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是一种电磁波B. 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C. 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
2.圆形铁丝圈蘸一些肥皂液后会形成肥皂膜,将铁丝圈竖直放置,在自然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出彩色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偏振现象B.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C. 彩色条纹为横纹D. 彩色条纹为竖纹
3.关于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α粒子在实验中几乎不偏转,主要原因是原子内部十分“空旷”
B. 绝大多数α粒子在实验中几乎不偏转,是因为原子核质量很大
C. 使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电子对α粒子的库仑力
D. 使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万有引力
4.夏天由于气温升高,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压强变大,更容易造成爆胎。假设轮胎不漏气且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与冬天相比,夏天轮胎内的气体( )
A. 分子间斥力更大B. 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大
C. 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更大D. 气体内能更小
5.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B点对应的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B. 乙图是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的实验,实验中要保证每颗豆粒与台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
C. 丙图是显微镜下某微粒运动每隔30s的位置连线,这就是微粒的运动轨迹
D. 丁图是氧气分子分别在0℃和100℃时的速率分布情况,实线对应的是100℃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是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很小的线圈,P、Q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S后,两灯始终一样亮
B. 闭合开关S后,灯泡P中电流从右向左
C. 当断开开关S时,两灯同时熄灭
D. 当断开开关S时,灯泡P中电流从右向左
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沿直线先后到达状态B和C,最终回到状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到B,气体内能减小B. 从B到C,气体从外界吸热
C. A、C两状态,气体温度相同D. B、C两状态,气体温度相同
8.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发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波源开始振动,经过一个周期T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波源振动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 )
A. y=Asin(2πTt)
B. y=−Asin(2πTt)
C. y=Acs(2πTt)
D. y=−Acs(2πTt)
9.手机防窥屏的原理图如图所示,防窥屏可视为某种透明介质,在屏中有相互平行排列的吸光屏障,屏障垂直于手机屏幕。手机上发光像素单元紧贴防窥屏的下表面,可视为点光源,位于相邻两屏障的正中间。防窥屏可实现对发光像素单元可视角度θ的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防窥屏的厚度H越大,可视角度θ越小B. 透明介质的折射率越小,可视角度θ越小
C. 屏障的宽度L越大,可视角θ越小D. 屏障的高度d越大,可视角度θ越大
10.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两端a、b接正弦式交流电源。在原线圈前串联一个规格为“熔断电流0.2A、电阻5Q”的保险丝,与原线圈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稳定为220V,电压表为理想电表,若电路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阻R的最大瞬时电流为2AB. 电阻R增大时,流经保险丝的电流也增大
C. 保证保险丝不断的电阻R的最小值为11ΩD.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最大值为44 2W
11.如图所示,光电倍增管是提高光电管灵敏度的光电转换器件。管内除光电阴极和阳极外,两极间还放置四个倍增电极1、2、3、4。使用时相邻两倍增电极间均加有电压,以此来加速电子。光电阴极受光照后释放出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射向第一倍增电极,引起电子的二次发射,激发出更多的电子,然后在电场作用下射向下一个倍增电极,又激发出更多的电子,如此电子数不断倍增,使得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比普通光电管要高得多,可用来检测微弱光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电倍增管正常工作时,每个倍增电极上都发生了光电效应
B. 光电倍增管内阳极接收电子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照射光
C. 图中标号为偶数的倍增电极电势要高于标号为奇数的电极电势
D. 适当增大倍增电极间的电压有利于探测更微弱的光信号
12.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9时54分,太阳爆发了一次X射线耀斑,X射线耀斑的级别划定通常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观测到的X射线流量来表征。射线流量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射线能量。若太阳均匀地向各个方向辐射X射线,设波长为λ,太阳辐射X射线的总功率为P。同步卫星探测仪正对太阳的面积为S,卫星离太阳中心的距离为R,普朗克常量为ℎ,光速为c,则同步卫星探测仪探测到的X射线流量中的光子数为( )
A. pλ4πℎcR2B. PλπℎcR2C. PSλ4πℎcR2D. 3PSλ4πℎcR3
