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3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4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5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56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60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64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6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15947/0-172502575169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风沙地貌,海蚀崖,海蚀穴,南极洲,格陵兰岛,中低纬度高海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喀斯特地貌(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里常见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3.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常见的类型有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蚀崖崩塌后退后,形成海蚀平台(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 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 、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以淤泥质沉积物为主
思维拓展·再提升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提示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后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4.冰川地貌(1)冰川分类 依据是冰川的形态与规模
思维拓展·再提升分析峡湾的形成过程。
提示 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运动对地面产生刨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随着全球气候进入温暖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峡湾。
1.风力侵蚀形成的坑——风蚀坑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2)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1)简述阶段Ⅰ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
提示 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增加;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
提示 松散的地表物质深度有限;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小,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
2.海洋水下“近岸凹槽”地貌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处,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砂砾、砂。图1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形成的剖面示意图。
(1)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主要是在冬季还是夏季?为什么?
提示 冬季。该地冬季盛行强盛的西北风,在岛西端成为向岸风;使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大,海床侵蚀加剧。
(2)说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区差异的形成原因。
提示 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砾石得以保存;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
考点一 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
2.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二、风沙地貌1.雅丹地貌(1)形成条件
(2)形成过程①地质时期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③气候干旱、强劲的定向风沿裂缝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凹槽,坚硬岩层出露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台地,雅丹地貌形成。(3)地貌特点①形态不规则的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②沟槽内常有砂粒堆积。③沟槽与垄脊多呈长条形,走向与主风向平行。④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壁较陡。
2.移动沙丘(风积地貌)(1)移动沙丘的形成条件
(2)沙丘移动的机制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向上滚动,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一层一层地向前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
(3)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4)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
答案 (1)B (2)B
[变式训练] 若溶洞中的薄层水流失,则莲花盆会发育为何种地貌?
提示 带有莲花盆底座的石笋。
考向一 喀斯特地貌(2023·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图1)。当“穴珠”持续发育中遇到某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会变为以侧面增长为主,形成“穴饼”(图2),积水将“穴饼”胶结粘连,呈现“冰冻”状态。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2.推测典型“穴珠”“穴饼”所属的岩石类型为( )A.花岗岩B.砾岩C.石灰岩D.大理岩3.形成“穴饼”的某种环境变化最可能是( )A.水位下降B.冻融加剧C.气温降低D.地壳抬升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穴珠”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在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碳酸氢钙转化为碳酸钙附着在小岩屑上逐渐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属于流水堆积作用。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因此“穴珠”“穴饼”属于石灰岩。第3题,据材料分析,“穴珠”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为立体增长形成;而“穴饼”为以侧面增长为主,所以应是水位下降,“穴珠”不能向上增长了。冻融加剧、气温降低、地壳抬升与形成“穴饼”关系不大。
考向二 风沙地貌(2023·云南保山二模)抛物线沙丘是一种平面形态呈“V”形或“U”形的典型固定、半固定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因平面图形像抛物线,故得名抛物线沙丘。植被的分布可控制抛物线形沙丘侵蚀和沉积,是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流域某研究区抛物线沙丘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观测和对研究区抛物线沙丘形态特征和沙丘上植被特征的分析,初步可以断定研究区抛物线沙丘起源于风蚀洼地。据此完成4~6题。
4.风蚀洼地阶段风蚀洼地与弧形沙梁的相互关系是( )A.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全部沙源B.弧形沙梁减弱了吹蚀风蚀洼地的风力C.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D.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沿相同方向生长5.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 )A.减弱了风沙的沉积作用B.增加了风力的侵蚀作用C.转变了风沙运动的方向D.改变了风沙流空间分布6.野外要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可以依据( )①沙粒物质组成 ②沙丘长宽之比 ③沙脊形态特征 ④沙丘植被类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4题,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故而可以判断风蚀洼地位于抛物线沙丘的上风向,为其提供了部分沙源,A错误;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所以图中弧形沙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作用于风蚀洼地的风力影响较小,B错误;风蚀洼地中的植被增加了地表粗糙程度,使风速有所降低,较粗沙粒会发生沉降,故而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具有分选性,C正确;初期阶段弧形沙梁主要沿两翼方向发展,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发育方向不同,D错误。
第5题,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两臂的延长,这是由于植被对两臂部分的固定,增强了风沙的沉积作用,使得两臂部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A、B错误;洼地主要顺风向向前延伸,风沙运动的方向并未发生转变,C错误;中间迎风坡部分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作用强,故而向前推进,所以是由于植被分布特点改变了风沙流的空间分布,D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四个阶段沙丘的长宽比和沙脊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通过沙丘长宽比和沙脊形态来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②③正确;抛物线沙丘的沙粒物质组成都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带来的,组成性质相似,不能用来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①错误;沙丘植被类型没有发生变化,④错误。故选C。
考点二 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1.海岸地貌形成过程及特点
2.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 (1)A (2)B
[变式训练] 羊背石坡度较缓的一侧是迎冰面,还是背冰面?
考向一 海岸地貌(2023·安徽合肥一模)“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下图是2022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 )A.流水侵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C.海水侵蚀地貌D.海水堆积地貌2.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
解析 第1题,仔细审题可知,本题是问“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什么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根据材料“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可知潮沟的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形成潮沟。
考向二 冰川地貌(2023·广东汕头二模)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从而影响冰川槽谷的形态。如(a)图示意某冰川槽谷不同海拔位置多个探测点测定的冰川流速,如(b)图为利用探测技术测量各探测点横剖面的谷底形态。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剖面中可能是Ⅲ点位槽谷剖面的是( )
4.影响该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光照C.坡度D.坡向
解析 第3题,由材料“研究表明在同一条冰川内部,随着冰川流速增大,槽谷的侧蚀作用逐渐取代下蚀作用成为主要外力作用”以及(a)图中Ⅲ点位冰川流速最快可知,此地槽谷剖面最宽,结合(b)图可知,Ⅲ点位槽谷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20~180米。第4题,从等高线弯曲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探测点所在剖面的坡度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冰川流速,最终使得冰川不同位置槽谷形态发育差异;气温、光照、坡向均未在图中和材料中表现出对冰川流速有较大影响。
答题指导(五)地貌形成过程
1.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成因
2.分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思路
(2023·山东泰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江西武功山(114°E,27.5°N)峰林地貌是节理发育的典型。研究发现,武功山曾是华南海盆北部边缘一部分,位于次级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在内外力不断作用下,海盆闭合抬升逐渐演化成高耸的峰林地貌景观。目前,武功山地貌处于发展的幼壮年早期,景区内花岗岩峰林、石柱、石芽、象形石等微地貌景观广泛发育。下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演化模式。
(1)描述武功山花岗岩峰峦地貌的形成过程。(2)依据地貌演化一般规律,推测武功山地貌发展进入老年期时的微地貌类型。
加里东期,华南海盆闭合,武功山地区地层褶皱隆起,岩浆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燕山期,板块继续碰撞挤压,武功山山体大幅抬升,伴随岩浆多次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山体继续抬升隆起,在外力作用下,海相基底沉积地层大量风化侵蚀滑脱,花岗岩体暴露突出地表,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岩峰峦地貌。
以残峰、残丘等景观为标志,最后进入准平原阶段(或地势更加和缓/趋平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28其他常见地貌课件,共18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其他常见地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风沙地貌,海蚀崖,海蚀穴,南极洲,格陵兰岛,中低纬度高海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常见地貌类型,考点二地貌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