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重点)
◎审美创造:学习欣赏古诗,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课时目标】
1.了解有关古代诗歌体裁的知识,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赏析诗句,初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学生自由回答)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养,情感会变得细腻和丰富。俗话说,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从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对诗歌的记忆,营造学习诗歌的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直接入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体裁
师: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有四言古诗、律诗、绝句、散曲。根据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区分它们的体裁吗?
预设 《观沧海》是四言古诗,《次北固山下》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师:这几种诗歌体裁各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
预设
课件出示: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律诗: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绝句以五言、七言为主,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通常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曲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小令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三、学习《观沧海》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借助资料和注解,标注疑难字音。
(2)学生齐读诗歌,并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3)教师指名学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都出自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3.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观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预设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观看到的景物有:沧海、水波、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预设 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层的诗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层的诗句是想象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诗歌合乐时加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3)登上碣石山,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突兀地耸立在海上。海岛上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各种草类丰美茂盛。阵阵秋风吹过,树木呼呼作响,汹涌起伏的海面上掀起滔天巨浪。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当时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陶醉在北固山壮美秀丽的景色中,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教师指名学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3.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次北固山下》四联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预设 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画卷;颈联既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联在炼字方面一直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请说一说。
预设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阔”字用得好,传神地展现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悬”字用得好,“悬”即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预设 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行为。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与小学相衔接。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诗文名句入手具体赏析诗歌,进而体味诗人的情感。
五、诵读诗歌,体会韵律美
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感,这样才能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这两首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2.二读,读出节奏
师: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诗一般按“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节奏朗读。
(1)学生按音节兼顾意义的原则,尝试划分这两首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的划分成果后明确节奏。
课件出示: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三读,读出韵律
古诗受对仗、对偶等修辞制约,是讲究平仄的。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声调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诗句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使得音调多样而不单调,抑扬顿挫,婉转和谐。
4.四读,读出情感
反复诵读这两首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出情感,如《观沧海》应读出作者渴望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应读出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愁思。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朗读。读得准确了,便于理解诗意,从而发现并感受到诗歌声韵之美。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可以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查阅资料,了解剩余两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优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 《论语》十二章优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4 古代诗歌四首优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40507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古代诗歌四首优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设计亮点,素养提升,疑难探究,关键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优质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优质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