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的归 属感和责任感。
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做守法公民。
4.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自身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 勇于担当的健全人格。
5.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和作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2. 难点:理解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如何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 展示“羊孩”拴拴的故事图片,同时进行详细讲述:“同学们,在陕西榆林的王家河村有一个‘羊孩’,名叫拴拴。因为长年没人照料,六岁的他从刚会走路开始就被拴在了一棵树上。整整六年的时间,和他做伴的只有一只山羊。六岁的拴拴不会说话,只能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感情。拴拴的妈妈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又智力低下,全家唯一的劳动力是他74岁的奶奶……因为没有人教,他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无论吃饭、穿衣,都要别人帮忙。从来没有同村小孩和拴拴一起玩耍,每天和他做伴的只有家里的老山羊。拴拴和羊很亲,可是对人却没什么反应……”
- 引导学生思考拴拴之前为什么不会人类的语言,后来为什么开口说话。
-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 教师总结:“拴拴之前不会人类语言是因为他长期脱离社会,没有接受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后来在社会关爱的帮助下,他被送往榆林市聋哑语言康复学校接受康复教育。经过老师们一年多的努力,拴拴终于开口说话了。这说明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
2. 新课讲授(35分钟)
-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5分钟)
- 展示课件中关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关系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个人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呢?”
-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 教师讲解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和案例,详细分析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 “首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以及国家的培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就像拴拴,如果没有社会的关爱和教育,他可能永远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 “其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出行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他人的劳动和社会的支持。比如,我们穿的衣服是由工人生产的,吃的食物是农民种植的,住的房子是建筑工人建造的,出行的交通工具是由许多人共同制造和维护的。”
- “最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在社会中学习知识、技能,结交朋友,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鼓舞。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机会,让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 总结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综上所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 养成亲社会行为(20分钟)
- 展示情境一至四的图片,引导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是亲社会行为,并说明理由。
-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 教师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 详细阐述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亲社会行为包括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学会谦让的典范;与他人分享快乐和知识,也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都是帮助他人的行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关心社会发展的体现。”
- 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能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打扫社区卫生、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与环保活动等。
- 深入分析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当我们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时,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见识,丰富经验,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 结合案例“致敬最美环卫人”,具体探究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可以通过关注时政新闻、阅读报纸杂志、参与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经历或想法。
3. 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了解了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以及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方法。”
-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教师强调在社会中成长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关心社会,帮助他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课堂练习(2分钟)
- 展示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评价。
5. 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 制定一份自己的亲社会行为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和目标,并在下周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注重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表格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