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1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2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3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33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37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42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9.2永遇乐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19882/0-172514631945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遇乐》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诗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解析:“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C.《永遇乐》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解析: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侘冑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正确A.本词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异族统治者在南下扬州的路上大肆屠杀人民的罪行,以及反抗斗争的如火如荼。解析:A 路,宋代行政区划名,不能理解为“在南下扬州的路上”。
D. 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与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对比:抒发自己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D 【解析】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10《永遇乐》的上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是( )C.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D.赞美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的壮志空怀的恨事。D
11.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
【答案】 C(“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不能构成对偶。)
12.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答案】 C(A宋文帝时代没有金兵;B此句与宋文帝没有关系;D廉颇为战国人。)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错误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错误功绩显赫错误
1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A"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错,作者歌颂孙权和刘裕, 除了表现对人物的倾慕之外,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借古讽今指斥屈辱求和的南宋投降集团。第二层意思,是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收复故土的壮志,而倍受打击压抑,眼看北伐无望,统一大业难以实现,对照起孙权、刘裕有所建树,虽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宏伟业绩确像千古江山那样永远长存,而自己只有登临感叹而已。故答案为: A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是表白决心 ,二是显示能力。正确
16、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不逢迎权贵而未被重用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报国心切,苦于年老体弱的复杂心情。D .全词将词人的政治见解与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现出来,富有诗意美;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正确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D项 直抒胸臆 错误,运用廉颇的典故,属于间接抒情里的借典故抒情(借事),委婉含蓄的抒发感慨。D .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错误
1.辛弃疾在《永遇乐》中追慕三国英雄,发出了“ ,”的感叹。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写出了宋军强盛的军威: 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多国,并收复诸多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写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 , 。”,和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形成鲜明对照。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在《永遇乐》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 ”。 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只怕会有“ ”的结局。 辛弃疾《永遇乐》中“ ”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 ”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4.辛弃疾表明自己虽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中以“ , ” 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图片ppt课件,共32页。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授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主战派VS投降派,复国志,英雄憾,刘义隆,拓跋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基础梳理,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任务探究,文白对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