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0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0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1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14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1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21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24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一单元基础课时六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15122/0-172501400426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爆炸品,有毒品,腐蚀品,溶解性,玻璃棒,漏斗上沿,滤纸的上沿,三层滤,烧杯内壁,蒸发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方法。2.学会根据物质化学性质设计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3.会用化学原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解释和推断。
一、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1.实验前提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必要的实验安全措施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
必备知识 自主预习储备
2.安全实验的操作流程
3.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
判一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看到有该标识 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2)少量酸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3)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4)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1)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的______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2)实验仪器和用品:____、__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实验装置和操作要点:
(4)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转移固体(将滤纸上的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过滤时不能搅拌!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透明为止。
2.蒸发(1)实验原理:利用____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蒸发的目的有2种:浓缩溶液和析出固体(晶体)。(2)实验仪器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仪器:______、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___、坩埚钳。
(3)实验操作要领:①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以免加热时液体溅出。②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因局部过热而致使液体____。③将溶液完全蒸干时,若加热至出现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利用____蒸干。④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桌上,应垫上______。用______取用蒸发皿。
3.过滤与蒸发的应用(1)若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以先加适量的水溶解混合物,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滤液____得到可溶于水的组分,从而实现可溶性组分与难溶性组分的分离。(2)两种固体混合物均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时,可采用____的方法。先在________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然后____到一定温度,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____,因此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而氯化钾不会结晶析出,再____、洗涤、干燥,即可获得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4.蒸馏(1)蒸馏是利用____相差较大来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2)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铁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实验装置:如图。
5.萃取和分液(1)实验原理:
(2)仪器:________、烧杯、铁架台。(3)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剂______、不反应。②萃取剂与溶质不发生________。③被萃取的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远____其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④萃取剂与溶质易____。常见萃取剂有________、苯、汽油、乙醚等。酒精与水____,不能用作萃取剂分离水溶液。
(4)萃取与分液的应用——从溴水中提取溴:
(5)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项:
判一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为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溶液。( )(2)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 )(3)可用酒精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 )(4)如果出现烫伤和烧伤事故: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再涂烫伤膏。( )(5)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倒出。( )(6)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在做实验时必须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关键能力 情境探究达成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满气体后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提示] 防止水倒吸至发生装置,导致试管破裂。
2.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吗?
[提示] 不能,水与酒精互溶,酒精溶于水后也能燃烧,若用水会加大着火面积。酒精失火正确的处理方法为少量酒精失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大量酒精失火可用沙子盖灭。
1.实验操作时,加强“六防意识”,防止事故发生
2.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A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暴沸,①符合题意;酒精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酒精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②符合题意;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以防止爆炸,③符合题意;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边加边搅拌,④符合题意。]
2.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③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④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酒精着火时可用水扑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全部
C [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且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故①②正确;浓碱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应用NaHCO3溶液中和浓盐酸,再用水冲洗,最后用抹布拭去,③错误;量筒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因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沿器壁向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④错误;酒精着火时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隔绝空气),若用水灭火,会使火势更大,⑤错误。]
牛油是重庆火锅的灵魂,牛油底料的制作过程是向大口铁锅中加入牛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入豆瓣豆豉、生姜末、花椒、辣椒等翻炒,香味物质渗入油中,再经过烹煮,香味进一步释放。重庆火锅好吃的原因之一就是它里面的牛油底料,牛油可以很好地吸附在食物上,当我们吃到在牛油底料锅里涮熟的菜时,能感觉到它的油脂香味,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牛油是被反复利用的,就像老汤一样,在不断地熬煮过程中,涮品里边的肉类油脂会融入牛油底料之中,而底料里的花椒、海椒等香味也不断融入锅底,让牛油可以散发出醇厚迷人的味道。
1.从化学角度考虑,重庆火锅中牛油的作用是什么?与化学实验中的哪个操作类似?
[提示] 肉类油脂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牛油,牛油起到溶解作用。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萃取。
2.萃取和分液通常同时进行,有人说这其实是一种分离方法,你认为对吗?
[提示] 不对。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但是还存在于一个容器中。分液是把在一个容器中已经分层的两种液体分到两个容器中。
3.液体A和液体B混合后,若两液体互溶,可选用的分离方法是什么?若两液体互不相溶,可选用的分离方法是什么?
