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0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0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1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14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18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22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25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55/0-172514575028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李白印象,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雄奇壮丽,写作背景,生字正音,诗歌朗读,全诗脉络,高大雄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李白生平及本诗创作背景,掌握本诗相关知识。2.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蕴含的精神追求。3.把握诗歌中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领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背诵并默写全诗。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因“梦长庚星而诞”,死“乘酒捉月,遂沉水中”而死。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701年—762年)
少能作诗赋,自称诗作万篇,现存千余首。
唐代浪漫主义诗歌高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少任侠,手刃数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开元十二年秋,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到达过二百多个州县,八十多座山,六十多条江河。
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市井商贩诗友圈、道友圈、酒友圈、亲朋戚友圈……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天姥”即吴越一带的名山天姥山。
“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
“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写的。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始终郁积于怀。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 本诗又名《别东鲁诸公》或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李白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以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为何要先从瀛洲写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用对比、衬托手法极写天姥之高:先与天相比,仿佛与天相连,遮住了天;再与其他山相比,其高峻超出了五岳,盖过了赤城;最后与天台山相比,连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矮小得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把天姥山的高耸写得淋漓尽致。
2.本段后四句,诗人如何写天姥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湖、月、影、溪水、猿声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日出、天鸡、千岩、迷花;熊咆、龙吟、云、雨、烟
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虎鸾、仙人如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回旋在天空,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提问:全诗都在写梦游吗?除了梦游还写了什么?
填 空: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本段详写梦游的幻境,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诗人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虽然是在写梦境,但诗人依然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之时积累的怨愤之气。梦境与人世对比,其实就是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对比。
梦的内容是在于一种愿望的达成,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弗洛伊德
梦境是现实的反面。 ——伟格利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以天姥寄意。 ——陈沆《诗比兴笺》
3、李白如此泼墨于梦境描绘,但梦总会醒,梦醒之后,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眉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1、清醒之后,李白内心又掀起了什么样的波澜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当堂检测: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2页。
这是一份《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瀛洲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千岩万转迷花,重叠的岩,山路弯曲不断,迷恋于花被花迷住,青青澹澹,全诗的思路,一全诗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诗脉络,月夜飞渡图,意境清幽宁静,感情愉悦神往,登山奇观图,意境雄奇壮美,意境险怪阴森,感情悸动惊恐,山中夜景图,洞天石府仙人盛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