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与选择性必修2课后作业提升及章末检测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章末检测(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章末检测(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右图是某沙漠国家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发明的一种炊具,多为土陶制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锅盖高、重,呈三角锥形且完整无孔。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炊具的锅盖核心作用是( )
A.削弱锅具热量流失
B.加强内部空气对流
C.促进水蒸气循环利用
D.减少沙漠风沙污染
2.据推测该国可能位于( )
A.非洲西北部沿海 B.南美洲中部内陆
C.亚洲东南部沿海 D.欧洲东部平原
下图所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 mm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所需水源直接来自于( )
A.地表径流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自盘古开天起,这里就是风头水尾之地,连喝的深井水都带些咸味。六月天热似火烧埔,秋风一起,土地就无法下种……偎着一引内海,饲鱼曝盐……这里的子民都是靠天养的天公囝。”这是对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某地风土人情的描绘。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材料,推断该地应为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解决该地“土地无法下种”最适合采取的措施是( )
A.农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B.引水灌溉,淋洗农田土壤
C.搭建大棚,防止农田曝晒
D.覆盖秸秆,减少农田蒸发
7.该地过去曾有许多居民罹患乌脚病(地方病),与此相关的是当地居民( )
A.长期饮用地下水 B.经常遭受高温曝晒
C.偏好食用海产品 D.经常处于饥寒交迫 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阿勒泰北部连绵山脉中,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这里住宅的大门通常朝东开,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坡度大,屋里是平顶,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房屋大门通常朝东开,主要是( )
A.夏季风进入 B.白天采光
C.避开冬季风 D.屋内通风
9.屋顶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屋内是平顶,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是( )
A.坡顶便于及时排雨水
B.屋内平顶可以保温隔热
C.坡屋顶满足审美需求
D.确保房屋结构稳定
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3.39万平方千米,其冰层平均厚度约2 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西南部德尔塔省一条季节性入海河流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读图,完成10~11题。
10.格陵兰岛的环境特征是( )
A.森林葱郁水网密 B.草原辽阔稀树高
C.黄沙漫漫风怒号 D.茫茫冰原人烟少
11.对格陵兰岛环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寒流 D.大气环流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下图中,图甲示意铧堤——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铧堤前锐后钝,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图乙示意古人在北渠中设立的陡门,被称为“运河船闸的始祖”;图丙示意灵渠的构成。据此回答12~13题。
12.由材料可知,灵渠在秦朝修建之初其主要功能是( )
A.灌溉 B.航运 C.防洪 D.旅游
13.当时开凿线路绕道北渠和南渠而不是图丙中虚线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从高处往低处引水,水能自流
B.延长渠道,扩大灌溉面积
C.虚线处为两河的分水岭,地势高,修建工程量大
D.延长渠道,水流更平稳
下面为斯里兰卡岛和日本九州岛位置示意图,M市是著名的钢铁基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两岛屿地理环境的相似之处有( )
①气候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②岛内低山、丘陵面积广 ③岛屿南部都存在显著的季风洋流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M市发展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原料丰富 B.海运便捷
C.地势平坦开阔 D.环境优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下面右图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4分)
(2)苏中地区包括长江沿线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与苏北相比经济发展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是。(2分)
(3)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太行山东麓某地山高坡陡,石厚土薄,人们随坡就势用一块块山石垒起石堰,建造梯田,层层叠叠直达山顶。所谓石堰,就是石头垒起的梯田田埂,当地人们用石头垒起石堰,堰内下层垫石块,表层填土,建造梯田。石堰的平均厚度约为0.7米,每立方米石堰大约由400块大小不一的山石堆叠而成,在它们的拱卫下,梯田对山坡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有的坡面利用率高达90%,面积最小的梯田甚至不足1平方米。如图为太行山东麓某地石堰梯田景观图。
(1)当地采用石堰梯田,发展旱作农业,主要种植谷子等耐旱作物,指出该地区的降水特点。(4分)
(2)该地梯田分阳坡和阴坡,指出该地干旱年收成相对较好的坡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分析该地修建石堰梯田的原因。(6分)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5分)
(2)说出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异同点。(4分)
(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6分)
19.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4分)
(2)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4分)
(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4分)
(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二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4分)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②河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章末检测(四),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章末检测(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章末检测(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