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3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2分)
    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三个地区。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 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 )
    A. 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
    B. 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
    C. 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 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
    2. 下列关于该流域的治理措施,叙述合理的是( )
    A. 甲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
    B. 乙地区修建大坝,调节径流
    C. 丙地区修建大坝,减轻洪涝
    D. 全流域梯级开发,保持水土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甲地区位于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不会导致河水泛滥严重,A错误。植被破坏会导致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B正确。丙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会严重,C错误。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在甲地区修建大坝,调节径流,A错误。在乙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减轻洪涝,B错误。丙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不易修建大坝,C错误。全流域梯级开发,保持水土,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河流的开发和治理等相关知识点。判断出图中甲乙丙分别处于河流的上中下游河段以及地形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3.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 ③B. ④C. ⑤D. ⑥
    4.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5月初,全球非极昼区皆日出东北,因此地势较高且东北方向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地点最适宜观日出;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指北针,可以看出③④⑤⑥四地中⑥地最适宜,③东北方向有陡崖遮挡,④东北方向有山峰遮挡,⑤东北方向由山峰和山脊遮挡。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②地地势平坦开阔,且离河有些距离,避免山洪,比较适合露营。5月初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①地离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旦河水上涨可能被淹没。③地处于陡崖下方,有落石危险。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易受强风吹袭。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露营营地的注意事项:近水:必须靠近水源地,如选择靠近溪流、湖潭、河流边的地方。但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溪流边,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因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背风:在一些山谷、 河滩上,应要选择背风的地方扎营。同时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远崖: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方,以防有落石等危险。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等容易招至雷击的地方。
    2017年11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由上海出发,为建设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做准备。下图为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拟建考察站( )
    A. 纬度低于中山站B. 地处盛行西风带
    C 位于长城站西南D. 濒临大西洋
    6. 考察船出发时( )
    A. 南半球昼短夜长B. 地中海地区正值旱季
    C. 华北地区冬小麦进入收获季节D.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运动
    7. 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 )
    A. 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C. 先向东南,再向西北走D.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答案】5. C 6. D 7. D
    【解析】
    【5题详解】
    中山站纬度低于70°N,拟建考察站纬度高于70°N,A项错误;拟建考察站地处极地东风带,B项错误;拟建考察站更靠近南极点,位置在南,在拟建考察站所在的经线和长城站所在的经线之间做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长城站在东,拟建考察站在西,综上拟建考察站在长城站西南方向,C项正确;拟建考察站在180°附近,该区域为太平洋,D项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考察船出发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A项错误;地中海地区为冬季,地中海冬季温和多雨,B项错误;冬小麦的收获时间为夏初,C项错误;北印度洋的洋流夏顺冬逆,此时应为逆时针转动,D项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甲乙两地同处在同一纬线上,乙位于甲的东面,两地在北半球且纬度较高,所以,经过两点间的大圆的劣弧偏向高纬弯曲。所以,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走法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走,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深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其中北半球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顺时针方向运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方向运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若阴影所示范围是东半球,也是昼半球范围,则下列地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 )
    A. 刚果盆地B. 东北平原
    C. 巴西高原D. 阿尔卑斯山脉
    9. 若阴影所示范围是地球上4月24日分布的所有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4月24日8:00B. 4月25日20:00
    C. 4月23日8:00D. 4月24日20:00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图示范围为东半球,则图的左侧经度为20°W,右侧经度为160°E;东半球为昼半球即西半球为夜半球,刚果盆地在东半球,东北平原在东半球,巴西高原在西半球,阿尔卑斯山在东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若阴影所示范围是地球上4月24日分布的所有范围,即24日的范围为12个时区,跨经度180°,则东十二区的区时应为24日的12时,计算北京时间为24日8: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工业梯田”指在荒山或荒坡上开发工业用地,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利用模式。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市拟在图示地区发展“工业梯田”的建设,下列最合适的地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该市发展“T业梯田”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
    ①集约利用郊区荒山坡地②减轻城市环境污染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④保护郊区耕地面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工业梯田”指在荒山或荒坡上开发工业用地,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坡度较小,海拔较低,适宜发展“工业梯田”,所以A正确。
    【11题详解】
    该市发展“工业梯田”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集约利用郊区荒山坡地、保护郊区耕地面积,所以C正确。
    读图完成问题。
    12. 甲城位于乙城的( )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
    13. 如果甲城游客7时欣赏海上日出,则此刻乙城( )
    A. 海上日落B. 昼短夜长
    C. 明月当空D. 日已偏西
    14. 与甲图相比,乙图( )
    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内容详尽B.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内容详尽
    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内容粗略D.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内容粗略
