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课件ppt
展开庄子处于战国的中期,这个时代,常年征伐不断,每个诸侯国都想着吞并其它诸侯国去扩大自己的地盘,提升自己的统治力,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庄子早期曾经做过叫漆园小吏,管理漆树园的小官,也算是在官场混过。他虽然官小,但名声挺大,才华学富五车,一身傲骨。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后人把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
清代学者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现代作家鲍鹏山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文化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庄子不仅是哲学大师,而且是文学巨匠。《庄子》一书不仅以其光辉的哲思影响了后人,还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滋养了后世的文学艺术产。 庄子历来被视为我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的著作《庄子》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庄子》一书寓哲理于丰富的艺术想象之中,构思奇特,意境怪诞,充满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庄子·天下》所称“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说是对《庄子》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概括。后世的文学大家李白和苏轼都深受其影响。
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旷达超脱、不媚权势的人格理想上。持竿垂钓的庄子,表明自己宁可像乌龟在泥淖中踽踽独行,也要拒绝受制于人的高官厚禄,表现出一种孤傲不凡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成为感召后世文人追求理想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从贾谊的“远浊世而自藏”,到阮籍的“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从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表现出一种超然远引、遗世独立的庄子精神、道家风骨。
庄子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庄子》书中运用不同的构词手法,创造了许多新词语,如“逍遥”“扶摇”“造化”“造物”“小说”“寓言”“尘埃”“尘垢”“消息”“精神”“朴素”“道德”“智慧”“勇敢”“滑稽”“孟浪”“荒唐”等等。《庄子》一书还通过寓言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成语,如“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朝三暮四”“望洋兴叹”“亦步亦趋”“每下愈况”“唇亡齿寒”“踌躇满志”“螳臂挡车”“大相径庭”等等。这些内涵丰富的词语和成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至今仍被现代汉语所广泛运用。这也可以反映庄子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艺术形式上,庄子最早运用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进行创作。寓言的特点是以象言理,以象显理,使富有深刻内涵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大都属于虚构,但都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说理性强,所以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庄子寓言时,说:“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
《五石之瓠》出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以寓言说理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背会。2、疏通文意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3、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哲理思辨。4、学习庄子善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方法。
壹、正字音 顺句读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shí)。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huò)无所容。非不呺然(xiā)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 )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日:‘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赠送)我大瓠(葫芦)之种,我树(名作动,种植)之成而实(名作动,结成果实)五石(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以(用,后省略了代词“之”)盛水浆,其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不能自举(宾语前置,即“举自”,拿起自己)也。剖之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瓢,则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无所容。非不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表原因,因为)其无用而掊(击破)之。”
贰、释义经典, 读懂文意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曰:“夫(句首发语词)子(你)固(实在,确实)拙于用大(状语后置,“固于用大拙”,译为“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译为“有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龟:同“皲”,皮肤冻裂),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以…为事”:把…作为营生)。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省略句+状语后置,“请(以)百金买其方”,译为“愿意出百金收购他的药方”)。聚族而谋之日:"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卖)技百金,请与(给)之。”
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客得之,以(拿,用)说(同“悦”,取悦)吴王(省略句,省略“之”)。越有难(发难,即发兵侵略),吴王使之将(名作动,当将领,领兵)。冬,与越人水(名作状,在水里)战,大败越人。裂地(割地)而封(封赏)之。能不龟手一(同样的)也,或(有的人)以(因为)封(因为,后省略了代词“之”),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而浮乎江湖,而(表转折,却)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也夫!"
译文: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叁、品读课文 探究哲理
1.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明确:①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②庄子的做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在故事“不龟手之药”中,“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
明确:“宋人”“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
3.惠子和宋人的共同点什么?
明确:“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4.“客”与庄子看问题的角度是否完全相同?
明确:“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
1.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应该别有用意,你觉得他们的用意是什么?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批评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2、《五石之瓠》有什么寓意?
(1)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说明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3)要善于转换视角,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超越他人,发现事物不一样的价值。
3、本篇是怎么说理的?
(1)善于设喻,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生动形象,增强说理的趣味性和效果。(2)举例论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3)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五石之瓠》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现在,我们回归原典,聚焦《逍遥游》的第 13 段。请大家朗读这一段,找出原文中论述“大樗之用”的部分,并与“大瓠之用”进行比较。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其大本拥(拥,通“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shēng:黄鼠狼)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wǎng:通“网”,罗网)罟(gǔ:网的总称)。今夫斄(lí)牛(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游逸自得)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大樗之用”是“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前面学到的“大瓠之用”是“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这两种“用”有什么相通之处?
“大瓠之用”中,使用者身心两闲,优游从容;“大樗之用”中,人可以彷徨,可以徘徊,可以无所事事,可以逍遥自在。使用者都达到了自由逍遥、游于世间的状态。 这种自由逍遥、游于世间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想探讨庄子“无用之用”的具体内涵。
无用之用为大用,突破束缚乐逍遥
叁、拓展思考 立足现实
物正因为无用,反而能够摆脱有用性标准的衡量尺度,反而能够摆脱束缚,保全自我,真正释放纯乎自然的、发自本体的力量。 在“大瓠”的故事中,人因大瓠而浮于江湖,大瓠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得以保全;在“大樗”的故事中,人在大树下徘徊彷徨的同时,大树也同样免于斧斤之祸、外物之灾。大瓠如此,大树如此,而人其实也并无二致。由此我们发现,庄子所追求的“无用之大用”是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同时也是自然的,是保全的。
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3.1 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89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3.1 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ppt课件</a>,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紫荆花盛开》,香港经历了什么,被割占,学习目标,走进背景,了解作者,题目解说,材料剪辑安排,情感抒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1《老子》四章教学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老子及《老子》,《老子》四章,《道德经》,学习目标,《老子》四章一,--《道德经》,“典”亮中华传统文化,第十一章,正字音顺句读,《老子四章》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40019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课件ppt</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亮中华传统文化,知人论世明背景,正字音顺句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