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学案
展开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
3.领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
【导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性的写法。
2.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思考题目的含义。
【导学过程方法】
导学过程(2课时)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我的检测
(1)给第一行的加点字注音,给第二行的词语释义。
瘫痪(huàn) 侍弄(shì) 憔悴(cuì) 絮叨(dā)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试读
(2)有感情地朗读
2.整体感知
明确:
第1~2段 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3~6段 写母亲在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
第 7 段 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二、研读语段,问题探究
☆☆☆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课后练习二)
细节: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原因:①因为母亲想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②因为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③因为母亲怕“我”看到窗外落叶凋零的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本人念出本课要求积累的词语)
2.“我”为什么脾气暴怒?母亲又是怎样安抚的?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句子理解
1.第2段“后来妹妹告诉我”、第6段“别人告诉我”,为什么不是母亲直接告诉“我”?这是什么写法?
明确:第2段是因为母亲不想让儿女为自己的身体担心;第6段是因为儿女到医院时母亲处于昏迷状态。这是插叙的写法。
2.如何理解母亲“好好儿活”和题目“秋天的怀念”的含义?
明确:①好好儿活:先是母亲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后是表明“我们”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②秋天的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某年秋天去世的母亲。
3.品味句子中关键词语。(详见“课后练习四”)
①“一直”表示至始至终,表明“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体现了“我”的内疚之情。
②“再也”表示永远,体现了“我”的悲痛之情。
③“绝”表示完全没有,“竟”表示出乎意料。体现了“我”的后悔、愧疚之情,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人(事)分析
1.关于母亲
(1)事情
抚慰“我” (第1/3段) 隐瞒病情(第2段)
央求“我”看花(第1/3段) 临终嘱托(第6段)
(2)性格
要点:母爱;坚强。
2.关于“我”
(1)表现
砸玻璃(第1段) 摔东西(第1段)
捶打腿(第1段) 看菊花(第7段)
(2)性格
要点:暴怒;再生。
3.关于看花
第一次:“我”暴怒无常、自暴自弃,丧失生活勇气,拒绝看花;母亲极力安慰“我”。
第二次:“我”勉强同意去看花,母亲赶紧安排。
第三次:“我”在妹妹的帮助下去北海看花,决心坚强地活下去。
小结:母亲体谅、宽容、呵护、安慰儿子,可见母爱的伟大而无私。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①“母亲喜欢花……”: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但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②“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补充说明母亲病得非常严重,表现母亲为“我”做出的超常努力。
③“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①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思想,“期待”则不能表达出母亲的这种心理和思想。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的收获
2.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提高题(弱差生不做课外阅读题)。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积累常识,识记字词。
思考讨论,达成共识。
结合文段,分析人物。
独立完成,小组评比。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81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要求,导学重点难点,导学过程方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后训练,巩固提高,知识回顾,温故知新,检测反馈,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18 我的白鸽/陈忠实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18 我的白鸽/陈忠实导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要求,导学重点难点,导学过程方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总结提炼,知识升华,课后练习,巩固提高,课后反思,自悟自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17 猫/郑振铎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81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7 猫/郑振铎导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要求,导学重点难点,导学过程方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总结提炼,知识升华,课后训练,巩固提高,知识回顾,温故知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