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5468/0-1725020341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5468/0-17250203416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4
展开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昏蛋(hūn) 脑髓(suǐ) 嬉笑(xī)
冠冕(guān) 嫉恨(jí)
B.倏地(shù) 霎时(shà) 乘凉(chéng)
孱头(chàn) 空白(kòng)
C.蹩进(bié) 自诩(xǔ) 毛厕(cè)
畏葸(xǐ) 撰稿(zuàn)
D.仓颉(jí) 甘霖(lín) 诽谤(fěi)
诅咒(zǔ) 悼念(d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夙愿 纷繁芜杂 沮咒 音容笑貌
B.吝涩 礼上往来 孱头 勃然大怒
C.顷诉 残羹冷灸 自栩 冠冕堂皇
D.贮立 临风殒泪 凭吊 豁然开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既然领导 你,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你,你就应该尽职尽责。
②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 ,二者见得大度。
③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对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及早 ,才能保一方平安。
A.看重 丰厚 吝啬 处置
B.看中 丰厚 吝惜 处治
C.看中 丰富 吝惜 处置
D.看重 丰富 吝啬 处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
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 ① 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拿来主义》 ② 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 ③ 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 ④ 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⑤ 半个世纪来,被他在这篇战斗檄文里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 ⑥ 不断出现。
6.“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A.比拟、借代 B.借代、借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8.从全文看,和“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
答:
10.“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
答:
11.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答:
12.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结论,所以D。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过程。
答: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3~15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年8月21日)
1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送去)”的问题,两文中的“拿去(送去)”实质相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上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也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14.“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答:
15.“‘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尤其
又
虽然
特别
/
还
B
一直
/
虽
仍
因为
仍
C
/
正
而
/
因此
仍
D
一贯
更
但
还
/
还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30: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30,共4页。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9: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9,共4页。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2: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2,共3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