13.如图所示,弹性小球A和B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度为ℎ处自由落下,落地瞬间,B先与地面碰撞,后与A碰撞,ℎ远大于两小球直径,小球B的质量远大于小球A质量。假设所有的碰撞均为竖直方向内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下落过程中A与B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B. 小球B与地面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为零
C. 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约为4ℎ
D. 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约为9ℎ
14.如图甲所示,通过电流加热,热阴极中的电子克服逸出功离开阴极,之后被加速电场加速撞击阳极,在撞击阳极原子的过程中,电子以极大的加速度减速,损失的能量则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去。大部分电子经历多次碰撞而减速,因此辐射的能谱是连续谱,图乙为不同加速电压下测量到的X射线能谱,横轴为X射线波长,纵轴为相应波长的X射线强度。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速度忽略不计,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随加速电压增大,X射线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更高的方向移动
B. 当电子撞击阳极被瞬间减速到0时,辐射的X射线波长最短
C. 只改变阳极材料,X射线的最短波长也会随之变化
D. 若用60kV加速电压加速电子,产生的X射线的最短波长约为20pm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5.某小组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
(1)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则在甲图中1、2、3处分别应该安装的器材是______。
A.单缝、滤光片、双缝
B.单缝、双缝、滤光片
C.滤光片、单缝、双缝
D.双缝、滤光片、单缝
(2)如图乙所示,测量头中分划板上的刻度线先后处于x1、x2位置,x1位置的读数为1.690mm,x2位置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mm;根据x1、x2位置读数,得到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______mm(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毛玻璃屏的距离为L,此单色光波长的表达式λ= ______(用L、d、x1、x2表示)。
16.两个实验小组做“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实验。
(1)一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中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刻度尺读取空气柱的长度1,从与注射器内空气柱相连的压力表读出空气柱的压强p。
a.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在柱塞上涂抹润滑油可以提高装置的气密性
B.应快速推拉柱塞并迅速读数,以避免气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C.推拉柱塞时,手不可以握住整个注射器
b.一组同学在不同温度下用同一空气柱进行实验,测出两条等温线,如图1所示,则T1 ______T2(填写“>”或“<”)。
c.一组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以压强p为纵轴,以体积的倒数为横轴,把采集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2)发现图线的上端出现了一小段弯曲,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答一种情况即可)
(2)二组同学用气体压强传感器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研究对象是注射器中的密闭气体。气体压强传感器通过塑料管与注射器相连。由注射器壁上的刻度可以读出气体的体积V;由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压强值p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
a.二组同学正确操作实验后,获得不同体积时气体压强的数值。利用计算机作出气体的图像,发现图线不过坐标原点,如图3所示,图中V的物理含义是______。
b.二组同学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进行了两次实验。根据他们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的图像如图4所示,图线a与b分别对应两次实验数据,图线a斜率大于图线b斜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答一种情况即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O点是玻璃砖的圆心。已知光线AO的入射角i=30°,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
(1)画出反射和折射光路图,并标出折射角r;
(2)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n;
(3)分析说明当入射角i=60°时,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18.如图所示,坐标原点处有一质点做振幅A=10cm的简谐运动,形成一列自左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x=4cm处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P、Q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是(2,0)、(9,0),已知在t1=0.2s时,P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求:
(1)这列波的周期T和传播速度v;
(2)画出t2=0.6s时的波形图;
(3)从t=0时刻起,质点Q第一次位于波峰所经历的时间t及通过的路程s。
19.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根据狭义相对论,光子的能量E与其动量p的关系为E=pc,其中c为真空中光速。
(1)推导波长为λ的单色光光子的动量表达式p=ℎλ(ℎ为普朗克常量);
(2)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电子会带走一部分能量和动量。假设入射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光子的方向恰好与原入射方向垂直。已知入射光波长为λ0,散射后波长为λ1。
