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13421/0-17249481329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13421/0-17249481330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13421/0-17249481330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当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无穷大
B.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惯性概念
C. 牛顿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微观高速世界不再适用
D. 库仑定律告诉我们,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需要电场传递
2.街角处有一电线杆所接电线如图所示,电线杆上端应该用一根与地面连接的拉线(图中未画出)连接以保障安全,你认为拉线应该与地面上哪个点相接( )
A. aB. bC. cD. d
3.在宇宙中有的星球是带电的。如图所示为一个均匀带电的星球,将一带电质点在离该星球表面某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时,质点恰好保持静止。现给质点一个如图所示的初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将做椭圆运动
B. 质点将做抛体运动
C. 质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质点和星球电性相反
4.如图所示,相距4m的两个竖直固定杆之间拴着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柔软细绳,细绳的长度为5m。细绳上有一轻质小滑轮下面吊着质量为2kg的重物,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可视为质点且不计滑轮轴心处的摩擦。现将细绳的右端缓慢地从B点拉到正上方的B1点,整个过程中重物、滑轮与杆不接触,BB1间的距离为10cm(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绳AO和竖直杆的夹角将变大B. 细绳上的张力将变大
C. 绳上拉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1JD. 绳上拉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2J
5.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点电荷q1、q2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顶点C和顶点B上,D为斜边AB的中点,∠ABC=30°。已知A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AB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1、q2电性相同
B. q1电荷量的绝对值等于q2电荷量的绝对值的一半
C. q1电荷量的绝对值等于q2电荷量的绝对值的二倍
D. D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6.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压表A的内阻为10kΩ,B为静电计,C1、C2分别是两个平行板电容器,R为滑动变阻器,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C1>C2,则电压表的读数大于静电计的读数
B. 若将变阻器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则电容器C2上带电量增大
C. C2上带电量为零
D. 若将开关S断开,仅使电容器C2两极板间距离增大,则静电计读数将增大
7.如图甲所示为小朋友喜爱玩的分叉式滑板车。小朋友在骑行时,手握方向把A,双脚分别踏在两个活动轮B1、B2的上方踏板上,用力将B1、B2不断地分开、合拢,滑板车就能不断向前行进。小明在玩滑板车时,经过一个浅水区,进入干路面后,前轮C和后轮B1、B2分别在干路面上留下如图乙虚线所示的痕迹,在后轮经过地面的痕迹上M、N两点时,两点的切线方向恰好为M、N的连线,该连线与前轮C的行进方向垂直。若两臂长CB1=CB2=0.6m,此时,两臂正处于合拢过程中。B1、B2经过M、N两点时绕C轮做圆周运动的瞬时角速度ω=2rad/s,∠B1CB2=60°,则此时滑板车的行进速度为( )
A. 1.2m/sB. 0.6m/sC. 0.6 3m/sD. 0.4 3m/s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8.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的木块,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块加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假定接触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 μ1Rm;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为I,理想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三个电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I、ΔU1、ΔU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开关S2断开,将R的滑片向右移动,则电流A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小
B. 保持开关S2断开,将R的滑片向右移动,则有ΔU1ΔI=ΔU2ΔI
C. 保持开关S2断开,将R的滑片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D. 保持R的滑片不动,闭合开关S2,则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2.在测量金属电阻率实验中,小海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他测量后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为了拍得清楚,用微距拍摄模式,取景范围小,重点拍摄了对齐的刻度线,如图甲所示,请你帮他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mm。
为了更精确测量此金属丝的直径,小海又用螺旋测微器对金属丝进行测量,当螺旋测微器的测微螺杆和小砧紧密接触时,螺旋测微器刻度如图乙所示,将金属丝置于测微螺杆和小砧之间正确测量时,螺旋测微器刻度如图丙所示,金属丝直径是______mm。小海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1”挡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指针指在表盘正中间,如图丁所示,读数应为______Ω。
