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 中职世界历史第3课《中古时期的西欧》习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8/16118370/0-17251028194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 中职世界历史第3课《中古时期的西欧》习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8/16118370/0-17251028195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西欧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西欧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
A.城市 B.庄园
C.土地 D.宗教
【答案】选C。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而维系这种制度的基础是土地。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故选C。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它与封建主之间并没有必然效忠关系,排除A;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它并不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排除B;宗教因素并不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性因素,排除D。
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C.中古欧洲 D.古代俄罗斯
【答案】选C。
【解析】题干材料所示的是中古时代欧洲的社会现象,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故选C;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古代欧洲,古代希腊、古代日本和古代俄罗斯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排除A、B、D。
3.按照中世纪的法律观念,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主人有权随意处置惩罚农奴;农奴除交纳地租外,还须承担各种相关赋税,如婚姻税和继承税等。这个“主人”是( )
A.奴隶主 B.农奴主
C.罗马贵族 D.封建领主
【答案】选D。
【解析】农奴隶属封建领主,向封建主交纳地租等各种赋税,故这个“主人”是封建领主。A、B、C不符合题意。
4.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有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限制领主的特权
C.依据习惯法判案 D.开庭地点不固定
【答案】选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只有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选A,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习惯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开庭地点的信息,排除D。
5.“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 )
①是西欧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②为争取城市自治而斗争
③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发展而来
④是打破西欧封建制的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选C。
【解析】西欧这些城市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并非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发展而来,③错误;①②④均与史实相符,故选C。
6.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社会的稳定 B.生产力水平提高
C.农业的机械化 D.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答案】选C。
【解析】农业的机械化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故选C。社会稳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都是10—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重要条件,A、B、D不符合题意。
7.某学习小组在学习某一主题时内容涉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城市自治、《查士丁尼法典》。就此判断这一主题为( )
A.史前的人类文明 B.中古时期的欧洲
C.古代非洲和美洲 D.亚洲的文明古国
【答案】选B。
【解析】材料中的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及城市自治等均是中世纪西欧在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的表现,故选B,A、C、D排除。
8.“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封建统治 D.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答案】选D。
【解析】据题干信息“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选D。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封建统治等信息,A、B、C排除。
9.下面两幅国徽图案反映的是( )
A.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
C.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D.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的建设
【答案】选C。
【解析】图片显示两国的国徽有很多相似之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后起的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选C。A过于绝对;两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继承与被继承关系,B错误;俄罗斯国徽中有骑兵形象,但不能说明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建设,D错误。
10.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①城市取得自治 ②大学开始兴办 ③封建王权加强 ④神权逐步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选A。
【解析】据题干材料“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可得出其强调的是中古时期欧洲的转变与变化,其中包含了欧洲的城市取得自治,大学开始兴办,封建王权加强,故选A;中古时期的欧洲神权并没有衰落,排除B、C、D。
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8分)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10分)
【答案】
(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
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制度”可知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据“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
第(2)题原因,据材料二“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得出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据“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得出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包括武装斗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世界历史第2课 古代希腊罗马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精品习题,文件包含第22课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解析版docx、第22课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5课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原卷版docx、第5课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