a.画出碰撞前后光子动量以及碰后电子动量三者的矢量关系图(在图中标出光子碰前、碰后的动量大小);
b.分析比较入射光波长λ0与散射后波长λ1的大小关系。
(3)如同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频繁碰撞产生压力一样,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也将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物体表面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有科学家设想利用太空中阻力很小的特点,可以在宇宙飞船上安装太阳帆,利用光压推动飞船前进,实现星际旅行。若将一个材质很轻、面积足够大的太阳帆完全展开,调整帆面方向,使其与太阳光照方向垂直。已知帆面处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光辐射功率为P,其中被太阳帆表面反射的光占入射光比例为K,其余的入射光均被太阳帆面吸收,不考虑光子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推导太阳帆受到的光压P光的表达式。
2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光电效应。真空中一对半径均为R1的圆形金属板P、Q,圆心正对平行放置,两板距离为d,Q板中心镀有一层半径为R2(R2
(2)微安表示数最大值Im和电压值Um;
(3)某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获得了以下信息:
①原子半径r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普朗克常量ℎ=6.6×10−34J⋅s;
②某普通光源,发光的频率V0为6×1014Hz,其在1s内垂直照射到1m2面积上光的能量E0约为104J;
③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若能量不足以使其脱离金属表面,会在不超过t0=10−8s的时间内将能量释放给周围原子而恢复到原状态。
请结合以上信息,估算说明在发生光电效应时,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答案解析
1.A
【解析】解:A、光是一种电磁波,故A正确;
B、光本身是一种物质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故B错误;
C、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故D错误。
故选:A。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声波是纵波。
考查了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难度不大。
2.C
【解析】解:AB.圆形铁丝圈蘸一些肥皂液后会形成肥皂膜,将铁丝圈竖直放置,在自然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故AB错误;
CD.圆形铁丝圈蘸一些肥皂液后会形成肥皂膜,将铁丝圈竖直放置,在自然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由于肥皂膜的厚度是竖直方向均匀变化的,所以干涉条纹应该是横的,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首先识别出这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然后根据干涉原理分析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方向。具体方法是:理解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即光在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后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然后根据薄膜厚度的变化方向判断干涉条纹的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的干涉原理,并知道如何根据干涉现象判断光的波长、薄膜厚度等物理量。
3.A
【解析】解:AB、绝大多数α粒子在实验中几乎不偏转,主要原因是原子内部十分“空旷”,没有粒子与它碰撞,故A正确,B错误;
CD、使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斥力,故CD错误。
故选:A。
根据α粒子的散射结果和发生散射的原因分析即可。
知道α粒子的散射结果,以及发生散射的原因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的依据是解题的基础。
4.B
【解析】解:A.轮胎内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夏天轮胎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大,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更大,故C错误;
D.轮胎内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气体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一定质量的气体,内能大小仅与温度有关。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不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气体的分子势能也不考虑,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内能仅与温度有关。
5.D
【解析】解:A、甲图是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B点对应的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力为零,故A错误;
B、乙图是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的实验,因为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时的速率并不相等,所以也不用保证每颗豆粒与台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故B错误;
C、丙图是显微镜下某微粒运动每隔30s的位置连线,并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
D、丁图是氧气分子分别在0℃和100℃时的速率分布情况,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就越大,所以实线对应的是100℃,故D正确。
故选:D。
当分子间的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时是的速率并不相等,据此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就越大;位置连线不是运动轨迹。
熟悉课本上的图例,明白里面所蕴含的物理理论,对我们的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看、多记。
