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图示意2006一2020年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促使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科技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策因素D. 环境因素
2. 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可以体现出( )
①总人口数量减少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就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④城镇化进程减缓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3. 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例的变化可能会( )
A. 加快乡村振兴B. 加大粮食安全风险
C 减少耕地撂荒D. 加大人地矛盾压力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6一2020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收入一般大于从事第一产业的收入,这种劳动收益差异促使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了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故促使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因素,B正确;科技,政策,环境都会影响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但不是根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基本与该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趋势协调一致,②正确;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义务教育的发展,就业人员素质也显著提高,③正确,④错误;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无法获取总人口数量信息,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下降,可能会增加土地撂荒,减少粮食生产,加大粮食安全风险,不利于稳定我国粮食产量和乡村振兴,B正确,AC错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下降,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人地矛盾压力,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位于内外长城之间,地貌复杂。白家庄六堡坐落于蔚县南留庄镇,八百多年前,此地始有一村,此后陆续建起5个堡子,形成典型的连环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白家庄最初的选址是( )
A. 白后堡B. 白东堡C. 白南堡D. 白中堡
5. 白家庄六堡中呈坐南朝北倒开门布局的是( )
A. 白东堡B. 白后堡C. 白宁堡D. 南场堡
6. 白家庄六堡呈连环状布局的目的是( )
A. 增强防御功能B. 扩大耕地面积C. 减少洪灾危害D. 方便交通联系
【答案】4. D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由题中“位于内外长城之间”可知,该地历史上为争战前沿,兵患严重,建堡主要为防御功能。因当地人口历史上由少到多,村堡由少到多陆续建成,从名字分析,白后堡、白东堡、白南堡和南场堡等都是相对于白中堡为中心位置而起名,说明白中堡为最早的白家庄位置。另外白中堡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凸岸区域,不易受到河流侵蚀,水患较少,泥沙沉积,土地广阔,水源充足,利于农耕。同时依托河流,三面环水,易于防护,为聚落建设的理想位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从图中地形分析,南场堡位于河流支流河谷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大门坐南朝北,利于防守,同时朝向河流,利于取水。D正确。从图中耕地分布可知,耕地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区,结合河流流向自西北向东南可知,白东堡、白后堡和白宁堡都位于山地南坡,适宜坐北朝南,开门朝南。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村堡多为高大坚固建筑,其主要功能为防御。白家庄六堡呈连环状布局,既可单个独立,也可以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高整体防御功能,A正确。如果单纯扩大耕地,可以相互拉开距离,使每个村堡周围的耕地更多,B错误。如果为防御洪灾,可以远离河谷分散布局,所以连环布局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洪,C错误。从图中布局可知,村堡分布在河流的左右两岸,并且较为分散,不利于之间的交通联系,D错误。故选A。
【点睛】古堡从用途上分为:军堡、官堡和民堡,建筑一般较为坚固高大,其功能多为防御。农业社会时期乡村聚落选址,多为方便农业生产考虑,和地形、土壤及水源联系较为密切。
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 扩大都市辐射范围B.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C. 提升政治中心地位D. 疏解部分城市功能
8 东京都市圈交通结构中增加环状交通线,可以( )
A. 降低外运能力B. 减少通勤需求C. 提高通行效率D. 扩大运输范围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可知,“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是为了缓解东京都市圈内大量聚集的人口和产业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通勤压力和货运压力,疏解部分城市功能,而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D正确,B错误;“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东京都市圈的经济协调发展,扩大都市辐射范围,但并非直接目的而是间接目的,A错误;“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其政治地位的变化与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无关,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环状交通线加强了各个交通节点的联系,提高了通行效率,C正确;环状交通线是在东京都市圈范围内,所以没有降低外运能力,也没有扩大运输范围,AD错误;开通环状交通线可以满足通勤的需求,而不是减少通勤需求,通勤需求主要受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职住分离)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选C。