    【答案】12. B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可知,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所以甲位于乙的南方。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知,甲介于115°E~120°E,乙介于120°W~130°W,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所以甲位于乙的西方。综合分析,甲位于乙的西南方,故选B。
    【13题详解】
    7时欣赏海上日出,日出时刻晚于当地6点,表明当地昼短夜长,所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乙城昼长夜短。甲位于东八区,乙位于西八区,甲地为7时,乙地区时大约在15时前后(上一天),此时日已偏西。D正确,ABC错。故选D。
    【14题详解】
    在甲图中,经线跨5个纬度对应的实际距离约为555km,该实际距离在甲图中对应的图示距离记为a(可以在图中通过尺子量取)。在乙图中,经线跨5个纬度对应的实际距离依然约为555km,该实际距离在乙图中对应的图示距离记为b(可以在图中通过尺子量取),对比可知,a小于b,即表明相同的实际距离下,乙图中对应的图上距离更长,由于比例尺=图示距离/实际距离,所以乙图的比例尺更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故选A。
    【点睛】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活动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可能是( )
    A. 500mB. 600mC. 700mD. 800m
    16. 图中MNPQ四处河段中,水流最缓慢的是( )
    A. N处B. M处C. Q处D. P处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最低处位于图的下方,海拔100—200米;最高处位于图的左上方,海拔700—800米。则图中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为500—700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地形越平坦,水流速度越慢;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稀疏,地形越平坦。四地相比,P处等高线最稀疏,故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等高线计算基础知识,较容易。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湖泊的面积约为( )
    A. 8km²B. 80km²C. 800km²D. 8000km²
    18. 图中最高处与甲处最大落差是( )
    A. 500mB. 450mC. 510mD. 560m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中湖泊长约为10km,宽约为8km,面积约为80km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m,算出图中最高处位于西南部,海拔为950m-1000m之间, 甲处在450m-500m之间, 两点落差450m<H<550m,BD错误;最大落差应选择接近550m的选项, C正确,A错误。故选C。
    【点睛】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即选某一指定基准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19. 地壳中最多的矿物是( )
    A. 大理岩B. 石英C. 云母D. 磁铁矿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前几位的排序为O、Si、Al、Fe 。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硅酸盐及二氧化硅,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地壳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3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
    A. 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1. 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
    A. 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 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 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 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
    22.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 上地幔上部B. 上地幔顶部C. 下地幔D. 外核
    【答案】20. D 21. A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超级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大气层杂质和灰尘增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拦截大量太阳辐射,即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因此地表气温变冷,故B正确;火山活动主要造成地表变冷,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应该减弱,大气逆辐射则应该增强。故排除A、B、C,选择D。
    【21题详解】
    中生代,苏铁、银杏、松柏等裸子植物开始茂盛。煤是古生代或中生代植物遗体变成的,中生代,气候暖湿,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茂盛,大量植物遗体在湖边或浅海边被河流带来的泥沙掩埋,逐渐碳化,最后变成了煤。故A正确;鸟类出现在白垩纪,故B排除;蕨类植物最早出现在石炭二叠纪,故C排除;中生代早期人类还未出现,故D排除;因此排除B、C、D,选择A。
    【22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即软流层。故A正确。上地幔顶部属于上地幔,也就是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软流层以上都是固态岩石组成,故没有岩浆,因此B排除;下地幔和外核没有岩浆,故C、D排除。因此排除B、C、D,选择A。
    【点睛】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石老人”地貌属于( )
    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风沙地貌D. 海岸地貌
    24. “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
    A 冰川侵蚀、风化作用B. 海浪侵蚀、风力侵蚀
    C. 风化作用、海浪侵蚀D. 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25. “石老人”的体积未来最可能会( )
    A. 不断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不断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23. D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沿海,受海浪影响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D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A错误;河流地貌主要是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石老人”坍塌主要是滨海地区,空气湿润,海水盐度高,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变得松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逐渐坍塌,C正确;冰川侵蚀主要高山和高纬地区,A错误;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石老人”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最终会越来越小,A正确;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其主要表现就是使地表趋于平缓,使基础性岩石被不断打磨,变小,所以变大不太可能;BCD错误,故选A。
    【点睛】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并保留在原地的过程。
    某中学在举行接力赛,比赛鸣枪时间显示为9:00,右图为某运动员经过跑道甲点位置示意,此时,该运动员已经跑了24分钟。3小时后该楼房影长大致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中学所在的城市为( )
    A. 北京(40°N,116°E)B. 兰州(36°N,104°E)
    C. 济南(37°N,117°E)D. 郑州(34°N,114°E)
    27. 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
    A. 3月8日B. 5月8日C. 9月8日D. 11月8日
    【答案】26. D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当运动员跑至甲点时,已经跑了24分钟,说明此时应为北京时间9:24,由图中楼房的影子朝向可知(由教室楼房阴影可知,此时太阳方位与正南方向夹角为45°),此时约为当地时间9:00,则当地的经度约为114°E,所以为D。
    【27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地为郑州,当运动员在甲地时,当地时间约为9:00,3小时后,即为当地正午,楼房影长与楼高大致相等,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按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太阳直射点应在11°S,日期大约为11月8日,所以为D。
    【点睛】时差的计算: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根据两地东西方向进行“东加西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90°-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杭州日报报道,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2年最后一场流星雨——小熊座流星雨将于12月23日迎来极大期,极大时每小时天顶流量(ZHR)为10,平均每6分钟一滴“雨”。下表为12月23日杭州(120°E,30°N)的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上午11时,杭州某中学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朝向(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29. 该日杭州日出时,地球上处于12月23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4B. 1/3C. 3/4D. 2/5