6.D
【解析】解:A、闭合开关S后,自感线圈对电流的增大有阻碍作用,所以线圈L中的电流逐渐增大,灯泡P中的电流逐渐减小至零,所以灯泡P逐渐变暗直至熄灭,灯泡Q越来越亮,故A错误;
B、闭合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故B错误;
CD、断开开关S时,自感线圈L与灯泡P构成闭合回路,自感线圈对电流的减小有阻碍作用,所以灯泡Q立即熄灭,灯泡P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电流经过灯泡P从右向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AC、自感线圈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角度思考;
BD、闭合电路的电流的方向是正极流向负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自感线圈对于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知识的理解。
7.C
【解析】解:A.状态A到状态B是一个等压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VaTa=VbTb
因Va=35V0、Vb=2V0,可知
Ta:Tb=3:10
则从状态A到状态B温度上升,气体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状态B到状态C是一个等容过程,根据查理定律
pbTb=pcTc
因pb=2p0、pc=35p0,可知
Tb:Tc=10:3
则从状态B到状态C温度下降,内能减少,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做功,根据
ΔU=W+Q
气体向外界放热,故B错误;
CD.因Ta:Tb=3:10、Tb:Tc=10:3,可知
Ta:Tb:Tc=3:10:3
则A、C两状态气体温度相同,B、C两状态气体温度不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根据图像得出气体状态参量的变化,结合公式pV=CT分析出气体温度的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出气体的吸放热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结合公式pV=CT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完成分析。
8.B
【解析】解:由于t=0时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由图像可知最右端质点向下振动,则振源的起振动方向向下,且t=0时波源的位移为0,则波源振动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
y=−Asin(2πTt)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根据图象确定振动方向,明确波源振动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解答本题时,要理解振动方程的意义,确定振源的起振动方向,求出振动方程。
9.B
【解析】解:A.视角度与防窥屏的厚度无关,即防窥屏的厚度大,可视角度不变,故A错误;
B.透明介质的折射率越小,则在空气中的折射角越小,则可视角度越小,故B正确;
C.屏障的宽度L越大,光线射到界面的入射角越大,则在空气中的折射角越大,则可视角度越大,可视角θ越大,故C错误;
D.屏障的高度d越大,光线射到界面的入射角越小,则在空气中的折射角越小,则可视角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折射定律得出折射角的变化趋势;根据防窥屏的工作原理结合题目分析可视角度与防窥屏的厚度、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屏障的宽度以及屏障的高度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能够理解防窥屏的工作原理,同时结合全反射的知识即可完成分析。
10.C
【解析】解:A.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指电流的有效值,根据理想变压器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I2=n1n2I1=101×0.2A=2A
因此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有效值为2A,故A错误;
BC.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比的关系可知,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U2=n2n1U1=110×220V=22V不变;
电阻R增大时,根据欧姆定律,变压器副线圈的电流I2=U2R减小;
根据理想变压器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I1=n2n1I2可知,流经保险丝的电流也减小;
根据欧姆定律Rmin=U2I2=222Ω=11Ω
因此保证保险丝不断的电阻R的最小值为11Ω;
综上分析,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功率公式和理想变压器的功率关系,变压器的最大输出功率P2=P1=U1I1=220×0.2W=44W,故D错误。
故选:C。
A.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指电流的有效值,根据理想变压器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求解作答;
BC.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比的关系可知,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比的关系分析流经保险丝的电流和求解电阻R的最小值;
D.据功率公式和理想变压器的功率关系,变压器的最大输出功率。
本题考查了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比、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考查了变压器的动态变化,需要结合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11.D
【解析】解:A.光电效应是当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物质内部的电子能够吸收光子的能量后逸出的现象,而光电倍增管正常工作时,每个倍增电极上被加速后的电子撞击激发出更多的电子,这不符合光电效应现象的特点,故不是光电效应,故A错误;
B.光电倍增管中增值的能量来源于相邻两倍增电极间的加速电场,故B错误;
C.电子在相邻倍增电极中加速,故图中标号数字较大的倍增电极的电势要高于数字较小的电极的电势,故C错误;
D.适当增大倍增电极间的电压,根据动能定理可知被加速的电子获得的动能更大,更有利于电极电子的电离故有利于探测更微弱的信号,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分析;电场能使电子加速;根据电子的受力特点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分析。
