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17181/0-17250862206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17181/0-17250862207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117181/0-17250862207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共10页。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七年级上册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例约为( )A.3:7 B.6:4 C.4:6 D.7:32.下列选项中,图上四地与大洲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甲—太平洋 B.乙—大西洋 C.丙—印度洋 D.丁—欧洲3.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这是继2005年公布8844.43米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后,我国时隔15年再测世界最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主要是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5.珠峰登山队员从海拔6000米攀登到海拔7500米时,温度( )A.下降了6℃ B.下降了9℃ C.上升了8℃ D.上升了10℃6.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海平面升降下图为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及世界部分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月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8.该月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平均气温在( )A.-30℃至-10℃ B.-20℃至0℃ C.0℃至10℃ D.10℃至20℃9.该月北半球( )A.南北温差在30℃以内 B.气温自西向东逐渐降低C.同纬度地区气温相同 D.20℃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下图是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 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11.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12.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温读“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15.四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终年寒冷干燥 B.乙地冬季寒冷干燥C.丙地夏季雨热同期 D.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6.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分)(1)写出大洲名称:A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3分)(2)写出大洋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分)(3)A洲和B洲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1分)(4)海陆面积对比来看,_________分是陆地,_________分是海洋。(2分)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1)图中①代表_________板块,⑤代表_________板块。(2分)(2)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2分)(3)据图预测:红海面积会不断____________,地中海面积会逐渐__________。(2分)18.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共有______条,其中最大数值是______℃,该地位于______洲。(3分)(2)甲地气温在0℃______(填“以上”或“以下”)。其影响因素为______。(2分)(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______。(6分)19.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_________(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_________。(2分)(2)A地与B地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但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填“多”或“少”)。(1分)(3)CDE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降水较少的是______地,导致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20.如图为亚欧大陆北纬30°~60°的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AB两地中,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是____。(2分)(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____。(2分)(3)D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2分)(4)乙图中气候类型①和②分别对应甲图中的____和____(填字母)。(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陆地)和空白部分(海洋)的比例约为3:7,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太平洋,A正确;乙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洋,B错误;丙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C错误;丁是北美洲,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A是亚洲、B是非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C正确;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排除A;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排除B;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排除D。故选C。4.答案:A解析: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其海拔还在不断上升,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解析: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珠峰登山队员从海拔6000米攀登到海拔7500米时,温度下降了(7500-6000)÷100×0.6℃=9℃,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A解析: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了陆地上升,海平面下降。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陆地地区气温大部分在0℃以下,判断该月可能处于北半球的冬季,月份可能为1月,A正确。4月、7月、10月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陆地地区气温大部分在0℃以上,B、C、D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月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平均气温在-20℃—0℃,B正确。故选B。9.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月北半球南北温差在50℃以上,A错误;自西向东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B错误;同纬度地区气温不一定相同,C错误;20℃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综合所述,故选C。11.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所以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形成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所以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C。13.答案:C解析:气温全年的弯曲程度可以体现年较差的大小,丙图中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年较差最大,故选C。14.答案:A解析:甲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CD错误,故选A。15.答案:C解析:读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区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错误;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C正确;丁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C。16.答案:(1)北美洲;亚洲;非洲(3分)(2)太平洋;大西洋(2分)(3)巴拿马(1分)(4)三;七(2分)解析:(1)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E为非洲,主要位于热带地区。(2)由图可知,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②为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洋。(3)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17.答案:(1)亚欧;美洲(2分)(2)亚欧;印度洋(2分)(3)扩张;缩小(2分)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代表亚欧板块,②代表非洲板块,③代表印度洋板块,④代表太平洋板块,⑤代表美洲板块,⑥代表南极洲板块。(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该山脉不断升高。(3)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张裂拉伸,使得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的面积会逐渐缩小,最后将会消失。18.答案:(1)六;30;非;(3分)(2)以下;地形因素;(2分)(3)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半球等温线自北向南数值变小;海洋上等温线分布稀疏,南极大陆等温线分布稠密。(6分)解析:(1)据图可知,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有30℃,20℃,10°℃,0℃,-10°℃,共5条不同数值等温线,最大数值是30℃,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之中。(2)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故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3)从走向上看,图示南半球等温线主要呈东西走向,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陆地分布较少;从数值变化上看,南半球越往南等温线数值越小;从疏密程度上看,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分布较稀疏,南极洲大陆上等温线数值较低且分布较稠密。19.答案:(1)赤道;南极洲(2分)(2)多(1分)(3)D;海陆位置(2分)解析:(1)赤道附近地区终年气温高,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A地与B地都在北回附近,A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A地比B地降水多。(3)C、D、E三地中,D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隔,海洋中的水汽难以深入,因此降水较少。导致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20.答案:(1)A(2分)(2)B(2分)(3)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4)C;B(4分)解析:(1)读图可知,A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2)B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地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D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4)读图可知,乙图中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对应甲图中的C;②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对应甲图中的B。