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贵港市西江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广西贵港市西江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广西贵港西江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本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找到了各种人类基因,积累了大量基因组数据,还积累了由基因组转录出来的各种RNA(核糖核酸)数据,以及由mRNA翻译产生的各种蛋白质数据。RNA的集合称为转录组,蛋白质的集合称为蛋白质组,机体所有代谢产物组成代谢组,此外还有表观遗传组等。通过大数据研究这些“组”及其相互关系的工作即称“组学大数据”研究,组学大数据的介入成为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典型特征。
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我们已经知道,有6 000种以上的人类疾患是由各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有人估计与癌症相关的原癌基因约有上千个。
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例如“基因治疗”,就是将正常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插入病人的适当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得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变异或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目前,基因治疗的对象已经由单基因遗传病逐步拓展到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再如,“靶向药物”。当我们知道哪些基因序列变化会导致疾病,就可以通过测量局部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比如,特定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癌症,这些突变了的基因就是肿瘤治疗的目标,也就是“靶向”,针对这些靶向设计的药物就是靶向药物,靶向药物的治疗目标是具体的、精确的。比如,赫赛汀就是以特定基因为靶向设计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精准医学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指的是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重心下移指的是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和基层,加强健康管理,这样就比医生一个一个诊治病人高效得多。在医疗健康领域,应通过大数据进行人群队列研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不同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和医疗效能。实现精准是目标,但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战。比如人类基因组解译的挑战。人类基因组上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只占一小部分,不超过整个基因组的3%,其余97%左右的DNA序列统称为非编码DNA。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占人类基因组97%的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与人类疾病直接相关。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些非编码序列以及相关的非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功能只有很少的了解。
(摘编自陈润生《从基因组大数据到精准医学》)
材料二:
中医药是在长期医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医学形式,从整体上来看,中医药学比较强调整体的证候,在客观的医学证据以及精细化设备上还是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水平。而精准医学不仅结合了中药学、生命科学的医学内容,同时具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因此,中医药要以精准医学为创新发展的目标,弘扬精准医学的优势特色,在治疗方面要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为切入发展的治疗点,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
中医习惯将辨证治疗视为治疗的出发基点,以证候的变化和相应的改善作为治疗成功的有效依据。然而,中医多以非特异性的主观证候群为其开展治疗工作的基础,相应的治疗评价也是根据主观证候群体的变化和改善做出的相关判断。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非特异性的主观证候群由于其生物基础不明确,相应的反应灵敏度也欠缺,很难获得公认。针对此类问题,医学人员可以将精准医学和中医学进行相应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中医精准诊断的力度,可以依据人体尿液、血液等内源性物质的变化,反映患者整体的健康水平。
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同病异证以及同病异治的诊疗理论和相应的治疗模式。而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往往会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举个例子来说,西医诊断为慢性心衰的病人,中医可以进一步地划为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种证型。通过将不同症型的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得出尿液代谢组成分的差异,进一步得出疾病与证型高度的代谢组指标。通过对病患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很有可能会找到一组指标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进一步发展中医同病异证的代谢组学,可以有效弥补中医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学方面的先天不足。
(摘编自黄进京《精准医学和中医药创新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积累的大数据,我们就能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找到各种疾病的病因。
B. 对人类基因和相关医学大数据的研究,促成了精准医学的诞生,带来精准诊断、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等医学新手段新方法。
C. 中医将西医判定的慢性心衰进一步划分为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种证型,并且进行同病异治,说明传统的中医诊断更科学。
D. 只有依据客观的医学证据以及精细化设备,中医大夫才能发挥中医以非特异性的主观症候群为治疗工作基础的特长,有效开展诊疗工作。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医学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找出病变基因,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相对于传统医疗来说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费用。
B. 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实现精准医学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存在人类基因组解译这一挑战。
C. 中医多以非特异性的主观症候群为其治疗工作的基础,相应的治疗评价也是根据主观症候群体的变化和改善做出的相关判断,因此缺乏诊断的准确性。
D.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衍生出的组学大数据中,代谢组学与中医关系密切,大力发展同病异证的代谢组学可弥补中医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学方面的先天不足。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一项是( )
A. 对于高血脂,先查看血常规分析,判定为轻型高血脂证型,口服决明子海带汤,同时采用针刺疗法,取中脱、脾俞、气海、内关、足三里。
B. 对于肝炎,首先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判定肝炎症型为肝郁脾虚,服用柴胡、郁金、茯苓、泽泻等中药,目的是疏肝解郁,运脾消食。
C. 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的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明显改善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
D. 对于脑梗等脑血管病,静脉滴注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的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等,配合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病情稳定后进行针刺治疗。