一个要掌握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另一个要知道电子的受力方向与电势的高低关系。
12.C
【解析】解:一个X射线的光子能量为E=ℎcλ,同步卫星探测到的X射线的总能量为E总=P4πR2⋅S,则探测到的X射线的光子数为n,有E总=nE,解得n=PSλ4πℎcR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先根据E=ℎcλ计算出一个光子的能量,然后根据同步卫星探测仪探测到的总能量与单个光子的能量比,即可得到光子总数。
知道光子的能量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能够得到同步卫星探测仪接受到的X射线的总能量是解题的关键。
13.D
【解析】解:A.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完全失重状态,则两个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gℎ
解得触地时两球速度均为:v= 2gℎ
B球碰撞地之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相等,故B错误;
CD.选A与B碰撞过程为研究过程,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设碰后A、B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选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mAv=mAv1+mBv2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12(mA+mB)v2=12mAv12+12mBv22
解得:v1=2(mB−mA)mB+mAv+v
已知mB≫mA,解得:v1=3v
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
H=(2v)22g
解得:H=9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触地时两球速度相同,但B碰撞地之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相等,而A也会与B碰撞,选A与B碰撞过程为研究过程,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列方程解得B速度,之后B做竖直上抛运动,由运动学公式求解反弹高度。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动量守恒定律,其守恒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某一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或合外力为零);解答时要首先确定一个正方向,利用碰撞前系统的动量和碰撞后系统的动量相等列方程,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14.C
【解析】解:A、由乙图可知,电压越大,X射线强度的极大值对应波长向小的方向移动,由c=λf,c不变,则λ大,f反而减小,故极大值向波长小的方向移动,就是向频率更高的方向移动,故A正确;
B、撞击中损失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去,当电子撞击后速度减为0,此时损失的能量最多,X射线能量最大,由爱因斯坦光子说,ɛ=ℎv,ɛ越大,ℎ不变,v频率越大,由c=λf(f也是频率),f越大,则λ越小,故减到0时,辐射波长最短,故B正确;
C、由ɛ=ℎv,c=λf可知,辐射的X射线波长与X射线的能量有关,即由撞击损失的能量决定与阳极材料无关,故C错误;
D、由乙图可知,加速电压越大,产生的X射线的最短波长向波长小的方向移动,故可推测60kV时,最短波长大约为20pm,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C。
根据c=λf和ɛ=ℎv再结合乙图的特点来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波速波长频率间的关系的判断以及对于能量公式的应用。
15.C 7.870 1.236 (x2−x1)5Ld
【解析】解:(1)由双缝干涉原理可知,光源发出光后,先用滤光片得到单色光,然用单缝得到细长的光源,最后用双缝得到两束相干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丙图中的示数为:7.5mm+37.0×0.01mm=7.870mm;
相邻亮条纹的间距为;Δx=x2−x15=7.870−1.6905mm=1.236mm
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可得:此单色光波长的表达式为:λ=(x2−x1)5Ld。
故答案为:(1)C;(2)7.870;1.236;(x2−x1)5Ld。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加上可动刻度,需估读.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求出光波的波长.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道干涉的条件。
16.AC < 装置漏气 塑料管内的气体体积 两组实验气体质量不同
【解析】(1)a.A.在柱塞上涂抹润滑油可以提高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
B.为使气体做等温变化,应缓慢推拉柱塞,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推拉柱塞时,为防止发生热传递,手不可以握住整个注射器,故C正确。
故选:AC。
b.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T=C
整理得
pV=CT
由图可知T1对应的图线压强与体积的乘积较小,则
T1
pV=nRT
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气体温度降低等。
(2)根据
p(V+V0)=nRT
整理得
V=nRTp−V0
可知图中V0的物理含义是塑料管内的气体体积。图像的斜率为
k=nRT
环境温度相同,图线a斜率大于图线b斜率的可能原因是两组实验气体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AC,<,装置漏气;(2)塑料管内的气体体积,两组实验气体质量不同。
(1)根据实验步骤解答;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根据图像的物理意义解答;
(2)根据玻意耳定律结合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分析。
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要控制实验条件,此实验要控制两个条件:一是注射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二是气体的温度一定,运用玻意耳定律列式进行分析。
17.解:(1)根据题意作图如图
(2)反射角为30°,根据题意可知折射角r=60°
