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pptx
    • 课件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docx
    • 课件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docx
    • 课件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docx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1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2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3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4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5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6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7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第8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第1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第2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第3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第1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第2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第3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第1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第2页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五单元专题突破7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ppt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7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doc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7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doc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7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注重基础;首先要通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温习,能将课本相关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链条和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的知识浓缩其中,将书本由“厚”变“薄”,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联想记忆,也有利于深层次拓展知识,更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实验;从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4、重视几种能力的训练。注重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提升能力的基石。夯实基础不能离开课本,无论什么综合题、联系实际的问题,原理都在课本里。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忽略现有教材的例子、资料分析、问题探讨、技能训练等。另外,生物考卷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做题速度越来越重要,考生要在提高读题速度的同时不影响做题的正确率。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
    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类型一 连锁和互换的分析判断
    1.两对等位基因位置关系的判断(三种可能)
    (1)若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1,则该个体产生 四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B、Ab、aB、ab
    (2)若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2,则该个体产生 两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若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3,则该个体产生 两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2.连锁和互换的分析判断(1)连锁互换产生的配子(以精原细胞为例)
    ①每个精原细胞发生一次图示互换,可得到一半重组类型和一半非重组类型的配子。例如,10%的精原细胞发生了图示互换,重组率是5%。②互换后基因数目不变,仅是基因位置发生改变。
    ③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连锁和互换的判断:测交比例直接反应配子的基因型比,因此可以用测交来验证是否连锁和互换。例:AaBb×aabb,若子代为AaBb∶aabb=1∶1,则AaB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1∶1,推测AB连锁;若子代为AaBb∶Aabb∶aaBb∶aabb=4∶1∶1∶4,推测AaB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 Ab∶aB∶ab=4∶1∶1∶4,可判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互换。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已知这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基因型均为BbDd的雌、雄果蝇杂交,其中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是Bd∶BD∶bd∶ bD=5∶1∶1∶5。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B/b、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雌果蝇中B和d连锁,b和D连锁B.雌果蝇体内有20%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互换C.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说明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互换D.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则子代中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24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卵细胞,且比例为Bd∶bD=5∶5,BD∶bd=1∶1,由此可判断B/b、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和d连锁,b和D连锁,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卵原细胞发生了互换,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BD、bd重组类型各占1/12,且发生互换的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是Bd∶BD∶bd∶bD=1∶1∶1∶1,各占1/4,故可判断发生互换的卵原细胞占1/3,不发生互换的占2/3,B错误;
    若子代未出现bbdd个体,说明雄果蝇减数分裂未产生bd的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生互换,产生的精细胞种类及比例是Bd∶bD=1∶1,子代中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12×1/2=1/24,C、D正确。
    2.如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
    (1)为研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基因型为AaBb的红色植株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在上图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让该红色植株自交。③实验步骤:第一步让红色植株自交。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
    ④实验结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及结论:a.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一种类型,子代白色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粉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子代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
    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3∶6∶3∶4
    b.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1∶2∶1,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c.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
    紫色∶红色∶白色=1∶2∶1