13.为了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室准备了以下器材:
待测电源(电动势E约为1.5V,内阻r约为1Ω);
量程为3V电压表V(具有一定的内阻);
满偏电流Ig=100mA的电流计G(rG=0.6Ω);
定值电阻R1=0.1Ω,R2=0.15Ω,R3=0.2Ω,R4=0.3Ω,R5=2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变化范围0~15Ω);
开关S一个;
导线若干。
(1)利用以上实验器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若B是滑动变阻器R,D是定值电阻R2,则A是______,C是______;(填器材符号)
(2)在器材选择、电路连接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电表读数,作出如题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V,内阻r= ______Ω;(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纯粹从实验原理上看,不考虑偶然误差,电源内阻的测量值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4.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c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随路端电压U变化的图像,但具体对应关系未知,试问:
(1)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随路端电压U变化的图像分别与a、b和c的对应关系,并说明理由;
(2)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大小;
(3)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4V,内阻不计,电阻R1=4Ω,R2=12Ω,R3=16Ω,开始开关S1闭合,S2断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两极板A、B间距离d=0.4m,板间有一传动装置,绝缘传动带与极板平行,皮带传动装置两轮轴心相距L=1m,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其速度v=4m/s,现有一个质量m=0.1Kg,电荷量q=+0.02C的工件(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轻放在传动带底端,工件与传动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同时开关S2也闭合,极板间电场反向,电路瞬间能稳定下来.(g取10m/s2,sin37°=0.6,cs37°=0.8)
(1)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极板A、B间的场强大小E1;
(2)工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工件从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工件与传动带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16.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轨道ABCD。AB是水平面,BCD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槽,圆心O在AB的延长线上。今有一带电物体P(可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从A点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向B运动。P在AB上运动的过程中,在第1s内P的位移为24m;在第4s内,P在水平面上运动了1m刚好到达B点,并恰好不脱离轨道进入半圆槽BCD中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带电体带什么电?
(2)带电体P的初速度v0、从A运动到B的加速度a和时间t。
(3)带电体P运动到半圆轨道最低点C时,半圆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答案解析
1.C
【解析】解:A、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引力的计算,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时,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
BC、惯性概念是牛顿提出来的,牛顿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微观高速世界不再适用,故B错误;C正确;
D、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电场作为媒介,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分析A;物理学史分析B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电场作为媒介。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解题关键掌握公式的适用及物理学家的贡献。
2.A
【解析】解:由图可知,电线杆受到cd侧和bc侧电线的拉力,有使电线杆向c点方向倾倒的趋势,故拉线应与a相接。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对电线杆受力分析,有输电线的两个拉力与斜拉线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共点力平衡作出选择。
考查受力分析,及根据受力平衡来分析力的大小与方向,是一道基础题。
3.C
【解析】解:ABC、设想质点发生一极小位移至另外一处,由公式可知,此时质点所受万有引力与库仑力仍然等大反向,质点所受合力仍然为0,所以质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正确;
D、由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和库仑力公式F=kQqr2可知,当无初速释放质点时,质点保持静止,可知万有引力与库仑力等大反向,质点与星球间的库仑力为斥力,故质点与星球电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先库仑定律求解出库仑力表达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出万有引力表达式;距离变化时,再分析合力情况。
本题关键是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比较,注意都是平方反比定律,题中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一直平衡。
4.C
