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案设计
展开“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规划属性表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研读课标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学习基本要求
(二)分析教材
1、知识编排体系
(1)单元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2)本单元在不同学段的联系与发展
在一年级《时间的初步认识(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的读写;对12和24时计时法及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持续的时间段和时刻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的初步认识(二)》中,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教学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本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三)》,主要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年历、联系生活经验来认识年、月、日;知道年、月、日的简写方法;初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进率;知道大月、小月;初步认识平年与闰年。
(3)本单元各例题教学的发展路径
2、本单元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中,在认识大月小月的过程中,请学生通过统计各年年历中每一个月的天数,再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大月和,渗透了统计、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方法;同样,在平年和闰年的教学中也渗透了统计、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方法。通过用“拳头法”、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渗透模型思想。
3、数学的育人价值
结合“二月的故事”“闰年的来历”等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通过在年历上查找自己父母亲人的生日以及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养成积极的情感,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平年与闰年的了解,体会到一般情况下每四年一闰的原因,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在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年历的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分析教法
本单元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三自然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三)”,虽然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但这种经验存在学生头脑中是比较凌乱的、有差异的。学生的确知道了一个月可能有30天,也可能是31天,但对于哪些月份天数是30天,哪些月份是31天是不清楚的,也是凌乱的,对于前一个月与后一个月转折的那一天也是不清楚的。而对于2月就更陌生了,不清楚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以及年月日之间的相关联系更是不知其所然。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形成年月日的知识体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各年历,联系生活经验,知道年月日,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知道大月、小月,并能判断大月、小月。
(3)会通过查阅年历,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运用)
(4)了解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的各种表示方法,会用简写方式表示年、月、日。
(5)会通过2月份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初步了解有关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6)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归纳平年与闰年的规律。
(7)与同伴交流合作设计2019年的年历,经历自己动手制作年历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年、月、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结合年历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9)通过用拳头来表示大月与小月和儿歌记大小月的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情感。
(10)通过在年历查找父母等亲人的生日以及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养成积极的情感,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11)通过对平年与闰年的了解,体会到一般情况下每四年一闰的原因,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作用。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经验,初步知道年、月、日及其进率。知道大月、小月,并能判断大月、小月。
2、会通过查阅年历,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的各种表示方法,会用简写方式表示年、月、日。
4、会通过2月份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初步了解有关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四)单元教学难点
1、梳理年月日的知识点,形成年月日的知识体系。
2、理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会判断整百年的年份是否是闰年。
3、设计2019年的年历,知道上个月与下个月的衔接。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依据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估用表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构建单元作业目标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作业目标属性表
单元作业内容
作业一:读年历回答问题,日期的表示方法等
作业二:年月日相关练习
作业三:平年闰年相关练习
作业四:制作年历
作业五:年月日相关练习
六、单元评价设计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评价标准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纸笔测试题编制双向细目表
单元练习内容
1.一年有_____个月,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月,有__天;
__________________是小月,有__天。
2.闰年2月有_____天,平年2月有____天。
查年历:2019年9月1日是星期_____。2020年的元旦是星期_____。
简写日期:2019年8月4日 _____________
根据2019年的年历,制作2020年的年历。
七、单元资源设计
单元资源收集评估表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的认识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年、月、日
2
平年与闰年
1
制作年历
1
小练习(2)
1
单元目标
见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说明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水平
所属模块
提炼学科核心概念
时间的初步认识
年、月、日
初步知道年、月、日及其进率,能判断大小月;会通过年历知道某天是星期几;会简写年、月、日。
A识记
数与运算
数感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平年与闰年
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会通过2月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
B理解
制作年历
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标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C运用
模块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数
与
运
算
1、能认识钟表;
2、能认读几时、几时半;
3、了解24时计时法。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知道时分秒的进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认识年、月、日,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会用简写的方式表示年月日。
3、能判断大月、小月与平年、闰年。
1、会计算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两个时刻间经过多少时间。
模块
学科核心概念
单元内容组成
例题匹配情况
例题学习要求
例题之间联系
数与运算
数感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年、月、日
例1-2
知道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知道有大、小月之分。
了解年、月、日相关知识。
例3
会用简写方式表示年、月、日。
会用简写方式表示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例
会根据2月份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知道平年与闰年出现的规律。
了解平年、闰年相关知识。
制作年历
例
进一步深化对年、月、日的了解
综合应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模块
内容
教学方法举例
说明
数
与
运
算
年月日
谈话法、发现法、练习法
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学生统计年历中每一个月的天数,并分类整理,发现大月和小月的分类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记忆方法和练习熟练大小月。
平年与闰年
情境法、发现法、练习法
创设“没有2.29”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统计各年的天数,并分类整理,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分类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记忆方法和练习区分平年和闰年。
制作年历
情境法、实践操作法
创过设置小组合作自己制作年历的学习任务,获取解决问题时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解决问题。
设定
活动
目标
活动名称
自主探究年历表,发现规律(年、月、日第一课时)
探究平年、闰年判断方法(平年与闰年第一课时)
制作2019年历表(制作年历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结合各年历,联系生活经验,知道年月日,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并能判断大月、小月。
3、会通过2月份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初步了解有关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4、与同伴交流合作设计2019年的年历,经历自己动手制作年历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年、月、日的了解。
5、通过在年历查找父母等亲人的生日以及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养成积极的情感,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设计
活动
方案
活动任务
活动一:(年、月、日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年历表,发现规律
1、根据年历表,记录下每个月的天数。(课前预学习)
2、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比较,组长负责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3、交流每月的天数及规律。
(1)请两组交流天数及发现
(2)根据推理出其余年份每月的天数
(3)引导发现2月的特殊规律
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梳理以下知识点:
归纳、总结:1、3、5、7、8、10、12月有31天,叫大月(7个)。
4、6、9、11月有30天,叫小月(4个)。
2月有28或29天,是特殊月。
活动二:(平年与闰年第一课时)
探究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出示2000年到2016年的年历表,并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填写下面的表格.