    (2)若2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其中的白色植株进行随机传粉,则产生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
    紫色∶红色∶白色=1∶1∶2
    类型二 利用已知基因定位
    1.已知基因A与a位于2号染色体上
    2.电泳分离法已知基因A与a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B与b位于4号染色体上,另外一对基因C和c控制红花和白花,为了定位C和c的基因位置,利用纯合红花和白花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并对相关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离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依据结果可知c基因在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3.甲虫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红色)/a(棕色)控制,且AA致死;另一对等位基因B/b也影响甲虫的体色,只有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表现,否则为黑色。红色甲虫甲与黑色甲虫乙杂交,F1红色∶棕色=2∶1。为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甲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甲虫交配,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甲为AaBB、乙为AabbB.若F2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3∶3∶2,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C.若F2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2∶1∶1,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D.若F2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1∶2∶1,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红色甲虫(AaB_)与黑色甲虫(_ _bb)杂交,F1中红色(AaB_)∶棕色(aaB_)=2∶1,说明亲本都含a基因且甲不含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甲为AaBB,乙为Aabb,A正确;若B/b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红色雄性甲虫的基因型是AaBb,多只棕色雌性甲虫的基因型是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1aa)(3B_∶1bb)=3AaB_∶1Aabb∶ 3aaB_∶1aabb,表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3∶3∶2,B正确;
    若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或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或AaBb∶Aabb∶aaBB∶aaBb=1∶1∶1∶1,即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C错误,D正确。
    4.利用SSR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染色体的SSR差异很大,可利用电泳技术将其分开,用于基因的定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雄性育性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为确定基因R、r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研究者提取亲本及F2中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4号染色体的DNA,检测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雄性不育基因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且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可育植株中电泳结果与个体1相同的个体占_____。
    株电泳带与亲本不育植株相同,而可育植株存在杂合现象
    对比亲本、F2中可育与不可育植株4号染色体SSR的电泳结果,所有不育植株的电泳带均相同,可知基因R、r位于4号染色体上,且部分可育植株为杂合子,因此雄性不育基因为隐性基因。由电泳结果可知,亲本的雄性育性基因均为纯合RR×rr,F1基因型为Rr,自交得到的F2中,RR∶Rr∶rr=1∶2∶1,因此F2可育植株中电泳结果与个体1(RR)相同的个体占1/3。
    (2)水稻的紫粒和白粒受1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研究人员将纯种紫粒和白粒水稻杂交,F1全为紫粒,F1自交后提取F2中结白色籽粒的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利用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中扩增结果推测:基因A/a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白色籽粒的F2单株的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与白粒水稻亲本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基本一致
    ②2号和47号单株出现特殊的扩增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或两种SSR标记)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
    F1产生配子时基因A与
    类型三 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
    由于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需先绘出简图明确可能的位置情况,再利用自交或测交法判断基因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以导入两个抗病基因为例,如图所示:
    5.水稻(二倍体)为雌、雄同花植物,花小,进行杂交育种困难。某品种水稻6号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种子颜色基因B(控制褐色)、b(控制黄色)。科研团队欲将某雄性不育基因M转入该水稻品种,培育出通过种子颜色即可判断是否为雄性不育种子的新品种,以供杂交育种使用。
    (1)已知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较近时,会紧密连锁在一起而不发生基因重组;距离相对较远时,会发生基因重组。该科研团队将一个雄性不育基因M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基因型为Bb的水稻的一条染色体上,该转基因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用该水稻与雄性可育黄色水稻杂交,观察记录所得种子颜色及种下种子后获得植株的育性情况,判断M基因插入的位置并选择新品种。
    将一个雄性不育基因M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基因型为Bb的水稻的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基因,因此该转基因水稻的基因型为BbM(或BbMO)。用该水稻BbM(或BbMO)与雄性可育黄色水稻(bbOO)杂交。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M基因插入到非6号染色体上;
    褐色雄性不育∶褐色雄性可育∶黄色雄性不育∶黄色雄性可育=
    B和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该M基因插入到非6号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代产生的雌配子为BM∶BO∶bM∶bO=1∶1∶1∶1,雄配子为bO,后代基因型为BbMO(褐色雄性不育)∶BbOO(褐色雄性可育)∶bbMO(黄色雄性不育)∶bbOO(黄色雄性可育)=1∶1∶1∶1。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M基因插入到6号染色体上并与颜色基因B相距较远;
    褐色雄性不育、褐色雄性可育、黄色雄性不育、黄色雄性可育四种类型都有但比例不为1∶1∶1∶1
    若该M基因插入到6号染色体上并与颜色基因B相距较远,会发生基因重组,亲代产生的雌配子为BM、BO、bM、bO,但比例不为1∶1∶ 1∶1,雄配子还是bO,因此后代中褐色雄性不育、褐色雄性可育、黄色雄性不育、黄色雄性可育四种类型都有但比例不为1∶1∶1∶1。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M基因插入到6号染色体上并与颜色基因B紧密连锁。
    褐色雄性不育∶黄色雄性可育=1∶1
    若该M基因插入到6号染色体上并与颜色基因B紧密连锁,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亲代产生的雌配子为BM∶bO=1∶1,雄配子还是bO,因此后代为BbMO(褐色雄性不育)∶bbOO(黄色雄性可育)=1∶1。
    (2)利用(1)中结果______(填“①”“②”或“③”)中所得植株交配,选择______________植株上______(颜色)的种子即属于雄性不育型新品种。
    据(1)的分析可知,结果①②中黄色和褐色都存在雄性不育,而结果③中褐色是雄性不育,黄色是雄性可育,因此要想通过种子颜色即可判断是否为雄性不育种子的新品种,只能选择结果③中所得植株交配,且选择褐色雄性不育植株上褐色的种子即属于雄性不育型新品种。
    类型四 三对基因位于1对、2对和3对同源染色体上
    6.(经典高考题节选改编)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互换,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并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三组F2的表型
    (2)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各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
