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核心素养全册教案
小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③思维与表达: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教师活动:
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在4∶5=8∶10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可以看看教科书第41页上面的一段文字。(板书两个比例:2.4∶1.6=60∶40 =)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再让学生说说比例中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
指名让学生再说一说。
活动意图
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形式的比例,明确四个项及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因而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是不变的。
环节二:探索新知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教师活动: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三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三个比例:4∶5=8∶10 2.4∶1.6=60∶40
=)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进行验证?(举例验证)
师: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或=,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
师:我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可以写成3∶0=4∶0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1:4×10=40,5×8=40,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2.4×40=96,1.6×60=96,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3×15=45,5×9=45,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a∶b=c∶d ad=bc(b、d均不为0)
活动意图
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对这个基本性质进行验证,抓住关键词“积”。
环节三:拓展应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活动:
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小结: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活动意图:
进一步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渗透数学的有序思想
4.作业设计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2.4∶1.6=60∶40
2.课后练习题。
5.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60∶40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5 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创新情境,探究新知,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