【点睛】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可以扩张到以前不可能扩张的地方。市郊的设立亦令市民可以在远离市区之处定居,并以通勤来上班。许多大城市都有所谓的通勤地带,或称大都会区。这种区域包括很多通勤城市。人们在通勤城市内居住并到城市中心上班。
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沟谷底部发育壮观的“石海”地貌(砾石堆积体),单个砾石体积较大,多棱角状,杂乱无章,砾石底部有一条河流,流水湍急,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地区第四纪降水丰富,地表温度在0℃上下波动。下图示意北大山“石海”地貌及砾石上升至地表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北大山石海地貌形成时期,石海处于( )
A. 火山环境B. 冰缘环境C. 荒漠环境D. 海洋环境
10. 北大山“石海”中砾石上升至地表的主要动力是( )
A. 流水搬运B. 风力侵蚀C. 冻融作用D. 冰川侵蚀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大山石海地貌是位于沟谷底部的、体积较大、多棱角状的杂乱无章的砾石堆积体,而荒漠环境以风力作用为主、海洋环境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多岩石的磨圆度较高,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棱角状岩石,CD错误;火山环境下形成的火成岩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地势一般较高,不会大面积出现在沟谷底部,A错误;在冰川环境下,冰川的搬运作用携带大量物质在冰缘沟谷处低地发生沉积,由于冰川作用对岩石的分选性较差,且磨圆度较差,所以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碎块体积较大,棱角较分明,从而形成体积较大、多棱角状的杂乱无章的砾石堆积体,即石海,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砾石是由冻土层中的活动层上升至地表;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第四纪降水丰富,地表温度在0℃上下波动。气温降低,则砾石间孔隙由于水的冻结作用而增大,砾石被迫向上抬升;气温回升,则因砂石与周围泥沙物质的热导率不同,砂石间隙中的固态水先融化,泥沙物质从而填充进去,导致砾石无法回到结冰前的位置,如此反复,岩块逐渐出露地表,所以砾石上升至地表的主要动力是冻融作用,与流水搬运、风力侵蚀、冰川侵蚀作用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石海”地貌属于冰川堆积地貌),其显著特点是分选性差(大小不一)、磨圆度低(棱角分明)。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而形成的一类湖泊。天山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4800m。下图示意2000一2020年天山不同海拔上冰湖面积(a)与数量(b)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2000一2020年,天山冰湖( )
A. 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B. 面积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C. 面积与数量呈正相关关系D. 面积与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12. 20年间,天山冰湖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可能集中在( )
A. 海拔1800~2100mB. 海拔2100~2400m
C 海拔3300~3600mD. 海拔3600~3900m
13. 受冰湖变化的影响,新疆天山地区应( )
A. 封山育林育草B. 建立洪水监测预警机制
C. 跨区域水资源调配D. 建设冰湖水力发电站
【答案】11. C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天山冰湖数量与面积均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面积与数量呈正相关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据图,结合冰湖面积和冰湖数量的变化,可知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集中在海拔2100~2400 m,B正确;海拔1800~2100m增长速度较慢,A错误;海拔3300~3600m和海拔3600~3900m是冰湖面积较大、数量较多,不是增长最快,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冰湖扩张可以为下游提供潜在的水源,但同时也会增加冰湖坝体的水压,进一步导致冰湖溃决诱发洪水灾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冰湖溃决洪水监测预警机制,以确保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正确;冰湖扩张可以为下游提供潜在的水源,水源增加,植被状况较好,不用封山育林育草,A错误;水源增加,且新疆人口少,水资源需求量较小,不用跨区域水资源调配,C错误;水量增加,但是不稳定,不宜建设冰湖水力发电站,D错误,故选B。
【点睛】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冰川湖分布的海拔一般较高,而湖体较小,多数是有出口的小湖。
2018年第7号热带气旋(TC)“派比安”于6月27日21时(世界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之后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其中心于6月30日18时进入东海日本暖流区域,并向对马海峡方向移动。下图示意6月30日15时一7月2日18时“派比安”移动路径及中心气压(单位:hPa)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东海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B. 海底地形C. 风向D. 海陆轮廓