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七年级上册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例约为( )A.3:7 B.6:4 C.4:6 D.7:32.下列选项中,图上四地与大洲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甲—太平洋 B.乙—大西洋 C.丙—印度洋 D.丁—欧洲3.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这是继2005年公布8844.43米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后,我国时隔15年再测世界最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主要是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5.珠峰登山队员从海拔6000米攀登到海拔7500米时,温度( )A.下降了6℃ B.下降了9℃ C.上升了8℃ D.上升了10℃6.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海平面升降下图为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及世界部分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月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8.该月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平均气温在( )A.-30℃至-10℃ B.-20℃至0℃ C.0℃至10℃ D.10℃至20℃9.该月北半球( )A.南北温差在30℃以内 B.气温自西向东逐渐降低C.同纬度地区气温相同 D.20℃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下图是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 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11.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12.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温读“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甲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15.四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终年寒冷干燥 B.乙地冬季寒冷干燥C.丙地夏季雨热同期 D.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6.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分)(1)写出大洲名称:A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3分)(2)写出大洋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分)(3)A洲和B洲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1分)(4)海陆面积对比来看,_________分是陆地,_________分是海洋。(2分)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1)图中①代表_________板块,⑤代表_________板块。(2分)(2)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地带。(2分)(3)据图预测:红海面积会不断____________,地中海面积会逐渐__________。(2分)18.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共有______条,其中最大数值是______℃,该地位于______洲。(3分)(2)甲地气温在0℃______(填“以上”或“以下”)。其影响因素为______。(2分)(3)从走向、数值变化、疏密三个方面描述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规律。______。(6分)19.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_________(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_________。(2分)(2)A地与B地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但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填“多”或“少”)。(1分)(3)CDE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降水较少的是______地,导致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20.如图为亚欧大陆北纬30°~60°的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AB两地中,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是____。(2分)(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____。(2分)(3)D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2分)(4)乙图中气候类型①和②分别对应甲图中的____和____(填字母)。(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陆地)和空白部分(海洋)的比例约为3:7,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太平洋,A正确;乙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洋,B错误;丙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C错误;丁是北美洲,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A是亚洲、B是非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C正确;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排除A;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排除B;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排除D。故选C。4.答案:A解析: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其海拔还在不断上升,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解析: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珠峰登山队员从海拔6000米攀登到海拔7500米时,温度下降了(7500-6000)÷100×0.6℃=9℃,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A解析: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了陆地上升,海平面下降。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陆地地区气温大部分在0℃以下,判断该月可能处于北半球的冬季,月份可能为1月,A正确。4月、7月、10月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陆地地区气温大部分在0℃以上,B、C、D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月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平均气温在-20℃—0℃,B正确。故选B。9.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月北半球南北温差在50℃以上,A错误;自西向东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B错误;同纬度地区气温不一定相同,C错误;20℃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综合所述,故选C。11.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所以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形成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所以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C。13.答案:C解析:气温全年的弯曲程度可以体现年较差的大小,丙图中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年较差最大,故选C。14.答案:A解析:甲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CD错误,故选A。15.答案:C解析:读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区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错误;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C正确;丁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C。16.答案:(1)北美洲;亚洲;非洲(3分)(2)太平洋;大西洋(2分)(3)巴拿马(1分)(4)三;七(2分)解析:(1)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E为非洲,主要位于热带地区。(2)由图可知,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②为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洋。(3)由图可知,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17.答案:(1)亚欧;美洲(2分)(2)亚欧;印度洋(2分)(3)扩张;缩小(2分)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代表亚欧板块,②代表非洲板块,③代表印度洋板块,④代表太平洋板块,⑤代表美洲板块,⑥代表南极洲板块。(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该山脉不断升高。(3)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张裂拉伸,使得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的面积会逐渐缩小,最后将会消失。18.答案:(1)六;30;非;(3分)(2)以下;地形因素;(2分)(3)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半球等温线自北向南数值变小;海洋上等温线分布稀疏,南极大陆等温线分布稠密。(6分)解析:(1)据图可知,北半球不同数值的等温线有30℃,20℃,10°℃,0℃,-10°℃,共5条不同数值等温线,最大数值是30℃,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之中。(2)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故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3)从走向上看,图示南半球等温线主要呈东西走向,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陆地分布较少;从数值变化上看,南半球越往南等温线数值越小;从疏密程度上看,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分布较稀疏,南极洲大陆上等温线数值较低且分布较稠密。19.答案:(1)赤道;南极洲(2分)(2)多(1分)(3)D;海陆位置(2分)解析:(1)赤道附近地区终年气温高,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2)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A地与B地都在北回附近,A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A地比B地降水多。(3)C、D、E三地中,D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隔,海洋中的水汽难以深入,因此降水较少。导致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20.答案:(1)A(2分)(2)B(2分)(3)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4)C;B(4分)解析:(1)读图可知,A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2)B地位于亚欧大陆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地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D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4)读图可知,乙图中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对应甲图中的C;②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对应甲图中的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