【解析】解:AB、滑轮两边细绳的拉力相等,则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OA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α,则由几何关系OAsinα+OBsinα=d,即Lsinα=d,解得sinα=0.8,α=53°为定值,则将细绳的右端缓慢地从B点拉到正上方的B1点时,细绳AO和竖直杆的夹角将不变,细绳上的张力将不变,故AB错误;
BC、由几何关系可知,BB1间的距离为10cm,则重物上升5cm,则绳上拉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mgℎ=20×0.05J=1J,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本题的关键要抓住滑轮的力学特性,根据对称性,由几何知识求解α角,再运用平衡条件讨论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求解拉力对重物做的功。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5.B
【解析】解:A、根据题述,A点的电场强度垂直AB向下,可知q1带正电、q2带负电,故A错误;
BC、根据题述,A点的电场强度垂直AB向下,可得sin30°=E2E1,E1=kq1r12,E2=kq2r22
联立解得q2=2q1,故B正确,C错误;
D、q1在A、D两点产生的电势相等,q2在A点产生的电势高于在D点产生的电势,则A点的电势高于D点,故D错误。
故选:B。
将A点场强EA分解到AC和AB方向,从而判断两电荷场强的方向,再判断电性;根据分解的场强关系,分别计算两电荷的场强,求出两电荷量之比;利用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判断D点和A点电势的高低。
本题考查电场的叠加,解题的关键是将A点合场强进行分解,并作出分解图,从而判断两点电荷的电性,结合几何关系找到两场强的关系,从而求出两点电荷带电量之比。
6.D
【解析】解:ABC.分析电路可知,开关闭合,电路稳定后,整个回路没有电流,电压表上没有电流流过,故电压表读数为0,电容器C1上下两板电势相等,电容器C2上、下板间电势差即为电源电动势E,即使调节变阻器滑动触头P的位置,也不会改变C2两板的电势差,由
Q=EC
可知,电容器C2上带电量不变。
故ABC错误;
D.将开关S断开,电容器C2的电荷量不变,仅使电容器C2两极板间距离增大,C2电容变小,由U=QC可知,静电计读数将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静电计的两个电极是彼此绝缘的,电压表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电路稳定后,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表两端没有电压,电容器C1不带电,电路稳定后,电容器C2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将电键S打开,电容器的电量不变,根据板间距离的变化,分析电容的变化,来确定板间电势差的变化,再分析静电计的读数变化
本题难点在于分析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抓住静电计与电压表结构的区别:静电计两极是绝缘的,而电压表的两极是相通的。
7.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以前轮C为运动参考系,以后轮B1为研究对象,其对地速度为绝对速度,方向从M指向N,前轮C的速度vC是牵连速度,后轮B1绕C做圆运动的速度
v1=ω⋅CB1=2×0.6m/s=1.2m/s
是相对速度,由此构建速度矢量关系图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知滑板车的行进速度为
v=sin30°⋅v1=0.5×1.2m/s=0.6m/s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关联速度,根据几何关系和v=ωr求解滑板车的行进速度。
本题考查了关联速度的问题,明确合运动的方向,灵活运用数学几何知识。
8.CD
【解析】解:A、由题图乙可知,在0~t1时间内木块的加速度为0,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与水平力F的大小相等,即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
BC、在t2时刻,木块与长木板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此时对长木板有μ1mg−3μ2mg=2ma0>0
即μ1mg>3μ2mg,则有μ1>3μ2
解得a0=μ1−3μ22g
故B错误,C正确;
D、设t1~t2、t2~t3时间内木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1=F−3μ2mg3m=k3mt−μ2g
t2~t3时间内,水平力F只作用在木块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F−μ1mgm=kmt−μ1g
则这两段时间内对应的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之比为k3mkm=13
故D正确。
故选:CD。
当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板和木块保持静止,F足够大时两者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用整体法求解出加速度。t2时刻木块与木板刚开始相对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当木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隔离分析得出两者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两段倾斜直线的斜率之比。
本题首先要分两个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两种状态分析,其次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研究得到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这是经常采用的思路。
9.BD
【解析】解: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作出力的矢量关系图,在小球到达Q的正上方过程中,力的矢量三角形与滑轮、q、Q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设滑轮到Q的距离为ℎ,q到Q的距离为r,滑轮左侧的绳长为l,q所受电场力为F1,小球重力为G,由库仑定律有
F1=kQqr2
由三角形相似,有
Fl=Gℎ=F1r=kQqr3
m、ℎ以及电荷量不变,故r不变,即开始的一段运动,q是绕Q做圆周运动的,电场力F1大小不变,拉力F减小,这段过程中,小球电势能不变,则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当q到达Q的正上方后,再上升到靠近滑轮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电场力F1减小,拉力F增大。综上所述,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先不变,后减小;拉力F先减小后增大。
