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6章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6章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物质迁移和能量,温度带,自然带,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 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成因 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组合
3.自然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带等。 (2)中纬度地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也受热量条件的影响(1)典型地区:北半球 地区。 (2)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呈现 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与正常的地域分异不同1.成因:受 、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植被的分异(1)地带性植被——温带 。 (2)地方性分异的表现
思维拓展·再提升气候类型相同的不同地区,自然带一定相同吗?
提示 不一定。气候类型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导致自然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1.探索澳大利亚的热带落叶混交林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
(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哪里? (2)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揭秘横断山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乔木—灌木—草甸。我国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
(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哪种自然带?(2)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①自然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干旱灌丛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针叶林带。
考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分析思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022·浙江1月卷)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B (2)A
[变式训练] 试分析图中①地降水量少的原因。
提示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加上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考向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023·广东湛江二模)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新西兰南岛西南部。下图为新西兰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差异B.海陆位置C.热量差异D.光照不同2.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A.受信风带影响B.有暖流经过C.沙漠广布D.位于背风坡
解析 第1题,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故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不大;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影响小。第2题,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草原气候,新西兰南岛东侧为寒流;东侧无沙漠。
考向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D.地形抬升作用4.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 )A.皆为荒漠带B.皆为草原带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更多。第4题,在东西方向上呈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为从西到东,水分条件变好,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
考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题。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变式训练] 谷地持续接受沉积,最终上层沉积物的颗粒与下层有何区别?
提示 上层沉积物中颗粒小的比重大,下层沉积物中颗粒大的比重大。
考向一 地方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2023·山东潍坊三模)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呼伦贝尔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西麓,平均海拔在600~800米,树木大多长在地势隆起的地方,河谷和平地上反而难觅树木踪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林线存在。据此完成1~2题。1.呼伦贝尔高原没有林线分布的原因是( )A.纬度高B.降水少C.海拔低D.坡度陡2.影响呼伦贝尔高原森林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是( )A.地下水B.土层厚度C.降水量D.气温
解析 第1题,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林线之上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一般在林线之上生长灌丛草甸,所以要出现林线山体必须有足够的高度,才能看出森林与其海拔之上的灌丛草甸之间的界线,呼伦贝尔高原的平均海拔在600~800米,海拔过低,随山地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不明显,所以没有林线分布;林线是山地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热量条件不足以生长森林而出现的,与山地基带纬度高低关系不大,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只要山体相对海拔够高,也会出现林线;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而高海拔地区对植被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热量,与降水和坡度无关。第2题,呼伦贝尔高原属于内蒙古高原,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少,而森林生长需水量大,其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地下水量是影响呼伦贝尔高原森林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森林生长对土层厚度要求不高,土层厚度不是关键因素;即使在气温更低的区域也会有森林的分布,说明气温不是森林生长的关键因素。
考向二 地方地形、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广东省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据此完成3~4题。
3.对该保护区内“假林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假林线”的分布频率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B.“假林线”在700~800米分布频率最大C.“假林线”有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假林线”附近植被枝叶繁茂、树形高大4.该山地“假林线”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处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湿冷 ②土壤贫瘠 ③风力强劲 ④光照强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全程复习PPT课件第40课时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水循环,太阳辐射量,2空间尺度,落叶阔叶林,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海陆位置,低纬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