解答】解:∵AB为⊙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
∴∠ACB=90°,
∵∠ABC=70°,
∴∠BAC=180°﹣(∠ACB+∠ABC)=180°﹣90°﹣70°=2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灵活运用该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4.(2分)一元二次方程x2﹣x=0的解是( )
A.x1=0,x2=1B.x1=x2=1
C.x1=0,x2=﹣1D.x2=﹣1,x2=1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出方程.
【解答】解:x2﹣x=0,
因式分解,得x(x﹣1)=0,
于是,得x=0,x﹣1=0,
x1=0,x2=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移项,使方程的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都是原方程的解.
5.(2分)如图,△ABC内接于⊙O,若∠AOB=100°,则∠ACB的度数是( )
A.40°B.50°C.60°D.80°
【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OB与∠ACB是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AOB=100°,
∴∠ACB=∠AOB=5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2分)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配方结果正确的是( )
A.(x+1)2=1B.(x﹣1)2=1C.(x+1)2=2D.(x﹣1)2=2
【分析】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得到(x﹣1)2=2,从而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x2﹣2x﹣1=0,
x2﹣2x=1,
x2﹣2x+1=2,
(x﹣1)2=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2分)某市2004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06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0(1+x)=363B.300(1+x)2=363
C.300(1+2x)=363D.363(1﹣x)2=300
【分析】知道2004年的绿化面积经过两年变化到2006,绿化面积成为363,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300(1+x)2=36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个增长率问题,关键是知道增长前的面积经过两年变化增长后的面积可列出方程.
8.(2分)如图,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h)2﹣1=0的两个根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区域①和区域②,区域均含端点,则h的值可能是( )
A.﹣1B.0C.1D.2
【分析】由h和方程两根的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1≤x1≤0,2≤x2≤3,
∴1≤x1+x2≤3,
∵抛物线y=a(x﹣h)2﹣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x1,x2,对称轴是直线x=h,
∴h=(x1+x2),
∴≤h≤,
∴h的值是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关键是明白抛物线y=a(x﹣h)2﹣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a(x﹣h)2﹣1=0的两根.
二、填空题(共16分,每题2分)
9.(2分)抛物线y=3(x﹣1)2+2的顶点坐标是 (1,2) .
【分析】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式,可直接写出顶点坐标.
【解答】解:由y=3(x﹣1)2+2,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可知,顶点坐标为(1,2).
【点评】考查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y=a(x﹣h)2+k,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
10.(2分)方程4x2=1的根是 , .
【分析】先把方程变形为 ,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解答】解:4x2=1,
,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熟知形如 x2=p 或 (nx+m)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采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1.(2分)写出一个二次函数,使其满足:①图象开口向上;②图象过原点,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y=x2(答案不唯一) .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函数解析式.
【解答】解:∵图象开口向上,
∴a>0,
∵图象过原点,
∴该函数过点(0,0),
∴符合要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为y=x2,
故答案为:y=x2(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写出符合要求的函数解析式.
12.(2分)将抛物线y=3x2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y=3x2﹣2 .
【分析】直接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将抛物线y=3x2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3x2﹣2,
故答案为:y=3x2﹣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O的直径为10,AB为弦,OC⊥AB,垂足为C.若OC=3,则弦AB的长为 8 .
【分析】先连接O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由垂径定理可知,AB=2AC,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连接OA.
∵OC⊥AB,
∴∠OCA=90°,AB=2AC.
∵⊙O的直径为10,
∴OA=5.
在Rt△OAC中,OA=5,OC=3,
∴AC===4,
∴AB=2AC=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及推论、勾股定理,熟练的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DE可以看作是△AOB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OB得到△CDE的过程: 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沿x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 .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到由△OCD得到△AOB的过程.
【解答】解: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沿x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CDE,
故答案为: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沿x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
【点评】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平移,对称,解题时需要注意:平移的距离等于对应点连线的长度,对称轴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旋转角为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的大小.