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对小球受力分析,结合库仑定律以及相似三角形分析判断。
本题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结合受力分析、库仑定律考查动态平衡问题,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以及相似三角形分析求解。
10.ACD
【解析】解:A、质点的轨迹如图所示,
设质点在板间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质点离开电场时竖直分速度大小
vy=at1=qE−mgm⋅lv0,质点离开电场后运动过程其逆过程是平抛运动,则vy=gt2=2glv0,联立解得3mgq,故A正确;
B、质点先在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做类平抛运动,要垂直打在M屏上,离开电场后,质点一定打在屏的上方,做斜上抛运动。否则,质点离开电场后轨迹向下弯曲,质点不可能垂直打在M板上。质点在板间的类平抛运动和离开电场后的斜上抛运动,水平方向都不受外力,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等于v0,而且v0方向水平,质点垂直打在M板上时速度也水平,根据质点的轨迹弯曲方向可知两个过程质点的合力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反。故B错误;
C、若仅将滑片P向下滑动一段后,R的电压减小,电容器的电压要减小,电量要减小,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电容器不能放电,电量不变,板间电压不变,所以质点的运动情况不变,再让该质点从N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依然会垂直打在光屏上,故C正确;
D、若仅将两平行板的间距变大一些,电容器电容减小,由QU知U不变,电量要减小,但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电容器不能放电,电量不变,根据推论可知板间电场强度不变,所以质点的运动情况不变,再让该质点从N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依然会垂直打在光屏上,故D正确;
故选:ACD。
质点先在电场和重力场的复合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要垂直打在M屏上,离开出场后,质点一定打在光屏的上方,做斜上抛运动。质点从离开电场后到垂直打在M屏上过程是平抛运动的逆运动,采用运动的分解方法可知,分析质点类平抛运动与斜上抛的关系,确定加速度关系,求出板间场强。
本题关键抓住两个运动轨迹的特点,巧用逆向思维分析电场外质点的运动情况。要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要灵活运用。
11.AC
【解析】解:ABC、断开开关S2时,将R的滑片向右移动,R阻值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电流表A示数减小。电压表V2测得的电压是R0两端的电压IR0,显然是减小的。将R0和r合并成等效电源的内阻r等,由输出功率与外电阻R的关系曲线可知,此时R是靠近r等的,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增大的。ΔU1是R两端的电压变化的绝时值,ΔI是干路电流变化的绝时值,ΔU1ΔI在数值上等于r等,ΔU2ΔI在数值上等于R0,前者较大,由以上可知,故B错误,AC正确;
D、保持R的滑片不动,闭合开关S2,R0短路,总电阻减小,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AC。
根据电路结构分析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回路中总电阻的变化,分析电流的变化,结合串并联关系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关键抓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不变,分析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0.755 15.0
【解析】解:图甲,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读数为
d=0+15×0.05mm=0.75mm
从图丙可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读数为
D=0.5mm+21.5×0.01mm=0.715mm
从图乙可知,测微螺杆比标准情况(两个0刻线对齐)压进0.040mm,故金属丝直径为0.755mm;
由图丁可知,读数为15.0Ω。
故答案为:0.75,0.755,15.0。
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不需要估读;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根据欧姆表测电阻的读数规则作答。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知道读数分为两部分,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待测电阻的电阻值是读数并乘上相应的倍数。
13.V G 1.50 1.21 等于
【解析】解:(1)因为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端电压,其中A并联在电路中,故A是电压表V;因为电路中连入的电阻是R0,而连入电阻为R0时电流表的量程偏小,故需要改装电流表,其中D是定值电阻R0,则C就是电流表G;
(2)改装后的电流表的内阻
RA=rGR2rG+R2
解是RA=0.12Ω
由
IRA=IGrG
解得
I=5IG
根据图甲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U=E−5IG(r+RA)
对比图乙可知,纵轴截距为电源电动势为
E=1.50V
斜率绝对值为
k=1.50−Ω=5(r+RA)
解得
r=1.21Ω
(3)由
U=E−5IG(r+RA)
及电路图可知,U为电压表实际测得电压,理论与测量相同,没有系统误差,5IG也为通过电源的真实电流,没有系统误差,RA已知,则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等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1)V,G;(2)1.50,1.21;(3)等于。
(1)根据实验原理及题中提供的已知器材确定未知器材;
(2)根据图甲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推导乙图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式,对比图乙,分析纵轴截距和斜率绝对值的含义可求解;
(3)分析表达式中,理论值与测量值是否相同,确定是否有系统误差。
本题考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题目难度较大,重点突出,充分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14.解:(1)总功率PE=EI=E⋅E−Ur=−ErU+E2r ①
可以知道PE−U图像对应图线a