1.议一议:同桌讨论,怎样判断平年闰年?
2.写一写:同桌合作, 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年份
…
2012
2013
2014
2015
…
2月天数
平年还是闰年
3.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集体分享)
活动三:(制作年历第一课时)
制作2019年历表
2019年的2月1日是星期三五,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用这个数学信息你能制作今年的年历吗?你打算怎么做?
1.议一议:同桌讨论,怎样布局来制作年历?
2.做一做:同桌协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作年历
3.写一写:标出重要的节日
同桌共同展示,集体交流制作年历要注意什么?
活动性质
完成形式
活动类型
√□独立完成 √□同桌协作
□小组合作 √□集体分享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活动资源
√□工具学具 √□文本资料 √□媒体资源
活动时空
空间
时间
√□普通教室
□功能教室
□室外场所
单课时内( 10-15 )分钟
活动水平
□有意义识记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评估
活动
品质
适切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开放性 关联性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ⅠⅡⅢ Ⅳ
单元名称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课时
5课时
作业
目标
具体表述
学习水平
1、知道年、月、日及其进率,能判断大月、小月。
A
2、会查年历知道某天是星期几。
A
3、会用简写方式表示年、月、日。
A
4、会通过2月份的天数等方法判断平年、闰年。
B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乐于
交流
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但交流较少。
学习活动中从不参与交流。
阅读
兴趣
文本
阅读
阅读平年、闰年拓展内容时,很认真、很积极。
愿意阅读拓展内容,但积极性一般。
对阅读拓展内容不感兴趣。
探究兴趣
探究
进率
探究年月日进率时,很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愿意探究年月日进率,但积极性一般。
对探究年月日进率不感兴趣。
学习习惯
书写习惯
字迹
书写认真,态度端正。
书写较认真,态度一般。
书写较乱。
课堂专注习惯
星的
变化
每节课上课很认真,课后都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有时走神,有时认真,课后有时能得到一颗星。
上课基本不能听讲,课后不能得到一颗星。
学业成果
计算掌握
年月日进率
熟练掌握年月日及其进率。
基本掌握年月日及其进率。
不清楚年月日及其进率。
概念理解
年月日、平闰年
知道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了解平年、闰年相关知识。
基本知道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平年、闰年相关知识。
不清楚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平年、闰年相关知识。
简单应用
判断大小月、平闰年
熟练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基本能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不能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内容
能力描述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年、月、日
1、初步知道年、月、日。
√
2、能判断大小月;会通过年历知道某天是星期几。
√
3、会简写年、月、日。
√
平年与闰年
1、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
2、会通过2月的天数判断平年、闰年。
√
制作年历
1、小组合作制作年历。
√
2、能标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
资源编号
资源内容
资源属性
对应单
元目标
对应教
学环节
资源类型
难易度
是否
使用
1
教材第26页例1
目标1、2、8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2
教材第27页例2
目标1、4、9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3
教材第27页练一练
目标1、3
练习
生成性
适中
是
4
教材第28页例3
目标4
新授
文本
适中
是
5
教材第28页练一练
目标4
练习
生成性
适中
是
6
教材第29页例题
目标5、6、11
新授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7
教材第30页例题
目标7、10
新授
生成性
适中
是
8
教材第31页小练习(2)
目标1-5、10
练习
生成性
适中
是
9
教参第34-43页
目标1-12
(教师)预习
文本
适中
是
10
教材配套课件
目标1-12
新授、练习
信息技术
适中
是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乘整十数、整百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乘整十数、整百数教案</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规划,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资源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小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小复习教案</a>,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规划,分析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资源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5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认识小数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联系实际,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