15.(2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使得函数值y大于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x<0 .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确定抛物线与(0,2)的对称点,然后根据函数图象写出抛物线在直线y=2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5,
∴点(0,2)关于直线x=﹣1.5的对称点为(﹣3,2),
当﹣3<x<0时,y>2,
即当函数值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0.
故答案为:﹣3<x<0.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小云计划户外徒步锻炼,每天有“低强度”“高强度”“休息”三种方案,下表对应了每天不同方案的徒步距离(单位:km).若选择“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则小云5天户外徒步锻炼的最远距离为 36 km.
【分析】根据“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则如果“高强度”的距离比前一天+当天的“低强度”距离短的话,则没有必要选择“高强度”,因此只有第一天和第三天适合选择“高强度”计算出此时的距离即可.
【解答】解:∵“高强度”要求前一天必须“休息”,
∴当“高强度”的徒步距离>前一天“低强度”距离+当天“低强度”距离时选择“高强度”能使徒步距离最远,
∵15>6+6,12>6+5,
∴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是第三天和第四天,
又∵第一天可选择“高强度”,
∴方案①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休息”,第三天选择“高强度”,第四天和第五天选择“低强度”,
此时徒步距离为:12+0+15+5+4=36(km),
方案②第一天选择“高强度”,第二天选择“低强度”,第三天选择“休息”,第四天选择“高强度”,第五天选择“低强度”,
此时徒步距离为:12+6+0+12+4=34(km),
综上,徒步的最远距离为36k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优路线选择,找出适合选择“高强度”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8分,第17-22题,每题5分;第23-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5分)解方程:x2﹣2x﹣3=0.
【分析】通过观察方程形式,本题可用因式分解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原方程可以变形为(x﹣3)(x+1)=0
x﹣3=0或x+1=0
∴x1=3,x2=﹣1.
【点评】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常数项应分解成两个数的积,且这两个的和应等于一次项系数.
18.(5分)已知a是方程2x2﹣7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2a﹣7)+5的值.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2a2﹣7a﹣1=0,则2a2﹣7a=1,再把a(2a﹣7)+5变形为2a2﹣7a+5,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
【解答】解:∵a是方程2x2﹣7x﹣1=0的一个根,
∴2a2﹣7a﹣1=0,
∴2a2﹣7a=1,
∴a(2a﹣7)+5=2a2﹣7a+5=1+5=6.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9.(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3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当m取负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
【分析】(1)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不相等的实数根时,Δ>0,据此列不等式,即可求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1)中结论及当“m取负整数”确定m的值,再解方程即可,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b2﹣4ac=42﹣4×(﹣3m)=16+12m>0,
∴.
(2)∵m取负整数,且,
∴m=﹣1,
∴原方程化为x2+4x+3=0,
即(x+1)(x+3)=0,
∴x+1=0或x+3=0,
解得x1=﹣1,x2=﹣3.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20.(5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AB边上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CE,连接AE.求证:△ACE≌△BCD.
【分析】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C=BC,∠ACB=6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D=CE,∠DCE=60°,则∠DCE=∠ACB,∠BCD=∠ACE,证明△ACE≌△BCD(SAS)即可.
【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B=60°,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D=CE,∠DCE=60°,
∴∠DCE=∠ACB,
∴∠BCD+∠DCA=∠DCA+∠ACE,即∠ACE=∠BCD,
∵AC=BC,∠ACE=∠BCD,EC=DC,
∴△ACE≌△BCD(SAS).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1.(5分)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0,2)和点(1,5),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分析】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及方程组的解法,将点(0,2)和点(1,5)代入解析式中,求出b,c即可.
【解答】解:将(0,2),(1,5)代入y=x2+bx+c得,
,
解得,
∴此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2.
【点评】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22.(5分)已知二次函数y=x2﹣4x+3.
(1)补全表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回答:当0≤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1≤y≤3 .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将表格中补充完整,然后描点、连线作出图象即可;
(2)根据函数图象写出y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1)列表:
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如图:
;
(2)0≤x<3时,y的取值范围是﹣1≤y≤3.