4.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对“精准医学”下定义。
5. 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A
3. A 4. 精准医学是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利用人类基因组及相关系列技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数据,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的医疗模型。
5. 首先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出组学大数据概念并点明精准医学的要义;然后阐发精准医学认清病因、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并使医疗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的重要意义;最后点明实现精准医疗面临巨大挑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找到各种疾病的病因”错误,根据材料原文“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可知,是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选项扩大了范围。
C.“说明传统的中医诊断更科学”错误,根据材料“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同病异证以及同病异治的诊疗理论和相应的治疗模式。而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往往会根据不同的症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一步地发展中医同病异证的代谢组学,可以有效弥补中医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学方面的先天不足”可知,传统中医诊断和西医各有优势,并非哪种更科学。
D.“只有……才能……”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同病异证以及同病异治的诊疗理论和相应的治疗模式”“精准医学不仅结合了中药学、生命科学的医学内容,同时具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可知,中医大夫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客观的医学证据以及精细化设备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相对于传统医疗来说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费用”错误,根据材料原文“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精准医学不仅结合了中药学、生命科学的医学内容,同时具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可知,精准医学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但不代表传统医疗走了弯路,更没有说相对于传统医疗来说,精准医学节省了费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医药要以精准医学为创新发展的目标,弘扬精准医学的优势特色,在治疗方面要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为切入发展的治疗点,进一步突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
A.“先查看血常规分析,判定为轻型高血脂证型”属于西医,而非中医疗法。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采用单句形式,如“精准医学是……”的格式,找到“精准医学”的种概念和属概念加以整合。
精准医学是可以针对个体定制专属的医疗模型,根据材料原文“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与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一样,在医疗健康领域,也应通过大数据进行人群队列研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不同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和医疗效能”可知,精准医学是一种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的医疗模型;
再看精准医学的治疗依据,根据材料原文“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而组合数据来自“人类基因组计划”,根据原文“积累了大量基因组数据,还积累了由基因组转录出来的各种RNA(核糖核酸)数据,以及由mRNA翻译产生的各种蛋白质数据。RNA的集合称为转录组,蛋白质的集合称为蛋白质组,机体所有代谢产物组成代谢组,此外还有表观遗传组”可知,“精准医学”要利用人类基因组及相关系列技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数据来对病人进行治疗;
此外,精准医学还要看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原文“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往往会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通过将不同证型的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得出尿液代谢组成分的差异,进一步的可以得出疾病与证型高度的代谢组指标可知”,精准医学要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写“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引出”组学大数据的概念。
第二段,通过“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引出“精准医学”的概念,并指出了“精准医学”的意义;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
第三到五段阐发精准医学的重要意义。其中三四段是从“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角度进行阐发,第五段写“精准医学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是从使医疗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的角度进行阐发。
第六段写“实现精准是目标,但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战”,点明实现精准医疗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窃读记
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跨进书店门口,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地问他价钱,我明知道,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 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的确受了创伤,我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前次的难堪。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愤愤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怀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被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起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读时“我”心有“惧怕”,到一定时候,便“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表现了“我”的自尊和自卑。
B. “愤愤地想……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愤愤”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C. 那袋忘记吃的花生米,意在表现“我”读书入神,同时触发作者想起老师的话:“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D. 未到书店先提“三阳春的冲天招牌”,且两次提到“三阳春”炒菜的香味,是用腹中的饥饿衬托精神上的饥渴。
7. 下列对文中店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心店员的出现是文章的重要情节,前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为此做铺垫。
B. 店员的好心与前面老板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消解了“我”对人类的仇恨。
C. 好心店员带给“我”的温暖,主要是通过“我”的心理变化进行表现的。
D. 文章对好心店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如“耳朵架着铅笔”,让人印象深刻。
