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习题
展开专题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秒表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刻度尺测长度是学习重点;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及书写测量结果属于学习难点。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考点1. 长度及其测量
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 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记录数据时: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特别注意:
(1)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2)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所示,甲读数为3.2cm,乙读数为3.18cm)
4. 长度的估测方法
(1)目测法.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1m,1dm,1cm等长度有较深刻的印象,通常把被测物体的长度和已知长度进行比较,用眼睛估计两者的倍数,就能得到目测值,此种方法快捷方便,但误差较大。
(2)手测法.古代人们常用“拃”和”指”来做长度单位。
(3)步测法.“一步”是指人们步行时两足尖的距离,因为年龄不同,步伐的大小不一。
考点2. 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用日晷、沙漏。现代用钟,表。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2.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用符号s 表示;时间的其他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2)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
3.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刻为某一时间点,时间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例如:某同学周末从7:10开始做作业,8:10完成作业,这里的7:10、8:10就是时刻,所花费的60min即1h为时间。
4.机械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时间测量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时、分、秒顺序读数!(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转一周,小圈转一格)(如图所示时间为4min7.5s)
知识点3. 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不够,或测量方法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误差
(2)测量人读数时估读造成的。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注意:求平均值时,对于除不尽的数,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测量值的小数位数相同。在计算时,要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只有一位估读数字)。
注意!
易错点:
易错1. 长度单位之间换算易混乱
掌握进行单位换算的步骤与方法是关键。方法如下:
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易错2. 长度测量结果的读数与记录容易搞混乱,出现的错误
(1)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时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如图所示,上面的刻度尺能精确到1厘米(1cm),可以读为3.2cm(也可以读为3.3cm),其中3.0cm是准确值,0.2cm是估读值;下面的刻度尺能精确到1mm,可以读为3.15cm(也可以读为3.14cm-3.16cm),其中3.1cm是准确值,0.05cm(0.04cm-0.06cm)是估读值,显然没有下面的刻度尺精确。
(2)一个准确地长度测量结果,其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数字,从右边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位数反映了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当测量结果是1.52m时,可知“1”和“5”是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来的,是准确数字,“2”是估读出来的,是估读数字,进而可推知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
(3)记录测量结果,一定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且要书写单位。
易错3. 误差与错误易混淆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考点1. 长度单位及换算
【例题1】填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①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②细铅笔芯的直径是0.7 .
③30μm= nm;
④4×10﹣3km= cm.
【答案】①dm;②mm;③3×104;④400.
【解析】①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d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小一些,为16.5dm;
②细铅笔芯的直径接近1mm,所以应该为0.7mm;
③30μm=30×103nm=3×104nm;
④4×10﹣3km=4×10﹣3×105cm=400cm.
【点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1)选择长度单位时,需要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2)长度单位的换算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考点2. 长度的估测
【例题2】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观察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C.读数时,视线可以从甲方向观察
D.记录下,“一拃”的长度为19.0cm
【答案】D
【解析】(1)测量时要让被测物体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上,不一定要从零刻度线量起。
(2)根据刻度尺上每大格代表长度和每大格内包含多少小格即可判定其分度值。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4)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读出其右端对应刻度线即为“一拃”的长度。
A.长度测量时,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会使测量更简单,直接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测量时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而是从某一刻度线开始也可以测量,故A错误;
B.该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0cm,每大格内包含10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1.0c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0cm,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C错误;
D.图中大拇指尖在零刻度线位置,中指尖在19.0刻度位置,所以,“一拃”的长度为19.0cm,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3.长度的测量
【例题3】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考点4.误差与错误
【例题4】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
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D.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答案】A
【解析】(1)细铜丝缠绕不够紧密时,测量的长度会偏大,计算出的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长度也会偏大;
(2)误差不可避免,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进行长度测量时测量起点不必是零刻度线,可以选择整刻度线;
(4)测量细铜丝直径采用的测量方法是累积法。
A.细铜丝缠绕不够紧密时,缝隙的宽度也会增大,测量的长度会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细铜丝的直径会偏大,故A正确;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B错误;
C.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我们可以运用累积法,故D错误。
故选:A。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方法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属于一般方法,主要学会刻度尺的使用何注意事项,这点在上面知识点扫描栏目已经给出。下面介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A.估测法:用目视方法,根据身边熟悉的物体或长度作为标准,估计物体大约的长度。如估测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教室地面的高度。
B.累积法:当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刻度尺分度值时,可以把数个相同的长度很小的物体,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物体的个数就得到这个物体的长度。如测金属丝的直径。
C.组合法: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如测纽扣的直径需要用三角板和直尺配合。
D.化曲为直法:用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如在地图上测黄河的长度。
E.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便可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如测跑道的长度。
F.取样法:对于不方便整体测量的情况,先测“样品”长度,再根据比例将整体长度估算出来。如测一捆细铜丝的长度。
G.化暗为明: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
2.机械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停表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前先上好发条并校零;
(2)认清大表盘和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读数时注意:当小表盘的指针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刻线时,大表盘上在0——30s之间读数; 当小表盘的指针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刻线时,大表盘上在30——60s之间读数。 记录的结果是小表盘的读数加上大表盘的读数。
(3)第一次按按钮,指针开始走动,计时开始,随即放手,按钮自动弹回;
(4)第二次按按钮,指针停止走动,停表指示的是两次按按钮之间的时间,等于分针和秒针指示的示数之和;
(5)第三次按按钮,秒针和分针都弹回零点;
(6)使用停表不用估读。因为其表盘的运行是靠齿轮转动的,秒针不会停在两小格之间,一定会停在刻度线上。
注意:小圈读分,大圈读秒,然后大圈读数加小圈读数。注意分钟是否过半。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3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100=620cm ×100=720cm
×100cm=420cm ×100cm=120cm
2. 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3. 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minB.4sC.2sD.0.5s
4. 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35分)
1.单位变换:(l)25cm=_______μm; (2)52mm=_______m;
(3)900s=_______min; (4)0.4h=_______s。
2.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_.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则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0
1
2
3
4
cm
A
三、简答题(10分)
1.请你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15分)
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如图2停表的示数为 s。
2.如图所示,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___ 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___cm,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
1整圈
1大格
1小格(分度值)
大表盘
30s
1s
0.1s
小表盘
15min
1min
区别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产生原因
= 1 \* GB3 ①跟测量工具的的精确度有关;
= 2 \* GB3 ②跟测量人读取估读值不同有关。
= 1 \* GB3 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②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减小或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减少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与错误,096μm,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 sB.37,8 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