故答案为:﹣1≤y≤3.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图象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
23.(6分)如图,邻边不等的矩形花圃ABCD,它的一边AD利用已有的围墙,另外三边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6m.若矩形的面积为4m2,请你计算AB的长度(可利用的围墙长度超过6m).
【分析】根据栅栏的总长度是6m,AB=xm,则BC=(6﹣2x)m,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AB=xm,则BC=(6﹣2x)m,
根据题意可得,x(6﹣2x)=4,
解得x1=1,x2=2(不合题意舍去).
答:AB的长为1m.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24.(6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AD⊥BC于点E.
(1)求证:∠BAD=∠CAD;
(2)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G,连接GC.若⊙O的半径为5,OE=3,求GC和BC的长.
【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得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证明结论;
(2)根据垂径定理得到点E为BC的中点,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CG=2OE=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CG=90°,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1)证明:∵AD是⊙O的直径,AD⊥BC,
∴=,
∴∠BAD=∠CAD;
(2)解:如图,
∵AD是⊙O的直径,AD⊥BC,
∴点E为BC的中点,
∵点O是BG的中点,
∴CG=2OE=2×3=6.
∵BG是⊙O的直径,
∴∠BCG=90°.
∵⊙O的半径为5,
∴BG=10,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勾股定理,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5.(6分)某广场有一个小型喷泉,水流从垂直于地面的水管OA喷出,OA长为1.5米.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到地面上,某方向上抛物线路径的形状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流喷出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近似满足函数关系y=ax2+x+c(a≠0).
下面是水流高度y和水平距离x之间的几组数据:
(1)根据上述数据,直接写出水流喷出的最大高度,并求出满足的函数关系式y=ax2+x+c(a≠0);
(2)由于调整了水压,水流喷出高度y与水平距离x之间近似满足函数关系,调整后水流落点为B′,则OB < OB′.(填“>”,“=”或“<”)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求解;
(2)分别求出点B(3,0),,即可求解.
【解答】解:(1)水流喷出的最大高度为2米.
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经过点(0,1.5)和(3,0),
将上述两个点坐标代入y=ax2+x+c(a≠0)中,得:
,
解得 ,
∴函数关系式为;
(2)对于,
当y=0时,,
解得:x1=3,x2=﹣1,
∴点B(3,0),即OB=3,
对于,
当y=0时,,
解得:,
∴点,即,
∵,
即OB<OB′.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顶点坐标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求出函数解析式.
26.(6分)已知抛物线y=ax2+bx+b2﹣b(a≠0).
(1)若b=2a,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a=1,且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点A(﹣3,y1),B(﹣1,y2),C(3,y3)在抛物线上.若y1>y3>y2,求b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对称轴公式即可求得;
(2)根据题意得出<﹣<,即可得到﹣2<b<0.
【解答】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b=2a,
∴x=﹣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2)当a=1时,抛物线y=x2+bx+b2﹣b,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点(﹣3,y1),(﹣1,y2),(3,y3)在抛物线上,且y1>y3>y2,
∴,
∴﹣2<b<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
(1)根据对称轴公式即可求得;
(2)根据题意得出,即可得到﹣2<b<0.
27.(7分)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上一点,且点M不与B、C重合,点P在射线AM上,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连接BP,DQ.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AM上时,依题意补全图1;
(2)在图1的条件下,延长BP,QD交于点H,求证:∠H=90°.
(3)在图2中,当点P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连接DP,若点P,Q,D恰好在同一条直线时,猜想DP,DQ,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分析】(1)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结论;
(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Q=AP,∠QAP=∠DAB=90°,由“SAS”可证△AQD≌△APB,可得PB=QD,∠AQD=∠APB,由平角的性质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QHP=90°,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BD,如图2,只要证明△ADQ≌△ABP,∠DPB=90°,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1:
(2)如图1,延长BP,QD交于点H,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AB=90°,
∵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
∴AQ=AP,∠QAP=∠DAB=90°,
∴∠QAD=∠BAP,
∴△AQD≌△APB(SAS),
∴PB=QD,∠AQD=∠APB,
∵∠APB+∠APH=180°,
∴∠AQD+∠APH=180°,
∵∠QAP+∠APH+∠AQD+∠H=360°,
∴∠H=90°;
(3)DP2+DQ2=2AB2.