8. “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与“国文先生”的话相比,更有意义。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文中的小诗与“我”“窃读”的故事无密切关系,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6. A 7. D
8. ①国文先生的话说明成长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②“我”感悟到在人的成长中除了物质和精神,更需要情感温暖。③用“爱”来消解仇恨,作为长大的表现,这比吃饭、读书意义更深刻。
9. 示例一:不能删。①小诗渲染了“我”对人类“仇恨”,表达了“我”的“悲愤”和“创伤”。②小诗使下文“我不再去书店”显得合乎情理,真实自然。③小诗表现的“我”当时的心情与下文遇到好心店员时的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文章结尾主题的升华更加水到渠成。
示例二:应该删去小诗。①上文窃读的屈辱与下文“我不再去书店”,在内容上衔接更紧密。②诗中想读书的小孩被摆书摊的人责备的内容和“我”现实中的遭际基本一致,有内容重复之嫌,删去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③删去小诗,“我”对人类的仇恨与后面店员给予的爱的温暖依然形成对比,不影响文章结构的严密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错,“愤愤”是无助、无奈的自我调侃,表现“我”的愤激很幼稚。
C.“意在表现‘我’读书入神”错,那袋忘记吃的花生米意在触发作者想起老师的话。
D.“是用腹中的饥饿衬托精神上的饥渴”错,应是表现腹中的饥饿。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对好心店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错,对好心店员的描写应是三言两语的简单勾画。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本文叙写自己“窃读”的往事,把“老板”和“店员”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来表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
文章的结尾语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吃饭长大”是指人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爱里长大”是指心灵感受到世间的善良与温暖。
是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角度来阐述了“一个人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心灵不断丰富,更要在爱的引领下,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心灵不断丰富,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示例一:不能删。
①文章说“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小诗有这样的诗句“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渲染了“我”对人类的“仇恨”,表达了“我”的“悲愤”和“创伤”。
②下文作者说“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小诗增加了“我”的悲愤,使下文“我不再去书店”显得合乎情理,真实自然。
③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增加了“我”的悲愤,下文店员说“请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没有卖”,“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我”当时的心情与下文遇到好心店员时的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文章结尾主题的升华更加水到渠成。
示例二:应该删去小诗。
①上文作者写到“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的确受了创伤,我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窃读的屈辱与下文“我不再去书店”,删去小诗,在内容上衔接更紧密。
②诗中想读书的小孩被摆书摊的人责备的内容和“我”现实中的遭际基本一致,都表达了窃读的屈辱,有内容重复之嫌,删去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
③删去小诗,前文“我的小心灵的确受了创伤,我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写“我”对人类的仇恨与后面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前次的难堪,后来好心的店员给予的爱的温暖依然形成对比,不影响文章结构的严密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具官王安石,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节选自苏轼《王安石赠太傅》)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愿监苟者A因循之弊B明诏C大臣D为之E以渐F期合G于当世之变。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撰写,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相同。
B. “罔罗六艺之遗文”与《齐桓晋文之事》“是罔民也”中的“罔”都是通假字。
C. 笃,坚定,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的“笃”意思不同。
D. “方需功业之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写文章下笔如飞,完成后常令读者叹服;其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旁征博引来自圆其说。
B. 王安石敢于按自己的意见办事,立有矫正世事的志向,因此向皇帝上了万言书;后来他掌管国家政务的举措,大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C. 王安石指出,如果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改革就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宋朝的财政治理不得其法,原因在于可用之人太少,当务之急是“变风俗、立法”。
D. 王安石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本性不喜好浮华,日常生活十分俭朴;苏轼评价他是熙宁年间大有作为的贤臣,是名冠群臣的首要人物。
13.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2)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14. 苏轼认为皇帝对王安石“信任之笃”,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苏轼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DF 11. D 12. C
13. (1)朋友曾巩带着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
(2)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认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治世之事。
14. ①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②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又征召他。③北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他的施政措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
“愿监苟者因循之弊”中“监”是动词谓语,“苟者因循之弊”作宾语,其后B处断开;
“明诏大臣”是动宾短语,其后D处断开;
“为之以渐”中“以渐”是后置状语,其后F处断开。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B.正确。“罔”,通“网”,搜集;陷害。句意:汇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的遗文。/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C.正确。“则刘病日笃”中“笃”,特指病重。句意:他所受到皇帝笃信的程度。/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D.“用法不相同”错,用法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独。句意:正需要他创建的功业大成之时。/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原因在于可用之人太少”错,文中没有说明财政治理不得其法的原因。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示”,给……看;“延誉”,传播美名;“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省略句式,“友生曾巩携(之)以示欧阳修”。
(2)第一个“知”,了解;“但”,只;“世务”,治世之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结合“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可知,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
