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12,中子数为146的铀原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Cu-64、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2分)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熵增的原理
B. 船体上镶嵌锡块,可避免船体遭受腐蚀
C. 烟花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利用了原子的吸收光谱
D. 用常温下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铁质容器贮运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乙醇的挥发性,乙醇由液态变为气态,混乱度增加,是熵增的过程,A正确;
B.当船体上镶嵌锡块时,锡的活泼性比铁弱,铁做负极加速被腐蚀,不能保护船体,B错误;
C.烟花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被称为颜色反应,利用的是原子的发射光谱,C错误;
D.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并非不反应,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基态Cu+价电子排布式:[Ar]3d10
B. NH3分子的球棍模型:
C. HClO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铀(U)原子:U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为29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基态Cu+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故A错误;
B.氨分子为三角锥结构,氨气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故B正确;
C.HClO的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是,故C错误;
D.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铀(U)原子,质子数等于238-146=92,该原子表示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B. p-pσ键电子云轮廓图:
C. O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
D. 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
B.p-p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方式重叠,电子云轮廓图:,故B正确;
C.O3和H2O均为角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C正确;
D.中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氢离子含有空轨道,所以N原子和氢离子之间存在配位键;[Cu(NH3)4]2+中Cu2+和N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故D正确;
故选A。
4.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酒精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硫
B. 用干燥沙土扑灭着火的金属钠
C. 配制溶液时加入少量NaOH以防止其水解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下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能用酒精洗涤,应用二硫化碳洗涤,选项A错误;
B.钠、过氧化钠会与水、二样化碳等反应,所以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灭火,金属钠着火后,可用沙土灭火,选项B正确;
C.是强碱弱酸盐,硫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2H2OH2SiO3+2OH-,为防止水解应该在配制硅酸化钠溶液时加入少量NaOH,选项C正确;
D.转移液体,玻璃棒引流,且下端在刻度线下,操作合理,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5.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B. 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 能使溶液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0m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以为酸性或者碱性,酸性条件下、H+、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条件下,OH-与Fe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Ba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使KSCN溶液变红的溶液含Fe3+,铁离子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 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尖嘴应该朝上,选项A错误;
B.过滤可从含碘的悬浊液中分离碘单质,选项B正确;
C.挥发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1-丁烯的检验,选项C错误;
D.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水解,不能得到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 某化合物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Q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化合物Q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C. 化合物Q在作催化剂条件下最多能消耗
D. 化合物Q的分子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Q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类似于甲烷的结构中,一个碳原子最多与另外两个所连的原子共平面,因此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A错误;
B.化合物Q中含有苯环、酮羰基、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但没有基团能够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1ml化合物Q分子中苯环可消耗,碳碳双键可消耗1mlH2,2ml酮羰基可消耗,共消耗,故C错误;
D.由结构可知,化合物Q的分子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8. 反应常被用于除去水中残余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B. 25℃、101kPa时,中氯原子的数目为
C. 含有质子的数目为
D. 通过上述反应除去,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的水中也含有键,所以键数目大于,故A错误;
B.25℃、101kPa不是标准状态,不适用用22.4L/ml计算,故B错误;
C.O的质子数为8,含有质子的数目为,故C错误;
D.根据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除去,电子转移的数目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 溴苯可用于生产镇痛解热药和止咳药,其制备、纯化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滤”可除去未反应的铁粉
B. “除杂”使用饱和NaHSO3溶液可除去剩余的溴单质
C. “干燥”时可使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
D. “蒸馏”的目的是分离苯和溴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与液溴反应后剩余铁粉,不溶于苯,“过滤”可除去未反应的铁粉,A正确;
B.NaHSO3可与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使用饱和NaHSO3溶液可除去剩余的溴单质,B正确;
C.水洗后须加入固体干燥剂P2O5后蒸馏,不可用浓硫酸干燥剂,以防蒸馏过程发生副反应,C错误;
D.经过过滤、水洗、干燥后得到的是苯和溴苯的混合物,故蒸馏的主要目的是分离苯和溴苯,D正确;
故选C。
10. 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婴儿用品的环保型颜料由短周期元素X、Y、Z、W、Q组成,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X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与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Y>Z>W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Q>Z
C. WZ为共价化合物D. X的单质只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X、Y、Z、W、Q属于短周期元素,Z3−与W3+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则W为铝元素,Z为氮元素,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则Y为碳元素,X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则X为氢元素,又因为五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Q为氯元素。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Al>C>N,故A项错误;