Pr=(E−U)2r=E2−2EU+U2r②
可知,Pr−U图像对应图线b,因为PG=Pr+PR
则PR=PG−Pr
由①、②式解得:PR=−1rU2+ErU③
可知,PR−U图像对应图线c;
(2)由①式可知,图线a的斜率k=−Er=−93A=−3A ④
当U=0时,PG=E2r=9W ⑤
④、⑤式联立,得出E=3V,r=1Ω;
(3)由③式可知,当U=E2时,PR最大,即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将相关数据代入③式,得:Pm=2.25W。
答:(1)PE−U图像对应图线a;Pr−U图像对应图线b;PR−U图像对应图线c,理由见解析;
(2)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大小分别为3V,1Ω;
(3)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25W。
【解析】(1)根据电源消耗的总功率的计算公式PE=EI可得电源的总功率与电流的关系,根据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I2r可得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的关系,从而可以判断abc三条线代表的关系式;
(2)(3)在由功率的公式可以分析功率之间的关系。
当电源的内阻和外电阻的大小相等时,此时电源的输出的功率最大,并且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等于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的和。
15.解:(1)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1=ER1+R2=644+12A=4A
此时A、B之间的电势差等于R1两端的电压,所以:UBA=UR1=I1⋅R1=4×4=16V
两极板A、B间的场强大小:E1=UBAd=160.4=40V/m
(2)开关S2也闭合R1与R2串联电压不变,所以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变,此时A、B之间的电势差等于R2两端的电压,所以:UAB′=UR2=I1⋅R2=4×12=48V
两极板A、B间的场强大小:E2=UAB′d=480.4=120V/m
此时工件的受力如图,则沿传送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ma
垂直于传送带的方向:N=mgcsθ+qE2=0.1×10×cs37°+0.02×120=3.2N
f=μN=0.25×3.2=0.8N
a=f−mgsinθm=0.8−0.1×10×
(3)工件达到4m/s需要的时间:t=va=42s=2s
工件的位移:x1=12at2=12×2×22=4m>1m
所以工件应该一直做加速运动,L=12at02
t0= 2La= 2×12=1s
此时传送带的位移:x2=vt=4×1m=4m
工件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x=x2−x1=4m−1m=3m
工件与传动带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f⋅△x=0.8×3=2.4J
答:(1)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极板A、B间的场强大小是40V/m;
(2)工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2m/s;
(3)工件从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工件与传动带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2.4J.
【解析】(1)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极板A、B间的电压,然后由E=Ud即可求出场强;
(2)同(1)求出开关S2也闭合后AB之间的电压和场强,求出工件受到的合力,然后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3)使用运动学的公式,求出工件从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然后用Q=fL相对求出工件与传动带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该题将电路、电场的知识与传送带问题想结合,设置的情景比较复杂,要能够从复杂的情景中理出头绪,理清思路.
16.解:(1)由题意可判断P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故P带正电;
(2)把P在水平轨道AB上的运动逆过来考虑,可知其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刚好运动整整4s,则第1s(实际中的第4s)内运动1m,那么第4s(实际中的第1s)内当运动7m,显然,题目所给数据并非如此!注意到题目中第4s内在水平轨道上的位移为1m。且运动到B处时,恰好能沿BC半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轨道。可知第4s这1s的时间并非完全在水平轨道上运动,而是运动了不足1s的时间,到达B点时速度为0,并开始沿半囿轨道运动。设第4s内,P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时间为t1,则有:
l=12at12①
P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时间为(3+t1)s,
第1s时刻到物体至B点运动时间为(2+t1)s,
则第1s内的位移为24=12a(3+t1)2−12a(2+t1)2②
两式联立,解得:t1=0.5s③
a=8m/s2 ④
从A运动到B的时间t=(3+t1)s=(3+0.5)s)=3.5s ⑤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电场力F=ma⑥
设半圆的半径为R,P从B点滑到最低点C,令P到达C点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有mgR−FR=12mv2⑦
在C点,设半圆轨道对P的支持力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N−mg=mv2R⑧
由④⑦⑧⑨式联立解得:N=3mg−2ma ⑨
则Nmg=1.4⑩
答:(1)带电体带正电;
(2)带电体P的初速度v0、从A运动到B的加速度a为8m/s2,时间t为3.5s。
(3)带电体P运动到半圆轨道最低点C时,半圆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其重力的1.4倍。
【解析】(1)根据P的受力方向确定电性;
(2)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加速度和时间;
(3)根据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能够分析带电体P在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是解题的关键,恰好不脱离轨道进入半圆槽BCD中运动里面的隐含条件是到B点的速度为零,能够根据运动学公式得到加速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