[提示] 若两液体互溶,可利用两液体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若两液体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是指利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各组分一一分开,获得几种纯净物的实验操作过程。(2)物质的提纯是指利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得到纯净物的实验操作过程。
2.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1)“四原则”:利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操作过程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①不增:不引入新的物质;②不减:不消耗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离: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④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2)“三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净(因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3.物质分离方法的选择(1)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则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一种难溶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两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差异较大),则可用重结晶法。(2)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相溶且沸点相差较大时,用蒸馏法;若互不相溶时,用分液法;若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3)气体与气体混合:一般用洗气法。(4)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合物,可选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苯(相对密度:0.879 g/mL)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B.向碘水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色C.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D.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B [A项,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在上层,故有机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错误;B项,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色,正确;C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从碘水中萃取碘,错误;D项,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不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错误。]
2.“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率B.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用玻璃棒搅拌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D [“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蒸发溶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学习效果 随堂评估自测
C [本法涉及两步变化为“液体→气体→液体”,为蒸馏过程。]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A [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馏,③加热,④分液,⑤萃取,⑥结晶(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分离提纯的合理方法的序号)。(1)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________。(2)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碘单质:________。(3)分离汽油和煤油的混合物:_______。(4)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__________。(5)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________。
[解析] (1)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方法。(2)加热可使碘升华,经冷却即可与NaCl分离。(3)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方法。(4)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方法。(5)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用萃取的方法。
基础课时固基练(6)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
A B
B [A、B、C、D项分别为有毒品、三级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和易燃固体标识,故选B。]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B.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少量酸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水淋洗,边洗边眨眼睛并用力揉眼睛
C [A项,汞有毒,深埋会导致土壤污染,可以立即撒上硫粉覆盖,错误;B项,强酸腐蚀致伤时,不能用酸性的醋酸或硼酸溶液洗,应该用碱性的稀碳酸氢钠溶液洗,错误;D项,洗眼睛时应边洗边眨眼但不能揉眼,揉眼会加重对眼睛的伤害,错误。]
3.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升华 B.分液
C.过滤 D.蒸馏
A [选项A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是升华。]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 D.称量10.05 g固体
B [取用药品时,不能直接用手拿,A选项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C选项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接触托盘,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D选项错误。]
B [反应后固体残留物中含有KCl(易溶于水)和MnO2(难溶于水),可能含有KClO3(易溶于水),因此可将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得到MnO2,而要求回收纯净的MnO2,所以还需洗涤、干燥操作,B项正确。]
6.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将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则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单质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单质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B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A应具备的性质:①与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
7.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法 B.升华法 C.蒸馏法 D.分液法
9.溴与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剂、净水剂、杀虫剂、染料等。溴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状态存在。在溶解性方面,Br2与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呈黄色。在实验室里从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回答下列问题:(1)常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最主要的仪器是________。(2)若发现提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层呈无色,将每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
[解析] (1)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碘与四氯化碳不反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在实验室里从溴水(Br2的水溶液)中提取Br2,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剂为四氯化碳,萃取最主要的仪器是分液漏斗。(2)若观察发现提取Br2以后的水还有颜色,说明水中还含有溴,需再进行萃取,直到水为无色,然后将各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起来。
10.如图为蒸馏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给蒸馏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
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溶液中
冷却水的进出水方向接错
(3)实验时B仪器中除加入适量待蒸馏样品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收集完馏分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_____。
[解析] 对于蒸馏装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位置);④防暴沸的措施;⑤收集液体的仪器。
11.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皿盛满液体,用小火加热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12.(易错题)实验室从溶液中获取固体溶质,常见的方法是蒸发,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蒸发皿;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置酒精灯;④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⑤加热搅拌。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①⑤④
D [组装仪器时要自下而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所以要先放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放置蒸发皿;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D项正确。]
13.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1)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填字母)。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2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同步课件pptx、2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2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05-萃取操作00_00_00-00_00_4620mp4、06-分液操作00_00_00-00_00_3450mp4、南航实验室爆炸mp4、蒸馏操作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精品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pptx、核心素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教学设计docx、核心素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同步练习docx、萃取mp4、蒸馏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图文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蒸发皿等,烧瓶等,酒精灯,酒精喷灯,游码归零,化学危险品安全标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仪器,操作要点,一帖二低三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