    30. 6月21日杭州的夜长约为( )
    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12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上午11时,太阳在东南方位,日影朝向西北。故选C。
    【29题详解】
    日出时,120°E为12月23日6点52分30秒,可以计算180°经线地方时为12月23日10点52分30秒,根据180°经线为几点,新一天就占几个小时,可得出新日期占全球的范围大约是2/5。故选D。
    【30题详解】
    根据对称规律,12月23日杭州的昼长与6月21日夜长相等,计算可得12月23日昼长为10时11分41秒,即6月21日夜长约为10小时。故选A。
    【点睛】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的一条假想的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公认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我国D市(46.5°N,125°E)某公司办公楼周围有多处露天停车位,2023年6月某日天气晴好,公司小李8点到单位时仅剩余a、b、c、d四个车位(如图),他泊车于办公楼刚好为汽车挡住阳光的车位。完成下面小题。
    31. 小李选择的车位是( )
    A. 车位aB. 车位bC. 车位cD. 车位d
    32. 为确保18时下班前爱车不被阳光暴晒,他应该( )
    A. 最迟11:40左右挪车位B. 最迟12时左右挪车位
    C. 最迟15:20左右挪车位?D. 最迟16时左右挪车位
    【答案】31. D 32. C
    【解析】
    【31题详解】
    据材料所知,该地经度为东经125°E,当北京时间八点时,当地地方时为8:20,太阳在东南方向,此时办公楼挡住阳光的车位有车位a和车位d。依据材料信息“他泊车于办公楼刚好为汽车挡住阳光的车位”,而车位a上午没有阳光照射,A不符合题意,车位d为刚好为挡住阳光的车位,D正确;车位b、车位c上午一直被阳光照射,B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东经125°E,当北京时间八点时,当地时间为8:20,此时办公楼刚好挡住车位d的阳光,下午与上午光照对称,从当地时间8:20到正午12点,有3小时40分钟,当地时间15:40阳光刚好照射到车位d,因此要在当地时间15:40即北京时间15:20之前移动车位才能避免阳光暴晒,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两分日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 正西。
    二、综合题36分
    33.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进行回归运动。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个点分别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节气。
    (2)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点。(填字母)
    (3)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日期是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全球昼长达到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位置b时,30°S~40°S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春分 ②. 夏至 ③. 秋分 ④. 冬至
    (2) ①. a ②. c ③. e
    (3) ①. 12 ②. 22 ③.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④. 南半球
    (4)温和多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为情境,设置四道小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与30°S~40°S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进而分析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
    【小问2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故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即两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a、c、e位置。
    【小问3详解】
    图示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长。
    【小问4详解】
    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b位置时,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则此时南半球为冬季,30°S-40°S的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34. 读图,回答问题。
    (1) BD为___________。(晨线/昏线)该图为____________(北极点/南极点)的俯视图。
    (2)A点的地方时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
    (3)ABCF四点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角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4)图中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的几分之几?____
    (5)假如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点成功后,其位于地面对应点(D点)连续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小时。
    (6)某导弹部队假如从E点向正南方向发射导弹,射程为3000KM,那么,导弹将落在发射点的偏___(东、西)方向。
    【答案】 ①. 昏线 ②. 南极点 ③. 3:00 ④. 17点 ⑤. C〉A = F>B ⑥. A=B=C=F(相等) ⑦. 135°W向东到180° ⑧. 7/8 ⑨. 24 ⑩. 东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和意义。
    【详解】(1)BD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由自转方向顺时针,可判定为南极俯视图。
    (2)C点为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赤道上昼夜等长,故地方时为6点,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A点与C点相隔45°,故A点的地方时为3点。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线速度由大到小为C〉A = F>B;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之外,其余各点均相等,故各点角速度为A=B=C=F。
    (4)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从图中可知,45°E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故地方时为12点,所以,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135°W,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为从135°W向东一直到180°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时刻数/24,由45°E为12时,可推知180°为21时,故新的一天占全球21/24,,故新一天占全球7/8。
    (5)地球表面的某一点连续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为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
    (6)由E点向正南方向发射导弹,在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故将顺自转方向偏离经线,故在发射点的偏东方向着落。
    35. 下面两图中,左图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_________。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字母表示)地球公转速度是_____ 。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经过a-b-c-d四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
    A.一个回归年B.一个恒星年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日
    【答案】 ①. 夏至 ②. 秋分 ③. 冬至 ④. 春分 ⑤. a ⑥. c ⑦. 先变快后变慢 ⑧. A
    【解析】
    【详解】(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日,结合公转方向,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是夏至、B 是秋分、C 是冬至、D是春分。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a。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到赤道,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c。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经过a-b-c-d四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A对。一个恒星年是地球公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B错。一个太阳日、一个恒星日是地球的自转周期,C、D错。
    日期
    日出
    日落
    2022年12月23日
    06:52:30
    17:04:11

    相关试卷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