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5480/0-17250203564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5480/0-17250203564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5480/0-17250203565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及期中期末自测(含答案)
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2,共8页。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连接并列词组
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D.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无以,则王乎
为长者折枝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盖亦反其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申之以孝悌之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 度:衡量长短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恒:守道不变
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盖亦反其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6.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未之有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8.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父母、妻子、儿女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在统治期间,陷害人民却有所作为的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没有不做的了。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课内精读]
阅读文段,完成10~13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11.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12.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盍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3.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8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鲍子,即鲍叔,“子”是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C.海滨,指与海邻接的陆地。齐国为临海国家,齐桓公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D.四维,指礼、义、廉、耻,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却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说什么。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交代了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鲍叔牙对管仲建立功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12,共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11,共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轮复习基础过关训练 10,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