B.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其沸点升高,故沸点:NH3>HCl,故B项错误;
C.Al和N共用电子对形成AlN,AlN为共价化合物,故C项正确;
D.H2与金属Na反应生成NaH:,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1. T0时,向容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g)和B(g),发生反应:△HT0
B. 8min时,该反应的(正)=(逆)
C. 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约为14.3%
D. 5min时,向该容器中再充入4.0mlA和2.0mlB,达新平衡后,B的百分含量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图表数据,T0时达到平衡,消耗1mlB,则生成3mlC,C的浓度为0.6 ml/L,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变为T1时,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8ml/L,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T1<T0,A错误;
B.根据图表数据,5min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8min时,该反应的(正)=(逆),B正确;
C.由三段式:,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约为×100%=14.3%,C正确;
D.5min时,向该容器中再充入4.0mlA和2.0mlB,则相当于增大容器的压强,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故达新平衡后,B的百分含量变大,D正确;
故答案为:A。
12.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点击化学的科学家。Cu+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和催化剂CuCl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胞结构中,Cu+的配位数为8
B. 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94s2
C. 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只有σ键的断裂与形成
D. 若晶体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干晶胞示意图可知,晶胞结构中,Cu+位于顶点和面心的Cl-形成的8个正四面体中的4个中心,故Cu+的配位数即离Cu+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l-数目为4,A错误;
B.已知Cu是29号元素,故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B错误;
C.已知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为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为一个σ键和2个π键,根据题干反应可知,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只有π键的断裂和只有σ键的形成,C错误;
D.由题干晶胞示意图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Cl-个数为:=4,即一个晶胞的质量为:,故若晶体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D正确;
故选D。
13. K2FeO4和Zn在碱性条件下组成二次电池,放电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放电时,电子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右向左运动
B. 在放电时,负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 在充电时,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3-3e-+5OH-=+4H2O
D. 在充电时,将Zn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C
【解析】
【分析】K2FeO4-Zn可以组成高铁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3eˉ+4H2O→Fe(OH)3+5OHˉ,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ˉ+2OHˉ=Zn(OH)2,电池反应为:3Zn+2+8H2O=3Zn(OH)2+2Fe(OH)3+4OHˉ。
【详解】A. 在放电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电极向石墨电极运动,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传导,故A错误;
B. 在放电时,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ˉ+2OHˉ=Zn(OH)2,氢氧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不断进行补充,负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基本不变,故B错误;
C. 在充电时,石墨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3-3e-+5OH-=+4H2O,故C正确;
D. 在充电时,将Zn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C。
14. 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滴定实验中,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滴定误差小
B. 点①所示溶液中:
C. 点②所示溶液中:
D. 点③所示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溶液滴定溶液,根据反应方程式,当20mL时,达到终点,如图①点,溶质为,,呈碱性;如图所示,③点时,10mL,溶质为、,且浓度相等,,呈酸性;②点时,20mL,,醋酸过量;
【详解】A.综上所述,滴定达到终点时,如图①点,溶质为,,呈碱性,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
B.点①所示溶液中,溶质为,,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所以,故B错误;
C.点②所示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所以,故C错误;
D.点③所示溶液中,溶质为、,且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有,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以铁镍合金(含少量铜)为原料,生产电极材粗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Cu原子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区。
(2)“酸溶”时Ni转化为,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70~80℃的原因是_______。
(3)“氧化”时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4)“除铜”时若选用NaOH溶液,会导致部分也产生沉淀,当常温时溶液中、沉淀同时存在时,溶液中_______。
(5)“沉镍”时得到碳酸镍沉淀。在空气中碳酸镍与碳酸锂共同“煅烧”可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金属镍的配合物用途广泛,其中配体CO与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ds
(2)温度低于70℃,反应速率太小,温度高于80℃,硝酸分解速率加快
(3)
(4)
(5)
(6)1∶2
【解析】
【分析】铁镍合金(含少量铜)用稀硫酸和稀硝酸进行酸溶,Ni转化为NiSO4,铁和铜转化为亚铁离子、铁离子和铜离子,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除去铁元素,加入硫化氢将铜离子转化为CuS除去,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将镍离子转化为碳酸镍,碳酸镍与碳酸锂在空气中共同“煅烧”可制得LiNiO2,由此分析。
小问1详解】
Ni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28,价层电子排布为3d84s2,则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为;Cu是29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小问2详解】
温度控制在70~80℃的原因是温度低于70℃,反应速率太小,温度高于80℃,HNO3分解(或挥发)速率加快,酸溶速率减慢,原料利用率降低;
【小问3详解】
氧化时溶液中的二价铁被双氧水氧化成三价铁,其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沉淀同时存在时,溶液中;
【小问5详解】
碳酸镍与碳酸锂共同“煅烧”可制得LiNiO2,镍元素的化合价从+2 加变为+3 价,故需煅烧要空气中的氧气做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
【小问6详解】
CO与N2分子中都存在三键,共价三键由1个σ键和2个π键构成,则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2。
16. 外观与NaCl相似的亚硝酸钠(NaNO2)可用作建筑钢材缓蚀剂。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时先打开止水夹K,通入氮气至F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再关上止水夹K。
①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说明通入N2未达到预期目的。
