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专题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经历制作简单的望远镜的过程。
(3)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2.科学思维:利用对比方法学习物镜与目镜工作原理。
3.科学探究:通过合作交流,通过报刊、网络等进行查阅,以培养他们通过各种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自制望远镜的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前辈利用望远镜来观测天空事例为契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献身科学,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是知道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原理,能够制作望远镜;难点是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一、制作望远镜
望远镜种类很多,其中一种是由两组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组成。
1. 探究望远镜的原理
【实验器材】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实验步骤】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焦距大的)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小的)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③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再观察远处的物体,对比两次成像的大小。
【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①将焦距较大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小的透镜前面,观察物体,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选填像的性质)。
②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将焦距较小的透镜放在焦距较大的透镜前面,再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像的性质)。
2. 望远镜的构造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叫做目镜。
望远镜示意图 双筒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3. 望远镜的原理
(1)物镜与目镜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2)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
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3)视角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这样的像应该是缩小的,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像被放大了?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视角越大,对物体观察越清楚。
①视角的概念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②望远镜对视角的放大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望远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增大了视角,因而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4)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如图所示,这样的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n=f物/f目。其中,f物是物距的焦距,
f目是目距的焦距。
4. 设计简易望远镜
(1)确定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自制的望远镜可以采用单片的凸透镜作为目镜和物镜。为了让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不宜过大,取放大倍率为2~3倍即可。
(2)选择物镜和目镜
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可以选择老人阅读用放大镜的镜片,也可以使用老花镜的镜片,还可以直接购买凸透镜。利用本章所学知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放大倍数的要求,选择适当焦距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
在选择两块凸透镜时,除了需要满足焦距的要求,物镜的直径还要比目镜的直径大一些。测量凸透镜的直径,以便于制作直径合适的镜筒。
由此,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焦距较短、直径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3)设计镜筒
在用望远镜对不同远近的物体进行观察时,需要调节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如图所示,镜筒可以设计成两段,让物镜的镜筒较目镜的镜筒粗一些,这样套在一起,便于在使用时调节。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观察较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
5. 制作及调试望远镜
(1)制作
根据所选凸透镜的焦距和直径制作镜筒。例如,可以选用如图所示的两块凸透镜。其中,物镜的焦距约为20cm,直径约为5cm;目镜的焦距约为10cm,直径约为4cm。
想一想:对于上图的制作方案,你有没有办法减小望远镜两个镜筒间的缝隙?另外,还应注意每段镜筒的长度需合适,以便留出前后调节的空间。
制作时,根据凸透镜的焦距、直径等数据,以及对镜筒长度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圆筒状物品(如装羽毛球的筒),也可以通过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纸板(如瓦楞纸板或其他材料),并把它卷起来制成镜筒。
此外,还要考虑如何把物镜和目镜方便地固定在镜筒上。
(2)试用与调整
把目镜镜筒插入物镜镜筒内,把目镜放到眼前,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在观察时要通过对镜筒长度的调节,改变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直到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清晰的像为止。
6. 反思与拓展
(1)通过望远镜看到正立的像的方法
这里制作的望远镜使用了两块凸透镜,观察到的远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怎样才能通过望远镜看到正立的像呢?
第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凹透镜,望远镜所成的像就是正立的了(伽利略望远镜)。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反射装置把所成的像先上下颠倒一次,再左右颠倒一次。
请你利用上面的方法改进你制作的望远镜,也可以针对你发现的望远镜的其他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让你的望远镜更加完善。
二、望远镜与宇宙探索
1. 使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历程
(1)伽利略望远镜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人。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2)“海王星”的发现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在预测的位置发现了这颗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
伽利略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
(3)哈勃太空望远镜
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排除大气层的干扰,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4)郭守敬望远镜与“中国天眼”
我国不仅古代在天文观测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现代也对宇宙探索作出了很大贡献。2009年,郭守敬望远镜建成,并于2011年启动光谱巡天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望远镜。
2020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它是目前全球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2. 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1)宇宙: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2)银河系:银河系只是宇宙中上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10万年的时间。
(3)太阳系: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此外,还有若干其他天体绕太阳转动。
(4)地球: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考点1. 望远镜组成
【例题1】如图所示,该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并进行绘制的科学家是开普勒
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C.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缩小的像
D.①是物镜,②是目镜
【答案】C.