②结合“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可知,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又征召他。
③结合“(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可知,北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他的施政措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他的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雄辩和旁征博引来自圆其说,敢于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问题的根源是不知晓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罢了。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却没有一旦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王安石在集贤院任职。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都以不能结识他为遗憾,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担心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认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治世之事。”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坏的习气、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须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王安石与掌管枢密院的陈升之共同负责。
王安石还未显贵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日常生活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世人大多称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有不会成为大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材料二:
当代的高官王安石,汇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的遗文,阐释自己的意思;批判百家的各种落后的观点,用新的思想教化百姓。属于熙宁年间大有作为的贤臣,是名冠群臣的首要人物。他所受到皇帝笃信的程度,是古今所没有的。正需要他创建的功业大成之时,突然产生了隐居山林的兴趣。把富贵视为浮云,放弃高官如同脱去鞋子一样。出仕为官和退隐山林的美德,令人感到雍容大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州送祖三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注]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笑”一“泣”,对比明显,充分表现了两人友情的真挚、深厚。
B. 颔联中“已伤离”说明友人已经离去,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回到边城。
C. 第七句运用细节描写描摹离别场景,写出了水流之急,船只行走之快。
D. 本诗语言表达素朴自然,但情感浓挚深厚,尾句“犹”字更显不舍之情。
16. 诗歌颈联意境深远,广受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颈联的妙处。
【答案】15. C 16. ①颈联描绘了一幅远山明净、长河迅急的天寒时节日暮山河图,营造了空寂阔大的意境;
②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友人离去之后,作者心绪的烦乱,以及空虚落寞之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运用细节描写描摹离别场景”错误。“解缆君已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没有运用“细节描写”。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①意境上:“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描写的是送别时的环境,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天寒时节日暮山河图。通过对“天寒”“远山”“日暮”“长河”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空寂阔大的意境。
②手法上:傍晚天寒,远山空寂,河水湍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将友人离去之后空虚、落寞、内心的烦乱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提出如果秦朝吸取教训,“_________”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委婉讽劝唐敬宗,希望他不要“___________”。
(2)古为今用在写作中随处可见,《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相近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于湖南省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属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唐宋诗文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复爱六国之人 ②.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 满招损 ④. 谦得益 ⑤. 昔闻洞庭水 ⑥. 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 影到深潭赤玉幢(元稹《岳阳楼》)/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亦”“谦”“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年轻人中,“景漂”正成为一种新时髦。只要你听说过“北漂”“沪漂”,那么遵循同样的构词法,“景漂”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唯一需要确定的是,( 甲 ),答案是“景德镇”。
有媒体考证,①早在10年前就有不少年轻人把景德镇作为实现梦想之地。②一项广泛援引的统计数据是,③从2023年往前数的10年里景德镇人口是净流入,④这在大多呈人口净流出的中部四线城市中显得“格格不入”。⑤目前“景漂”已超过6万人,⑥其中“洋景漂”达5000人左右,⑦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媒体的讲述中,每个“景漂”的故事都有属于各自的 A ,如果非要归纳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 乙 )。在漂流到景德镇之前,他们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生活轨道,拿出的考卷也成绩不一,但在一些或大或小、或隐或现的人生十字路口,他们把人生的骰子抛向这里。有人想要成就一番创作事业,有人想呼吸自由的空气,有人只是单纯想“复得返自然”,但无一例外,都是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生活调整到忠于自己内心的频道上。而景德镇,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跟一线城市比,低到 B 的住房等生活成本、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门槛极低但足够友好的创业环境、完整而成熟的陶瓷产业链、不断壮大的趣缘共同体……这样的条件组合可谓诱惑力十足。再加之,近年来景德镇在打造消费型城市上的努力,在流量时代日渐显现并被不断放大,镁光灯下的“景漂”也显得更加迷人。
的确,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基础、历史文化积淀甚至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契机自然难以复制,但这并不是“景漂”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全部“密码”。在一个日益开放包容的社会,生活可以也应该有更多种打开方式。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任何能提供这些选择之地,都可以作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第三段用“成绩”比喻人生收获,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另外写一个句子。要求:适合文中语境,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意含蓄,请明确说出此句的意思。
【答案】18. 甲:“景”是哪个地名的缩写 乙:那就是重启人生
19. ②句修改为:一项广被援引的统计数据是。
⑥句修改为:其中“洋景漂”有5000人左右。
20. A.酸甜苦辣 B.不可思议
21. 收获的果实也大小不一。
22. 被广泛关注的“景漂”越发显得美好。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前文提到“景漂”一词,结合“北漂”“沪漂”的理解,再根据下句“答案是‘景德镇’”可知,此处是说“景”字所代表的地名,应填:“景”是哪个地名的缩写。