②若通入N2未达到预期目的,装置B可除去NO中的NO2杂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时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装置C、E不可省去,省去会导致产品中混有杂质______和______。
(5)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 ①. 3Cu+8H++2NO=3Cu2++2NO↑+4H2O ②. 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③. A中气体变为红棕色 ④. 3NO2+H2O=2HNO3+NO ⑤. 淡黄色固体转变为白色(无色)固体 ⑥. NaOH ⑦. NaNO3 ⑧. 吸收尾气NO,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也会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通过B中的水,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因为水也会和过氧化钠反应,在D处一氧化氮和过氧化钠反应,最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一氧化氮,防止污染。据此回答。
【详解】(1)装置A中发生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8H++2NO=3Cu2++2NO↑+4H2O;
(2)①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通入N2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空气,若实验时观察到A中气体变为红棕色,说明通入N2未达到预期目的。
②若通入N2未达到预期目的,装置B可除去NO中的NO2杂质,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除去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所以实验时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淡黄色固体转变为白色(无色)固体;
(4)装置C、E不可省去,环境中有水蒸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有氧气,可以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所以省去会导致产品中混有杂质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5)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一氧化氮,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尾气NO,防止污染空气。
17. 的转化和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其中转换为被认为是最可能利用的路径,该路径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1)反应Ⅰ在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可以自发进行。
(2)若已知和的燃烧热,计算反应Ⅱ的,还需要知道的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Ⅰ的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变化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为过渡态):该反应机理中最后一步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以为过渡态的反应,其正反应活化能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可合成乙醇,。的平衡转化率与氢碳比[]及温度、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
①图a中氢碳比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
②图b中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
【答案】(1)低温 (2)
(3) ①. 不属于 ②.
(4) ①. ②. 可看成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不断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不断增大,因此氢碳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 ④.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因此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且,根据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答案:低温;
【小问2详解】
由和CO的燃烧热可得反应Ⅲ:,反应Ⅳ:,反应Ⅲ-反应Ⅳ得到,为得到反应Ⅱ的,还需要知道的;
小问3详解】
该反应机理中最后一步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以TS3为过渡态的反应,其正反应活化能为,答案:不属于、1.40;
【小问4详解】
①图a可以理解为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不断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不断增大,因此氢碳比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由图b可知,同一温度条件下,从下往上看,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加压,故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故答案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因此。
18. 氟西汀G是一种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是强还原剂,不仅能还原醛、酮,还能还原酯,但成本较高。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碳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D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D中的手性碳___________。
(3)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已知M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M分子的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其中两个相同。符合条件的M有___________种。
【答案】(1) ①. 羟基 ②. 和
(2) (3)取代反应
(4) (5)
(6)+CH3NH2→+CH3SO2OH
(7)12
【解析】
【分析】B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与氢化铝锂反应生成D,根据D和B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D与CH3SO2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CH3NH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与在氢化钠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根据G和E的结构简式,可得F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D中官能团名称是羟基;苯环上的碳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方式,侧链上的饱和碳原子均为sp3杂化,故答案为:羟基;和。
【小问2详解】
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D中的手性碳位置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④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C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5详解】
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7H18NOF3。
【小问6详解】
反应⑤为E与CH3NH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化学方程式为:+CH3NH2→+CH3SO2OH。
【小问7详解】
D的结构简式为,已知M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有酚羟基。M分子的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其中两个相同,即苯环上有两个羟基和一个-C3H7原子团。-C3H7原子团的结构式共有-CH2CH2CH3和-C(CH3)2两种结构,同分异构体数目分析如下:若羟基的位置结构为,同分异构体的数量为2×2=4种,若羟基的位置结构为,同分异构体的数量为1×2=2种,若羟基的位置结构为,同分异构体的数量为3×2=6种;则符合条件的M有12种。A
B
C
D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分离碘单质
验证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中有1-丁烯
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t/min
n(A)/ml
n(B)/ml
0
4.0
2.0
5
2.0
1.0
10
2.0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5 ml∙L-1∙min-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5 ml∙L-1∙min-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