15. 图示“派比安”移动过程中( )
①势力逐渐减弱②最大风力增强③风圈范围扩大④风浪波高降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6. “派比安”移动过程中气压逐渐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洋流增温增湿B. 太阳辐射增强
C. 副热带高压北移D. 狭管效应增强
【答案】14. A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以及图示可知,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而等温线向北凸出,则说明凸出部分的局部海水温度高于两侧海水温度。由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海海域有自南向北流动的日本暖流,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受日本暖流的影响,东海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A正确;海底地形对海域的水温垂直变化影响较大,对表层水温分布影响很小,B错误;图示时段为6月30日15时—7月2日18时,为我国夏季,此时东海海域整体上偏南的温暖的夏季风,对海域表层等温线的弯曲影响很小,C错误;海陆轮廓对表层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一时间,海陆温度差异较大,等温线在沿海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弯曲,在远离陆地的海域则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派比安”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之后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中心低压不断降低,说明气旋势力不断增强,最大风力也在增强,风圈范围扩大,风急浪高,②③对,①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派比安”中心于6月30日18时进入东海日本暖流区域,即图示圈定方框区域内,受暖流影响,水汽和热量得到补充,上升气流增强,气压降低,A正确;“派比安”移动过程中纬度不断升高,其接受的太阳辐射在整体减少,则其气温下降,气压会相应的出现升高,而不是降低,B错误;“派比安”移动过程日期在夏至日之后,副热带高压带开始向南移动,C错误;狭管效应,使得风力加大,不会直接导致中心气压降低,D错误。故选A。
【点睛】狭管效应,也称为峡谷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和引导,风流经狭窄地带时速度加快,风力增强,也会出现“狭管效应”。类似地,在海洋环境中,当台风经过狭窄的海域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若云顶温度低于一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固态,相反,云顶温度大于一10℃且小于0℃则为过冷水。研究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云顶温度,提出了冻雨形成两种机制,“冰相机制”和“过冷暖雨机制”。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下图示意冻雨形成的“冰相机制”(a)和“过冷暖雨机制”(b)。
(1)简述两种冻雨形成机制中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异同特征。
(2)分析“冰相机制”冻雨的形成过程。
(3)简述冻雨形成的必要大气温度条件。
【答案】(1)共同点: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均存在逆温层和次冻结层。不同点:“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
(2)由于云顶温度低于—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雪花或冰晶;逆温层为暖层,当雪花或冰晶下落到逆温层时会完全融化形成雨滴;当雨滴降落到次冻结层时,因温度低于0℃,形成冻雨。
(3)需要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逆温层;逆温层下部需要有温度小于0℃的次冻结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冻雨的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逆温、冻雨的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无论是“冰相机制”还是“过冷暖雨机制”形成的冻雨,在一定高度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存在次冻结层;而不同的是“冰相机制”在出现逆温前后的一定高度范围内气温大于0℃,而“过冷暖雨机制”气温始终低于0℃,即“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
【小问2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冻雨是指降水以冰水混合物的形式降落到地表,而材料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当暖层以上温度低于—10℃,云顶处的水以冰晶、雪花的固态形式而存在;当这些固态水降落到暖层时,随温度升高至0℃以上而融化成液态水滴;当液态水滴继续降落至次冻结层时,随温度下降到0℃,便开始凝结,形成冻雨。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无论是“冰相机制”还是“过冷暖雨机制”形成冻雨,其必然出现逆温现象,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且近地面温度低于0℃,即存在次冻结层。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康县地处甘肃东南部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境内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康县手工纸生产历史悠久,以当地构树(楮树)皮、嫩竹为主要原料,辅料有石灰、草木灰等,经七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全程生产绿色环保。康县李家山村纸坊沟(见下图)曾有二十余座纸坊,20世纪80一90年代最为辉煌,21世纪初土纸市场遇到了较大困难,仅有三四户人家还在坚持常年造纸。近年,该村利用康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康县手工造纸术项目的资源继续进行手工造纸生产,长期工匠工人12人,季节临时工20余人,手工纸主要面向艺术市场。