乙:语境在总结“景漂”的故事,用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概括,下文说“都是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应填:那就是重启人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中“广泛援引的统计数据”不合逻辑,可改为“广被援引的统计数据”;
⑥句中“达5000人左右”句式杂糅,可改“有5000人左右”。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语境强调每个“景漂”的故事各不相同,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可用:酸甜苦辣。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形容人生,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
B.语境形容景德镇住房等生活成本低,让人难以想象,可用: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画线句“拿出的考卷也成绩不一”,用“成绩”比喻人生收获,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生结果不同的意思。
仿写时用“……的……也……”的句式,对应“考卷”,注意选用准确的喻体,注意“考卷”与“成绩”的呼应。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
画线句“镁光灯下的‘景漂’也显得更加迷人”中“镁光灯”指的就是相机的闪光灯,结合“近年来景德镇在打造消费型城市上的努力,在流量时代日渐显现并被不断放大”可知,“镁光灯下”就是在流量时代被广泛关注的意思。而“景漂”被广泛关注就越发显得美好。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都可能因其视角的不同而迥异,如何以多维视角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你怎么看?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破除思维之壁,拥抱多元世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句诗词,描绘了庐山雄奇多变的景色,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世间万物纷繁复杂,每个人都像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观察者,透过自身的认知框架去解读世界。学会以多维视角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是突破认知局限、走向成熟和智慧的必经之路。
多维视角,意味着跳出单一思维模式的束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受限于自身经验,只能触碰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多维视角,则是汇集所有人的感知,拼凑出事物完整的样貌。对于“996”工作制,有人视其为奋斗和成功的象征,有人则认为是对个人时间和生活的剥夺。只有跳出自身立场,从企业发展、员工权益、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去思考,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现象,并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多维视角,也意味着打破思维定式,发现更多可能性。固守单一视角,容易陷入思维惯性,而多维视角则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正是因为他跳出了传统物理学的框架,从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角度去思考,才打开了通往现代物理学的大门。同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更需要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学会去伪存真,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才能避免被单一观点所左右。
更重要的是,多维视角培养我们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每个人成长的环境、经历各不相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也不尽相同。多维视角让我们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莫言说过:“文学的意义,就是让大家看到光明和黑暗,看到善良和残暴,看到卑鄙和高尚,看到一切人性中的东西,让人性更丰富,让人性更复杂。” 当我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更加理解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减少误解和冲突,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然,拥有多维视角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而是在充分了解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认知万花筒”更加丰富多彩。
身处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打破思维之壁,拥抱多元世界。让我们像苏轼那样,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庐山,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世界,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走向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引子,引出对“多维视角”的思考,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因视角不同而产生差异,由此引出“多维视角”的重要性;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运用多维视角去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避免思维局限,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
材料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比喻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强调“视角”的重要性;“纷繁复杂的世界”,点明时代背景,暗示着看待问题需要更全面、更辩证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暗示着单一视角的局限性,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才能获得更完整的认识。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阐述多维视角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考生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多维视角的深层含义,探讨其对人类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巧妙地引入“多维视角”的概念,强调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的必要性,为全文奠定思辨基调。在论述过程中,首先论述“多维视角之全面认知”,可以采用对比论证,展示单一视角的局限性与多维视角的全面性,通过具体案例(如历史人物评价的变化,从英雄到争议人物的多重视角解读)说明多角度看问题能带来更深刻的理解。接着论述“多维视角之创新启迪”,可以运用因果论证,阐释多维视角如何激发创新思维,以苹果公司乔布斯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创新案例,展现跳出常规思维框架的成果。进一步论述“多维视角之促进理解”,可以采用举例论证,结合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艺术节,说明多维视角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间的理解和尊重方面的作用。文章结尾部分,回顾全文,强调多维视角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提出个人承诺,表达对未来持开放心态、拥抱多元文化的期许,呼吁读者一同努力,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视角去探索世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立意:
1.打破思维定式,拥抱多元世界。
2.多维思考,全面认知,理性行动。
3.培养多维视角,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西贵港市立德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共36页。
这是一份[语文]广西贵港市西江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语文广西贵港市西江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题版pdf、语文广西贵港市西江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