    一组杂交组合的F2中出现三种表型,且比例为1∶2∶1,其他两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
    各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三种表型,且比例为1∶2∶1
    7.甜荞麦是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形状(棱尖、棱圆)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后代,F2性状统计结果如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为探究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小组成员选择了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纯合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为材料,进行了实验。请写出简单可行的两种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方案一: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案一:选择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纯合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获得F2;统计F2中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的性状比例 若F2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27∶9∶21∶7,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9∶3∶4,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案二:选择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纯合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植株测交获得F2;统计F2中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的性状比例 若F2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3∶3,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2,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由F2性状统计结果:花药正常∶花药小=452∶348≈9∶7,是9∶3∶ 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受基因A、a和B、b控制,则F1基因型为AaBb,双显性(A_B_)为花药正常,其余为花药小;由瘦果棱尖∶瘦果棱圆=591∶ 209≈3∶1,可推知瘦果棱尖为显性,假设该性状受基因C、c控制,则F1基因型为Cc,进而可推知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纯合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
    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图1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若自交,则所得子代F2中表型及比例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9∶7)×(3∶1)→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27∶9∶21∶7;若其测交,则所得子代F2中表型及比例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1∶3)×(1∶1)→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3∶3。
    ②若为图2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若其自交,则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C_∶A_bbcc∶aaB_C_∶aabbcc=9∶3∶3∶1,则表型为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_B_C_)∶花药小瘦果棱尖(aaB_C_)∶花药小瘦果棱圆(A_bbcc+aabbcc)=9∶3∶4;若其测交,则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其表型及比例为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圆(Aabbcc+aabbcc)=1∶1∶2。
    一、选择题1.玉米粒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玉米粒的形状由基因B/b控制,现用纯种黄色饱满玉米和白色皱缩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饱满。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饱满66%∶黄色皱缩9%∶白色饱满9%∶白色皱缩16%。下列对上述两对性状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A.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1测交后代表型之比可能为4∶1∶1∶4D.基因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实验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旱植株的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一抗旱能力弱的植株品种的染色体上,并得到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抗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 比例为75%,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 于图中的Ⅲ类型B.Ⅰ和Ⅱ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C.Ⅱ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8D.Ⅰ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3.野生型果蝇的翅膀是长翅,突变体果蝇的翅膀是短翅,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发现某果蝇种群中出现两种短翅突变体,分别为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这两种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且突变后均为纯合子。为确定这两种突变体发生变异的基因所在的位置,某人让这两种突变体杂交获得F1,然后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F1表现为短翅,则突变体甲是突变体乙的等位突变体B.若F2表现为长翅∶短翅=1∶1或9∶7,则翅长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C.若F1表现为长翅,则F1测交后代表现为长翅∶短翅=1∶1D.若翅长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甲、乙杂交无论哪一代都表现为短翅
    4.(2023·盐城高三三模)SSR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某植物的紫茎和绿茎受一对等位基因 M、m控制,该植物纯种紫茎和纯种绿茎杂交,F1均为紫茎。F1自交后提取F2中50株绿茎植株的叶肉细胞DNA,利用4号染色体上特异SSR进行PCR扩增,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植株体内可能存在不含M或m基因 的细胞B.由电泳结果可确定m基因是否位于4 号染色体上C.若m基因不在4号染色体上,则SSR扩增结果有3种D.若m基因在4号染色体上,则SSR扩增结果比例为3∶1
    5.(2024·苏州高三质检)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野生型雌、雄果蝇均为无色翅,且基因组中无GAL4基因和含UAS序列的启动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在雄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插入GAL4基因,雌果蝇的某一条染色体上插入含有UAS序列的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研小组利用杂交实验对雌果蝇中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判断:将上述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无法确定亲本雌果蝇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插 入位置B.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Ⅲ号染色体上,则F2中绿色荧光翅∶无色 翅=1∶1C.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Ⅱ号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雌性个体的 比例为7/16D.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X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个体的基因型 共有6种
    6.(2024·淮安高三模拟)在研究等位基因A/a、B/b、D/d、E/e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时,以某志愿者的精子为材料,利用DNA提取、PCR等技术随机检测了12个精子的相关基因,其基因组成如表所示。若这12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及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及比例相同,且不考虑致死和突变,各种配子活力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编号为①、③、⑤、⑦、⑨、⑩的精子中不含Y染色体B.该志愿者的部分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等位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排除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