(1)分析康县李家山村手工造纸业兴盛的优势条件。
(2)从生产的角度说明李家山村采用小作坊生产手工纸的优点。
(3)分析21世纪初李家山村手工造纸陷入困境的原因。
(4)简述重振手工纸生产对李家山村的意义。
【答案】(1)地处亚热带山区,林、竹资源丰富,造纸原料充足;地处河谷,水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传统技艺与经验丰富。
(2)小作坊占地少,布局灵活;对资金、劳动力需求少,投入门槛低;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组织生产,灵活性强。
(3)手工造纸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外出务工,缺少技艺传承人;小作坊产量低,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现代机器造纸业冲击大。
(4)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带动乡村振兴;带动旅游休闲和文化产业发展;手工造纸绿色环保,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绿色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康县李家山村手工造纸业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方向、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康县地处甘肃东南部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境内山高林密,林、竹资源丰富,造纸原料充足;读图可知,李家山村纸坊沟地处河谷,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康县李家山村纸坊沟曾有二十余座纸坊,20世纪80一90年代最为辉煌,生产历史悠久,传统技艺与经验丰富。
【小问2详解】
小作坊占地少,布局灵活,便于组织生产;小作坊生产规模小,对资金、劳动力需求少,投入门槛低;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组织生产,灵活性强,市场风险小。
【小问3详解】
手工纸生产以当地构树(楮树)皮、嫩竹为主要原料,辅料有石灰、草木灰等,经七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外出务工,缺少技艺传承人;小作坊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现代机器造纸业大大降低了市场纸张的价格,而传统手工纸造价更高,市场竞争力受到的冲击大。
【小问4详解】
重振手工纸生产需要劳动力,可以增加乡村就业机会,提供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带动乡村振兴;手工纸主要面向艺术市场,可以带动旅游休闲和文化产业发展;手工纸生产以当地构树(楮树)皮、嫩竹为主要原料,辅料有石灰、草木灰等,全程生产绿色环保,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绿色发展。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盐城市该地(下图)近海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以上,远海超过8米/秒,是中国风电建设的主战场之一。21世纪初,该地在城区内的甲处等地建设分散式风电站;2021年,在海上建成多个风电站,所产电能接入中国最大的华东电网。目前大丰区积极推进远海(距海岸50千米以上)风电项目,建设国家级海上新能源产业基地。
(1)说明21世纪初大丰区建设风电站时选在城区并分散布局的原因。
(2)解释2021年大丰区海上风电站未沿海岸线布局的现象。
(3)简述大丰区推进远海风电项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答案】(1)城区人口和工业集中,基础设施完善,输电成本和建设成本低;城区地价较高、用地紧张,且河网纵横;缺乏大片未利用地可供集中布局风电站。
(2)海岸线附近等深线密集,远离此处可降低风电站安装难度;海岸线附近有港口和航线,远离此处可减少风电站运行对航运的干扰。
(3)拓展风电布局空间,提高电能供应量,缓解能源紧张状况;降低和稳定能源价格;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盐城大丰区风力发电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风力发电选址理由、布局原因、远海风电项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大丰区建设风电站时选在城区是因为城区人口和工业集中,基础设施完善,在城区建设风电站可以就近接入电网,缩短电力输送距离,降低生产和用电的成本,保证居民的用电需求;大丰区建设风电站分散布局的原因:由图可以看出,城区多为建设用地,地价较高、用地紧张,且城内多河流流经,未利用土地较少且不集中,只能选择分散布局风电站,从而为当地提供能源。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和图片信息可知,大丰港以北海岸线附近等深线分布较密集,海底坡度较大,不利于建设风电站;且由图可以看出,海岸地区有港口和航线,在此建设风电站会干扰航行,将风电站选在了远离航线的安全地带,以减少对海上运输的影响。
【小问3详解】
大丰区推进远海风电项目可以提供丰富的电能,扩展风电布局空间,提高电能供应量,降低和稳定能源价格,缓解我国目前的能源紧张问题,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新能源,推进远海风电项目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例;我国能源缺口大,推进远海风电项目,可以提高我国的能源自给率,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推进远海风电项目,减少煤炭、天然气等的输入量,降低常规能源远距离运输安全风险。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测白家庄最初的选址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暨入学检测+暨入学检测):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暨入学检测+暨入学检测),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新高三入学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新高三入学检测地理试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