【解析】A.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并进行绘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A错误;
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B错误;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靠近眼睛的是目镜,离眼睛较远的是物镜,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2. 望远镜原理
【例题2】望远镜的原理是将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像,落在目镜的 ;再经目镜使这个像再成一个 像。物镜相当于 ,目镜相当于 。
【答案】倒立缩小的实,焦点内,正立放大的虚,照相机,放大镜。
【解析】望远镜成像时相当于照相机,将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倒立缩小实像继续放大,故实像应该落在目镜的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3. 望远镜制作
【例题3】如图所示,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把焦距较长的放大镜放在前面远离眼睛,焦距较短的放大镜放在后面靠近眼睛,通过两个放大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 (选填“变大”或“变小”);若接着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物体是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变大,变小。
【解析】通过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演示望远镜成像原理,前面焦距大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实像,后面焦距小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物体倒立、放大的像。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若望远镜的两个凸透镜位置颠倒,焦距小的作为物镜,焦距大的作为目镜,则放大倍数小于1,成缩小的像。
考点4. 宇宙及物质世界的尺度
【例题4】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球、太阳、银河系 B.银河系、太阳、地球
C.银河系、地球、太阳 D.太阳、银河系、地球
【答案】B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一、加深对望远镜的认识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二、加深对望远镜的理解
1. 望远镜的作用是看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像离我们的眼睛更近了,该像又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次经过目镜的放大,我们观察像的视角变大,这样就能观察的清楚了。为了尽可能使第二次成像成得较大,可使望远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
2. 使用望远镜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的原因:远处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后,所成的像还是比物体本身小,但是视角变得很大;另外,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大,可以会聚足够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因此,人眼就能很清楚的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3. 自制望远镜时,根据放大倍数的要求,选择适当焦距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物镜的焦距要大于目镜的焦距。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观察较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对望远镜工作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的两个透镜,可以用老花镜的镜片来代替
C.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的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
D.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ABC.望远镜的物镜与目镜两个透镜都是凸透镜,可以用老花镜的镜片来代替。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的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月亮本身变大了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答案】B
【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故选B。
4. 首次把望远镜指向太空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爱迪生
【答案】B
【解析】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B.1846年,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C.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D.银河系是宇宙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第四条轨道上。
【答案】D
【解析】A.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B.1846年,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C.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D. 银河系是宇宙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第三条轨道上。
6. 要想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较暗的星,可行的办法是
A.增大目镜的焦距 B.增大物镜的焦距
C.增大目镜的直径 D.增大物镜的直径
【答案】D
【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要想观测到较暗的星,可以将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从而看的更清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 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 镜。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 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答案】 远方 目 物 焦点 放大
【解析】望远镜是观察远方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
目镜与物体根据位置进行区分,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____目镜和______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______凸透镜,它们使远处物体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答案】目镜 物镜,凸透镜。
【解析】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远处物体先成实像,后成虚像。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普通放大镜,以物镜成的实像为物,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
3.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镜,成______、_____的____像;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___、____的_____像.
【答案】放大;正立;放大;虚;倒立;缩小;实.
【解析】本题中所说的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 现有两个焦距分别为50cm和200cm的凸透镜,如果要用这两个凸透镜做一个开普勒望远镜,需要准备一个 cm长的镜筒.
【答案】250
【解析】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可以制成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焦距较长,故物镜焦距200cm,目镜焦距50cm,物体通过物镜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同时向也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镜筒长度应为250cm.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焦距较长。
5.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察四百周年,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天文年。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它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 ,靠近眼睛的叫作 。前者的作用与 相同。
【答案】 物镜 目镜 照相机
【解析】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被观测物体在物镜(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的位置,又通过目镜(凸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6. 市面上有许多很便宜的玩具望远镜,几个同学合买了一个回来进行探究:
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镜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你两次观察到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眼睛观察目镜:_____;眼睛观察物镜:______。
【答案】 物体变大变近了 物体变小变远了
【解析】玩具望远镜是采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的结构,凸透镜即物镜距离物体的距离时比较大,远远的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又恰好成在凹透镜(目镜)的一倍虚焦距和二倍虚焦距之间,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倒立再倒立,就成了正立的像了;所以眼睛观察目镜时是望远镜的正常使用,现象是:物体变大变近了。
若将望远镜掉头,物体在凹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就会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虚像,这个虚像又恰好在目镜(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就会把这个像放大,但放大倍数肯定没有正放时大,所以眼睛观察物镜时现象是:物体变小变远了。
三、综合能力题(共19分)
1.(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体会,且陈述的理由符合短文的中心思想即可。通过对以上短文的阅读,同学们就会体会到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认真思索,就能发现很多科学规律,甚至某些科技产品的发明。
2. (12分)“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要使观测到的景象更加清晰,最好借助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
(2)“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原理来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3)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答案】 望远镜 光的直线传播 不需要 水星
【解析】(1)显微镜有放大的作用,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望远镜,能够用来观测远处的星体情况。
(2)“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金星在太阳表面移动,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3)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密度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密度精品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专题62密度原卷版doc、专题62密度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质量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6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质量精品课后复习题</a>,文件包含专题61质量原卷版doc、专题61质量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透镜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5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专题51透镜原卷版doc、专题51透镜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