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rsini=sin60°sin30∘= 3
(3)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有sinC=1n= 33
当入射角为i=60°时有sini= 32>sinC
则会发生全反射。
答:(1)见解析;
(2)这种玻璃的折射率为 3;
(3)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解析】(1)根据题意作图;
(2)根据折射定律解得折射率;
(3)根据全反射临界角结合入射角大小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结合,解题关键掌握折射定律,注意全反射的发生条件。
18.解:(1)简谐波向右传播,则点P向上运动,在t1=0.2s时,P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则
14T=t1
解得
T=0.8s
由图可知波长为4cm,则波速为
v=λT
解得
v=0.05m/s
(2)t2=0.6s时的波形图如图
(3)当x=1cm的振动传递到Q点时,Q点位于波峰,则有
t′=Δxv=9−10.05×0.01s=1.6s
t=0时刻x=4cm的质点向下振动,则Q点的起振方向向下,路程为
s=3A=3×10cm=30cm
答:(1)这列波的周期0.8s和传播速度0.05m/s;
(2)t2=0.6s时的波形图如图
(3)从t=0时刻起,质点Q第一次位于波峰所经历的时间1.6s,通过的路程30cm。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波的传播方向,在0.2s时,P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来确定周期,由图形找出波长,再根据公式求出波速;
(2)根据平移的方式画出0.6s时的波形图;
(3)从t=0时刻起,明确Q点的振动情况,求出质点Q第一次位于波峰所经历的时间t及通过的路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理解波的形成过程,熟练运用波形平移法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要注意介质中各个质点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19.解:(1)根据
E=pc
E=ℎν
c=λν
解得
p=ℎλ
(2)a.根据p=ℎλ,碰前光子的动量为
p0=ℎλ0
碰后光子的动量为
p1=ℎλ1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后,光子的动量与碰后电子的动量的矢量和等于碰前入射光子的动量,矢量图如图所示;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后光子的能量变小
ℎλ0c>ℎλ1c
解得
λ1>λ0
散射后波长λ1大于入射光波长λ0;
(3)一小段时间Δt内,太阳帆接收的光子数为
n=P0⋅Δt⋅Sℎcλ
取光子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
F⋅Δt=Knℎλ−(−nℎλ)
光产生的压强为
P光=FS
解得
P光=(1+K)P0c
答:(1)见解析;
(2)a.碰撞前后光子动量以及碰后电子动量三者的矢量关系图如图所示
b.入射光波长λ0与散射后波长λ1的大小关系λ1>λ0。
(3)太阳帆受到的光压P光的表达式P光=(1+K)P0c。
【解析】(1)根据能量与质量的关系,结合光子能量与频率的关系以及动量的表达式推导单色光光子的动量p=ℎλ;
(2)①粒子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据此可求解;
②光子与静止得电子发生碰撞后,光子把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电子,即碰撞后光子的能量减小了。
(3)根据一小段时间Δt内激光器发射的光子数,结合动量定理和压强公式求出其在物体表面引起的光压的表达式。
考查光子的能量与动量区别与联系,掌握动量定理的应用,注意建立正确的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20.解:(1)当Q板受到频率为ν的单色光持续照射后,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ℎν−W0
遏止电压为Uc,则
eUc=Ek=ℎν−W0
解得
W0=ℎν−eUc
(2)由于单位时间内从锌薄膜中逸出的光电子数为n,则有
Im=qΔt=neΔtΔt=ne
当Q板中心的圆形锌金属薄膜边缘部分的射出的以平行于极板的最大速度射出的光电子恰好到达P板边缘时,所有光电子均能够达到P板,对该光电子,根据类平抛规律有
R1−R2=vmt
d=12a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eUmmd
其中,根据动能定理
eUc=Ek=12mvm2
解得
Um=4d2Uc(R1−R2)2
(3)某普通光源,光子的能量为
E1=ℎν0
在1s内垂直照射到原子上的光的能量约为
E2=E0S
其中
S=πr2
则1s内照射到一个原子范围的光子个数
n′=E2E1
假设光子流密度均匀,相邻两个光子到达同一个原子范围内的时间为
t=1n′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t≈1.26×10−3s≫t0=10−8s
即原子将能量释放给周围原子而恢复到原状态时下一个光子还未到达,所以,在发生光电效应时,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答:(1)锌薄膜的逸出功ℎν−eUc;
(2)微安表示数最大值ne,电压值4d2Uc(R1−R2)2;
(3)见解析。
【解析】(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结合遏止电压的意义可解得锌薄膜的逸出功W0;
(2)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可解得微安表示数最大值Im,当Q板中心的圆形锌金属薄膜边缘部分的射出的以平行于极板的最大速度射出的光电子恰好到达P板边缘时,所有光电子均能够达到P板,对该光电子,根据类平抛规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动能定理可以求解电压值Um;
(3)用在1s内垂直照射到原子上的光的能量除以某普通光源一个光子的能量可以求解1s内照射到一个原子范围的光子个数,进一步可以求解相邻两个光子到达同一个原子范围内的时间,与t0=10−8s比较,进而解释在发生光电效应时,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解题关键理解题意,注意光子能量的计算方式。
[物理]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试卷B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物理]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试卷B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论证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论证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