证明:连接BD,如图2,
∵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
∴AQ=AP,∠QAP=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AB=90°,
∴∠1=∠2.
∴△ADQ≌△ABP(SAS),
∴DQ=BP,∠Q=∠3,
∵在Rt△QAP中,∠Q+∠QPA=90°,
∴∠BPD=∠3+∠QPA=90°,
在Rt△BPD中,DP2+BP2=BD2,
又∵DQ=BP,BD2=2AB2,
∴DP2+DQ2=2AB2.
【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8.(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
(1)已知点A(6,8),在点Q1(0,8),Q2(﹣4,2),Q3(8,4)中, Q1和Q3 是点A的“直角点”;
(2)已知点B(﹣3,4),C(4,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t,0),E(t+1,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OQ12+AQ12=OA2,OQ32+AQ32=OA2,可得∠OQ1A=90°,∠OQ3A=90°,再根据“直角点”的定义可得结论;
(2)连接OB,OC,取BO的中点M,OC的中点N,分别以M,N为圆心,OB,OC为直径作圆,由图可知,Q1,Q2为两个临界点,即可求得答案;
(3)如图2,分别以OB,OC为直径作圆,确定正方形DEFG的极限位置如图2中的①②③④,当t+1<0,即t<﹣1时,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①位置时,可得t=﹣3,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②位置时,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可得t=1﹣,即﹣3≤t≤1﹣.同理可得:≤t≤3,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点Q1(0,8),Q2(﹣4,2),Q3(8,4),点A(6,8),
∴OQ1==8,
OQ2==,
OQ3===,
OA==10,
AQ1==6,
AQ2===,
AQ3===,
∴OQ12+AQ12=OA2,OQ32+AQ32=OA2,OQ22+AQ22≠OA2,
∴∠OQ1A=90°,∠OQ3A=90°,
∴Q1和Q3是点A的直角点;
故答案为:Q1和Q3;
(2)如图1所示,连接OB,OC,取BO的中点M,OC的中点N,
分别以M,N为圆心,OB,OC为直径作圆,
由图可知,Q1,Q2为两个临界点,
则=xM﹣Q2M=﹣﹣=﹣4,
同理,=2+2,
∴﹣4≤n≤2+2;
(3)如图2,分别以OB,OC为直径作圆,
当t+1<0,即t<﹣1时,
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①位置时,可得t=﹣3,
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②位置时,
∵F2(t+1,1),OF22+CF22=OC2,
∴(t+1)2+12+(t﹣3)2+(1﹣4)2=42+42,
解得:t=1﹣或t=1+(舍去),
∴﹣3≤t≤1﹣.
当t>0时,
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③位置时,
∵G3(t,1),OG32+BG32=OB2,
∴t2+12+(t+3)2+(1﹣4)2=32+42,
解得:t=或t=(舍去),
正方形DEFG位于正方形④位置时,
∵E4(t+1,0),
∴t+1=4,
解得:t=3,
∴≤t≤3,
综上所述,﹣3≤t≤1﹣或≤t≤3.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圆的性质,不等式组的应用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并应用新定义“直角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12 10:34:12;用户:笑涵数学;邮箱:15699920825;学号:36906111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6
6
5
4
高强度
12
13
15
12
8
休息
0
0
0
0
0
x
…
0
1
2
3
4
…
y
…
…
x/米
0
0.5
1
1.5
2
2.5
3
y/米
1.5
1.875
2
1.875
1.5
0.875
0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低强度
8
6
6
5
4
高强度
12
13
15
12
8
休息
0
0
0
0
0
x
…
0
1
2
3
4
…
y
…
3
0
﹣1
0
3
…
x
…
0
1
2
3
4
…
y
…
3
0
﹣1
0
3
…
x/米
0
0.5
1
1.5
2
2.5
3
y/米
1.5
1.875
2
1.875
1.5
0.875
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