    7.(2024·江苏姜堰中学高三模拟)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 A、B分别控制红色和蓝色,基因a、b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D、d不控制色素的合成,但D抑制A的表达;当A、B同时表达时,花瓣呈紫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有9种B.若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取F1中红花与紫花植株杂交,F2中 蓝花占2/27C.F1表型及比例为紫∶蓝∶白∶红=3∶9∶3∶1或蓝∶白∶红=12∶3∶1, 可推测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D.F1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蓝∶白=9∶3∶39∶13,可推测D不在A/a和 B/b所在的染色体上
    8.(2024·开封高三联考)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B、C(已将抗病基因H导入胞内)。为确定不同品系H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杂交实验(各类型配子活性正常且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品系A与品系B中H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组合二F2的抗病个体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1/5C.品系B与品系C中H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组合三F2的非抗病个体的产生可能与染色体互换有关
    9.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F2有茸毛∶无茸毛=2∶1,说明可 能存在AA致死B.根据F2的表型比例,说明控制果实 颜色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D.F1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红果∶黄果=1∶3
    二、非选择题10.(2023·常熟高三期末)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根据杂交实验一与图2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P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常规PCR检测,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检测结果见图2,由图2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测:果蝇B基因内________________导致B→b的突变。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基因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为600碱基对,而突变基因b的扩增片段大小为700碱基对,说明B基因的长度增加了100碱基对,突变为b基因
    (3)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DNA序列进行检测,亲本及子代的检测结果见图3。请将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检测结果绘在图3中的横线上。
    11.(2024·连云港高三模拟)蓖麻是一种二倍体植物,其性别有两性株(既开雌花又开雄花)和雌株(只开雌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蓖麻的株高和叶形分别由另外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研究人员将外源的DNA片段导入纯合高秆掌状叶两性株蓖麻的外植体,经组织培养获得了若干株转基因蓖麻。为探究外源DNA片段插入的位置和数量,研究人员利用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已知外源DNA片段不控制具体性状,但会使插入位点所在的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实验一:转基因植株甲自交,F1表现为两性株∶雌株=3∶1。实验二:转基因植株乙自交,F1表现为高秆掌状叶雌株∶高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两性株=1∶2∶1。
    (1)蓖麻的性别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若让转基因植株甲自交产生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两性株与雌株的比例为______。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分析,转基因植株乙中至少插入____个外源DNA片段。控制蓖麻性别与叶形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F1中性别与叶形(两性株与雌株、掌状叶与柳叶)的每对相对性状表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3)研究人员取另一株转基因植株丙自交,F1表现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两性株∶矮秆掌状叶两性株∶矮秆柳叶两性株=7∶3∶1∶1。说明外源DNA片段插入转基因植株丙的数量和位置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F1的性状分离比不为9∶3∶3∶1。
    插入了两个外源DNA片段,且一个插入M基因,另一个插入N基因
    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12.棉花的纤维长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显性基因A、B决定的纤维长度相等,基因a、b决定的纤维长度也相等。人工种植的棉花纤维均为白色,经太空育种后获得一株粉红色棉花且其纤维长度为10 cm,让该株棉花自交,分别统计F1全部个体的表型及比例:纤维颜色白色∶粉红色=1∶2;纤维长度12 cm∶11 cm∶10 cm∶9 cm∶8 cm=1∶4∶ 6∶4∶1。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纤维长度,F1纤维长度为11 cm的植株中有_____种基因型,F1纤维长度为10 cm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
    (3)相关研究表明,棉花纤维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用R/r表示)控制,F1中白色棉花∶粉红色棉花=1∶2,说明棉花种群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死的现象。
    胎(或基因型为RR的个体)
    (4)为进一步探究基因R/r、A/a和B/b是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择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杂交,统计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①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10 cm白色∶9 cm白色∶8 cm白色∶10 cm粉红色∶9 cm粉红色∶8 cm粉红色=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R/r、A/a和B/b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1∶2∶1∶1∶2∶1
    ②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10 cm白色∶9 cm白色∶9 cm粉红色∶8 cm粉红色(或10 cm粉红色∶9 cm粉红色∶ 9 cm白色∶8 cm白色)=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R/r、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相关课件

    第五单元 第二十七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第二十七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五单元第2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pptx、第五单元第2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docx、第五单元第2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docx、第五单元课时练27基因在染色体上-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8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8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ppt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教师版doc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专练doc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8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8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文件包含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ppt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教师版docx、第五单元专题突破8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五单元 专题突破7 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